-
1 # 檔案吉林
-
2 # 霧以淚聚l
正常自然規律生長的糧食與農產品味道最純正。否則,就會缺少營養,味道淡然無味,就像大米、小麥,現在吃起來連特有的米香味與麥香味都沒了。同例子除了糧食蔬菜外,還有豬肉,現在的豬肉都不吃草了,全飼料餵養,一年長大的豬三個月就殺肉,吃起來當然索然無味了。
-
3 # 素彩生活
吃二米飯好吃得不得了的感受是有年齡限制的,八十年代後出初生的人絕沒有這種感受。不用說建國前,窮人如何吃不飽穿不暖,就是建國後,七十年代能吃飽穿暖的恐怕也要分地區而論,有的地區別說吃二米飯了,就是純粗糧,一年到頭能填飽肚子也就也知足了,二米飯,二面饅頭那就是稀罕的好飯了!當然很好吃!我是五四年生人,因父母都是國家幹部在縣城工作,在農村與同齡人相比,我是比較優越的。但也記得吃野菜的時光,榆樹皮,樹葉,各種野菜,最難吃的要數老七七菜了,帶刺兒難以下嚥,……大躍進,浮誇風,三年自然災害,有多少人能吃飽肚子呢?有多少人因營養不良而患上浮腫病!曾記得,上高小時值文革,憶苦思甜,有好多同學哭哭啼啼講的都是解放後的苦日子,吃了上頓無下頓親身經歷過的生活!搞得老師哭笑不得很無奈!我想這個年齡段的老人,必定會感恩知足,珍惜今天的富足生話!現在物質豐富,物慾橫流,天天都像過大年,
今非昔比,以前吃野菜為填飽肚子,現下吃野菜是時尚,是償鮮,是養生,是健康!現在感覺吃肉都不香的人,是不是太燒包了?去斷食一週,管叫你吃麼麼香!
-
4 # 浮雲亦雨1
謝謝邀答。生活中人們也常常討論這個問題,究其原因無非兩點∶一個就是過去的無論糧食或者肉類食物的口感,確實要好過現在的糧食和肉類食物的口感。——這跟飢餓感沒關係。雖然過去的年代人們有時連飯吃不飽,固然吃什麼都是香的。但過去做飯的飯香味兒離很遠就能聞到,就更不要說做肉類食物的香味兒了。而現在,做飯除了調料的味道外,根本就沒有了食物固有的香味兒了。更可悲的是有時買到的豬肉不僅沒有豬肉該有的香味兒,而且還有一種豬肉本不該有的腥臊味兒,沒吃聞著就讓人噁心。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無非就是生產過程和品種原因。就拿養豬來說吧,過去都是散養,什麼青草野菜樹葉的都吃,養殖時間也長。所以,它的肉吃起來特別香。就是現在有的地方的農家也養年豬,但除了給豬吃糧食外,其它的青菜青草野菜什麼的基本沒有。所以現在農家的豬肉儘管比買來的豬肉好吃,仍然不如過去的豬肉香。由此可見,為什麼不如過去的食物好吃了。
有人認為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口味也跟著提高了。不可否認,人們對食物的渴望程度的確大不如從前了,但這不能說明是人們的味覺麻木了。好在現在烹調的方法和技術也跟著提高了,食材和調料也多種多樣了。儘管失去了過去的那種原汁原味的香,但做出的食物有些還是稱得上是美味佳餚的。
-
5 # 快樂的王先森
感謝邀請,我感覺是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已經極度豐富,已經不再為吃什麼發愁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國內的,國外的等等,想吃什麼都能吃到,溫飽已經不再是人們首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現在吃什麼都覺得沒味兒,吃飯好像已經變成一項任務,完成即可。
-
6 # 聲宏紫閣
這個題目讓我想起那個“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民間傳說。話說朱元璋從小家貧,有一年大旱,父親送當了和尚,混口飯吃。朱元璋仍是受飢捱餓,只好到寺外化緣。一富家老廚婆見朱元璋餓得奄奄一息,忙將碗盤中的殘羹剩飯和青菜豆腐倒進鍋裡燒熱給朱元璋吃。
朱元璋吃後回味無窮,問老婆婆是什麼菜,老婆婆靈機一動,“珍珠翡翠白玉湯”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還經常思念 “珍珠翡翠白玉湯”,老婆婆請到京城讓她再做一次。朱元璋吃後,覺得平淡無味,沒有以前那麼鮮美爽口,問: “婆婆做的湯怎麼沒有從前那麼美妙好吃了?”婆婆說:“飢者食味美,如今你當了國君,食盡天下美味佳品,那湯只是普通百姓家的家常食品,怎抵皇家御膳美味……”朱元璋恍然大悟。
