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黃帝內經•五執行大論》: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 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大虛之中者也。 帝曰:馮乎? 岐伯曰:大氣舉之也。 可見上古中國古人的高明!
10
回覆列表
  • 1 # 國學中醫曹均璇

    這段話只是在說作者認為大地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倒沒有說明地球是圓的。黃帝內經重點講的是對人體的認識,對疾病健康的認識,對情志與健康的認識,對人與自然界的認識。今天我們讀黃帝內經,不必神話它,也不能貶低它。黃帝內經的這四個認識是很高明的。時至今日,還有人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反而還不如古人了。

  • 2 # 五杏紅

    看待歷史必須要有歷史觀,人類的現代科學認識,從人類的古代文明發展而來,沒有人類的古代文明,形成不了人類的現代科學認識。對於五千年後的人類來說,現在的我們也許也是古人。

  • 3 # 我心自在無礙

    中國古代的三本書中,都科學計算了並且記載了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及其規律。這三本書就是《黃帝內經》、《周易》、《淮南子》。利用計算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及其規律古人推算出地球是圓的。

    《黃帝內經·邪客》七十一: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胞胭。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入有衛氣。地有草黃,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服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伯高的回答,分別用到了“象、數、理”的認知。如果當時有了現代物理、化學的知識,想必還會說:“地球百分之七十一是水,人體也百分之七十是水。人體幾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一樣有礦物質。天地的交感,物質的形成,人類男女交媾,幾億個精子競爭一個巨大的卵子,然後在女性子宮內懷胎孕育,和地球生長萬物沒有什麼區別。地球上的生物源自海洋,人體的生命繁殖生育,也源於腎水。”

    伯高說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這是從人體外形上“象”上的直觀表達。從易經“象”的角度,則天為乾卦,地為坤卦,乾為天為圓,坤為地為方,圓周行不輟,方承載萬物,乾象頭而坤象腹,當然,頭頂天而足踏地,也的確直觀說明頭圓足方。天圓地方,講的是天體的圓周執行,如環無端,決定了時間的變數;地球相對的靜止,而有地域空間的方位。術數中五行之氣的細分陰陽,形成“天干、地支”系統,就是為了表述這個地球的物理現象,是天圓而地方,一動一靜,而有時間與空間的相對。地球能夠相對穩定的存在,這個太陽系內各個星體的配合,真使科學家們驚為天成。按照術數的語言表達,陰陽二氣的運動,構成了中和的相對平衡之力。

    天圓地方,是術數學中以數理建立的理論科學,自然界如此,人體內部小太極的執行,也是如此這般的規律。一晝夜間,有十二地支對應十二個時辰,子時陰極一陽生,下斂入腎的陽氣開始生髮;午時陽極一陰生,發散的陽能開始下降,子、午兩個時辰,最好進入休息狀態以使氣機充盈無耗。一寒暑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禮記·月令》中,天子還以此作為治國為政之道呢!

    下面的論述很長,不過我是邊找邊感嘆,古人對於自然的觀察的細微程度。

    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中就記載了的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計算法則。

    四氣,就是春氣、夏氣、秋氣、冬氣,這是地球公轉運動的四步法則,四時法則,這是把地球公轉的迴歸軌道等份為四季的法則,等份為五,則是五季、五行時法則。等份為四,每季三個月,按恆星週期則為360度,但是中國古人是用的365.25天=365.25度的公轉回歸週期。可見中國古人在這時已經掌握了地球公轉回歸運動的客觀規律。月球的運動有自轉運動,也有公轉運動,月球的自轉週期為28天左右,公轉週期朔望週期為30天左右。這不是憑空猜想的,而是有科學的計算法則的。注意這裡的四季,是中國北半球的公轉氣候的四季,南半球的四季正好與北半球的四季相反。這是公轉四時——四季的養生法則,也是地球公轉91.3125度=91.3125天的法則。

    原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下為寒變,奉長者少。”

    這裡的原文是在說地球上地處北半球的中國的公轉氣候的春天的養生法則。同時也是公轉三月的時間和公轉91.3125度的角速度的描寫。南半球則為秋天。3x30.4375=91.3125度=91.3125天(日)。

    原文:“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jie)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這裡也是中國公轉氣候夏季的3個月養生應該注意的養生法則。南半球則為冬天。“冬至重病”則是說的中國地理氣候夏至到冬至是在地球公轉182.625度之後,發生病情的轉變和加重的變化——公轉182.625度,實際上也是公轉180天左右,病情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裡仍然是公轉90度的計算法則3x30.4375=91.3125度=91.3125天

    原文:“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這仍然是說的北半球的中國氣候公轉三月的氣候與養生之規律。計算方法如前。

    原文:“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這裡的原文也是公轉週期的法則,同時闡明瞭養生法則。計算法則如前.

