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峰徐來89

    《尼不楚條約》應該算是有史以來最平等的條約,康熙打敗了沙俄,大清是勝利者,而最終又割讓給了沙俄土地。換句話說,大清打勝了,卻又要賠給別人東西。這種現象看似不正常,但實際上對當時的形勢加以分析,就不難理解。

    雅克薩以及以北的地區,最早確實屬於中國領土。那時,朱元璋打擊蒙古軍,蒙古統治者是一路北逃,一下子逃到了今天的黑龍江一帶。這才算是逃過了朱元璋的明軍的追殺,及至後來,大明亡國,女真後金興起,打進了中原,建立滿清。

    而此時,雅克薩地區雖屬中國領土,但迫於太過苦寒之地,又離京城甚遠,大清一時根本很難染指這個地方。如若不是沙俄在中國領土上燒殺搶掠,為非作歹,康熙也不會下令去打擊沙俄侵略者。而當時主要的問題卻是康熙要去平定葛爾丹,一時半會還真顧不上去真正打沙俄。

    而對於割讓大片領土給沙俄,就是康熙所派遣外交的人,外交工作的失敗了。本來我們是得勝方,最有底氣談判了,卻被沙俄摸透了大清的以求速決的心理,一再要求割讓領土,否則就不答應。外交官員也怕康熙交給的差事給辦砸了,就草草簽定了合約。

    由此,歷史上就出現了奇怪現象,明明是勝利方,卻仍要賠給失敗方領土,怪哉!

  • 2 # 

    不算,因為在康熙之前沒有實際邊界問題,天子管天下,有人的地方就該歸天子管,那個時候是實際控制區域,實際控制說白了就是控制人,北方多遊牧民族,人是遊動的,邊界是比較模糊,沒人的地方沒有所謂的控制,所以沒有確定的實際邊界線。像北韓那是相當於大清附屬國,就和當時行省制劃分區域差不多的地方。

    但是到了康熙時代不太一樣,康熙知道世界很大,天子的統治從有人的地方就歸我管,變成在我地盤上就該聽我的。這才開始有疆域邊界線。尼不楚與其說是“割地”,倒不如說是分地盤。那邊是你的,這邊是我的。但是到了乾隆不知道為什麼就只想著享樂,卻沒想過開疆擴土,所謂“十全老人”,不過是自賣自誇。

  • 3 # 廣遜

    因滿清王朝是皇權獨尊,在人才的培養上沒有下功夫,運用上又不放心,多民族沒有形成一條心。管理上也不在行。所以形成了在治國和管理上力不從心,鞭長莫及。《尼布楚條約》應該是算不了了之吧。

  • 4 # 夕陽下的晚楓

    強調中學歷史教科書對相關問題的表述,看起來顯得有些幼稚,但實際上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流認識”。因為大學教材和相關學術研究,多是比較靈活自由的,往往帶有較多的個人認識,而中學歷史教科書,基本屬於通識性知識。

    從這一點來講,即便是割讓了大片領土的《尼布楚條約》,依然被視為一個平等條約。之所以這麼定性,是因為在整個談判和簽字過程中,雙方都是平等自願的,沒有一方強迫另一方,當時割讓了大片領土給沙俄,其實是清政府自願的行為。

    當時康熙之所以在獲得雅克薩戰役的勝利後,對沙俄做出讓步,原因在於想先穩住沙俄,以便權力平定噶爾丹。說白了,清朝是拿這部分領土,換取沙俄的中立,如果沙俄支援噶爾丹,清朝面臨的形勢會更為不利。

    這麼說並不是要給康熙洗白,也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在清政府與準噶爾部的較量中,其實並沒有佔到太大優勢。而且當時沙俄在西北也表現出了支援噶爾丹的跡象。康熙派兵在雅克薩取得勝利,已經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這一點他很清楚,如果接來下兩面作戰,特別是沙俄與噶爾丹聯合,那麼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或許在康熙眼中,是想著先拿一塊肥肉穩住沙俄,然後儘快消滅噶爾丹,平定準部。然而,問題並沒有他預想的那麼簡單。僅應對噶爾丹,便消耗了康熙大量精力,而對準部的平定,則是康雍乾三代才完成的事業。

