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準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6~12】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敦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鬥到黃昏時 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操回寨,重賞典韋,加為領軍都尉。 卻說呂布到寨,與陳宮商議。宮曰:“濮陽城中有富戶田氏,家僮千百,為一郡之巨 室;可令彼密使人往操寨中下書,言‘呂溫侯殘暴不仁,民心大怨。今欲移兵黎陽,止有高 順在城內。可連夜進兵,我為內應’。操若來,誘之入城,四門放火,外設伏兵。曹操雖有 經天緯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脫也?”呂布從其計,密諭田氏使人徑到操寨。操因新敗,正在 躊躇,忽報田氏人到,呈上密書雲:“呂布已往黎陽,城中空虛。萬望速來,當為內應。城 上插白旗,大書‘義’字,便是暗號。”操大喜曰:“天使吾得濮陽也!”重賞來人,一面 收拾起兵。劉曄曰:“布雖無謀,陳宮多計。只恐其中有詐,不可不防。明公欲去,當分三 軍為三隊:兩隊伏城外接應,一隊入城,方可。”操從其言,分軍三隊,來至濮陽城下。 操先往觀之,見城上遍豎旗幡,西門角上,有一“義”字白旗,心中暗喜。是日午牌, 城門開處,兩員將引軍出戰:前軍侯成,後軍高順。操即使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 不過,回馬望城中走。韋趕到吊橋邊,高順亦攔擋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數內有軍人乘勢 混過陣來見操,說是田氏之使,呈上密書。約雲:“今夜初更時分,城上鳴鑼為號,便可進 兵。某當獻門。”操撥夏侯敦引軍在左,曹洪引軍在右,自己引夏侯淵、李典、樂進、典韋 四將,率兵入城。李典曰:“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操喝曰:“我不自往,誰 肯向前!”遂當先領兵直入。 時約初更,月光未上。只聽得西門上吹贏殼聲,喊聲忽起,門上火把燎亂,城門大開, 吊橋放落。曹操爭先拍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見一人,操知是計,忙撥回馬,大叫: “退兵!”州衙中一聲炮響,四門烈火,轟天而起;金鼓齊鳴,喊聲如江翻海沸。東巷內轉 出張遼,西巷內轉出臧霸,夾攻掩殺。操走北門,道傍轉出郝萌、曹性,又殺一陣。操急走 南門,高順、侯成攔住。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典韋殺到吊橋, 回頭不見了曹操,翻身復殺入城來,門下撞著李典。典韋問:“主公何在?”典曰:“吾亦 尋不見。”韋曰:“汝在城外催救軍,我入去尋主公。”李典去了。典韋殺入城中,尋覓不 見;再殺出城壕邊,撞著樂進。進曰:“主公何在?”韋曰:“我往復兩遭:尋覽不見。” 進曰:“同殺入去救主!”兩人到門邊,城上火炮滾下,樂進馬不能入。典韋冒煙突火,又 殺入去,到處尋覓。 卻說曹操見典韋殺出去了,四下裡人馬截來,不得出南門;再轉北門,火光里正撞見呂 布挺戟躍馬而來。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呂布從後拍馬趕來,將戟於操盔上一擊,問 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 趕。曹操撥轉馬頭,望東門而走,正逢典韋。韋擁護曹操,殺條血路,到城門邊,火焰甚 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韋用戟撥開,飛馬冒煙突火先出。曹操隨後亦出。方到門 道邊,城門上崩下一條火梁來,正打著曹操戰馬後胯,那馬撲地倒了。操用手託梁推放地 上,手臂鬚髮,盡被燒傷。典韋回馬來救,恰好夏侯淵亦到。兩個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 操乘淵馬,典韋殺條大路而走。直混戰到天明,操方回寨。 眾將拜伏問安,操仰面笑曰:“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郭嘉曰:“計可速 發。”操曰:“今只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火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攻。我伏兵於馬陵山 中,候其兵半渡而擊之,布可擒矣。”贏曰:“真良策也!”於是令軍士掛孝發喪,詐言操 死。早有人來濮陽報呂布,說曹操被火燒傷肢體,到寨身死。布隨點起軍馬,殺奔馬陵山 來。