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26722064098

    如果圍牆傾斜比較嚴重,糾偏施工將很危險,建議還是拆掉圍牆重新做基礎吧。

    下面轉貼一篇文獻供你參考。

    根據填土地基的含水率與承載力的關係,要保持建築物穩定,使之不在下沉,必須採取堵住水源、降低土壤的含水率、提高地基土的密實度,方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載能力,建築物才不再下沉。為此採取了以下解決辦法:

    第一步 杜絕水源將原來的下水管全部拆除,沿原管線挖坑,將多餘水排出,待基槽幹後更換新的下水管道,由於管線距建築物較近,故採用鑄鐵管道代替陶土管。

    第二步 加固地基由於地基土的含水率較大,土的密實度小,必須採用降低土的含水量的辦法,增加土的密實度。經過方案比較決定採用打灰砂樁的辦法解決地基土的密實度問題。因為,灰砂樁中的生石灰有較大的吸水性,且本身吸水後體積增大近一倍,將對灰砂樁周圍的土壤側向加壓,使飽和土排水固結。另外,生石灰水化過程中,釋放出大量反應熱,也有利於降低土的含水量,有利於促進石灰與土體間的膠凝反應的進行。

    設計灰砂樁的直徑400毫米,平面位置為外牆沿牆基內外每2米設一個(錯位佈置)、內牆在靠外牆處距外牆2.0米處每邊各設一個,深度至水分截然變化界為止。施工時,每打完一根樁,立即灌灰砂(生石灰粒徑30毫米左右,生石灰與粗砂的比例為8:2)每灌入300毫米高,便加以搗實,直打到基礎底面為止。隨後在其上部做1.0米寬,300毫米厚三七灰土處理,以防灰砂樁向上膨脹鼓起。

    第三步 上部牆體的加固三七灰土完成後,在內外牆交接處外牆上做一個L形的鋼筋砼基礎(基礎底同原基礎),基礎上做240毫米×240毫米的鋼筋砼附牆柱,柱頂500毫米範圍內寬度加寬為400毫米,柱高至屋面挑簷。用兩根Φ16毫米鋼筋拉桿將附牆柱與內走道縱牆相拉接。以增強建築物的整體性。

    施工完成後,將牆體上的裂縫、磚基礎與地梁之間的裂縫用膨脹水泥砂漿灌實並粉刷,恢復地面和散水。

    按此法處理後,經過多年的使用,至今基礎未發現異常情況,牆體裂縫沒有發展。

    三、幾點建議

    1、設計方面的措施對於建造在溼陷性黃土地基上的建築物,為防止建成後出現基礎下沉、牆身開裂等質量症害,影響安全和使用,應由設計、施工、使用等方面採取預防措施。

    (1)根據建築物類別、等級、重要程度、沉降限制、土的溼陷型別和等級等規定,採取強夯法、灰土擠密樁、重錘表層夯實法、預浸水法、土或灰土墊層等方法,部分或全部消除建築物地基的溼陷性;

    (2)對於部分消除溼陷性的建築物,在設計上必須由防水措施。如做好總體的平面和豎向設計,保證整個場地排水通暢,並做好防洪措施,保證水池類構築物或管道與建築物的間距,符合防護距離的規定,確保管網和水池類構築物的工程質量,防止漏水;對於屋面和房屋內地面,應有排除雨水和防水的措施。

    (3)對部分消除溼陷性的地基,在建築結構上必須採取相應的結構措施,使建築物能儘量減少因地基區域性浸水所引起的差異沉降,並能適應這種差異沉降,而不致遭到嚴重破壞,繼續保持其整體穩定性和正常使用。比如:選擇適應不均勻沉降的結構形式;設定沉降縫,減小房屋的長高比;增設鋼筋混泥土圈樑,窗臺下120毫米處牆體內設磚配鋼筋帶等。

    2、施工方面措施

    (1)嚴把施工單位的施工程式:即先安排場地平整做好防洪、排水設施,再安排主要建築物的施工。

    (2)審查施工單位現場平面佈置圖。即:上下水管、水池、淋灰池等距建築物的距離要符合溼陷性黃土地區施工的有關規定。

    (3)嚴格做好基槽開挖、上下水管道、水池、化糞池等施工的隱蔽檢查,並做好記錄。

    3、維護管理方面的措施

    (1)經常檢查給水、排水和熱水管網的暢通與否,發現問題及時修理。

    (2)做好雨水排流暢通,保證建築物防護範圍內地面不積水。

    (3)發現問題,做好記錄,查詢原因,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溼陷性黃土地基》。

    ⑵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建築工程質量症害分析及處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ava中如何表示word中的軟回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