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衣的時空

    主要是因為楊先生是華人,當然華人在中國這個圈內炒得很熱,儘管炒熱的部分因素是其與科學無關的私生活,但畢竟讓其知名度大增了

  • 2 # haizhou656

    羅伯特·勞倫斯·米爾斯(英語:Robert Laurence Mills,1927年4月15日-1999年10月27日),美國物理學家,生於紐澤西州恩格爾伍德。1956年成為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主要貢獻是與楊振寧合作的楊-米爾斯理論。

    主要是沒有後續的突破性貢獻,應該是蹭了老楊的成果! 這麼重要的結果,沒個白人參與,他們臉上無光啊!

  • 3 # 手機使用者60035180747

    因為,這個理論雖然重要,卻和老楊和米二斯沒有什麼關係。簡單說,這個理論不是他們創立的,是幾十位大師共同的成果。老楊為什麼大名鼎鼎?一方面是因為他早年宇稱不守恆帶來的諾獎,更重要的是國內有一大波無底線楊吹不遺餘力的鼓吹老楊。我在美國學校期間,外華人根本沒有什麼人整天鼓吹楊振寧比肩這比肩那的說法,他只是眾多物理學大家中普通的一個。

  • 4 # 老王談兵

    米爾斯當時是楊振寧帶的研究生,這篇論文和宇稱不守恆論文不一樣,那篇是楊李並列作者,這篇楊振寧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米爾斯後來在採訪中自己也承認,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打下手的計算工作,主要思想都是楊振寧的。米爾斯後來也沒有其他的突出成就,所以並不出名。

  • 5 # 科學探秘頻道

    楊-米爾斯理論是20世紀下半葉最為重要的物理理論,是1954年楊振寧和其學生楊-米爾斯一起提出來的。

    這個理論提出的時間要早於宇稱不守恆定律,宇稱不守恆定律是1956年和李政道一起提出的,之後該定律被吳健雄設計的Co原子核衰變所證明,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此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獎而名聲大造。當時包括楊振寧在內的所有科學家都未對楊-米爾斯理論重視,認為該理論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意義。然而隨著粒子物理學的發展,特別是對稱性自發破缺與漸進自由的觀念的誕生,促使科學家們發現此理論竟然可以完善成一個可以統一強力、弱相互作用和電磁力的規範場論。幾乎差一點就成為萬物理論,現在該理論基本上囊括了除了引力外其它三種基本力下,任何粒子和物質。如果這個理論在進一步發展,能夠把引力也成功描述的話,那它就會成為愛因斯坦辛苦了後半生卻沒有找到的大一統理論。所以,該理論的物理學意義十分重大。

    但奈何楊振寧和其學生米爾斯提出該理論的時候,很多基本粒子還沒有發現,很多模型還不夠完善,甚至說楊-米爾斯理論本身都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並沒有吸引科學家們的注意。後來經過很多科學家的完善,才使得此理論發展成為了標準模型。而且,很多因為對該理論貢獻很大的科學家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反倒是楊振寧沒有獲得。這或許和該理論提出的時候並未闡明其意義,而且還不完善有關。所以,有些人甚至認為楊振寧和米爾斯只是搞出了個殼子,並未有什麼重大貢獻,反倒是後續完善此理論的科學家貢獻不容忽視。

    不過,楊振寧也並不是靠著一個理論而成名的。但是其合作者也是其學生米爾斯,自次理論提出來之後,再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果,所以逐漸就被人們遺忘了。除了這個理論上帶有他的名字之外,其它的和米爾斯就毫無關係了。而且此論文發表的時候楊振寧排在前面,所以基本上米爾斯可以認為是“蹭”了楊振寧的研究結果而已。

  • 6 # 科學黑洞

    我們經常聽說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二十世紀前期是相對論發展的巔峰時刻,中期量子力學崛起,而後期“楊-Mills理論”開始登場。這個理論可以說是楊振寧楊老一生中最大的科學成就之一了,甚至要超過獲得諾獎的宇稱不對稱理論。吃瓜群眾熟知楊老大多數都是因為諾獎的名頭,還有楊老的私人婚姻,就像是熟知霍金主要是因為他的《時間簡史》科普書和他的身殘志堅。一般人好像也說不出霍金的科學成就有什麼吧?

