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總探長
-
2 # TonyDeng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沒《演義》描寫的那麼神。赤壁對峙時,曹軍已染上瘟疫,實際上就如當今的病毒感染一樣,軍隊戰鬥力喪失大半,所以曹操沒有急於進攻,給了東吳時間。火攻功效顯著的前提,的確是曹操水軍用了連環船,那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但要在岸邊扎水軍營寨時想出來的主意(跟龐統獻計無關)。黃蓋火燒連環船,退兵帶動陸上養病的軍隊,曹軍就此大敗虧輸。這個經過並不複雜,換成現代軍隊,大部分感染了類似新冠這樣的疫情,同樣會輸。
-
3 # 邢臺大懶牛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如同戰敗的公雞,喪家之犬一樣的被逃,狼狽不堪,即便這樣,這廝依然樂觀向上,談笑風生,而且我們仔細點去研究赤壁之戰,會發現一個出奇的地方,赤壁之戰,曹操大敗,但是,他身邊的大將基本沒啥損傷。
赤壁之戰前,曹操經過大小戰爭無數,挾天子以令諸侯,幾乎統治了大半江山,我們都知道,這廝開局並不咋滴,指揮部隊作戰,用人能力都不是一般的差,能夠打下大半江山,實力是有的。
那麼,這麼強悍的曹操為何會在赤壁之戰大敗那,其實,我們只研究赤壁之戰本身是不科學的。
赤壁之戰前,曹操主要攻打的是劉備,劉備這廝像兔子一樣的躥,曹操像狗一樣的捻,這時,曹操已經從劉備手中拿下了襄陽,江陵等地,其實,曹操看似大勝,也為赤壁之戰買下了伏筆。
這就像打拳一樣,曹操已經打了好幾場了,而且他的兵都是北方兵,已經嚴重的水土不服,瘟疫也開始傳播,戰鬥力嚴重下降了,這時,到了赤壁,遇到的對手還是本地極其擅長水戰的吳軍。
佔了地盤,撤吧,是不可能的,打吧,其實曹操已經力不從心了,自己的大手都是旱鴨子,而且很多都病了。
這時,其實吳軍也怕,誰不怕死啊,這時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讓黃忠詐降,並提供讓曹操把船都用鐵鏈連在一起的損招,然後,詐降的黃忠領著士兵,把自己的船上備滿了油和火藥,又遇上了東南風,一把把曹操的大軍給燒了。
我覺得,曹操的失敗,並不是能力不足,原因有六。
第一,經過長期奔波,作戰累了。
第二,水土不服,軍中又傳瘟疫,士兵難受了。
第三,遇到了克自己的水軍(在水上作戰,陸軍不如水軍)。
第四,把黃忠當兄弟,被兄弟出賣了,(曹操是很愛惜人才的)。
第五,遇到了東南風,正好站在風口下方,(要是西北風,就是黃蓋點火,曹操就不用打了,自己拿著板凳磕著瓜子,喝著茶葉水,看著吳軍自己燒自己就行了。)有人說這是諸葛亮借的,我覺得他沒這麼大的本身,他要是有這本事,他咋不上天那?他要是有這本事,以後打仗就不用士兵衝鋒了,直接借幾個雷,粘著曹操劈就是了,不劈死他也得嚇死他。
第六,曹操士兵不會水,會的水性也不強,如果曹操的部隊也會水,就不用把船連在一起了,關於怎麼拿下赤壁曹操也就不用發愁了,曹操主要琢磨的應該就是大小喬可能會躲在那裡吧。
敗就敗了,沒什麼大不了的,曹操心大,敗了就跑,自己不是沒敗過,也沒跑過,佔了這麼多地盤,搶了這麼多的媳婦,這輩子,曹操其實已經直了。
要是這次曹操不敗,不能形成三國鼎立,曹操也許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火,三國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好看,其實,我反倒覺得,赤壁成就了曹操,誰這輩子不是為個名啊。
-
4 # Y路程
曹操自官渡大戰勝利之後,成為了東漢末年勢力最大的霸主,兵馬錢糧都是最多的。所以曹操就開始膨脹了,已成驕兵,古語有云:驕兵必敗!那曹操是怎麼敗的,且讓我細細道來。
其一:水土不服曹操兵馬多為北方人馬,主要是步兵和騎兵較為強悍。但是來到南方地區,還未適應南方氣候,所以軍隊中疾病蔓延,導致士氣低落。北方兵馬不熟悉水戰,在戰船上還暈船,這士氣自然也下降了一大截。
