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歷史

    這位小皇帝繼位皇家程式是對的,高宗禪位與兒子,只是過程卻是被兵變所迫,非高宗所願,大臣將領均不認可,且時間很短髮動兵變的將領苗、劉兩人即被平滅,高宗又從太上皇成了皇帝。完全沒必要把趙構那個2歲兒子當成南宋第二位皇帝。

  • 2 # 歷史的小學生

    苗劉之變的主要原因是宋高宗寵信宦官,導致兵變。自宋高宗即位後,原康王府的宦官康履、藍珪等人氣焰囂張,不少官員與之勾結,在朝內是公開的秘密。大將劉光世因曲意奉承宦官,在宋高宗登基三個月後,便升為節度使,其表面理由是“賞平賊之勞”。宋高宗曾下明詔“內侍不許與統兵官相見,如違,停官,送遠惡州統管”。但康履等人自恃高宗寵信,“終無所忌憚”,他們“凌忽諸將,或踞坐洗足,立諸將於左右。聲諾甚至馬前”。“諸將多奉之,而臺諫無敢言者”。揚州逃難後,宦官們又自恃保駕有功,“益自炫,愈有輕外朝心”。實際上,在宋高宗避難之際,這些宦官們沿途“以射鴨為樂”。到杭州後,又“強佔民房,強市民物”,“肆為暴橫”。他們結伴去錢塘江觀潮,“帳設塞街”,作威作福,激起了很大的民憤和軍憤。

    御營都統制王淵,在維揚之變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卻因為與宦官康履有“深交”,在高宗逃難之時,為宦官們提前準備了大量船隻供他們運送家財,因此頗受康履等人器重。“由宦官薦”擢升為同籤書樞密院事。而負責戍衛杭州的武將苗傅和劉正彥對宋高宗的這個任命非常不服,密謀發動政變。右相朱勝非也認為這個任命有點欠妥,於是向宋高宗上奏道:“王淵除命,諸將有語,令淵依執政恩例,不與院事。”宋高宗表示贊同,下旨王淵“免進呈,書押本院公事”,使他處於有名無實的地位,但為時已晚。

    苗傅和劉正彥的密謀被知情者告訴了康履。康履慌忙向宋高宗奏報,宋高宗命他將此事告訴右相朱勝非,朱勝非又叫王淵預先在政變者的集中地天竺寺佈置伏兵。但實際上苗劉政變的軍隊並不在天竺寺。當第二天王淵退朝後,埋伏在城北橋下的苗劉軍隊一擁而上,劉正彥親自處斬了王淵。隨後又兵分幾路包圍行宮和宦官們的住宅,宦官們幾乎被苗劉的軍隊全部處死,甚至無須者也被誤殺。隨後,苗傅和劉正彥在鬧市中張貼榜文,指斥“奸臣誤國,內侍弄權”,“民命皇皇,未知死的,進退大臣,盡出閹宦,賞罰士卒,多自私門”,宣稱“天其以予為民除害”。

    宋高宗一時嚇得六神無主,只能命右相朱勝非和大臣們與苗傅、劉正彥談判。苗傅等在行宮前大聲高呼,要求處斬康履等人,以謝三軍。宋高宗此時的性命也被捏在苗劉二將手中,為了保全自己,只得將康履交給他們,康履被當場腰斬,並臠割其肉。另一個宦官曾擇流放廣南,又被追回來斬首。藍珪、高邈、張去為、張旦、陳永錫等人被貶竄遠方。

    在處理完宦官的事情後,苗劉二將又逼迫宋高宗退位,當太上皇,由宋哲宗的廢后,時任隆祐皇太后的孟氏垂簾聽政,立宋高宗與潘氏所生的三歲幼子趙旉為帝,改元明受。故苗劉之變也叫明受之變。宋高宗退位之後,苗傅和劉正彥升為節度使。

    苗劉之變震動朝野,駐守江寧府的呂頤浩和駐守平江府的張浚積極聯絡武將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發兵勤王。朱勝非利用韓世忠等軍進逼杭州的壓力,迫使苗劉二人同意宋高宗復辟,並承諾隆祐皇太后和皇帝將頒給了們誓書、鐵券,“可保無虞”。宋高宗復辟成功。很快,韓世忠將苗劉的軍隊擊敗,二人勢窮力竭,只得出城逃命。呂頤浩、張浚和韓世忠親自趕到行宮迎接宋高宗,宋高宗拉著韓世忠的手大哭一番。歷時一個月的苗劉之變宣告結束。苗傅和劉正彥不久被俘,被處以磔刑。