    米爾斯作為楊老的學生,一生中最大的科學成就也就是這個“楊-Mills理論”了,後期並沒有拿得出手的科學成就,這樣說可能有點不近人情,但是這個理論從命名就可以看出來貢獻程度。實際上這個理論最開始提出的時候沒有被物理學屆重視,甚至存在著無法解釋的缺陷。對於這個理論吃瓜群眾理解的可能不透徹,這就像是一部武林秘籍,功力越深的人對其作用越大。物質的基本組成和三大基本作用力的統一都與這個理論息息相關。簡單的說如果楊老僅僅有這一項科學成就,那麼它的科學地位也很高,但是吃瓜群眾可能就不太瞭解這個大物理學家了,但是透過他的諾獎之名以及私人婚姻讓更多的普通人可能聽過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即使他們不知道這位物理學家有什麼科學成就,但就是知道他很有名氣。

    楊老的大名鼎鼎主要是因為他的科學成就很多並且很高,而米爾斯甚至是和楊振寧共同獲得諾獎的李政道名聲、科學地位相對來說就低一些了,主要就是因為科學成就較少。除此之外楊振寧從事參與的中外活動也較多,這些都增加了楊老的名氣。楊老在歷史上的物理學家中雖然排不上第一梯隊如愛因斯坦、牛頓、麥克斯韋等等,但是在第二梯隊中可以排在前列。

    楊-米爾斯理論主要的貢獻者還是楊老,從這個理論的命名就可以知曉一二,而米爾斯也曾公開說明自己僅僅是給老師打了打下手,主要的工作還是楊老自己完成的。

  • 7 # 鍾銘聊科學

    米爾斯

    這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我大量搜尋了一下羅伯特·米爾斯(Robert Mills,也就是楊米爾斯理論的“米爾斯”本人)的詳細資料和傳記,原因在於我覺得可能我們對他的瞭解不足,才會認為他對於科學的貢獻除了楊米爾斯理論之外再無其他。

    不過,經過反覆地搜尋和閱讀,我驚訝地發現,這位科學家基本上能拿的出手的就是:楊米爾斯理論

    其他的可查就是他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然後出版過兩本書《Propagators for Many-Particle Systems and Space》以及《Time and Quantra》。

    所以,我們可以說,米爾斯一生中最大的成就確實就是楊米爾斯理論,而且也是唯一個拿得出手的科學成就,事實上,放眼整個科學史的發展,這樣的事情還是蠻多的,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相反能夠持續產出的科學家才是少之又少的,而楊振寧正好相反,楊振寧卻是一個持續高產的科學家,也正是由於這點,米爾斯並沒有像楊振寧那樣具有非常高的科學地位。那楊振寧都有哪些學術成就呢?

    楊振寧的學術成就

    其實楊振寧是一個學術生涯特別長的科學家,在科學史上都是極其少見。即使如今已經90多歲的高齡,依舊還在發表論文。很多人說他回國是養老的,但是這些人從來沒有去看看楊振寧在回國之後發表的論文,他是在70年代末至今,硬生生把清華大學原本沒有涉及到的凝聚態物理學提升到世界前五水平的專業。

    (當然,你可以會覺得我是在胡說八道,咱們做事講究證據,下圖是從谷歌學術當中找到的楊振寧相關的學術論文,然後用引用次數排列,楊振寧是從1980年開始基本上就在國內旅居搞學術了,我們可以看到,他引用排名前10的論文章,有6篇產生於回國之後。)

    (當然,我也相信,你一定對於他回國的時間產生懷疑,那麼我們可以再追溯一下他回國的時間,他是1971年回國的,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都接待了他。後來,鄧小平同志也多次接待過他,他曾經作為中美溝通的橋樑,後來全心全意留在中國做科研和教育工作。)