其二:戰略遲緩赤壁之時,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應對孫劉聯盟,完全是碾壓的態勢。對孫劉聯盟分而擊之,合而擊之勝算都極大。奈何他還要在赤壁練習水軍,還中了離間計,斬殺了水軍的將領蔡瑁。讓孫劉聯盟有了喘息之機。
其三:驕兵必敗曹操自官渡大戰後,威震天下,實力大增,擁兵數量最多。當時曹操剛佔領荊襄地區,立足未穩,應穩定佔領的底盤,休軍養民。待水軍練成,兵士適應水戰和環境後。那是孫劉聯盟豈不是囊中之物。
綜上所述,曹操失敗是必然的,這就是所謂的:利令智昏吧。
-
5 # 沉睡的天堂
曹操在赤壁大戰中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只是一把火嗎?赤壁大戰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後,帶領著百萬大軍前來攻打荊州,為了一統天下做最後的準備。曹操的大軍到了荊州以後,荊州之主劉琮立刻就投降了,這倒是讓曹操意外的很,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夠奪取荊州,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在這之後,曹操便開始對東吳發起了進攻。東吳這邊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刻予以還擊,最終在周瑜和劉備的聯手之下,在赤壁放了一把大火,將曹操大軍給燒了個一乾二淨。慌亂之中的曹操只能撤軍回去北方,再也沒有南下的意思。
那麼曹操真的就這麼容易失敗嗎?很多歷史專家都曾經提出過質疑,因為單單是靠火攻是完全不具備將曹操的百萬大軍給毀於一旦的。那麼這其中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嗎?當然有,首先就有一點是曹操大軍難以克服的困難,那就是水土不服。
當時曹操所率領的大軍,除了荊州水軍以外,全都是北方人。這麼多北方人突然來到南方,當然會水土不服。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來過南方,對南方的氣候完全不瞭解。所以曹操的大軍還沒開始打仗,就病了一多半。這對曹操來說是一個血淋漓的教訓。可是大戰就在眼前,如果此刻縮回去,將削弱曹操的威信,而且浪費了太多的軍需物資,這對曹操來說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曹操當然不希望這種損失出現,所以曹操一直在強忍著,時刻給孫權遞送書信,給整個江東製造一種恐慌,希望孫權能夠像劉琮一樣,主動讓出江東之地,這樣的話,曹操也好有個下臺的機會。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孫權不是劉琮,他做出了堅決抵抗的姿勢。曹操無奈之下,只能硬著頭皮跟孫權和劉備的聯盟大軍對戰,一邊是身經百戰的水軍,一邊是水土不服的病秧子,這一戰的結果可想而知。就算是沒有那麼一把火,孫權的大軍照樣可以將曹操打敗。
因為到了後期,曹操的人馬優勢已經不存在了,生病計程車兵佔到一半的時候,這仗就沒法打了,再強撐下去,也只能是徒勞無益。此外,曹操在一統北方後,又如此順利地接手了荊州,此刻已經開始驕傲了,對於一個驕傲的曹操來說,前方等待他的只有失敗的可能。
因為驕兵必敗,對手一直在找你的缺點在哪裡,而你卻一直在那兒沾沾自喜,沒事兒還吟詩作對,這樣的統帥,並沒有做好對付一個強大對手的準備。
而且曹操完全低估了孫權的實力。都說江東就算是湊齊了人馬也不過十多萬人,這跟曹操的百萬大軍相比,那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曹操從心眼裡瞧不起孫權。當年劉琮手下也有十多萬人馬,而且都是荊州的精銳部隊,那還不是一仗不打就舉手投降了嘛。
曹操那是打心眼裡瞧不起南方人,他認為南方人根本就沒什麼打仗的能力,所以曹操才會在平定了北方以後,再來收拾南方人。
再加上劉備一直在當中攪和,曹操完全不能分心對付兩股力量。劉備的力量就在荊州本土,這對於曹操來說,其實威脅更大,而曹操壓根就沒有把劉備放在眼裡,這也是曹操自高自大的一種表現。