    這就是為什麼宋高宗獨子趙旉被稱為南宋第二位皇帝的原因。

  • 3 # 海天玄宇

      叛亂平息後,趙旉在從揚州回到臨安的途中發了高燒,一個宮女走路不小心絆到了地上的爐子,發出巨響,將他嚇死了,年僅3歲。高宗和潘賢妃傷心的死去活來,哭了整整3天,將宮女和保姆處死,追封兒子為“元懿太子”。後宋韓林兒追諡為簡宗靖文元懿殤孝皇帝。 個人認為趙宋一代,尤其是到了徽、欽二宗時代生育能力特別強大,相應的趙構也有五女一子,應該也是如此。可是生逢亂世,變故叢生,趙構個人殫精竭慮,故而此後不再生育也是極有可能的。至於具體原因,只有天知道。但史書上確實有自己的兒子,也確實曾經當過皇帝,不幸夭折而已。一家之言,只當談資。

  • 4 # 德厚致遠

    事情的經過是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俘擄,徽宗之子康王趙構在軍民擁護下,承繼大統做了南宋皇帝為宋高宗,並組建了南宋小朝廷。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準備活捉趙構消滅南宋,宋高宗帶著六宮寵臣逃往揚州。大敵當前,趙構仍沉迷於歌舞酒色之中。時任宰相黃潛善、汪伯彥憑擁戴之功,肆無忌憚橫行專權,金兵南下的訊息也被二人私自扣壓封鎖,只管行樂不做準備。等到金軍兵臨揚州城下,內侍鄺詢急忙跑進臥殿,竟然忘了宮廷規矩,大喊金兵到了,正在摟著美妾的趙構驚坐而起,撇下美女落荒而逃。金兵攻進揚州城殺人放火,繼續尾追趙構,趙構畏敵如虎一路南逃到杭州(臨安府),不久,宋軍在陳彥的率領下打敗金兵。朝野上下紛紛指責黃、汪罪狀,迫於壓力,趙構忍痛割愛罷免了黃潛善、汪伯彥。任命朱勝非為宰相,王淵知樞密院。王淵性情暴躁素無威望,從揚州避亂渡江時,王淵專管船隻排程,卻使宋軍不能渡江,引起宋軍不滿,現在王淵無功卻升遷要職,統制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對此憤憤不平。趙構又縱容樞密使王淵和內侍省押班宦官康履等人橫徵暴斂,再加上王淵居然用戰船運送自己的私財導致數萬宋兵無船過江被金兵殲滅這種重大過錯的憤恨,於是發動政變,逼迫趙構退位當太上皇,史稱“苗劉兵變”。

    王淵、康履被憤怒計程車兵殺死,然後苗、劉率兵直逼行宮,要面見皇帝,趙構見事態危迫,惶恐不安猶豫到中午時,硬著頭皮登上樓臺,壯著膽子對他們封官許願。苗、劉並沒有就此罷休,交涉後提出:一是要趙構退位,讓位於太子,一是讓隆祐孟太后垂簾聽政。趙構無計可使,不得不將太后請來,隆祐太后(元祐皇后)為穩定局勢,傳旨讓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隆祐太后垂簾聽政。

