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30099431147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關公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智用空城計……

    有關諸葛亮的成語: 蓋世無雙

    如魚得水

    思賢如渴

    七擒七縱

    龍盤虎踞

    空城計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廣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龍鳳雛

    漢賊不兩立

    儉以養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輕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草船借箭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鞠躬盡瘁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草船借箭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鞠躬盡瘁 成敗利鈍;凌上虐下;虎踞龍盤;不知所云;閉門思過;不求聞達;草廬三顧;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亂;伏龍鳳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龍蟠虎踞;龍盤虎踞;力排眾議;苟全性命;蓋世無雙;肝心若裂;漢賊不兩立;七擒七縱;如虎添翼;開誠佈公;空城計;龍驤虎視;計日而待;集思廣益;儉以養德;思賢如渴;所向無敵;我心如秤;臨危受命;三顧茅廬;如魚得水;任重才輕;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樓去梯;識時務者為俊傑;胸中鱗甲;遊辭巧飾;作奸犯科;坐以待斃;眾難群移

    有關諸葛亮的歇後語,

    在我們常用的歇後語當中,有許多和諸葛亮有關,比如:“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成都武侯祠 )

    一對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縱八陣圖( 陝西祁山五丈原諸葛廟)

    一詩二表三分鼎 萬古千秋五丈原 ( 成都武侯祠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 ( 成都武侯祠 )

    異姓三賢:臥龍、謫仙、天下士

    數代一堂:漢相、宋儒、戰國才( 山東恆臺三賢祠)

    草廬三顧,鼎足三分,不朽當年三義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無雙後漢一人 (湖北襄樊古隆中 )

    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勳 ( 成都武侯祠 )

    收二州,排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頭點四十九盞星燈,一心只望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成都武侯祠 )

    佐玄德,破孟德,而後南北三國分鼎

    擴充套件資料: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1],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南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2]。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3]

  • 2 # 使用者382899295280

     隆中對,   出師表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白帝託孤   七擒孟獲   草船借箭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鞠躬盡瘁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出師為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司馬懿稱諸葛亮為 天下奇才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陽縣之西二十里,一說隱居地是南陽?),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諸葛亮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一樣,不是拘泥於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並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透過潛心鑽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諸葛亮於危難之際出而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間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隆中對》(陳壽記述,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韓雪)、等.由於作戰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門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國演義》上講述很多.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的紀念古蹟很多,全國有數十處.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死後又被劉禪追諡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現勉縣武侯祠巍峨壯觀,規模宏偉,有七院六十餘間殿宇,既是憑弔先賢之所,又是文物遊覽之地.更有意義的是,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還有建於唐代前的五丈原諸葛廟,建於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於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曆年間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歷三百七十餘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是蘭溪一大史蹟和Range Rover之地.   諸葛亮年譜   年號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蹟   光和4年 181 1歲 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年 189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矽去世.   興平元年 194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亮玄收養,   其兄諸葛謹同繼母赴江東.   初平2年 195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章).   建安2年 197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4年 199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年 207 27歲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   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建安13年 208 28歲 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參與赤壁之戰獲勝.   建安14年 209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與劉備會師.劉備進成都,掌管巴蜀.諸葛亮任蜀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兼任大司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 38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籌集軍糧,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 41歲 劉備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 43歲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   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穩定因劉備戰敗而混亂的人心.   蜀建興3年 225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穩定南部四郡.   蜀建興4年 226 46歲 諸葛亮準備興師討魏.   蜀建興5年 227 47歲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呈交《出師表》進行北伐.   蜀建興6年 228 48歲 北伐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仲達,大敗魏將張合.   蜀建興11年 233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 234 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佔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衝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歎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裡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裡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裡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蹟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讚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諸葛亮故事   ------以下是應網友要求而整理.2004.03.31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麼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淨、曬乾,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藉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開啟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伕人.司馬伕聽了請葛亮餵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伕人反覆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 3 # 使用者2311363102366

    歇後語: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成語: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七擒孟獲

    草船借箭

    萬事具備

    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愛追《越獄》美劇的80同夥們,你們現在在追什麼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