將到操寨,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呂布死戰得脫,折了好些人馬;敗回濮陽,堅守不 出。 是年蝗蟲忽起,食盡禾稻。關東一境,每谷一斛,直錢五十貫,人民相食。曹操因軍中 糧盡,引兵回鄄城暫住。呂布亦引兵出屯山陽就食。因此二處權且罷兵。 卻說陶謙在徐州,時年已六十三歲,忽然染病,看看沉重,請糜竺、陳登議事。竺曰: “曹兵之去,止為呂布襲兗州故也。今因歲荒罷兵,來春又必至矣。府君兩番欲讓位於劉玄 德,時府君尚強健,故玄德不肯受;今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與之,玄德不肯辭矣。”謙大 喜,使人來小沛:請劉玄德商議軍務。玄德引關、張帶數十騎到徐州,陶謙教請入臥內。玄 德問安畢,謙曰:“請玄德公來,不為別事:止因老夫病已危篤,朝夕難保;萬望明公可憐 漢家城池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玄德曰:“君有二子,何不傳之?”謙 曰:“長子商,次子應,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後,猶望明公教誨,切勿令掌州事。”玄德 曰:“備一身安能當此大任?”謙曰:“某舉一人,可為公輔:系北海人,姓孫,名乾,字 公佑。此人可使為從事。”又謂糜竺曰:“劉公當世人傑,汝當善事之。”玄德終是推託, 陶謙以手指心而死。眾軍舉哀畢,即捧牌印交送玄德。玄德固辭。次日,徐州百姓,擁擠府 前哭拜曰:“劉使君若不領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關、張二公亦再三相勸。玄德乃許 權領徐州事;使孫乾、糜竺為輔,陳登為幕官;盡取小沛軍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喪 事。玄德與大小軍士,盡皆掛孝,大設祭奠祭畢,葬於黃河之原。將陶謙遺表,申奏朝廷。 操在鄄城,知陶謙已死,劉玄德領徐州牧,大怒曰:“我仇未報,汝不費半箭之功,坐得徐 州!吾必先殺劉備,後戮謙屍,以雪先君之怨!”即傳號令,剋日起兵去打徐州。荀彧入諫 曰:“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 有困,終濟大業。明公本首事兗州,且河、濟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關中、河內也。今若 取徐州,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呂布乘虛寇之,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歸 乎?今陶謙雖死,已有劉備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備,必助備死戰。明公棄兗州而取徐 州,是棄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願熟思之。”操曰:“今歲荒乏糧,軍士 坐守於此,終非良策。”彧曰:“不如東略陳地,使軍就食汝南、潁川。黃巾餘黨何儀、黃 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糧食、此等賊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糧,以養三軍,朝廷 喜,百姓悅,乃順天之事也。” 操喜,從之,乃留夏侯敦、曹仁守鄄城等處,自引兵先略陳地,次及汝、潁。黃巾何 儀、黃劭知曹兵到,引眾來迎,會於羊山。時賊兵雖眾,都是狐群狗黨,並無隊伍行列。操 令強弓硬弩射住,令典韋出馬。何儀令副元帥出戰,不三合,被典韋一戟刺於馬下。操引眾 乘勢趕過羊山下寨。次日,黃劭自引軍來。陣圓處,一將步行出戰,頭裹黃巾,身披綠襖, 手提鐵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誰敢與我廝鬥?”曹洪見了,大喝一聲,飛身下 馬,提刀步出。兩下向陣前廝殺,四五十合,勝負不分。曹洪詐敗而走,何曼趕來。洪用拖 刀背砍計,轉身一踅,砍中何曼,再復一刀殺死。李典乘勢飛馬直入賊陣。黃劭不及提備, 被李典生擒活捉過來。曹兵掩殺賊眾,奪其金帛、糧食無數。何儀勢孤,引數百騎奔走葛 陂。正行之間,山背後撞出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手提大刀,截住去 路。何儀挺槍出迎,只一合,被那壯士活挾過去。餘眾著忙,皆下馬受縛,被壯士盡驅入葛 陂塢中。卻說典韋追襲何儀到葛陂,壯士引軍迎住。典韋曰:“汝亦黃巾賊耶?”壯士曰: “黃巾數百騎,盡被我擒在塢內!”韋曰:“何不獻出?”壯士曰:“你若贏得手中寶刀, 我便獻出!”韋大怒,挺雙戟向前來戰。兩個從辰至午,不分勝負,各自少歇。不一時,那 壯士又出搦戰,典韋亦出。直戰到黃昏,各因馬乏暫止。典韋手下軍土,飛報曹操。操大 驚,忙引眾將來看。次日,壯士又出搦戰。操見其人威風凜凜,心中暗喜,分付典韋,今日 且詐敗。