    原文:“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這裡的四時就是91.3125x4=365.25度的法則,也是對前文的一個總結。

    原文“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人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在《春秋繁露》中是這樣記載的:“春者,少陽之選也;夏者,太陽之選也;秋者,少陰之選也;冬者,太陰之選也。”說的是四季,這就是四季與“少陽、太陽、少陰、太陰”的對應和匹配關係,這也是地球的公轉氣候。由於在《內經》中出現,很多時間,自然就是用中醫學術語來解釋的,也可以是指人體的經絡,同 樣是成立的,少陽——指的是足少陽膽經與肝經互為表裡;太陽——指的是手太陽小腸經與心互為表裡;太陰——指的是手太陰肺經而不是足太陰脾經;少陰——指的是足少陰腎經而不是手少陰心經。結合下文,理解為地球公轉運動的四季更準確,下文把“四時陰陽”和“陰陽四時”作了2次強調,在寫作時又顛倒了二者的順序,就是為了強調陰陽的含義的4分法則與後面的6分法則的不同,這裡的陰陽=365.25度/2=182.625度的含義,可是大家沒有重視。“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互文見義,說的是春夏秋冬養陰陽,這裡就有自轉之陰陽——指每一天的天氣變化情況,白晝與黑夜以及白晝和黑夜的長短變化;也有公轉之陰陽——指的季節性氣候變化——中國古人以5天為標誌分為72物候,實際上就是5度X73.05=360度=365.25日=73.05度X5。由於這些演算法散見與中國古代的各大經典中,需要自己去換算,大家沒有去計算,也不知道中國古人的計算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方法——今天用的仍然是這種方法,只是作了細微的改進和概念上的國際化——沒有使用中國古代的相同含義的相關的術語或者把相關術語作了規範。主要是後世有了0度的概念之後,取代了“中”的概念,也取代了“子午為經”“卯酉為緯”的中國古老的等份經緯度、等份地球自轉與公轉角速度的概念,用具體的5度——中國古代叫“候”——區別於5天等等,15度,30度,45度,60度等等——中國古人也使用這些概念,這些都記錄在原始的《內經》文獻中,《內經》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值得我們去整理並加以提高。可是哲學家讀不懂了,遷怒於《內經》,上演人為的取消《內經》的鬧劇,實在是可笑與可恥的一件事情。

    原文:“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原文的含義是說遵從陰陽之道就能夠生存,違背了陰陽之道就會死亡。遵從了陰陽之道就會身體正常,違背了陰陽之道就會身體正氣混亂。違反正常的狀態叫做逆亂,這又叫做內格。因此,聖人不是僅僅治療既發病,而是主張防治在疾病沒有發生之前。這好像一個國家,不要到了亂子發生後才去平定,而是要防犯於動亂髮生之前。治病防病的道理與治亂防亂的道理是一樣的,相同的、相通的。這一條原文集中體現了《內經》“未病先防”的思想。這也正是研究預測學的意義和價值所在。“防患於未然”。孔子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不可再生。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十分寶貴!因此,在古人看來,預測生命的未來意義十分重大,必須準確把握。這裡的“順與逆”的含義理解很重要,在中國古代的《內經》中“順”是指的中國所處的北半球的公轉氣候為公轉軌道運動的方向的具體定位:東南西北為順時針方向,上為南,下為北,這是地球儀或者地圖冊的定位體系,地球自轉則與之相逆,現在全世界規定為面北為上,面南為下,這樣,就把地圖冊和地球儀顛倒了180度,把中國的現代的智慧的科學家與哲學家給找不到正確的方向——於是說要廢除——其實本民族的科學知識已經讀不懂了——這是中國“聖人們”的最大悲哀!認識不到其科學價值,自己也會消亡的,不用人為地去刻意取消和廢除——這正是少數中國科學家和哲學家的悲哀!

    “春三月……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91.3125度;

    “夏三月……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91.3125度;

    “秋三月……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91.3125度;

    “冬三月……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91.3125度。

    這是公轉軌道上的角度、角速度、時間、位移、軌道週期的計算法則。

    二、《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中的經緯網經緯度法則、軌道法則、角速度法則、自轉公轉法則

    原文中的“六合”,《淮南子》的記載,是“經緯六合”的含義,就是經緯網中經緯度的計算法則,是把經度、緯度等份為6的法則,把公轉軌道自轉軌道也等份為6的法則。由於這裡的經緯度、網、經緯度是理解整個《內經》原文的關鍵內容,但是,歷代醫學家都沒有講這一關鍵內容,教科書中也沒有講這一關鍵內容,只有這一內容的運用,才能說明地球、天球是“球”的理論。