    從上面的論文的截圖,其中引用次數那一欄,你大概已經能夠感受到他的科研成果有多麼的豐富了,這其實在整個科學史上都是極為罕見。整個20世紀,具有這樣多成果的科學家,一個是愛因斯坦,一個是費米,前兩位都是出了名的全能物理學家。而楊振寧也是如此,他在4個領域做出了13個堪稱諾獎級別的貢獻。

    兩彈一星鄧稼先就曾經對自己的夫人說過楊振寧的成就,他是這麼說的:

    如果不是因為諾貝爾獎有規定每個人只能在同一個領域獲一次獎,那楊振寧一定可以再獲得諾貝爾獎。

    這和米爾斯相比,就高下立判了。所以,楊振寧能夠獲得如此的學術定位,其實和他自身的學術成就極其高是有關的。

    而且我們上文提到的“楊米爾斯理論”是楊振寧人生中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也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在學術圈,主流的觀點認為是楊振寧貢獻遠大於米爾斯,原因是這樣的,當時的楊振寧是正兒八經的科學家,而米爾斯只是楊振寧的學生,一位普通的研究生而已。而且,我們由後來兩人的成就,也能夠知道誰才是主導這篇論文的人。

    後來到了,1994年,楊振寧在被授予鮑爾獎時,組委會給出的評語是這樣的:

    楊米爾斯理論的相關工作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並且一定會對未來幾代的科學發展產生類似的影響。

    其中,我們要知道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是物理學史上前三順位的科學家,由此,我們看出楊振寧的學術地位。

    除了楊米爾斯理論,楊振寧還有楊巴斯特方程,宇稱不守恆等巨大的科學成就。透過楊米爾斯理論和楊巴斯特方程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就有好幾位,其中楊米爾斯理論就有五位。

    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則是宇稱不守恆,這是和李政道合作得到的。(當然,李政道和楊振寧分別都認為自己的貢獻更大一些,不過我們要補充一點,宇稱不守恆在楊振寧眾多的科學成就當中,能勉強躋身第三名,所以大家可以自行體會一下。)

    後來,《自然》雜誌曾經在2000年評選過:“世界影響最大的20位物理學家”,楊振寧就在其中,也是唯一的一位華人,同時也是唯一一位健在的科學家。

    所以,楊振寧的學術地位是遠超過米爾斯的,因為他擁有的科學成就遠遠多於米爾斯,而且他是持續高產的全能科學家,米爾斯在這之後就沒有拿出過像樣的科學成就了。

  • 8 # 科學新視野

    楊-米爾斯理論,也就是楊振寧先生和米爾斯一同提出的一個描述強力場的場方程。

    其中的米爾斯,全名叫做羅伯特.勞倫斯.米爾斯,是美國的物理學家,專門研究量子場論和多體理論的。

    米爾斯之所以不是那麼出名,主要在於他對物理學的貢獻基本就是和楊振寧合作的楊-米爾斯場理論。並且,提出楊-米爾斯場理論的基本思想和整個論文工作,以及理論的推廣,楊振寧先生做的事情比米爾斯多的多,這並不奇怪。

    比如當時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楊振寧就有一個刺手的問題沒有解決,就是傳遞強力場假設的零質量粒子找不到。零質量意味著強力場如同電磁場一樣,可以傳播很遠,但這和強力屬於短程力是矛盾的。理論的缺陷楊振寧是心知肚明,因此冒著“被噴”的危險去推廣演講出來,結果真被著名的物理學家“泡利”直接當場打斷質疑,這些米爾斯都沒有做,所以不出名也是有些原因的。

    也正因為在楊-米爾斯理論剛提出的時候存在缺陷,所以起初物理學界基本沒什麼動靜,楊-米爾斯理論的重要性是在後來眾多科學家研究強力和弱力的時候凸顯出來的,甚至為後來的整個弱電統一理論奠定了基礎。