    平定準部以後,東北地區的疆域已經成了定局,而且乾隆也開始陶醉於既有的勝利之中,開始揮霍享樂。當然,乾隆後期即便再想收回《尼布楚條約》所割讓的領土,是不是還具備這樣的能力,還兩說。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雖然有特定的歷史背景,但受損失的卻是中方。這一點,歷史早已證明。近代以來,許多學者對這一所謂的“平等條約”也是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比如聞一多先生便認為它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在我個人看來,在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清政府與沙俄是平等的,但在諸如割地條款的內容上顯然是不平等的,儘管有特定的歷史原因,卻也不應忽視這一條款給我們造成的損失。

  • 5 # 庭州行者

    又是這個問題,在此再回答一遍。

    《尼布楚條約》並不是不平等條約,這是結論。糾正一個錯誤,尼布楚條約並沒有割讓任何領土,貝加爾湖一帶在1620年前後就已經是俄華人的勢力範圍了,當時中國還處在明朝時期。在世界體系早期,無主之地遵循先佔先得原則,這塊地方本身就應該是俄國的領土。既然清朝從未佔領過,何來"割讓"之說。

    實際上,不僅僅是貝加爾湖地區,就連黑龍江地區,清朝實際上在當時也沒有牢固的控制,當地的鄂倫春族等部落,不過是定期向清朝皇帝納貢而已。反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從國際法的層面上劃定了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的領土範圍,清朝順勢控制該地,從國際法層面遏制了沙俄對於東北地區的擴張。

    因此,《尼布楚條約》的實質,就是沙俄和清政府對於西伯利亞南部貝加爾湖一帶無主之地的劃分,並不存在誰割讓土地的問題。

    另外,所謂不平等條約,是在近代國際體系誕生(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之後才出現的,其前提就是一方在另一方的逼迫下非自願簽訂有損國家領土主權的條約,而尼布楚條約簽訂過程中,據俄華人記載,倒是清政府派出了武裝使團,似乎在"逼迫"俄華人,所以現在俄國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對於俄國而言這才是不平等條約,因為畢竟很多地方是在已經被俄國佔領的情況下劃歸清政府的。當然,這就是在胡說。

    平定自願條件下籤訂的並不叫不平等條約。比如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清朝和日本都不懂國際體系這一套,於是簽訂的條約就很有趣,內含諸如雙方互相享有法外治權這種滑稽的"不平等"條款。

    以上。

  • 6 # 王祖蔭1

    俄蘇一貫認為巜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別以為他們和你一致了,是同志了。他們認為巜尼布楚條約》是雅克薩之戰的城下之盟。以後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才是平等條約。要用國家實力來說話。和老毛子扯不清,多讀一下中俄中蘇關係史吧。

  • 7 # 龍拳舞秀

    我認為條約是平等的,但是談判是失敗的!

    1685至1688年的兩次雅克薩戰爭後,沙俄被迫提出談判解決兩國領土問題。 1689年,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東部邊界。按理說清朝作為戰勝國,理應強勢提出要求才對,然而清朝卻準備了上中下三個“靈活”方案,而最後也只談成了最差的下等方案,雖將收回了雅克薩和外東北,但卻將尼布楚和貝加爾湖以東區域劃給了俄國。

    這個劃,是雙方平等談判的結果,不能算割讓,因為有強迫行為才能稱為割讓,但是作為戰勝國的清朝卻如此“大方、慷慨”的舍地也確實讓後人氣憤,儘管康熙這麼做有他的戰略考量(防止沙俄可能支援準格爾),但挾勝舍地之舉卻是客觀事實。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明確劃定了雙方邊界,俄國雖然沒有如願得到黑龍江及其港口,但是卻永久獲得了原本屬於中國的尼布楚貝加爾湖流域。談判結果雙方應該說都不是很滿意,都作出了讓步,但是清朝作為戰勝國,索回的領土卻太少,過於和氣,而俄毛子是地地道道的外來客、侵略者、戰敗國,卻得到了平等談判和討價還價的權利甚至是蛋糕,可見這個談判足夠平等,而清朝方面有多失敗。值得一提的是,條約中還有廣大的待議區沒有劃定,然而最後也沒有再議了,三個版本的待議區一個都沒保住,清朝當局全部不了了之、拱手送給了俄國佬。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中國方面十分遵守條約,而俄國佬此後雖有收斂但並沒有停止在外東北的持續滲透和探險。

