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對“卸磨殺驢”的文藝的詮釋。而提出這句話的人雖然沒有被藏起來,他的摯友卻兌現了他的語言。這裡給大家盤點一下:

    1、文種:是的,這話是范蠡告誡文種,勸他早日功成身退的。但是文種對勾踐抱有太多幻想,對權位也不愛撒手,最後被勾踐賜死;

    2、韓信:秦漢之交最偉大的兩個軍事家之一,沒有他劉邦就不可能在純軍事上戰勝項羽。然而淮陰侯最後卻死在了自己老友的蠱惑下,實在可悲;

    3、荀彧:作為曹操起兵兗州的心腹,荀彧一直是曹操最親密的戰友,但當曹操的野心已經膨脹到了荀彧無法接受的地步的時候,倆人只好分道揚鑣,最後以荀彧的死告終;

    4、明初開國功臣:這是一個龐大的集團,在朱元璋死的時候,幾乎沒有開國功臣還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不僅因為老朱比較長壽,更因為他的那些老戰友幾乎都被他弄死了。

    其實,大凡開創之主都是如此,可與之共患難卻很難同富貴,臥榻之側又豈容他人鼾睡呢?

  • 2 # 中孚鑑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例很多,比如春秋越國勾踐時的文種大夫和西漢時期的韓信。

    文種在越國是大夫!後來吳國和越國交惡,吳王闔閭也因此而死,其後夫差繼位,夫差為了給他的父親報仇,最終打敗越國,但是卻沒有消滅越國,只是讓越國臣服。

    之後越王勾踐也向吳稱臣,之後又去了吳國為奴,留下文種守國。

    之後文種和范蠡輔助勾踐,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消滅吳國,就有了有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國消滅吳國後,范蠡知道勾踐性格,同時又深知鳥盡弓藏之道,所以范蠡最後退隱雲遊天下。

    范蠡勸文種也退隱而去,但文種終究是沒有離開,最後也被賜死。

    而韓信,和蕭何、張良一起被稱漢初三傑,用兵如神,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大漢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在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漢建立後,韓信也成為異姓王之一,被封楚王,但是他因為功勞太高,終究是功高震主而後被貶為淮陰侯,最後被呂雉所殺。

    鳥盡弓藏的事例很多,雖然猶如是卸磨殺驢之感,但主要的還是他本身功勞太大,地位太高,威脅到他主公的地位,他的主公為了解除威脅到就只能除去他們。

  • 3 # 磨史作鏡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話最早是出自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他手下有兩個最重要的大夫,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文種,兩個人都立下了大功。范蠡比較厲害,他看出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比較能忍,屬於能夠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於是就有了退隱江湖、遠離是非的想法,他勸好哥們兒文種:你聽過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吧,我們如果再不想辦法離開越國,遲早沒有好下場!可是文種一方面覺得自己立下大功,而且足智多謀,越王勾踐離不開自己,而且他也捨不得在越國的地位和富貴呀!於是范蠡自己走了,後來發了大財!而文種果不其然由於越王勾踐的猜忌而死,死前腸子都悔青了!

    其實,這種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事兒在史上實在是屢見不鮮,哪朝哪代不能找出一大堆呢!所以這裡畫小一點範圍,找了兩個卸磨殺“驢”殺得快的,而且是典型的替罪羊。他們都是執行了主子的弒君命令,又被歸罪而被殺,至少在這一件事情上,還是有點“冤枉”。

    一個是三國時代的魏國,當時司馬昭已經執掌魏國朝政,當時的魏主曹髦只不過是個傀儡,偏偏曹髦年輕氣盛,不甘心當傀儡,再一次的忍無可忍後,他對身邊的近臣說了那句有名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不顧勸阻拼湊了幾百人的“軍隊”去“討伐”司馬昭。司馬昭聞知令寵臣賈充去處理一下,賈充帶了將軍成濟和數千甲士擋住了曹髦“大軍”的去路。

    曹髦見有人馬攔截,大怒說到:朕乃天子,你們要幹什麼?曹髦雖然是個傀儡皇帝,但不管怎樣還是“真龍天子”,一時間將士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賈充一看要壞事,衝著成濟大喊:司馬公養你何用?成濟一聽把心一橫,拍馬趕到曹髦御駕前,殺跑了幾個宦官宮女,一戟刺死了曹髦!

