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YD許昌萬達店店長
-
2 # 晴天140828856
首先,你的問題就表明你是個歷史盲,或學歷很低的一個人,即便上過大學,要麼學理科的,要麼那種垃圾大學出來的。
z清朝的國力從未越來越弱,而是越來越強。這裡所說的國力,指的是經濟實力。
-
3 # 叄牛不讀書
這個問題很大。
有內因外因。
清朝1616年建國,到1912年,執政二百七十六年。
我們知道,清朝建國後藉由幾大原因促使國力明顯增長。
新大陸農作物的推廣散佈、農業技術的進步、疆域的開拓、還有就是大規模新開墾的土地。
但在19世紀的清朝開始面對日積月累的人口爆發所帶來的壓力。到了19世紀初期,前一個半世紀中大規模開發的新耕土地逐步用盡。人口爆發激增到了4.5億人。
在1753年-1812年之間,清帝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大大縮減了將近一半。導致平均每人耕地面積少於了8畝,大部分農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由農業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在之前會由商業、手工業、礦業、運輸業吸收。但是在19世紀早期西方各國對中中國產的絲、棉布、瓷器、茶葉等商品的需求大量減少。
在採礦業方面,清朝政府的政策顯得老套而過時。比如說銅礦,國家規定每個礦場必須按照一定比例的產量以固定價格由政府收購。
即便物價上升,即便在市場上銅的價格提升,國家依然保持相同的收購價格。導致了多數銅礦關閉,失業人口劇增。
這些已經脫離農業人口的勞動力已經無法返回農業。因為已經完全沒有了可耕種的土地。
官吏的腐敗對生產力的破壞已經到了嚴重的時刻。乾隆後期的和珅貪汙白銀達到了8億兩之多,超過了嘉慶執政20年期間國家稅收的一半。
雖然嘉慶法辦了和珅,但是顯然嘉慶缺少了其先輩果斷的處事能力。整個官僚系統腐敗不堪到了無法彌補的狀態,嘉慶卻採取了抓大放小的策略。
這種只抓大老虎,不殺小蒼蠅的做法,註定了底層經濟持續遭受官吏的迫害。
在商業貿易上,清朝政府已經從一個巨大的貿易順差國轉變成為一個貿易逆差不斷加劇的國家。直接導致了以銀本位的清朝政府大量缺少白銀。
清朝曾經是世界最大的銀輸入者,即便在18世紀初期,仍然有著約2800萬銀元的淨流入。
但自1810年後,到1856年期間,從中國外流的白銀,大概是3.84億元,平均每年外流白銀800萬。到了嚴重的19世紀40-50年代,每年的平均外流量超過1700萬元。
清朝政府卻無力改變貿易逆差的這個事實。棉布、茶葉、瓷器這些原本的輸出商品,因為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要不就是轉移了產地,要不就是因為技術的流通而導致競爭力下降。
於是,國內增加的成本和緊縮的價格導致製造業的生產能力下降,進一步促使僱傭減少,大量失業產生。又波及到原本就岌岌可危的農業生產者身上,直接體現就是付給農村生產者的價錢減少。
清朝後期,政府受稅收減少的影響,嚴重到了基礎建設無法進行,災區也無力救助。各級政府官員的實際收入和士氣皆盡下滑,更加重了貪汙行為。
更為嚴重的是,防禦工事經費耗盡,軍事效能低落,內亂外患無法控制。終於使得這個帝國接近瓦解。
-
4 # 科大人葛華玲秀歷史
不是眼界不行,就是太自私。如道光眼界不行。如康熙太自私,總想著大清如何,而非中國如何。所謂大清,就是滿洲貴族集團的統治權力。因此而實行愚民政策。沒看到什麼賢君。
-
5 # 無藏南即951W
凡是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都逃脫不了王朝週期律。首先,中國歷史上清朝以前的封建王朝都是家天下,領導人的一代代傳承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沒有一套選賢任能領導人產生機制。皇權全靠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這套封建尊卑等級制度來維護的。皇族成員長期生活安逸之中,一代代傳下去,除了當皇帝的基本規則和技巧沒有忘記外,其他方素質嚴重退化。總的來說所有封建王朝的皇帝的治理國家能力一代不如一代。清朝各個皇帝傳承當皇帝的規則和技巧方面的確很出色。但並不意味著他治理國家的能力都很強。其次,從權力運作機制來看,清及其以前封建王朝,統治者的權力都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進行監督和制約。靠儒家說教無法消除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而權力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腐敗。隨著王朝的延續腐敗都在積累和加深,最後不可避免都走到了窮途末路。第三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基本都是在一個封閉的文化系統中進行運作。除了修修補補有所完善外,無法跳出歷史窠臼。也都逃脫不了建立發展衰敗滅亡的命運。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國家要長治久安,不被世界的發展所淘汰,這個國家必須是開放型的,必須有能力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不斷對自身的方方面面進行完善。及時消除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和文化安排,讓社會發展成果普惠到每一個人。(好像沒有說得太明白,以後抽空補充一下)
-
6 # 白楊
我個人觀點:
1:相比同期的歐洲各國,清朝當時的生產力的落後和低下是外部最主要原因。
英國早在17世紀就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60開始了工業革命,19世紀40年代已完成了工業革命。我覺得有些歐洲史學研究者提出的“南宋之後無中國”的說法,客觀上反映出:自南宋之後的各代封建王朝,實際上生產力已逐步落後於時代發展。