    在1858年沙俄正式入侵併逼迫清地方官簽訂《璦琿條約》的多年前,俄國鬼就已經很大程度上滲透和盤踞在黑龍江北岸流域和庫頁島了,庫頁島上甚至上演俄日探險隊碰頭髮生衝突,而滿清卻對自己的領土上發生這些事一無所知。如此薄弱的邊疆統治力度與領土意識,終於在之後短短几年內就被沙俄忽悠恐嚇下輕而易舉的割佔到了整個外東北、外新疆150萬平方公里領土。

  • 8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問題說過很多次了,《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兩國瓜分無主之地的條約,壓根就不是什麼不平等條約。

    在很多無知的人看來,《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因為清朝只划走了黑龍江,沒有要尼布楚以及貝加爾湖一帶,所以就是割地,就是不平等條約。

    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要了解為何清初黑龍江流域是無主之地,為何清朝會承認俄國對貝加爾湖的佔領。

    實際上,清初的重點領略地區在南方,而非東北,清朝對於東北各個索倫部落沒有太多的管理,只是令其定期繳納貢品並且招募僱傭兵而已。但是當清朝發現沙俄也進入了黑龍江流域並在該地施加影響力之後,衝突不可避免。最後,解決了三藩和臺灣的康熙,終於騰出手來去同俄國爭奪黑龍江流域的控制權,但是除了炮兵以及藤牌兵之外,清軍只集結了兩三千索倫八旗作為主力。

    兩次雅克薩之戰後,中俄各派代表前往尼布楚就邊界問題談判。根據俄方資料,清朝將黑龍江的全部兵力派去了尼布楚,組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武裝使團,並以武力脅迫俄國讓出了他們盤踞了六十餘年的雅克薩。所以,俄華人覺得《尼布楚條約》他們虧成了狗。

    至於貝加爾湖,沙俄早已將其軍事佔領並實際控制,所以清朝也承認了這一事實。而且《尼布楚條約》僅僅是中俄東段邊界的條約,不涉及中段。

    而且,《尼布楚條約》意義重大,整個清朝都認為《尼布楚條約》是開疆拓土的武功。只不過在無知者看來,整個西伯利亞都應該是中國的。

    全文完

  • 9 # 靜夜史

    這個問題……當然算。

    1689年經過兩次雅克薩之戰的交鋒,俄國終於同意和清朝進行邊界談判,並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邊境條約,在條約中清朝首次採用“中國”的稱呼,而且對於中國而言,它有效的維護了中國疆域的完整,成功抵禦了沙俄南下的腳步,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疆域框架。

    因為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西伯利亞從來沒有真正屬於過中國。

    今天的很多人提起西伯利亞總是痛心疾首,呼天搶地的同時,總不忘咒罵清王朝腐敗無能,特別是康熙一紙《尼布楚條約》就割讓了西伯利亞400萬、600萬、甚至1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簡直是罄竹難書,罪大惡極。

    真的是這樣嗎?西伯利亞何曾屬於過中國?

    事實上在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前,中原王朝無論是直接統治還是羈縻統治,勢力從未真正到達過外興安嶺以北地區,明朝的努爾幹都司同樣如此。

    我們知道長城以北的地區對於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原王朝已經不具備開墾的價值。所以這注定了長城以北的地區中原王朝只能採取羈縻統治的形式,而羈縻統治就必須照顧當地人口的生活方式。

    東北地區和蒙古高原不同,這裡的民族以漁獵為主。不過雖然生活技能比遊牧民族多一些,但是他們生活的緯度同樣不比蒙古高原高。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環境下,向南發展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式,這導致越往北人口越少。

