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路子科技

    前幾天的時候在youtube上看到過一個影片,是騰訊大佬馬化騰在一次論壇會議上也有表示,我們平臺每天都有超過十億張的照片上傳。節假日可能是二三十億張,絕大多數都是人的臉,並且也表示最大的一個能力就是有幾乎每一個華人近三十年來,臉的變化。

    不得不說可怕的大資料啊時代要到來了,現在我們的4G給我們的生活資料已經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G感覺更不用去說了,當5G徹底普及,我們就距離所謂的科幻世界就又進了一步。

    有人說工業時代石油是重要資源,那麼在這個資訊時代,個人資訊就是相當於那個時候的石油。

    現如今我們很多時候已經麻木,安裝app只要不提示病毒,不提示傳送簡訊什麼的,就不會過多的關注。

    要說我們生活中被app侵犯了隱私這個事,最明顯的一個地方就是比如你在一個平臺想借錢,百度搜借錢,找平臺,不知不覺,你就會收到很多的借貸平臺的資訊,然後就是各種垃圾簡訊,和電話騷擾。

    其實也能明白是從本意上給你推廣你需要的東西,但是不得不說現實世界的內容有點過了。在我看來,絕非是壞事,科技進步永遠是把雙刃劍。

    只是目前整體來看,我們的隱私被出賣了。面對這樣的一個潮流趨勢,個人的力量怎麼抗衡,所以就是儘量保證自己的資訊,多注意,不要亂下app,亂髮布自己的資訊。保證正常的生活。多長個心眼,因為現在的你沒法脫離網路,那就適應它

  • 2 # PM宋先生

    可以,題主還算比較嚴謹,用了“徹底”兩個字。

    隱私洩露這種事情,還真不只是手機和APP上的問題。

    有資訊的地方就有隱私蒐集

    我們先拋開網際網路不談,就談談線下的東西,比如說最low的線下傳單,讓你填一個調研問卷然後給你個禮物,讓你簡訊註冊一個什麼東西領一個免費的東西,只要你寫了自己的手機號,那麼你就被“定位”了,不管你是不是感興趣還是純粹無聊找事兒幹,都會將你視為“潛在顧客”,最後你接到的就是無盡的騷擾電話。

    小區裡的快遞箱也是一樣的,除了記錄你線上的網購資訊,監控頭實時取樣,長期下來,你喜歡買什麼,單身還是已婚,有沒有小孩,家裡幾口人,收入大概什麼情況,都可以給你摸得一清二楚,只是一個小小的快遞箱(這個是某快遞箱CEO親口跟我講的)。對你的使用者畫像清楚之後,就會有制定的騷擾電話和廣告投放。

    大家去營業廳辦手機號,去銀行辦理信用卡,姓名、出身日期、電話、家庭地址、收入水平、消費能力給你查得一清二楚,這些資訊不用白不用?誰不用誰是傻子。包括學校,朋友是做人力資源的,很多學校,尤其是那些技校,通常就把學生資訊拿出來給到很多兼職平臺招暑假工,平臺賺錢,學校也賺錢。

    有網際網路的地方大家都在裸泳

    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什麼隱私都是扯淡了,大家都在裸泳,就不用找什麼遮羞布了。

    隱私的曝光,不在於資訊的多少,而在於如今網際網路的中心和抱團現象。比如說中國的網際網路市場分阿里系和騰訊系,那麼每個系內部的資料就一定是打通了的,比如說淘寶的88會員,明面上跟你講88元買個淘寶會員,贈送你餓了麼會員、優酷會員、淘票票會員、蝦米音樂會員,好划算耶!實際不就是告訴你只要用這些賬號我都可以檢測到你麼?於是你就會發現你在餓了麼點的食品可能會在淘寶上出現,你在淘票票上逛的電影在優酷上就是廣告。這就是大資料,不在於數量多,而在於覆蓋面廣,你的衣食住行統統都記錄下來。

    行吧,那麼你說我就是要保密,我每個賬號都相互獨立不關聯,我多註冊幾個手機號,我填資訊只填郵箱,我把APP的許可權都關掉。嗯.......即便你做了這些,還有一個逃不掉就是輸入法,只要你使用輸入法,就會記錄你輸入的內容,然後回傳給各大APP。

    行吧,你就只使用系統自帶的輸入法,那麼只要你聯網,APP就會讀取你的網路地址,你還是會被廣告打擾;你關閉許可權,會讀取你的手機識別碼和電話號碼,你還是逃不掉;最後你忍無可忍,把所有的許可權都關掉,最後的結果就是APP直接不讓你用就行了。

    隱私保護這事兒,還得靠系統

    隱私保護,核心還是要從系統層面來做好防護。目前手機APP讀取資訊無非有幾點:手機號與通訊錄、網路地址、手機識別碼、GPS定位。其中最核心的東西是手機號和手機識別碼,其它的網路地址、定位啥的你都是在變動中的。所以系統層面如何控制APP執行,就是很關鍵的因素。

    早期的安卓和IOS系統,對於隱私保護這件事並不重視,尤其是安卓系統,在安卓4.0之前基本上是要什麼資料就給什麼資料,甚至照片都直接被上傳到伺服器了......安卓一直到6.0開始,才做了APP許可權管理,使用者可以拒絕APP訪問部分許可權,但是你懂得,安卓市場的APP,你不給許可權就不給你用,哪怕是微信這種國民級應用,不給電話許可權你打都打不開。

    蘋果對於隱私這件事情,早期至少做到了無差別對待,詳情見當年FBI要求蘋果解鎖恐怖份子的iPhone被蘋果拒絕(不要跟我扯人道,這裡在談隱私),後來無奈還是找的駭客解開的。蘋果一聽就火大了:“納尼?!居然還有人解得開!”,所以從IOS 6之後,蘋果對於APP許可權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就算所有的許可權都給你關掉,你也必須老老實實給使用者執行,然後用彈窗的方式告訴使用者“爸爸!給孩兒開通一下語音許可權吧!”

    對於應用開發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谷歌的官方應用商店對於應用的稽核還是比較嚴格的(可惜國內用不了),但是由於谷歌是開源系統,很多野雞程式可以透過第三方應用商店上架分發,安全性依舊堪憂。蘋果對於應用開發要求就比較嚴格了,提交的文件裡面必須寫清楚為啥要呼叫這塊資料,怎樣確保資料不流失。現在有很多野雞蘋果程式,走企業通道,透過第三方網址下載,要求使用者在設定中開啟執行許可權,也算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無論是你使用的安卓系統還是IOS系統,對於APP的許可權建議只控制在使用時才能呼叫,尤其是麥克風和攝像頭兩塊,偷偷錄音錄影不是沒有的事情,相信我。如果你是蘋果的使用者,從“設定—隱私—廣告—開啟限制廣告跟蹤”可以減少廣告的打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蛇瓜大規模種植時,田間管理該如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