    因此這裡十分必要地複習一下高中時學過的地球儀和地圖冊的相關知識,這些知識具記載,在殷商時期,中國古人就有“天球”儀的模具是一脈相承的。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而成的地球模型。在地球儀上,用顏色、符號和文字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流、湖泊、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地球儀的組成要素有二,就是地軸、兩極。地軸就是地球圍繞其自轉的假想軸。地軸透過地心,垂直於赤道平面,連線地球南北兩極。兩極就是地軸同地球表面相交的兩個交點叫兩極,其中指向北極星附近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極,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極。北極、南極在《內經》運氣七篇中是有這一概念的,只是大家忽略了。中國古代的九宮、八卦就是一個數字地球儀、也是一個數字地圖冊。中國古人把中國地圖劃分為九個區域,就是九野。《內經》中的“天樞”就是地球的自轉軸和公轉軸。《靈樞》就是靈魂中、思想中要有天樞——自轉軸公轉軸的概念。地球儀上、地圖冊上具體地理位置的確定是使用經緯網來完成的。因此需要把這些概念複習一下。經線的概念就是在地球儀上,連線南北兩極,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這是現代高中地理的定義。

    這裡的“子午線”就是《內經》說的“子午為經”發展而來的,也是沿用了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我們讀高中時,就知道有子午線,《內經》中的“天地二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上下經緯天地,數有迭移”,也讓我們認識到陰陽五行是計算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法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認識到了時間具有公轉週期時間與自轉週期時間。

    原文計算法則的揭示

    原文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六合”又有以下幾種含義:這裡的含義是《淮南子》上說的經緯網中的經緯度的計算法則。就是用12地支等分地球的經緯度為6分的法則。也就是經緯網中經緯度的12等分法則、6等分法則。中國古人的關於“六合”的概念和運算中,本質上,就是經緯度、天體自轉公轉時間、角速度、位移、軌道角度的換算。

    1)指:東、南、西、北四方及上下方,稱為“六合”,這時的“六合”的含義,與天地實為同一個概念的兩個不同的詞語,相互為詞,屬換稱的手法。指天球的經緯度、地球的經緯度的6等份法則。

    2)指:《淮南子·時則訓》所說的:“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孟夏與孟冬為合;仲夏與仲冬為合;季夏與季冬為合。”是月分上的匹配關係。這是公轉軌道時間的匹配關係。6等分法則,軌道上軌跡的分野。《淮南子》中有“經緯六合”的記載,就是說的經緯網中的經緯度的計算法則。把公轉軌道的軌跡12月的12個點連線起來,就是6組等份的經緯度。

    3)指:十二支與五行的化合,即:

    子醜合化土,這是說的經緯網中的經度分界線之間的兩點連線變化成了緯度連線;

    寅亥合化木,這是說的經緯網中的經度分界線之間的兩點連線變化成了緯度連線;

    卯戍合化火,這是說的經緯網中的經度分界線之間的兩點連線變化成了緯度連線;

    辰酉合化金,這是說的經緯網中的經度分界線之間的兩點連線變化成了緯度連線;

    巳申合化水,這是說的經緯網中的經度分界線之間的兩點連線變化成了緯度連線;

    醜未合化土,這是說的經緯網中的經度分界線之間的兩點連線變化成了緯度連線。

    《素問·六節髒象論篇第九》有這樣的記載:“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復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為九藏以應之也”。

    這是以“五”、“三”兩個數字,泛指與“數術”有關的數字,更指“數術”。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講“其氣三”僅指“三陰三陽”,顯然是不全面的。這是忽略了古人運用的一種修辭手法:“舉備”。即:“舉一而全備”。“以偏概全”,“以一概全”,舉一反三,達到觸類旁通之效果,使人很快聯想到與“三”、“五”有關的一系列數字,及其數字技術。“知其要者,一言以蔽之;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

    《素問·陰陽離合論篇第六》載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這就是說,陰陽學說包羅永珍,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然而,其根本的要領在於“陰陽”。《素問·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擴充套件為“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萬般規律,不逃陰陽五行之理。就是由於這是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規律,是目前人類尚不能控制和左右的自然力量和規律。這是目前太陽系中最大的力量決定的。

    “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的“數”,讀“shù”,當然是指“數理”,指“數字規律”,也許更為恰當,更為合適。因為前面“其生五,其氣三”,就是講的“數字”,講的是“天數”、“氣數”、“至數”,即“數字規律”。由於這些數字規律涉及經緯網和經緯度的相關計算,角度、角速度、位移的計算法則,自轉時間公轉時間週期的計算法則。