    而外興安嶺就是這些漁獵民族的最北界。

    以外興安嶺為分水嶺,地形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傾斜。南部地形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相對溫暖。而北部地形區則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寒冷乾燥;而且受北極地區極地東風的影響,來自北冰洋的寒風會自北向南,一路吹到外興安嶺以北地區,這使得外興安嶺以北氣候明顯低於外興安嶺以南,根本就不適合漁獵民族的生存。

    元朝作為發源於蒙古高原並完成中原一統的少數民族王朝,其最北端雖然在教科書上畫到了北冰洋沿岸,但是實際統治區域也只是到達了貝加爾湖以北附近地區。

    建國後,經過郭沫若等歷史學者的考證,基本確定了中國少數民族的活動北界,即北緯58度線附近,這條線西起薩彥嶺,東經貝加爾湖,東到外興安嶺,構成了橫亙在中國文化區和西伯利亞之間的巨大分水嶺。

    所以地形決定了氣候條件,而氣候條件又決定了中國的羈縻統治區域難以越過北緯58度線繼續向北推進。

    因此在16世紀沙俄哥薩克到來之前,西伯利亞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統治區域。

    很多人說西伯利亞,因為距離上接近中國,所以即使無人統治,也應該算作中國的領土,這是典型的強詞奪理。如果這種理論成立,那麼南極洲最靠近智利,智利就應該聲稱對南極擁有領土主權,這明顯是站不住腳的。

    既然西伯利亞不是中原王朝的傳統統治區域,所以也就不是中原王朝的所謂失地,更沒有割讓土地的可能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尼布楚條約》不再是清朝的割地條約,而是清朝和沙俄爭奪外興安嶺周邊的分贓條約。

    哥薩克作為僱傭兵式的沙俄武裝,在沙俄鯨吞西伯利亞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人肩負著尋找毛皮和溫暖出海口的使命,不斷在西伯利亞地區橫衝直撞:1600年左右他們侵佔了貝加爾湖西部和北部地區;1639年他們到達鄂霍次克海沿岸;1643年侵入黑龍江。

    而此時的中原地區,正經歷著明亡清興的歷史變局,清朝數十萬八旗軍隊揮師入關爭奪中原,對於外興安嶺周邊地區無暇顧及,沙俄因此迅速侵佔了黑龍江流域。

    等到1685年,康熙決定對沙俄用兵,解決東北問題時,沙俄在黑龍江流域事實上已經侵佔了長達40年之久。

    對於沙俄而言,黑龍江是一個優良的出海通道,但是東北對於清朝而言,更是不可放棄的龍興之地,所以康熙在東北的問題上,態度異常堅決。

    但是清朝和沙俄在東北地區的力量卻是非常不均衡的。

    雖然沙俄人數較少,但是他們自北向南攻擊,有地形傾斜助力,攻擊難度較小;且氣候越來越溫暖,攻擊動力更足,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技術上比清朝更加先進;清朝雖然距離外興安嶺比沙俄本部近,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自南向北進攻需要克服後勤補給線長、氣候越來越寒冷等一系列困難。特別是是當時準噶爾在西部虎視眈眈,漠北喀爾喀蒙古問題懸而未決的情況下,清朝用兵東北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而因為內外條件的嚴格限制,使得清朝在解決東北問題時,雖然取得了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但是難以保住勝利成果,畢竟沙俄打得起,可以隨時捲土重來,但清朝卻耗不起。

    所以為達成簽約的目的,清朝不得不做出了較大的讓步和妥協。

    對於清朝而言,能夠和沙俄劃定邊界線,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勝利。當時的清朝也有藉此機會一併劃定貝加爾湖地區邊界的打算,但沙俄予以拒絕。

    《尼布楚條約》的結果是沙俄拆除雅克薩城,將兵力撤至外興安嶺以北,雙方以外興安嶺作為兩國邊界。對於沙俄而言,這一條約將其從侵佔40年的土地上趕走,是沙俄的巨大失敗,條約本質是對清朝有利的。