    我們總說楊振寧堪比牛頓愛因斯坦,楊-米爾斯理論很重要,其實看懂上圖也就明白為什麼會這樣說。

    科學家一直在試圖找到一個可以描述自然界四種基本力的終極(萬有)理論,整個萬有理論現在發展出來的只是大統一理論。引力一直沒有統一,其他的三種基本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力)說得上是基本統一了,但卻一直沒有得到驗證,而組成大統一理論的弱電統一確實上世紀就完成並證明的,而楊振寧先生的楊-米爾斯理論奠定了弱電統一理論乃至整個萬有理論的基礎框架,重要性可想而知。歡迎關注擋不住的熵增,挺有趣真實的科普,有其他問題請留言評論,謝謝。

  • 9 # 科學認識論

    米爾斯

    米爾斯全名羅伯特·勞倫斯·米爾斯,1927年出生,1999年去世,楊振寧與米爾斯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後來在美國的俄亥俄大學做教授。從學術成就上面來說,米爾斯並沒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著名的成果就是與楊振寧合作的研究成果楊-米爾斯理論。從年齡上來說,楊振寧是世界唯一還在世的排名物理學史前20位的物理學家。從國籍上來說,楊振寧祖籍是安徽合肥,早年在美國求學並開啟科學研究生涯,後回到祖國貢獻力量,這同樣吸取了更多的關注。當然,科學家的真正的國際地位來自於他的研究成果,而不是那些花邊新聞,所以我們就著重介紹一下楊振寧的研究成果。

    楊振寧的研究成果

    在科學家眼裡,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科學研究,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發表了研究成果宇稱不守恆,1957年,經過華裔科學家吳健雄的實驗驗證,很快就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是米爾斯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

    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而獲得諾貝爾獎,跟愛因斯坦一樣,楊振寧獲得的諾貝爾獎並不是他最偉大的成就,他最偉大的成就是本文題目中提到的楊米爾斯理論。1954年,楊振寧同他的學生米爾斯共同發表了楊-米爾斯規範場論,這個理論當時並沒有獲得物理學界的重視,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此理論逐步發展成為當今統一三大力的標準模型。

    我們知道,科學家將世界上的力的現象分成四種力,分別為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和引力。其中,電磁力早前由麥克斯韋的麥克斯方程組所描述,而引力是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引出的引力場方程所描述。而楊米爾斯理論中的楊米爾斯方程就是用來描述強相互作用力與弱相互作用力的。科學史上有這麼一種說法,一牛二愛三麥,也就是說楊米爾斯理論可以與麥克斯韋方程組與相對論並駕齊驅。毫無疑問,楊米爾斯理論是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

    除了此外,楊振寧是一位研究範圍非常廣的科學家,他先後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場論發表過多篇劃時代的論文。世紀之交時,專業雜誌《自然》曾評選“影響世界最大的20位科學家”,楊振寧位列其中,可以看出,楊振寧不僅僅是在國內有相當高的地位,在國際上同樣是物理學界大神,而且今年已經90多歲的高齡了,依然活躍在科學界。

    當然,米爾斯因為楊米爾斯理論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有名氣的科學家了,但是要與楊振寧相比,他的研究成果及知名度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 10 # 無法超越的足跡

    說到這個先說楊振寧當時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還是我們中國國籍,而楊振寧和米爾斯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就已經提出了這個理論,只是在當時這個理論只是剛剛提出並不完善,而且當時這個理論剛剛提出來有許多漏洞並沒有完善,所以在當時這個理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獲得更高的榮譽。

    1956年也就是楊,米爾斯理論提出來的兩年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宙不守恆定律,導致李政道和楊振寧名聲大噪,而且在這個理論發表的一年後也就是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而楊,米爾斯理論是1954年發表出來的,真正讓楊振寧最早名聲在外的反而是諾貝爾獎,而後來的名聲和地位的提高是楊,米爾斯理論。

    有多厲害呢這個理論,這個理論在後來科技進步的時候培養出來了六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真正讓這個理論名聲起來的是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這個理論的部分缺點和不足的地方被填補完成,這個理論成為了近現代物理科學方面的基礎教學理論,而且實驗室裡面進行的許多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的真實性。