韋領命出戰;戰到三十合,敗走回陣,壯士趕到陣門中,弓弩射回。操急引軍退五 裡,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鉤手。次日,再令典韋引百餘騎出。壯士笑曰:“敗將何敢復 來!”便縱馬接戰。典韋略戰數合,便回馬走。壯士只顧望前趕來,不提防連人帶馬,都落 於陷坑之內,被鉤手縛來見曹操。操下帳叱退軍士,親解其縛,急取衣衣之,命坐,問其鄉 貫姓名。壯士曰:“我乃譙國譙縣人也,姓許,名褚,字仲康。向遭寇亂,聚宗族數百人, 築堅壁於塢中以御之。一日寇至,吾令眾人多取石子準備,吾親自飛石擊之,無不中者,寇 乃退去。又一日寇至,塢中無糧,遂與賊和,約以耕牛換米。米已送到,賊驅牛至塢外,牛 皆奔走回還,被我雙手掣二牛尾,倒行百餘步。賊大驚,不敢取牛而走。因此保守此處無 事。”操曰:“吾聞大名久矣,還肯降否?”褚曰:“固所意也。”遂招引宗族數百人俱 降。操拜許褚為都尉,賞勞甚厚。隨將何儀、黃劭斬訖。汝、潁悉平。 曹操班師,曹仁、夏侯敦接見,言近日細作報說:兗州薛蘭、李封軍士皆出擄掠,城邑 空虛,可引得勝之兵攻之,一鼓可下。操遂引軍徑奔商州。薛蘭、李封出其不意,只得引兵 出城迎戰。許褚曰:“吾願取此二人,以為贄見之禮。”操大喜,遂令出戰。李封使畫戟, 向前來迎。交馬兩合,許褚斬李封於馬下。薛蘭急走回陣,吊橋邊李典攔住。薛蘭不敢回 城,引軍投鉅野而去;卻被呂虔飛馬趕來,一箭射於馬下,軍皆潰散。曹操復得兗州,程昱 便請進兵取濮陽。操令許褚、典韋為先鋒,夏侯敦、夏侯淵為左軍,李典、樂進為右軍,操 自領中軍,于禁、呂虔為合後。兵至濮陽,呂布欲自將出迎,陳宮諫:“不可出戰。待眾將 聚會後方可。”呂布曰:“吾怕誰來?”遂不聽宮言,引兵出陣,橫戟大罵。許褚便出。鬥 二十合,不分勝負。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便差典韋助戰,兩將夾攻;左邊夏侯敦、 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將共攻呂布。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城上田氏,見布 敗回,急令人拽起吊橋。布大叫;“開門!”田氏曰:“吾已降曹將軍矣。”布大罵,引軍 奔定陶而去。陳宮急開東門,保護呂布老小出城。操遂得濮陽,恕田氏舊日之罪。劉曄曰: “呂布乃猛虎也,今日睏乏,不可少容。”操令劉曄等守濮陽,自己引軍趕至定陶。時呂布 與張邈、張超盡在城中,高順、張遼、臧霸、侯成巡海打糧未回。操軍至定陶,連日不戰, 引軍退四十里下寨。正值濟郡麥熟。操即令軍割麥為食。細作報知呂布,布引軍趕來。將近 操寨,見左邊一望林木茂盛,恐有伏兵而回。操知布軍回去,乃謂諸將曰:“布疑林中有伏 兵耳,可多插旌旗於林中以疑之。寨西一帶長堤,無水,可盡伏精兵。明日呂布必來燒林, 堤中軍斷其後,布可擒矣。”於是止留鼓手五十人於寨中擂鼓;將村中擄來男女在寨內吶 喊。精兵多伏堤中。卻說呂布回報陳宮。宮曰:“操多詭計,不可輕敵。”布曰:“吾用火 攻,可破伏兵。”乃留陳宮、高順守城。布次日引大軍來,遙見林中有旗,驅兵大進,四面 放火,竟無一人。欲投寨中,卻聞鼓聲大震。正自疑惑不定,忽然寨後一彪軍出。呂布縱馬 趕來。炮響處,堤內伏兵盡出:夏侯敦、夏侯淵、許褚、典韋、李典、樂進驟馬殺來。呂布 料敵不過,落荒而走。從將成廉,被樂進一箭射死。布軍三停去了二停,敗卒回報陳宮,宮 曰:“空城難守,不若急去。”遂與高順保著呂布老小,棄定陶而走。曹操將得勝之兵,殺 入城中,勢如劈竹。張超自刎,張邈投袁術去了。山東一境,盡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 在話下。 【12~18】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敦拔矢啖睛 卻說賈詡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將計就計而行,乃謂張繡曰:“某在城上見曹 操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 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為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東 南角而進也。繡曰:“然則奈何?”詡曰:“此易事耳。來日可令精壯之兵,飽 食輕裝,盡藏於東南房屋內,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夜間任他在東南角 上爬城。俟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操可擒矣。”繡喜,從其計。早 有探馬報曹操,說張繡盡撤兵在西北角上,吶喊守城,東南卻甚空虛。操曰: “中吾計矣!”遂命軍中密備鍬?爬城器具。日間只引軍攻西北角。至二更時分, 卻領精兵於東南角上爬過壕去,砍開鹿角。城中全無動靜,眾軍一齊擁入。