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名稱112487
-
2 # quanquan82
抑鬱症是心理範疇。主要是長時間情緒低落,厭世等。但能分清主客觀世界的。
精神分裂這個就嚴重了,不是心理範疇了,是精神病範疇了。分不清主客觀世界了。就是分不清什麼是現實中的人事,什麼是主觀世界的事了。
精神分裂麼,會有妄想,幻聽這類的。有的覺得有人要殺自己。有的幻想自己是大人物或是和大人物有關係,甚至自己是外星人之類。這個光靠開解疏導是解決不了問題了,一定要求醫問藥的。
-
3 # 反精神病學行動小組
給大家看一個笑話,一種憑藉填寫表格來判斷的疾病……精神疾病。是的,沒有化學檢驗報告,超聲波診斷報告,腦葉切片報告,x光檢測報告,是的,只有表格,還有一種假設的化學平衡理論。詳見國際非盈利公益組織cchr釋出在網路上的資訊,對了精神分裂以前1900年左右是叫做某種腦膜炎哦,後來腦膜炎治好了,為了繼續行銷掙錢,就繼續沿用了這個生物學標籤。
-
4 # 一盞茶的恬靜
我來回答一下。
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有時候會有出現誤診的情況。就是精神分裂症可能會以抑鬱的表現為主,尤其在有些初發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會出現,精神分裂症特徵性的症狀不典型。按抑鬱症治療,可能有效,可能會很快出現復發而爆發大量的幻覺、妄想等精神分裂症特徵性的症狀。同理,在有些重度的抑鬱症病人會出現幻覺、妄想。
總體來說,兩種疾病還是很好區分開來的。交流方面,抑鬱症病人是以情緒的低落、活動減少、思維遲鈍為特點,紊亂的行為表現很少見到,可以接觸交流;精神分裂症也不單單是幻覺妄想這麼簡單,而是以全面的思維、情感、行為的紊亂性為特徵,難以接觸交流。對於疾病的認知方面,抑鬱症病人大部分會有一定的認知,知道自己的狀態;而精神分裂症病人在這方面基本沒有什麼認知能力,這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愈後方面,包括上面提到的幾方面可見,抑鬱症愈後會比較理想一些;精神分裂症初次治療療效一般也會比較理想,二者都需要一定時間的鞏固和康復治療,在後續的復發及治療難度看精神分裂症比較麻煩,因此需要家人重視。而對於抑鬱症病人,需要樹立足夠的信心戰勝疾病,而且許多人也是可以做到。當然也有部分人會出現復發,總體治療的難度還是沒有精神分裂症大,也少會引起慢些退縮情況。因此抑鬱症病人需要更有信心戰勝疾病;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需要更加重視疾病。
-
5 # 心理醫生張彥平
1.從患病率來說,抑鬱症高一些,大概在5%---25%之間;而精神分裂症在0.2--0.8%之間。
2.從個人體驗而言,抑鬱症患者非常痛苦,常常有自殺念頭;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受幻覺,妄想支配,出現自言自語等症狀痛苦程度較小。
3.抑鬱症基本都存在“自知力”,大都主動求醫,屬自願治療;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由於大都喪失“自知力”而拒絕治療,大都屬於非自願治療必須強制性治療。我們很難想像,有哪個精神分裂症患者會說:“我有精神分裂症了,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去吧!”