    不過清朝雖然藉此將勢力推進到外興安嶺以南,但是作為和沙俄的分贓條約,沒有在分贓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同樣也是非常失職的行為。

    清朝的失職體現在當時的清朝缺乏專門的翻譯人才,在沒有專業翻譯的情況下,康熙不得不任用傳教士充當翻譯。其結果就是傳教士和俄國代表沆瀣一氣,清朝在無形中做了冤大頭。

    另外,由於清朝沒有專業的地圖和測繪裝置,使得談判中不得不採用俄國做過手腳的地圖,這使得清朝再次蒙受巨大損失。

    可悲的是清朝在其後的邊界談判中,一直受制於這兩個因素,這使得清朝多次贏得戰場,卻輸在談判桌。

    如有疏漏,煩請斧正。

  • 10 # 風中小草59

    大家應該查詢下子,俄華人在西伯利亞的殖民開拓活動

    按照誰來誰的領土,實際上這就是說這個條約將俄開拓的殖民地割讓近二十萬人平方

    說實話從清朝當時心腹大患不是俄國,而且當時華人沒人願意跑到那些地方住,能維持這樣就不錯了

  • 11 # 千知秋

    對於這個條約,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見。那這個條約,算是平等的條約嗎?這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和時代來看。因為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更能全方位的瞭解一個條約的性質。先了解一下,這個條約的內容。1689年,面對沙俄的咄咄逼人,清朝經過兩次雅克薩之戰後,逼迫讓沙俄投降。最後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根據尼布楚條約內容的規定,邊界線從格爾必齊河開始,到額爾古納河、再到外興安嶺。中俄兩國就此劃定了東段邊界線。有意思的是,中方的索額圖等代表,曾提出以勒拿河為界,但遭到沙俄的反對。經過讓步,清朝不僅放棄了以勒拿河為界,還讓出了尼布楚周邊廣大領土,貝加爾湖也從此與清朝沒有關係。那《尼布楚條約》算不算是平等的條約?如果從失去的領土來看,不算是平等的條約,因為有很多領土主動放棄,這原本是可以爭取的。

    從如今的角度來看,《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的條約。只要涉及到領土的丟失,都是不平等的。但《尼布楚條約》和其他條約不同,比如和《璦琿條約》,兩者的性質相差很大。比如《璦琿條約》的性質,有強迫性和不願意的情緒在裡面,就是被欺負,然後以戰敗的身份與他國簽訂。這就是不平等條約的來源。而《尼布楚條約》是雙方願意的,而且還是在清朝贏了戰爭的情況下籤訂的。可見《尼布楚條約》的性質與其他條約存在很大的區別。

    那《尼布楚條約》是平等條約?如果從當時的情況的情況來看,確實是平等的,因為清朝願意與沙俄簽訂,他也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在中俄就邊界問題談判時,西部的噶爾丹率軍東征,打得漠北蒙古節節敗退,最後逃到漠南蒙古,威脅到北京。從大格局情況來看,清朝後來擊敗噶爾丹,不僅拿下漠北蒙古,還向西推進,佔據西域東部地區,包圍了整個準噶爾汗國。

    如果與沙俄在東北地區糾纏,清朝會面臨兩線作戰,對自身不利。有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危機。最壞的打算是,不僅丟了東北,還無法打敗葛爾丹,更沒有拿下漠北蒙古,這種局面,對清朝來說,是最悲劇的,這會影響到中國後來的版圖。既然清朝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那他就是平等的條約。平等與不平等,看起來和年代與局勢有關,我們無法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當初的局勢。

    作為中國第一個國際條約,他的意義很大,中國第一次用條約,劃定明確的邊界,也是首次與西方國家簽訂這種條約。還是非強制性的,那《尼布楚條約》在當時就是平等的。自從清朝衰落之後,外東北被沙俄竊取。當我們復興之時,如果有可能收回外東北,那《尼布楚條約》就是最好的證據。只要我們足夠強大,俄國處於衰落中,憑著這個條約,我們或許有可能收回外東北。當然,這個也沒那麼簡單,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變小櫻裡小狼告訴美玲說他喜歡小櫻是在第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