    宰相張浚聞知後召集各地將領韓世忠、張俊率兵勤王平亂,苗、劉被追殺,叛亂平息後,重新扶持趙構登基。趙旉退位,隆祐太后還政,趙旉從即位到退位共計26日。

    後來,趙旉在建康生了瘧疾,在建康行宮治病期間,一個宮女走路不小心絆到了地上的爐子,發出聲響,可憐這個只有三歲的幼兒竟被活活嚇死。

    宋高宗和潘賢妃傷心的死去活來,哭了整整三天,將宮女和保姆一併處死,追封趙旉為“元懿太子”,葬於宋簡宗陵。

  • 5 # 知未是也

    "苗劉兵變"亦稱"明受之變,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趙構坐守揚州以來,以內侍省押班康履為首的宦官恣意用事,禍亂朝政,引起眾將和士大夫不滿,特別是到杭州後,把主張逃跑的王淵還加以升官。為此,患從統治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等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兵變,先殺王淵,後斬宦官,於建炎三年三月五日,苗傅幕賓王世修陳兵城北橋下,待王淵過橋之時以謀反罪將其就地正法,緊接著,苗、劉率兵包圍行宮,一邊捕殺宦官康履、曾擇等,一面逼高宗趙構把皇位禪讓給只有三歲大的趙構皇太子趙旉,改元明受,請隆祐太后(即元祐皇后)垂簾聽政,尊高宗為睿聖仁孝皇帝,居顯寧寺,苗傅升為御營使司都統制,劉正彥為副都統治。

    趙尃就是這樣被擁立皇帝的,當時他只有三歲,是名副其實的兒皇帝和傀儡帝王,但二十多天後,這個南宋在位最短的皇帝由於張浚等人勤王成功,又被複位的高宗立為太子,之後不久,這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也因死因不詳早早的夭折,成為壽命最短的皇帝。

  • 6 # 看遍山川

    謝邀 這事得從南宋建炎三年初說起,金兵在江淮戰場取得勝利後,派出一股輕騎長途奔襲揚州捉拿宋高宗趙構。這個類似於如今的“斬首行動”嚇得趙構屁滾尿流從龍床上跌落下來,倉惶逃亡鎮江,後又坐船到杭州,將杭州改名臨安府暫時在這裡歇口氣。

    在鎮江趙構任命王淵暫理樞密院,負責從鎮江至杭州南渡事宜。王淵能被高宗看中是他能揣摩聖意,當別人認為朝廷可以暫避鎮江時,他提出杭州才是最理想的皇帝駐蹕地點,正符合趙構心裡也選定杭州偏安一隅的打算。

    而這種“巧”臣往往就不會自律持重,按部就班,王淵結交高宗身邊的得寵的太監康履等人,在南渡過程中,利用自己掌控的朝廷數艘大船,滿載他們搜刮來的財務。國難當頭,許多部隊士兵滯留在北岸不能及時南撤,造成將領們普遍不滿。

    按理朝廷草創,金兵壓境,朝廷外各路大將如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人都扼守江北前線,朝廷內各方面都得檢點,避免奢靡。而王淵仗著得寵和那些太監們大講排場,還有心思鋪張浪費在錢塘江邊觀潮,朝堂上下怨聲載道。

    負責守備杭州的御林軍將領苗傅和劉正彥心理極其不平衡,兩人都認為自己是老資格將領,賞不及功,而王淵卻小人得志青雲直上。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利用禁軍的不滿情緒起兵造反。

    他們斬殺王淵,率領八千禁兵衝入皇宮捕殺太監,混亂之中趙構被人扶上城樓躲避。殿前親兵大喊“皇上駕到”,果真鎮住了這些亂軍,畢竟他們還有君父觀念,再說他們也不是衝著皇帝去的。雙方攤牌,趙構一一答應苗劉兩人的升官要求,斬了康履,將挾從太監流放海島。

    條件是答應了,可兵變怎麼收場,苗劉二人有些控制不住。數千兵丁圍著城樓群情激憤,苗劉二人竟然提出趙構退位,立皇太子,請隆佑太后垂簾(宋哲宗前皇后因早年廢於民間,逃過靖康一劫),還得和金人議和歸還二帝。

    這下趙構咬碎鋼牙,眼冒金星,升個官,殺個把太監都行,讓自己退位迎回二帝,那是對趙構的連鍋端。但高宗還是忍氣吞聲同意退位,身邊大臣勸誡不可,趙構倒是識事務,認為過了今天這一關再說,要不然這些軍頭兵痞饒不了你我。

    趙構被迫退位後被軟禁在顯忠寺,被苗劉“尊”為“睿聖仁孝皇帝”,趙構3歲的兒子趙旉繼位,孟太后垂簾聽政,苗劉二人實際掌控朝政。這次事件被稱作苗劉兵變,因新皇帝繼位改年號“明受”,也稱明受兵變。

    由此,南宋高宗之後是有他兒子當過一陣子皇帝,只不過是被迫兵變被推上皇位的(趙構這個兒子可能體質不好,在政變時受到驚嚇,不久就死了)。苗劉二人因自己個人慾望而起兵,手裡兵力有限,他們的軍事能力和號召力遠遠比不上在江北前線的那些名將。