    《淮南子》一書,記載有“經緯六合”“東西為緯,南北為經”結合《內經》“子午為經,卯酉為緯”以及“餘聞天地二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上下經緯天地,數有迭移”的記載,這實質上是說的地球與天球的經緯網與經緯度的問題加上中國古人最早使用指南針——地球儀的三大要素就全了——而且至今仍然在使用中國的發明創造“子午線”“本初子午線”等等來確定地球的經緯度——這些都是人為規定的,這是為了描述地球儀和地圖冊才必需使用的,今天做了改進,沒有用10天干了,地支用的很少了——已經用具體的數字替代了中國的等份法則。“卯酉為緯”已經用0度~90度的具體的數字符號取代了中國的天干地支計算法則,中國古代的原始法則完整地儲存在《黃帝內經》中,這是中國自然科學的奇蹟,中國科技史上的奇蹟。可是由於這是古代地球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計算法則,現在沒有任何一本教科書指出這一本質——張功耀先生和何祚庥先生都錯誤地認為“五行”是封建迷信,應該取消,應該廢除——實際上科學界已經沒有運用中國古代的數字符號和文字元號。已經是在自然地廢除了。“五行”、“五運”就是中國古人把圓周360度和自轉時間週期(24小時)與公轉時間週期365天4分之1天等分為5的計算法則,包括了今天的角速度法則——這些法則都記載在中國的中醫古典醫籍《內經》中。

    3000年的中國歷史告訴我們,歷代聖賢都有反對和否定“陰陽五行”的,不是他們反對沒有道理——而是這些方法儲存在中醫古籍中——他們讀到真實的理論卻沒有科學解讀科學的理論。中醫界的同志讀到了卻沒有去研究古代的天體物理學和地球物理學,這樣3000年,大家都不知道“陰陽五行”到底為何物?由於現在這種方法僅僅儲存在中國曆法的運用中——華人稱之為萬年曆,就是10000年都使用都實用的歷法——本質上則是計算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時間、自轉公轉的角速度、位移的法則,是中國古代的天體物理學與地球物理學的相關科學理論,天體物理學和地球物理學現在已經現代化了,可是這仍然是中國的原創而且今天仍然指導著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3000年後的今天測量的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與中國古人的測量和計算誤差很小或者說沒有誤差——實踐證明了中國古人的測量和計算是科學的。

    原文:“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以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這裡,中國古人第一次把地球的自轉的時間與人體的氣血運動作了規定:平旦規定為地球自轉之開始——0度,日中——90度,日西——180度,本質上,這是地球自轉軌道的狀態180度狀態的規定。在《素問*陰陽離合論》中還要繼續規定和劃分。注意四時與三時的區別,四時是公轉氣候的四季,實際上就是公轉軌道上的四個時間段,圓周為365.25度,也是365.25日;三時在這裡顯然是指自轉一天中的白晝的3個時間段,週期為180度。與黑夜的180度共同構成360度。張志聰說:“一日分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這就是自轉週期360度的四分法與公轉週期四分法,在〈〈周易〉〉中又稱為“四營法”,一分為二的法則在〈〈內經〉〉中稱為“五十營法則”這些都是由於中國古人把一天分為12時辰,今天劃分為12個時區的實質是相同的,這樣時間、角速度、位移就可以相互換算。

    原文:“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東方陽也,-西方陰也-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這裡有養神之道,也有天體自轉公轉之規律。這裡對中國的地理氣候規定為東南方、東方為陽;西方和西北方為陰,這也是以具體的天文現象為基礎的,只要大家抬頭看看,就是這麼一回事情,這也是中國的地理地勢的實際走勢,西北地勢高,東南地勢地。這種陰陽的劃分實際上是從光學原理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概念,是以此劃分為四個半球的。

    “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這裡的“神明”就是中國古人規定的12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是計算地球自轉的時間和分為12等份的角速度為15度的含義,同時結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干規定地球及天球的經緯度以及經緯網,這些是經緯度的計算法則,與現在的緯度高度是可以換算的,與經度也是可以換算的。中國的每一個節氣,就是公轉氣候的標誌,也是公轉角速度的標誌,也是公轉時間長短的標誌。12時辰可以規定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初始狀態;10天干也可以規定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狀態,有了二者的結合,才能說明是地球繞太陽轉還是太陽繞地球轉的關鍵問題,這就是說二者透過編碼規定固定的順序和初始狀態,才能說明是地球繞太陽轉而不是太陽繞地球轉,這就是60甲子規定方向和初始狀態的科學意義。同時60甲子又是一個經緯網中經緯度的計算法則,還是一個機械時鐘的法則,也是一個質點軌道運動的法則——最好理解為時鐘的秒針、分針、時針的運動軌跡——我們的祖先設計好了,但是後來者沒有製造出具體的機械時鐘——英華人的機械時鐘的原理就是60甲子的原理。值得我們很好地反思的!金元時代,華人已經開始運用60分鐘、60秒鐘計算時間,元代以後,這種方法傳到了西方?後來英華人制造出了機械時鐘,沿用了這種法則——我們往往誤以為是英華人首先發明並使用了60分鐘、60秒鐘的法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水芙蓉圖設色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