4.輕度抑鬱症患者單純心理治療就可以幫助Ta解決問題,只有達到中度或重度抑鬱必須藥物治療;而幾乎每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必須要用藥物治療。且最好是住院治療。
5.抑鬱症一般預後良好;而精神分裂症一般預後較差。
-
6 # 心理治療師萬勇
曾經做過的一次實驗,很多年前,有一天我按時間間隔五分鐘約請了三個人來到工作室說有事商談。將一位半年前確診為中重度抑鬱症患者(男21歲)和一位兩年前確診為主要由抑鬱症升級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男35歲)同處一個房間。然後請一位中輕度恐懼症患者給兩人倒茶(女20歲,事先她不知道兩位是患者,我都說是我的朋友,因此他們都只知道自己是患者,以為別人都不是)(他們都是醫院確診的之後聯絡到我幫助調節)。
我和房間裡兩位(在看電視)打了個招呼說她是我的一位學生,來拿點資料就走,我就送她出門了。路上我就問她你覺得裡面我兩個朋友哪一位使你有不安的感覺。她回想了一下指出那位精神病患者使她感到不安,另一個感到難受。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在特別敏感質人直覺裡,是大體上能分辨出兩種疾病的差異性的。這篇只做簡單介紹,也因保密原則所以不發論文和照片資料。後來我又在網上找了兩張類似照片(一張抑鬱症患者一張分裂患者)詢問了一些沒病的人,正確率高於一半。這也說明一般人對於確診了的患者都具有較正確的判別能力。這也是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有時被人群逐漸疏遠的原因,也是精神病患者不被人主動接近的原因。抑鬱症患者總是給人悲觀氣氛,精神分裂症患者總是讓人感到不安甚至有恐懼感。
同樣在平復期,不同的地方還有抑鬱症患者的語言和神態以及行為是基本協調的,精神病患有明顯的不協調。兩者即將發作前期都會產生幻覺,抑鬱症患者幻覺時間短暫,內容有擔憂恐懼部分,不太脫離現實。這裡我認為後期基本屬於神經衰弱或藥物過量導致的。精神分裂患者的幻覺時間持續較長,內容具有荒誕性甚至危險性,有時被害妄想嚴重有時有極端傷害性傾向。有些高智商級別的患者甚至會控制自己的犯罪意識。也或者傷害性存在於潛意識,類似漢尼拔這類的,這部分患者的殺傷力也難以分辨出來,他們不說,你不可能一下就知道。
當前醫院裡的治療基本是“有病診斷”。一個好的心理或精神醫生應該還要進行“無病診斷”,這樣會降低很多誤診率。也非常利於患者康復。還有,純藥物治療模式會帶來一種很大弊端就是,一直在治療,一直就沒好。醫院運作心理來說,他們是需要持續盈利的企業,不是慈善事業。藥物就能“解決”的事,誰會為患者的未來真正找到其正常和諧的生存能力和環境適應訓練呢?還有一些醫院利用患者成為廉價勞動力給他們做產品生產,這個情況屬於違法的。事實上患者每次出院後基本無法社會化,會多次回院“治療”。
什麼時候心理和精神醫學裡的工作者真正替患者的人生和權益完全考慮了,病人才會越來越少。不然都只是一個過場而已,和別的醫學一樣,淪為某些人的工具。還有很多寫雞湯心理書的,有幾個真正能對真正的患者起到作用的呢?根據我的研究,只有現實的實踐的經驗方面的引導才會有效果,你能解決導致他們抑鬱症精神分裂的各種壓力控制,觀念混亂和價值缺失的根源才是正道。
在這裡也希望那些擔憂自己會不會得精神病的朋友們不必過於信任別人的有病評價,確保你自己堅持的是一種比較平衡的社會生存思想就好了,遇到事不要只是極端情緒化,而是要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有限時可以尋求過來人的幫助,不必自我矮化或者不敢求人導致更加侷限,一些比較客觀的名人自傳中多數問題都有現成的答案。你們可以參考。
-
7 # 霖士心理
首先,我先擺出觀點,網路查詢疾病只能做到了解,不可依靠根治,就算區分了解了這兩種疾病,也要及時到醫院科室就診。
其次,我們再來談論主題,這兩種疾病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就是兩種疾病的患者都思維給外界感覺比較遲鈍,反應比較慢;而從行為上捕捉,兩種疾病患者都不愛動,不愛與人交流或者人際交往頻率少。
抑鬱症患者給出一些反應的時間,是可以得到反饋的,只不過時間較長。而抑鬱症患者是消極悲觀的,像什麼思考困難、挫折感強、失敗自責等想法較多,這些想法都是主觀產生的,雖然比較片面,但沒辦法擺脫,需要依靠外力引導。內心呢,就比較敏感,一般俗稱“心重”的人得抑鬱的機率比較大,所以這些患者都屬於什麼事情都會感覺比較深刻,內心一般承載很多,但不宜表達出來。
單純性精神分裂患者,一般來講是沒有什麼內心深刻反應的,但精神分裂會因為妄想症的多種多樣而呈現出不一樣的表情和行為。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精神分裂屬於情感反應不協調,而且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的角度上,明顯要高於抑鬱患者。
這裡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更能明白了,就拿自身形象來說,精分患者可能幾個月都不洗臉,或者一年不洗頭,但他們是大腦一片空白,不去想也不用想什麼。而抑鬱症患者往往還會在意自己的形象,只不過可能因為形象上看到自己不如誰會快速陷入抑鬱或自責中...