    弒君大案一出,群情激奮,有人提出要懲兇手,司馬昭假裝啥也不知道,在曹髦屍體旁大哭一場,命令滅了成濟三族!成濟臨死大罵司馬昭不是東西,可是有什麼用呢!

    另外一個就是後梁太祖朱溫了,代唐稱帝前他自己身在開封,但還是對當時已經是傀儡的唐昭宗感到不放心,於是密令在洛陽監視唐昭宗的氏叔琮、朱友恭在一天夜裡帶兵殺死了唐昭宗。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朱溫後來也是趴在唐昭宗李曄屍體上邊哭邊說:奴輩誤我!把弒君之罪全都推到氏叔琮和朱友恭身上,命令把這兩員大將斬首!朱友恭臨死前罵道:殺我以塞天下之謗,奈蒼天何!蒼天才不管你們這些齷齪事兒呢。

  • 4 # 斐銘nl

    歷史上最有名的兩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例便是文種輔佐勾踐滅了吳國,卻最後被勾踐所殺。韓信輔佐劉邦滅掉項羽,建立大漢王朝最後也難逃一死。

    春秋晚期位於江南地區的吳國在伍子胥和孫武等人的輔佐下逐漸發展起來了,這時他們對弱小的越國打起了注意。可是在大戰中,吳王闔閭戰死。為了報此血仇。

    吳王夫差勵精圖治最終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越國,勾踐被押回吳國做奴隸。臨走前讓文種管理越國,等待復仇的機會。沒過多久勾踐真的回來了,並在文種范蠡等謀士的輔佐下滅掉了吳國。可是了范蠡是聰明的他知道勾踐這種人能同患難,不能同享福。便在勾踐滅吳後悄悄的離去。可憐的就是文種了,他被賜死了。這就是這兩個成語的來源。

    至於說韓信不要說大家都知道了吧。未央宮斬韓信,看似是呂后動的手,其實是劉邦授權的。韓信可憐就可憐在,他功高蓋主,可以說劉邦在天下大定以後,知道他沒有了用處,有怕他威脅自己的江山,便命呂后殺了他。

  • 5 # 歷史三日談

    再有宋朝的趙匡胤,來了個杯酒釋兵權,高明至極,這都算是兩個特別例外的朝代,試想趙匡胤的皇位怎麼來的?他完全有理由把那些個功臣、開國大將一個個全剷除殆盡!

    說完了例外,再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朝代吧,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踐,為了復仇吳王闔閭,把一切軍國大事委託給大臣范蠡、文種,自己跑去吳國當人質,十年人質期間,受盡各種侮辱,吳王闔閭要越國的女人,不過夜就送來一批,要錢,可以說舉國庫之力往外掏。

    最後舔了十年的苦膽銘志,算是復仇成功,越王勾踐可是許諾范蠡、文種二人共知天下,如今到了兌現諾言的時候了,越王勾踐卻是黑不提白不提,文種不識好歹,間接提示越王勾踐,該分天下了,結果文種就死了。

    再說范蠡,為什麼一定要用越王勾踐誅殺功臣說起呢?就是因為作為臣子,在應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棘手問題上,范蠡是少有的轉守為攻,主動出擊保全性命,併成功的人。

    到了范蠡的位置,不是說走就走的,你走了萬一你拉一幫人與皇帝對著幹怎麼辦?這些事情你的交代清楚了,范蠡的做法就是在政治上極力淡化自己的慾望,程度足以讓越王勾踐覺得你小子確實沒想法了。

    然後出走,遠離政治中心,並且不從事與政治相關的事情。如果不這樣做,往下到明初朱元璋時期,把你們當做荊條上的刺,一個個全給拔出了,怎麼拔?死法各異,一個比一個慘!