過去生活困難時期,人們經常吃糠咽菜,瓜菜半年糧,吃飽都成問題,二米飯算得上美味佳餚了,吃肉更是奢望,過年過節才能夠吃幾頓肉。能吃上二米飯的家庭可不是一般的家庭。我們鄰居家裡人口多,鍋裡經常蒸高粱面窩窩,山藥面窩窩,隊裡豆腐坊的豆渣也拿回家吃。吃一頓米飯當然和朱元璋當年吃“珍珠翡翠白玉湯”一樣,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養尊處優,吃喝不愁,天天精米,頓頓白麵,每天大魚大肉按著菜譜改善,日子基本上天天和過年一樣。肉也不覺得香了,二米飯到成了調劑口味的食品。
大家都有吃肉都不香的感覺,其實是生活太過優越了,以至於糖尿病等富貴病患者越來越多。我覺得還是應該經常吃些粗糧比較好,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說完這個故事
-
7 # 雪原68187542
二米飯是我在東北出差時吃過覺得很香,由於我出生在五十年代的天津市,小時候就吃秈米,(沒有油性的紅頭秈米,很粗糙硬實)那時候稻米是0.25元一斤,只有國慶節、春節才供應每人一斤。秈米是0.147元一斤過年才能供應一點稻米,小米對於那時候的城市家庭來說是個稀罕物,偶爾熬一次小米粥就很滿足了。那時候糧食產量不高,卻少有汙染和施化肥,所以很香,加上物質匱乏吃的東西品種少,所以吃任何食物都覺得很好吃,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夫提高了,肉蛋菜海鮮應有盡有,想吃什麼都能買到,因此,口味越來越“吊”了,反而覺得曾經的二米飯變得不好吃了。
-
8 # 京生卡戎
首先二米飯本身就很好吃,其次以前什麼生活條件,有口吃的就不錯了,現在什麼條件,肉都吃膩了吧,總的來說就是矯情,餓幾天屎都是香的。
-
9 # 大魚 石頭
如果家裡有30後的長輩,說起過去他們年輕時的生活,別說吃二米飯好吃的不要不要的,能有吃的就很幸福,更不用考慮能不能吃飽。有個顧客今年六十多,他說他小時候,誰要是走在路上拿個饅頭,被人看見了都會去搶,有的人為了不被搶走,一看情況不妙,趕緊吐上吐沫芯子,就那了有些時候還會被搶。過去是日子苦,吃啥都香,現在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的,再者說就算是天天吃鮑魚都有膩的時候,何況現在的肉有多少是正兒八經的,安全的沒有汙染激素的,美食從食材到製作完成也是需要人情味的
-
10 # 知食筆記
兩個方面吧,一個確實東西沒有以前好吃了,以前糧食產量少,都是比較自然的生產方式,環境等汙染程度也比較小,東西確實好吃。但很多人都吃不飽,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點好吃的就覺得好吃的不得了。後來因為新的技術等的應用,產量大大提高了,解決了溫飽問題,自然另一面就是口味不如以前,這也就是為什麼像日本很多那種上百年的家族式企業,不開分店,保持原汁原味的原因。量必然帶來質的一個下降。
另一方面就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各種物資都比較充足,什麼東西平時都能吃到,所以你的期望值,預期也提高了,一般的東西也就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好吃的了。
餓上三天,估計你就會覺得什麼都好吃了
-
11 # 雪走7777777
現在的食物貌似都沒有以前好吃了吧,環境問題,水的質量,等等,導致糧食,,
還有呀,以前只有逢年過節才吃肉的日子,最容易滿足的日子,最單純的日子,最無憂無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人的需求越來越大,誰還會吃頓肉就高興得不得了呢,還是跟心境有關
回覆列表
曠野裡的狼回答這個問題。
過去和現在,時空時間,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二米飯吃飽就是幸福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人們對“好”的標準已經提高到無限高度,什麼是“好的”,已經沒有標準了。大家可以告訴你什麼“不好”。正如春節聯歡晚會一樣,過去說個相聲都讓全華人民快樂一年,現在滿舞臺折騰,也未必有人點贊。時代變化了,物質極大豐富了,恐怕只有龍肉最好吃了,其他的,都很難讓自己認為“太好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