但兩種病症是有相關結合關係的,例如在精分領域,有專門一個分型教精神分裂症後抑鬱,就是長期服用抗精神藥物的患者自知力恢復後對自身前途的失望自卑所導致的。所以,還是開始說的那句話,無論是哪一種病症,網路資訊只能瞭解,普及科普,但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如果家人有這方面的潛在訊號,及時就醫,來儘量避免未來不可控的問題發生...
-
8 # 湖哥湖鮮
抑鬱症只是情愫低落面無表情,優柔寡斷猶豫不決,自卑心理,而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範疇,喜樂無常,或哭或笑,不能自然控範圍自己表情和行動,處在異常狀態,有可能行為異常,也可能會自慘或者與故傷害他人,和抑鬱症有共同點,可能會輕身自殺的行為異常,所以不能任其發展,要適合控制自想調節心理,最關鍵了!
-
9 # 童
抑鬱症是自身能力上有問題,因為能力不足而導致不自信,或者是工作壓力大引起心情不舒暢,或者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帶來挫敗感。精神分裂多是大腦病變引起的,思維與現實脫節,如同夢遊。或者是被害妄想症,等等。
-
10 # 胡文生心理
區分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應注重以下四點:
一、主動與被動。主動求醫是抑鬱症區別於精神分裂症的一個標誌。抑鬱症患者主動求醫的方式與其他軀體病患有所不同,他們由於不清楚自身疾病,抑或有意無意地迴避心理問題,因而,對心理(精神)專科望而生畏,多是選擇了大內科、中醫科等,並頻繁轉科。在醫生面前,雖然他們外在表現多為語少,吞吞吐吐,表達困難,但他們卻想說全講透,一吐為快,可又怕詞不達意,被誤解,因此,不少患者沉默寡言,這並非表示不主動合作,而是等待醫生為他們開啟心扉。還有些患者把事先想好的內容寫在紙上,以書面的形式向醫生訴說,這也是抑鬱症患者主動求醫的一種特殊方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求醫是被動的,因為他們缺乏或喪失了自知力,對病症沒有正確的感受,因而一般對病持否認態度,多數患者是被親朋好友採用軟硬兼施的方法帶到醫院,患者對醫生的檢查難以合作。
二、痛苦與淡漠。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的情感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抑鬱症患者在就診時,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痛苦,愁眉苦臉,垂頭喪氣,憂心忡忡,不少患者未等開口講話就潸然淚下。當醫生了解、檢查病情後,會明顯感到患者的痛苦程度與症狀體徵不符,具有明顯的誇張和情緒渲染色彩,這會使醫生往“精神異常”方面判定。其實,患者這種特殊的痛苦狀態,正是抑鬱症心境低落、自卑等基本症狀的體現。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於存在嚴重的情感障礙,就診時多表現為茫然、淡漠、木僵,無論醫生怎樣引導發問,患者或者不作答,或者所問非所答。也有的患者表現為情感高漲或情感倒錯,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沒有為病所急,為病所痛的情感表現。
三、意念和妄想。在思維內容方面,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有著重要區別,這也是臨床上最易混淆的焦點問題。抑鬱症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有消極悲觀的意念,如困難、挫折、失敗、患病、自責、自罪、自殺等不良念頭。這些意念在重症患者身上可達到近似於妄想的程度,但與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症狀仍有不同,主要區別有二:其一、患者的意念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與所處環境及事件有關,如青年的學習壓力、交往障礙、性困惑;中年的家庭、事業問題;老年的多病、孤寂等。 其二,患者有自知力,承認這些念頭主觀片面、不真實、不確切、不可取,但就是油然而生,無法擺脫。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症狀多種多樣,有的接近現實,有的荒謬離奇,但其共同特徵是無事實根據,與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相去甚遠;患者能把妄想內容描述得生動逼真,並堅信不移,他人無法說服。
四、有效與無效。抗抑鬱藥與抗精神病藥是兩類作用不同的精神類藥,當給患者使用其中某種藥物後,從療效上也可觀察和反思出診斷是否有誤。抑鬱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無效的,他們及其家屬的普遍反映是藥物的副作用和病情的惡化。對這些患者進行生理和心理檢查後,也證明了這一點。
回覆列表
我不知道精神症症狀,我是不是快精神分裂了,腦子裡面有響聲,比如青娃叫,咯吱咯支,還有一種說不上了的聲音,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