他沒有先滅了江夏的劉備,而是先跟江東的孫權叫板。似乎他認為只有江東的孫權才能有資格跟自己一決雌雄,至於劉備,不過是一個亂世中到處流浪的流浪漢而已。正是這位流浪漢,從他手裡徹底奪走了荊州。
-
6 # 鄧眼看世界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為什麼會失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不可能作正面交待,但從作者的創作傾向以及戰爭過程的描寫,似乎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羅貫中從封建正統主義出發,把曹操描寫成一個奸雄、篡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企圖以邪代正,註定了他失敗的必然命運。
二、曹操以幾十萬大軍南下,欲與孫權“會獵於吳”,其猖狂、驕矜之盛氣,符合兵法所指“驕兵必敗”的必然規律。
三、曹操雖擁百萬之眾,但才智謀略均不如諸葛亮和周瑜。赤壁之戰中,曹操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笨拙,他不僅沒有如諸葛亮呼風喚雨、滿腹韜略的本領,而且處處上諸葛亮、龐統、周瑜、黃蓋等人的當,終於敗於智短謀缺。
羅貫中《三國演義》所體現的觀點顯然是不合歷史實際的。那麼,究竟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呢?千百年來。聚訟紛壇,認識不一。略有兩說:
一、遭火攻而敗說。
曹操大軍在赤壁之戰中遭火攻,史有其事。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孫劉聯軍與曹操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曹軍敗於火攻,可謂鑿鑿有據。北宋年間司馬光寫《資治通鑑》也採火攻說。由於火攻說昭然於世,所以千百年來,詩人題詠、民間傳說多如是說。
金代元好問有詩句: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幟北卷天為紅。
元代鄭允端有詩句:
老瞞雄視欲吞吳,百萬樓船一炬枯。
眾口一辭,都認為火攻是曹軍致敗的原因。詩人所詠歎,固非史籍,但也不能看成是子虛烏有之事。
二、染“大疫”而敗說。
近年來,一些人對火攻說提出了不少質疑,認為曹操戰敗,並不是火攻造成,而是遭遇到了疾病,使軍隊喪失戰鬥力而敗。此種觀點指出,陳壽《三國志》敘赤壁之戰,根本就未提火攻一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明確記載:
曹軍與孫劉聯軍戰於赤壁,不利,“於是大疫,更卒多死者,乃引軍歸”。
1、血吸蟲病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近代1973考古研究發現,如長沙馬王堆發掘,在漢代就已經有血吸蟲病了,而赤壁之戰又處於血吸蟲病地區。這對曹操行軍打戰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2、赤壁之戰時,曹軍行軍,訓練在秋季,最易感染。赤壁決戰在冬季,疾病急性發作,曹軍疲病交加,軟弱到了不堪一擊的地步。
說在這裡,不少人疑問,為什麼孫劉聯軍沒有感染血吸蟲病呢,對此,論者給出的解釋是,孫劉聯軍長期生活在南方,對疾病的免疫力較強。
-
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赤壁之戰的過程其實非常簡單,曹操在當陽長坂擊敗劉備後,劉備逃往江夏郡,而曹操繼續率軍到達江陵城(今天湖北省荊州市),隨後曹操在江陵城休整了2個月,2個月後,也就是公元208年12月正冬季,曹操從江陵城出發,率領大軍沿著長江順江東下攻打江夏郡的劉備。
從江陵乘船順江而下,首先到達的是江夏,這裡是劉備和劉琦的地步,曹操第一步顯然是攻打劉備,但是曹操沒有料到孫權和劉備會在短短的2個月之內聯合起來,也沒有料到孫劉聯軍5萬人已經乘船逆長江西進,所以曹操與周瑜率領的孫權聯軍在赤壁相遇了。
曹操發動赤壁之戰