    很快,各路勤王軍隊兵臨杭州城下,眼看抵抗不了,苗劉居然重新恢復了趙構的皇位,還請趙構賜予他們免死鐵奍,這些動作也說明了此二人的政治幼稚。不久後就被韓世忠抓獲,在鬧市斬首示眾,兵變總共歷時月餘。

  • 7 # 磨史作鏡

    趙旉是宋高宗趙構唯一的兒子,三歲就夭折了,之後趙構再無子嗣,把皇位傳給其養子、宋太祖趙匡胤九世孫、秀王之子趙伯琮,改名趙眘,是為宋孝宗,一般認為這是南宋第二個皇帝。

    但是的確趙構之子趙旉也曾坐過龍椅,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幾天,而且有自己的年號和諡號。這事要從“苗劉兵變”說起。

    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被金滅亡,宋徽宗宋欽宗被擄走。當年,人們擁立徽宗之子趙構即位,改元建炎,是為宋高宗。

    1129年,也就是宋高宗建炎三年,被金兵追的四處奔波逃到了杭州,由於他信用宦官,一路南逃,引起了普遍的不滿。護衛他的軍隊指揮苗傅、劉正彥趁機煽動官兵以“清君側”為名譁變,逼迫高宗殺了寵信宦官並退位為太上皇,把皇位讓給不滿三歲的趙旉,太后輔政。兵變不過短短二十幾天,在各地勤王之師的進攻下,苗劉兵敗被殺,小皇帝退位還政宋高宗。

    小皇帝趙旉很快生病了,而且在流亡途中由於一個宮女不小心把爐子踢到,小趙旉被活活嚇死。趙構悲痛欲絕,處死了宮女和奶媽,並給與趙旉“元懿太子”諡號,後來的元末韓林兒建立的宋政權給他皇帝諡號。

  • 8 # 南柯多萌

    南宋高宗皇帝育有一子,在苗劉之變之後,高宗由於受了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這個唯一的兒子便就是南宋的第二任皇帝趙簡宗,名叫趙旉,由於即位到退位一共是二十七天,三歲就夭折了,所以史書上一般任宋孝宗為南宋第二任皇帝。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被金人所滅,徽欽二帝被金人俘獲,押往五國城,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公元1129年,趙構的南宋政權在風雨中走過了三個年頭,由於高宗信任宦官,引起朝野上下一致的不滿,此時高宗的護衛軍開始兵變,以苗傅、劉正彥為首的指揮官趁機煽動軍變,逼迫高宗殺了宦官,並且讓高宗退位,就這樣未成年的趙旉被推上了帝位,但是兵變只維持了短短二十幾天,苗劉被殺,高宗還政。

    之後,由於金兵步步緊逼,趙構一路南逃,而在這逃亡的過程中,趙旉很快就生病了,沒多久由於受到驚嚇致死,高宗大怒,處死了相關人等,給趙旉“元懿太子”的諡號。就這樣趙構唯一的兒子沒了。後來韓林兒追諡為簡宗靖文元懿殤孝皇帝。