只聽 得一聲炮響,伏兵四起。曹軍急退,背後張繡親驅勇壯殺來。曹軍大敗,退出城 外,奔走數十里。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曹操計點敗軍,折兵五萬餘人, 失去輜重無數。呂虔、于禁俱各被傷。 卻說賈詡見操敗走,急勸張繡遺書劉表,使起兵截其後路。表得書,即欲起 兵。忽探馬報孫策屯兵湖口。蒯良曰:“策屯兵湖口,乃曹操之計也。今操新敗, 若不乘勢擊之,後必有患。”表乃令黃祖堅守隘口,自己統兵至安眾縣截操後路; 一面約會張繡。繡知表兵已起,即同賈詡引兵襲操。 且說操軍緩緩而行,至襄城,到淯水,操忽於馬上放聲大哭。眾驚問其故, 操曰:“吾思去年於此地折了吾大將典韋,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軍馬, 大設祭筵,弔奠典韋亡魂。操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嘆。祭典韋畢,方祭侄 曹安民及長子曹昂,並祭陣亡軍士;連那匹射死的大宛馬,也都致祭。次日,忽 荀彧差人報說:“劉表助張繡屯兵安眾,截吾歸路。”操答彧書曰:“吾日行數 裡,非不知賊來追我;然吾計劃已定,若到安眾,破繡必矣。君等勿疑。”便催 軍行至安眾縣界。劉表軍已守險要,張繡隨後引軍趕來。操乃令眾軍黑夜鑿險開 道,暗伏奇兵。及天色微明,劉表、張繡軍會合,見操兵少,疑操遁去,俱引兵 入險擊之。操縱奇兵出,大破兩家之兵。曹兵出了安眾隘口,於隘外下塞。劉表、 張繡各整敗兵相見。表曰:“何期反中曹操奸計!”繡曰:“容再圖之。”於是 兩軍集於安眾。 且說荀彧探知袁紹欲興兵犯許都,星夜馳書報曹操。操得書心慌,即日回兵。 細作報知張繡,繡欲追之。賈詡曰:“不可追也,追之必敗。”劉表曰:“今日 不追,坐失機會矣。”力勸繡引軍萬餘同往追之。約行十餘里,趕上曹軍後隊。 曹軍奮力接戰,繡、表兩軍大敗而還。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詡 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今 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劉表疑慮,不肯同往。繡 乃自引一軍往追。操兵果然大敗,軍馬輜重,連路散棄而走。繡正往前追趕。忽 山後一彪軍擁出。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安眾。劉表問賈詡曰:“前以精兵追退兵, 而公曰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驗 也?願公明教我。”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 必有勁將為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 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 更追之:故能勝也。”劉表、張繡俱服其高見。詡勸表回荊州,繡守襄城,以為 唇齒。兩軍各散。 且說曹操正行間,聞報後軍為繡所追,急引眾將回身救應,只見繡軍已退。 敗兵回告操曰:“若非山後這一路人馬阻住中路,我等皆被擒矣。”操急問何人。 那人綽槍下馬,拜見曹操,乃鎮威中郎將,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 操問何來。通曰:“近守汝南,聞丞相與張繡、劉表戰,特來接應。”操喜,封 之為建功侯,守汝南西界,以防表、繡。李通拜謝而去。操還許都,表奏孫策有 功,封為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齎詔江東,諭令防剿劉表。操回府,眾官參 見畢,荀彧問曰:“丞相緩行至安眾,何以知必勝賊兵?”操曰:“彼退無歸路, 必將死戰,吾緩誘之而暗圖之,是以知其必勝也。”荀彧拜服。 郭嘉入,操曰:“公來何暮也?”嘉袖出一書,白操曰:“袁紹使人致書丞 相,言欲出兵攻公孫瓚,特來借糧借兵。”操曰:“吾聞紹欲圖許都,今見吾歸, 又別生他議。”遂拆書觀之。見其詞意驕慢,乃問嘉曰:“袁紹如此無狀,吾欲 討之,恨力不及,如何?”嘉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惟智勝,項 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 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 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 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 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 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 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操笑 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當之!”