2:內部因素:封建制度下國家機器的腐朽和落後。導致了階級矛盾的激化,常年的戰爭導致生產力的進一步停滯。
雖然清朝後期以光緒帝為代表的改革派做了一些改革(洋務運動),但那是非常膚淺的嘗試。很快就半途而廢了。
3:外部力量的侵略,是和我說的第一點有密切聯絡的。
由於商業貿易的巨大逆差,當時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歐洲各國(也包括日本和美國),不惜用鴉片和大炮打開了清朝的大門。
以上是一些主要原因,雖然清王朝歷代統治階級有改變現狀的想法,但力不從心,最終走向了滅亡。
-
7 # 瘋狂大體育
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清朝沒有找到能跟上當時世界進度的發展方式。
有著“康乾盛世”作底,如果脫離西方文明的入侵這一毀滅性因素,相信大清王朝還能比真實歷史多苟個一百多年。
而國力越來越弱的原因,也在於西方文明入侵,從鴉片戰爭第一槍打響之後,大清上下就不太平了,人們認清了列強手中強大武器的巨大威力,在對外逐漸的瞭解中,發現了西方採用的制度更先進,更文明,人如果發現了更好的生活方式,就會學習,會想辦法改變現況,於是大清政府由於對外的賠款、戰爭損耗以及不平等貿易的白銀外流,不斷對外“輸血”的情況下,還不得不應對國內的挑戰,外損內耗,入不敷出,經濟條件的逐漸破敗已經無法調節,國力越來越弱也是必然。
而就算排除西方文明入侵的原因,沒有外在的因素,其國力衰敗也是必然。無數歷史案例告訴我們,封建集權王朝“一人之天下”的格局是必然不可能長命的,在中國,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太過深厚,加上對商人認知不足產生的致命性的排擠、鎮壓、歧視,中國很難培養出資產主義土壤,雖然還有可能透過別的方向發展出更為文明、現代的制度,但沒有經濟與更先進、更科學的知識作為底子,分配製度方面的改變基本難以實現,這就導致中國千百年只在原地轉圈,所謂的中國歷史實際上就是王朝的更替,皇帝的迭代,中國要憑自己的力量撩開落後的封建迷霧窺探到文明世界的曙光基本難以實現。
而圍繞著封建王權制度,唯一能探討的“進步性”在於如何使皇位更加鞏固,如何讓江山保持得更久。而根本一點的經濟技術發展與制度改革完善卻根本沒想過。這種情況下的國力,怎麼會不越來越弱呢?
-
8 # 楊先森說歷史
正如你說,要按前朝標準,大清確實大多都是賢君,然而這並不能阻止清朝的滅亡!因為時代變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經衰落,其束縛社會發展進步的固有矛盾已經凸顯,在這樣的前提下,多幾個“聖君”根本改變不了國家命運。沒有現代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能發展起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也就不可能發生工業革命,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只會讓國家在落後中輪迴
-
9 # 阿龍微聊
每個王朝前期統治者都是比較賢明的,清朝初期的皇帝列如順治,康熙,乾隆等都是很有作為的,但是中後期都是比較昏庸或者無作為導致王朝的滅亡。 清朝的滅亡和世界的歷史發展也是分不開的。 縱觀20世紀世界歷史的發展也可以感受到,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已經無法適應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需要了,政治體制制約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就算沒有外國的入侵,中國新興的資產階級也會發動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來維護自身的權利和政治上的訴求,西方的入侵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 在20世紀40年代左右,西方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和本國的工業化程序,對外進行殖民掠奪和工業品的輸送,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各國掙先掠奪的物件。英國對中國進行的鴉片貿易把中國民族精神給吸沒了,就連堂堂的天子光緒帝也抽鴉片何況王公貴族和大臣。社會現狀不言而喻吧。那樣的社會現狀不革命民族就完蛋了。 而英國對清朝發動的鴉片戰爭很好的轉移了國內的社會矛盾,和民族之間的矛盾,滿族和漢族其實並沒和平的相處,一直處於半對抗的狀態。然而,兵敗如山倒,使的人們忘記了國內的矛盾,開始集中力量對付外國的力量,但當時的社會情況和各國發展的情況顯然已經完了。大刀怎麼能打的過火炮呢?更沒想到的是清政府與外國對比如此的脆弱,面對西方的力量竟然不知所措。讓人傷心。 因此,我認為就算沒有西方的入侵,中國也會新興的階級也會發動自下而上的革命以適應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光大資本家群體 的利益。那時的人們不再是兩千年之前的秦漢時期的思想。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思想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西方入侵只是起到了加速清王朝滅亡的作用。
-
10 # 哭笑不得71
清朝的衰弱主要是起源於乾隆朝晚期的自大以及驕奢淫逸。一直沉浸在天朝大國的夢中。
自認為別人有的我有別人沒有的我也有。自乾隆後期出的君主都是自認為的賢,也就是花錢買好把自己的錢給了別人別人當然說你好了。到最後發展跟不上軍事實力跟不上自然就要衰落了。
回覆列表
不睜眼看世界,沒有學習精神,一味自大,乾隆後期表現尤為明顯。英國使者朝見,還行單膝跪地之禮,對待外國使節像對待乞丐一樣。人家回去後心理很不忿,心理說:你們有什麼了不起的,讓你們見識見識軍艦和大炮!於是古老的中國被撬開大門,捲入世界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