所以,赤壁之戰其實是一場遭遇戰,沒有預設戰場,只不過雙方碰巧正好在赤壁的長江江面上碰面了,雙方碰面之後,就打了一仗,這一仗曹操打敗了,原因自然是因為曹軍不熟悉水軍,荊州降軍也沒有全心忠於曹操,而在江面上作戰,軍隊多是沒有用的,江面上作戰,士兵只能乘坐船隻,而雙方只有最前面一排船隻能相互作戰,後面的戰船與士兵都只能看著,因為孫劉聯軍的水軍更優秀,所以第一仗孫劉聯軍勝了。
於是雙方開始對峙,孫劉聯軍在長江南岸的赤壁安營紮寨,而曹操在長江北面的烏林安營紮寨,同時雙方都在想辦法如何擊敗對方,經過幾天的對峙,周瑜手下的將領黃蓋給周瑜提供了一個計策,內容是這樣的:
劉備周瑜組成聯軍
黃蓋提出由自己假裝投降曹操,並約定投降日期,然後到了那一天,黃蓋率軍投降,同時在所乘船隻上綁一隻蒙衝戰艦,在戰艦上澆上油,放上乾柴,然後向曹營駛去,在快要到達曹營合適的地方,點燃蒙衝戰艦,讓著火的戰艦衝向曹營,然後周瑜再率領大軍衝向江北,就能擊敗曹操。
黃蓋的計謀簡單地說就是:詐降計+火攻計。其實並不複雜,而且流程也很簡單,最終,赤壁之戰按照了黃蓋的計謀行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阻擋了曹操統一天下的步伐,那麼問題來了,火燒赤壁的細節是如何操作的?曹操這麼一個多疑善謀的人,怎麼就會相信黃蓋的投降呢?怎麼就一點懷疑都沒有?
周瑜指揮赤壁之戰
先是曹操為何會相信黃蓋的投降?
這裡有兩個可能,一個是曹操相信了黃蓋的投降,因為曹操剛剛拿下了荊州,沒有費一兵一卒曹操就拿下了荊州,因為劉琮不戰而降,既然整個荊州能降,那麼黃蓋為何不能不戰而降呢?這裡的意思就是說:曹操頭腦發熱,失去了必要的判斷力。
赤壁之戰
第二種可能就是曹操從來也沒有相信黃蓋的投降,一直是持懷疑的態度來觀望黃蓋的投降,只是著火的蒙衝戰艦衝向曹營時,曹操根本無法躲避,因為長江北岸全部是曹操的戰艦,沒有地方躲,只要火船來了,就一定會被燒的,但是曹操還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對方火攻。
這裡有一個最為關鍵的條件就是:曹操在江北,周瑜在江南,從周瑜的方向往曹操的方向看過去,就是東南方,黃蓋投降的時候,當時颳起了東南風,蒙衝戰艦衝向江北是一定要有風的,因為長江是活水,如果沒有風,船就會向東順江而下,正因為有東南風,蒙衝戰艦才會衝向江北的曹營,要知道著火的戰艦上面是沒有人的,如果靠人力操作戰艦,那麼曹軍完全可以射箭把人射成刺蝟,戰艦衝向江北曹營完全靠風力,因此戰艦從長江南岸衝向長江北岸就一定要有東南風。
赤壁之戰
但是,當時可是12月份,正值冬季,懂得天氣的人都會明白,在12月的隆冬季節是不可能有東南風颳的,東南風一般是夏天或者春天刮的,曹操作為多年在外征戰的統帥,對於天氣他顯然懂得一些,至少冬天颳起東南風這事,在曹操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個人更傾向於第二種可能就是:曹操並不相信黃蓋的投降,他想看黃蓋到底在耍什麼花招,因此一直做好戒備防備黃蓋,但是曹操沒有想到的是,冬天居然颳起了神奇的東南風,一下子讓曹操蒙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著火的戰艦衝來,然後就是曹操整個戰艦被火燒燬了,曹操自然也就大敗而逃了,這就是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那神奇的東南風。
火燒赤壁
那麼這神奇的東南風從哪裡來的?反正不是諸葛亮借來的,而是周瑜等人長期居住在長江邊上,掌握了長江的風向,知道在冬天也有可能會颳起神奇的東南風,而曹操沒有在長江邊上待過,所以並不瞭解這一神奇的自然現象,至於長江在冬天為什麼會刮東南風,這可是一個氣象問題了,同時也是大自然神奇的自然現象,要知道大自然一切皆有可能發生。
估計曹操致死也沒有想明白冬天為什麼會刮東南風,也沒有想到赤壁之戰會敗在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之下。
-
8 # 三點半雜貨鋪