荀彧曰:“郭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愚見 相合。紹兵雖眾,何足懼耶!”嘉曰:“徐州呂布,實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 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否則我方攻紹, 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也。”操然其言,遂議東征呂布。荀彧曰:“可先 使人往約劉備,待其回報,方可動兵。”操從之,一面發書與玄德,一面厚遣紹 使,奏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並四州,密書答之雲:“公可 討公孫瓚。吾當相助。”紹得書大喜,便進兵攻公孫瓚。 且說呂布在徐州,每當賓客宴會之際,陳珪父子必盛稱佈德。陳宮不悅,乘 間告布曰:“陳珪父子面諛將軍,其心不可測,宜善防之。”布怒叱曰:“汝無 端獻讒,欲害好人耶?”宮出嘆曰:“忠言不入,吾輩必受殃矣!”意欲棄布他 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一日,帶領數騎去小沛地面圍 獵解悶,忽見官道上一騎驛馬,飛奔前去。宮疑之,棄了圍場,引從騎從小路趕 上,問曰:“汝是何處使命?”那使者知是呂布部下人,慌不能答。陳宮令搜其 身,得玄德回答曹操密書一封。宮即連人與書,拿見呂布。布問其故。來使曰: “曹丞相差我往劉豫州處下書,今得回書,不知書中所言何事。”布乃拆書細看。 書略曰: “奉明命欲圖呂布,敢不夙夜用心。但備兵微將少,不敢輕動。丞相興大師, 備當為前驅。謹嚴兵整甲,專待鈞命。” 呂布見了,大罵曰:“操賊焉敢如此!”遂將使者斬首。先使陳宮、臧霸、 結連泰山寇孫觀、吳敦、尹禮、昌豨,東取山東兗州諸郡。令高順、張遼取沛城, 攻玄德。令宋憲、魏續西取汝、潁。布自總中軍為三路救應。 且說高順等引兵出徐州,將至小沛,有人報知玄德。玄德急與眾商議。孫乾 曰:“可速告急於曹操。”玄德曰:“誰可去許都告急?”階下一人出曰:“某 願往。”視之,乃玄德同鄉人,姓簡,名雍,字憲和,現為玄德幕賓。玄德即修 書付簡雍,使星夜赴許都求援;一面整頓守城器具。玄德自守南門,孫乾守北門, 雲長守西門,張飛守東門,令糜竺與其弟糜芳守護中軍。原來糜竺有一妹,嫁與 玄德為次妻。玄德與他兄弟有郎舅之親,故令其守中軍保護妻小。高順軍至,玄 德在敵樓上問曰:“吾與奉先無隙,何故引兵至此?”順曰:“你結連曹操,欲 害吾主,今事已露,何不就縛!”言訖,便麾軍攻城。玄德閉門不出。次日,張 遼引兵攻打西門。雲長在城上謂之曰:“公儀表非俗,何故失身於賊?”張遼低 頭不語。雲長知此人有忠義之氣,更不以惡言相加,亦不出戰。遼引兵退至東門, 張飛便出迎戰。早有人報知關公。關公急來東門看時,只見張飛方出城,張遼軍 已退。飛欲追趕,關公急召入城。飛曰:“彼懼而退,何不追之。”關公曰: “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頗有自悔之心,故不與我等戰耳。” 飛乃悟,只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 卻說簡雍至許都見曹操,具言前事。操即聚眾謀士議曰:“吾欲攻呂布,不 憂袁紹掣肘,只恐劉表、張繡議其後耳。”荀攸曰:“二人新破,未敢輕動。呂 布驍勇,若更結連袁術,縱橫淮、泗,急難圖矣。”郭嘉曰:“今可乘其初叛, 眾心未附,疾往擊之。”操從其言。即命夏侯敦與夏侯淵、呂虔、李典領兵五萬 先行,自統大軍陸續進發,簡雍隨行。早有探馬報知高順。順飛報呂布。布先令 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餘騎接應高順,用離沛城三十里去迎曹軍,自引大軍隨 後接應。玄德在小沛城中見高順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孫乾守城,糜竺、 糜芳守家,自己卻與關、張二公,提兵盡出城外,分頭下寨,接應曹軍。 卻說夏侯敦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高順迎敵。兩馬 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敦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敦 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 夏侯敦左目。