    這個理論是楊振寧和米爾斯兩個人共同提出來的,但是在物理界的地位米爾斯遠沒有楊振寧高,就好比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但是李政道的名聲和地位也遠不如楊振寧高,其實兩者之間的區別是楊振寧的名聲和地位並不是靠諾貝爾獎,所以而李政道唯一的最高成就就是這個諾貝爾獎。

    米爾斯和楊振寧一起提出這個理論,但是名聲和地位是相差天壤,主要是這個理論的主要提出者是楊振寧,而米爾斯是次要配合的,而米爾斯的一生中也只有配合楊振寧的這個理論的成就,其他沒有太多拿的出手的東西,而楊振寧不一樣,不僅是宇宙不守恆定律的提出者之一,還是楊,米爾斯理論的主要提出者,一加一遠遠大於二。

    而楊振寧的這個理論的確是近現代物理基礎理論的巔峰,現在的許多物理基礎研究都建立在這個理論上,而米爾斯在這個偉大的理論裡面的貢獻只是輔助作用,並不是主要的提出者,所以名聲遠沒有楊振寧高,當一個人的成就太高的時候會把自己身邊的人的光芒掩蓋完,為什麼米爾斯名聲不如楊振寧,其實就可以從名聲和地位看出來這個理論裡面誰是主要的誰是次要的,也可以看出這個理論的貢獻率大小而已。

    楊振寧在物理界的地位可以說是泰山北斗,在外國都是備受尊重的,只是只有我們國內的人揪著他的一些問題不放,怎麼說對於這種死抓不放的行為也只有我們一些華人做得出出,還整天是包容,其實最斤斤計較的反而是我們自己,整天揪著別人的生活不放,人家兩廂情願其實也好像沒有礙著誰呀。

    再者當年沒有第一時間回國當然是有原因的,在那種環境下不回來其實可以理解,畢竟回來他的下場絕對好不到哪裡去,甚至躲不過十年的文革,其實楊振寧的父親到死沒有原諒楊振寧,其實並不是計較他當時沒有第一時間回國,而是計較他後來加入了美國國籍。

    楊振寧在七十年代就已經回國做貢獻,還獲得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這種待遇也只有錢學森和早期的鄧稼先有這樣的待遇,也說明了楊振寧在國家的地位,沒有貢獻是不可能有這個待遇的,有些貢獻是普通人看不到的,但是卻是真實存在的,隱形的貢獻並不比看得見的貢獻低,只是不懂的人整天知道挖苦,諷刺為國家貢獻和對世界貢獻的偉大科學家,也只有我們國內的一些人能做得出來,其實挺可悲的。

  • 11 # 科學愚人

    看了很多或許是科學家發明家和老師們的闡述和討論,本來愚的智商低(直接說吧,弱智),情商低,認識到德商不低所以才會無知無畏說兩句!楊振寧老人家在合肥的故居去過,看不出來也想象不出來那裡會走出中華民族5000年來的第一人(文明史)!沒有之一!楊先生是非常幸運的:1.要是生在清朝或以前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成就!2.要不是趕上自然科學400年來的發展,可能也不會有成就。最多進士出身做官當老爺(娶三妻四妾,腦殘們還誇讚是本事能力,你質疑他說你是嫉妒)。3.當是沒有回國(他自己說是理論物理回國沒有什麼更大的進步,因為大師級物理學家都在美國。)是正確的,連毛澤東主席讓他呼籲科學家們回國效力!毛主席認為楊先生為華人掙了臉揚了眉!4.華人民的科學精神不高,需要啟蒙!因為美國佬就是要打壓中國,表面上說是制度之爭,實際上是自然科學之爭!誰擁有自然科學前沿的發言權,誰將來說話算數!美國現在的跟班也會重新選擇當家的!都是為了生活更好些!國家和個人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的姓、名、字、號之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姓李,名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