三國分水嶺:赤壁之戰,真正的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的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一統北方之後,軍事政策肯定會向南方傾斜,而南方河流多,曹操沒有水軍,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操練水軍,他還派了幾名大將駐紮許都,給南征做準備。在政治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準備來維護自己的統治,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等。
七月份曹操便揮軍南下,八月份劉表病逝後,劉琮繼任荊州牧。這時候曹操已經對荊州做了一系列的軍事動作,劉琮難以招架。此時章陵郡太守等大臣都勸誡劉琮,要劉琮向曹操投降。因為劉琮剛接手荊州,對荊州的大小已經軍事力量的部署極為不熟悉,所以硬扛曹操的攻擊,幾乎是沒有什麼可能。劉琮等人思考過後,便覺得向曹操投降才能保全自己,依靠別人去抵禦曹操終究是不可能。所以九月份,曹操到達新野後,劉琮就以荊州投降曹操,還送去符節(割據勢力用來高抬身份),曹操看劉琮送來符節,想必是真心實意,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
在曹操揮兵南下到達新野的時候,劉備並不知情,直到曹軍來到城下,才發現劉琮開城門投降曹操了,劉備只好棄樊南逃。
後來劉備和孫權聯盟,當時是諸葛亮自己清明去找孫權的,一開始孫權還扭扭捏捏不願意合作,但諸葛亮的計謀是常人能比的嗎?諸葛亮告訴孫權,如果你能出兵抵抗曹操,那就要儘早。如果你沒有那個能力的話,還是直接向曹操稱臣,如果將軍您不早做打算,馬上就會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而孫權此時還是心有疑惑,猶豫不決,因為正如諸葛亮所說,為什麼劉備不早早的投降曹操,何必遭受這種辛苦來找他聯盟。諸葛亮為了解決他的疑惑,便舉了齊國壯士田橫的忠義來說明劉備作為漢室皇族後裔,寧願死越不可能投降曹操。孫權思考後覺得自己不能投降曹操,這跟白白的去送死沒有什麼兩樣,所以同意孫劉聯盟。
雖然孫權的陣營裡很多人為了保全自己,提議投降曹操,只有魯肅一人覺得,不能投降,如若向曹操投降,江東的子民該何去何從,於是私下勸阻孫權不能向曹操投降。再後來孫劉就合兵,大戰一觸即發,孫劉聯軍逆流而上到達赤壁,與曹軍相遇,而當時曹軍內部瘟疫流行,士兵不熟悉水性磨合度不夠,輕鬆的被打敗。
由於曹軍大多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性,為了防止暈船,所以就把船都頭尾相連,這樣能使船穩定許多。這時候黃蓋發現了問題所在,他向周瑜提議,曹軍的船首尾相連,可以採用火攻,便可以讓曹軍大敗。那要怎麼實施呢?那就是詐降,詐降的當天,黃蓋準備了幾十條船綁了火油向曹操衝去,當時掛東南風,一瞬之間,曹操的船全被燒了,傷亡慘重,曹操大敗撤走華容道。
其實對於曹操慘敗史料也沒有太過於詳細之事,甚至連火攻都未提到。有的人認為火攻是導致曹操大敗的原因,有的人也認為曹操軍中瘟疫傳染嚴重,士兵大多帶兵上陣,所以戰敗。所以對於曹操是如何戰敗的有很多種說法,曹操到底因為什麼原因戰敗呢?這就需要我們好好的去探討了。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算得上是三國真正鼎立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在這場戰爭以前,曹操已經成為了東漢末年舞臺上最為強悍的諸侯。
他手中控制著漢獻帝,擁有名義上的正統號令,佔據了太多的優勢。
在赤壁戰爭的前夕,曹操的首要目標就是襄陽。
公元208年,正月。
曹操在鄴城附近修築玄武湖,訓練水師,準備引兵南下,進攻襄陽。
襄陽是整個荊州防禦核心其實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
南郡北襄陽、南江陵。
這兩個地方都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劉表經營南郡的時候,在這裡屯集了不少的軍用物資和糧草器械。
那麼,曹操如何順利拿下荊州重鎮襄陽呢?