  • 6 # 靈山四哥

    歷史前輩留下很多經典傳奇,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講的是霸權,官官相鬥,不達到目的事不擺休。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在坐穩了位子之後,往往熱哀於做同一件事,削弱開國大臣的勢力,宋太祖大開殺戒,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皇帝這麼做,非常毒辣無情,效果卻是顯著,也強化了自己權力和勢力,孔子有言,君子不器,最淺顯。

  • 7 # 邊走一邊唱

    對於這樣一位給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死因之迷早應查個水落石出,對家人對歷史應該有個交代,因為他不是一般的人。

  • 8 # NemoDaCina

    宮魯鳴,郎平,高洪波,以及一批被逼出走的運動員和一批膽子小不敢出走的運動員和一批被愛國綁架苟且偷生的運動員

  • 9 # 楊朱學派

    歷史上第一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故事。是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為了苟且偷生,不讓吳王滅越。親自品嚐吳王的大便。越王勾踐誅殺功臣,是因為他受的凌辱太多,已經變態了。

    除了越王勾踐這個變態外。第一個大肆屠殺功臣的君主,是劉邦。

    另外一個大肆屠殺功臣的是朱元璋。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農民出身。

    劉邦是亭長,就是村長助手。是有頭面的農民。所以,劉邦只屠殺了少數功臣。

    而朱元璋是佃農出身。還做過和尚。身份此劉邦更低賤。所以,朱元璋屠殺的功臣。比劉邦多十倍。

    在建立大一統的王朝中,開國皇帝中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把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演繹的淋漓盡致。

    此理論的創始人是韓非子:大臣太重,必易主位。出身越低賤的帝王。就越自卑,越深信法家此論。

  • 10 # 高尚濤

    歷史上發生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太多了,歷朝歷代都有。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剛開始大封功臣,穩定人心。但過了不久,劉邦就開始以各種藉口誅殺功臣,追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被貶被殺的很多。功勞最大的相國蕭何被貶職下獄,韓信被貶為淮陰侯、隨後被殺。英布、彭越先後被滅。張良看得最開,辭官歸隱,雲遊天下,獲得善終。陳平如履薄冰夾起尾巴唯唯諾諾也獲得善終。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當上皇帝后,唯恐部下造反,杯酒釋兵權。他把所有的有功之臣請到一起赴宴,讓他們交出兵權,接受賞賜,回老家安詳年晚年,做富家翁。不從者殺無赦。這是在歷代帝王中做的最仁慈的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穩住陣腳以後,開始大殺功臣。開國功臣中,無論影響多大,只要發現小的過失就會抓住不放,甚至當庭杖斃。歷史上流傳的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之事,並非全是空穴來風。

    封建統治者在統一天下、穩固政權以後,大肆捕殺功臣,是有自己的考慮的。很多功臣在開國戰爭中功勳卓越,威望很高,有大量的追隨者。同時,這些人又往往桀驁不馴,居功自傲,不好管理。開國皇帝健在的時候,還可以管得住他們。一旦開國皇帝去世,繼位的新皇帝可能沒有足夠的威望和能力管住他們,從而為皇家的家族統治帶來隱患。

    在朱元璋大肆捕殺功臣的時候,太子朱標當眾曾表示不滿。朱元璋命人將一個去柄的狼牙棒放在他面前,讓他用手拿起來。朱標感到無從下手。朱元璋一語雙關的說,你是不是感到很棘手啊,沒事兒,你感到棘手的事,我來幫你辦。太子聽後一言不發,終於明白了父皇的良苦用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在金庸的小說中,哪個女性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