  • 9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告知過去和未來,忘記過去,就是背叛,歷史的悲劇還會重演,歷史上大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著名的陳橋驛兵變,趙匡胤就是北宋的宋太祖,當時除了北宋還有其它割據勢力,就是後蜀,南漢,吳越,北漢,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先後消滅南平,後蜀,南漢,到了975又滅了南唐,吳越和福建,漳泉地方勢力歸降北宋,後來又滅北漢統一全國,北宋定都汴梁,也就是今河南開封,北宋政權與遼,金,西夏對峙,公元1126年到1127年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而得名,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1月9曰金國攻下開封外城幷包圍外城,金國用欺騙手段要宋徽宗趙佶議和,趙佶己傳位給大兒子宋欽宗趙恆,趙佶不敢前往議和,只好趙恆前往議和,金軍大帥不接見而是要降表,前後降表修改四次才讓金軍滿意,當年閏十一月三十日,金軍在齋宮裡面向北設立香案,命令宋朝君臣面向北而拜,宣讀降表,當時滿天大雪,趙恆君臣淚流滿面,受盡了屈辱,公元1128年八日二十四日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恆和其他后妃,宗室,諸王,駙馬,公主,都穿上金國百姓的服裝,身上披著羊裘,必須露著上身,拜祭完顏阿骨打廟,就是金人的牽羊禮,就是投降儀式,然後到了金國皇帝大帳,跪拜在地,金庸寫的射鵰英雄傳中兩位主角,郭靖,楊康,就是靖康之恥,大宋朝表面繁華,老百姓積貧積弱,最根本的是大宋戰略政策方針出現重大失誤,那就是重文輕武,北宋不是亡於內亂,而是亡於外患,上到皇帝趙恆,下到朝庭王公大臣,地方官吏貪圖安逸,腐敗無能,面對金國入侵喪權辱國,忍氣吞聲,受盡了屈辱,委屈求全,跪拜在金人腳下,也不敢反抗,只能屈辱的活在世上,北宋滅亡,也有說是王安石變法失敗,本來想富國強兵,主要是學習商鞅變法,這樣北宋朝庭王公大臣產生內鬥,內耗,大家都知道的宋徽宗趙佶,高俅,童貫,蔡京,有這些弱智決策層,作出戰略上重大決策失誤,那就是滅遼,滅遼金國還有敵人嗎?沒有,根本不知唇亡齒寒的大道理,才有後來靖康之恥,靖康之恥是漢民族歷史上的浩劫,我們後人更應該總結歷史教訓,以史為鑑。1127年宋徽宗趙佶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後來皇室南遷定國都在臨安府,就是今浙江杭州,以後金國幾次南征也沒有消滅南宋,南宋幾次北伐也是無功而返,北宋滅亡後,宋高宗又在臨安建立宋朝,歷史上稱南宋,所以宋高宗是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生育,所以絕後沒有親生兒子來繼承皇位,所以只能從宋太祖趙匡胤兩名後裔選一個,後來趙瑗勝出,公元1161年趙璦立為太子,改名為趙昚,公元1162年五十六歲的趙構下詔退位,太子趙昚即位,就是孝宗,趙構宋高宗稱為太上皇,所以宋孝宗趙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1187年十月八曰,高宗逝世。

  • 10 # 國史記聞

    宋高宗趙構的獨生子名為趙旉(音夫),說他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沒錯,因為他的確當了26天的皇帝,並且有廟號曰“宋簡宗”,但是他死後卻被追封為太子。他死時只有三歲,所有的變故,均源於一場政變——苗劉兵變。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發生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他在抗金前線應天府稱帝是為了響應全國的抗金情緒,但是他一直想南逃保命。這個願望雖然在當年就實現了,但是到了建炎三年金兵再次進攻,趙構不得不再次南逃。

    逃亡過程中,發生了寵臣作威作福的情況,太監康履深受趙構寵信,王淵又透過太監得到重用,他們完全不把前線士兵和百姓放在眼裡,只顧著自己的性命和榮華富貴。在撤退時,負責斷後的王淵尚在搜刮民脂民膏,並用戰船運輸私人財寶。這激起了大量軍民的不滿。

    隨後,苗傅和劉正彥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反叛,他們攻入皇城,誅殺宦官,並且高呼“苗傅不負國,只為天下除害”。趙構被迫與百官在城樓上與叛軍對話,給了他們很多承諾,沒想到苗劉卻更來勁了,指著趙構的鼻子說:“上不當即大位,將來淵聖皇帝來歸,不知何以處?”意思是你趙構根本就沒有資格當皇帝,如果有一天太上皇和皇上回來了,你說你該怎麼辦!隨後,苗劉要求讓隆祐太后垂簾聽政,自己退位為太上皇,讓自己的獨生子、年僅三歲的趙旉當皇帝。

    趙構聽聞,只得倚著門站在一旁,大臣讓他就坐時,他傷心地說:“不當坐此矣。”意思是自己已經沒有資格再坐在這裡了。太后登樓之後,被迫答應了苗劉提出的所有條件,隨後趙構遜位為“睿聖仁孝皇帝”,只保留了十五名隨從宦官,其餘一律遣散。苗劉隨即在鬧市高呼:“天下太平也!”

    但是苗劉畢竟是一介武夫,論計謀遠遠比不上忠於趙宋皇室的百官,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平定,趙構復位。當了26天皇帝的趙旉,在不久之後因受驚嚇而夭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宋朝重文輕武,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