事情就是這麼的湊巧!
在曹操選擇南下的這一年,荊州的劉表病逝。
劉表生前有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兩個兒子,他在病逝之前,襄陽的軍事集團因為劉琮的關係,極力想要擁護劉琮上位,長子劉琦被迫離開了襄陽,為了避難跑到江夏做了太守,及至劉表病逝也沒能見到自己的父親一面。
襄陽內部政權跌宕,新上位的劉琦又是被當地的蔡瑁、張允軍事集團所裹挾,他們協同當地的襄陽士族們在曹操南下時,乾脆選擇投降了曹操。
所以,被劉表視為重鎮的襄陽幾乎被曹操兵不血刃的就全盤接收。
而這一切,當時屯駐的樊城的劉備並不知曉,他得知曹操南下宛城時,劉琮已經準備投降。
劉備此時就像風箱裡面的老鼠,兩面受氣。
劉備在襄陽一帶已經呆了七年之久,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如果鐵了心的抵抗曹操,很容易報銷。
他帶領大軍路過襄陽南下,一路南逃。
曹操聽到這個訊息,接管襄陽後,親自帶領五千騎兵南下追擊,害怕劉備佔據江陵。
而劉備的大軍南下至當陽時,當地的百姓已經有數十萬之眾,劉備只能選擇讓關羽帶領一部分軍隊進入漢書,沿著漢水迅速南下搶佔江陵。
不過,關羽的速度遠遠比不上曹操,他還沒能抵達江陵,自己的大哥劉備已經被曹操揍趴。
劉備在當陽敗的很慘,張飛、趙雲拼死護衛,總算逃出了曹操的包圍,他們一行人只能沿著漢水尋找關羽,隨後進入了孫權的地盤鄂縣樊口。
而曹操則繼續南下又輕而易舉接管了江陵。
這是官渡之戰發生的重要背景,也是曹操有能力沿江東行的軍事基礎。
古代的行軍打仗,最為重要的便是要有一個可靠的基點作為跳板,拿下江陵完美的為曹操提供了這個條件。
不過,此時曹操帳下計程車兵已經水土不服,病死著眾多。
公元208年,十月。
周瑜統率三萬精兵沿江西行,與劉備在樊口合兵後將戰線推進到了赤壁。
而曹操也帶領大軍進抵赤壁,雙方在赤壁江水中展開了第一次交戰,曹操引兵落敗,引兵退往長江北岸,周瑜、劉備則退往長江南岸。
曹操下令將戰船全部用鐵索聯結,停駐在長江北岸岸邊。
周瑜部將黃蓋提出火攻:
"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這也是赤壁之戰中最為精彩的一幕---黃蓋詐降。
黃蓋挑選了一艘蒙衝戰船,裝滿幹荻和枯柴,同時又澆上了油,以帷幕掩蓋。
黃蓋投降那天,恰逢東南風起,黃蓋借風行駛,到達江心時,突然揚其船帆直接衝到了離曹操岸邊還有兩裡的地方。
這時候,黃蓋下令點火,火勢迅速蔓延。
周瑜、劉備兩人趁勢發起進攻,在赤壁大敗曹操,曹操帶領一部分軍隊北撤。
留下部將曹仁、徐晃鎮守江陵,樂進鎮守襄陽。
赤壁鏖戰,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