敦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 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 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夏侯敦既殺曹性,縱馬 便回。高順從背後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呂虔、李 典將敗軍退去濟北下寨。高順得勝,引軍回擊玄德。恰好呂布大軍亦至,布與張 遼、高順分兵三路,來攻玄德、關、張三寨,正是:啖睛猛將雖能戰,中箭先鋒 難久持。未知玄德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18~24】卻說曹操見了衣帶詔,與眾謀士商議,欲廢卻獻帝,更擇有德者立之。程昱諫曰:“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號令天下者,以奉漢家名號故也,今諸侯未平,遽行廢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操乃止。只將董承等五人,並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門處斬。死者共七百餘人。城中官民見者,無不下淚。後人有詩嘆董承曰:“密詔傳衣帶,天言出禁門。當年曾救駕,此日更承恩。憂國成心疾,除奸入夢魂。忠貞千古在,成敗復誰論。”又有嘆王子服等四人詩曰:“書名尺素矢忠謀,慷慨思將君父酬。赤膽可憐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齋
【1~6】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準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6~12】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敦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鬥到黃昏時 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操回寨,重賞典韋,加為領軍都尉。 卻說呂布到寨,與陳宮商議。宮曰:“濮陽城中有富戶田氏,家僮千百,為一郡之巨 室;可令彼密使人往操寨中下書,言‘呂溫侯殘暴不仁,民心大怨。今欲移兵黎陽,止有高 順在城內。可連夜進兵,我為內應’。操若來,誘之入城,四門放火,外設伏兵。曹操雖有 經天緯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脫也?”呂布從其計,密諭田氏使人徑到操寨。操因新敗,正在 躊躇,忽報田氏人到,呈上密書雲:“呂布已往黎陽,城中空虛。萬望速來,當為內應。城 上插白旗,大書‘義’字,便是暗號。”操大喜曰:“天使吾得濮陽也!”重賞來人,一面 收拾起兵。劉曄曰:“布雖無謀,陳宮多計。只恐其中有詐,不可不防。明公欲去,當分三 軍為三隊:兩隊伏城外接應,一隊入城,方可。”操從其言,分軍三隊,來至濮陽城下。 操先往觀之,見城上遍豎旗幡,西門角上,有一“義”字白旗,心中暗喜。是日午牌, 城門開處,兩員將引軍出戰:前軍侯成,後軍高順。操即使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 不過,回馬望城中走。韋趕到吊橋邊,高順亦攔擋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數內有軍人乘勢 混過陣來見操,說是田氏之使,呈上密書。約雲:“今夜初更時分,城上鳴鑼為號,便可進 兵。某當獻門。”操撥夏侯敦引軍在左,曹洪引軍在右,自己引夏侯淵、李典、樂進、典韋 四將,率兵入城。李典曰:“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操喝曰:“我不自往,誰 肯向前!”遂當先領兵直入。 時約初更,月光未上。只聽得西門上吹贏殼聲,喊聲忽起,門上火把燎亂,城門大開, 吊橋放落。曹操爭先拍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見一人,操知是計,忙撥回馬,大叫: “退兵!”州衙中一聲炮響,四門烈火,轟天而起;金鼓齊鳴,喊聲如江翻海沸。東巷內轉 出張遼,西巷內轉出臧霸,夾攻掩殺。操走北門,道傍轉出郝萌、曹性,又殺一陣。操急走 南門,高順、侯成攔住。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典韋殺到吊橋, 回頭不見了曹操,翻身復殺入城來,門下撞著李典。典韋問:“主公何在?”典曰:“吾亦 尋不見。”韋曰:“汝在城外催救軍,我入去尋主公。”李典去了。典韋殺入城中,尋覓不 見;再殺出城壕邊,撞著樂進。進曰:“主公何在?”韋曰:“我往復兩遭:尋覽不見。” 進曰:“同殺入去救主!”兩人到門邊,城上火炮滾下,樂進馬不能入。典韋冒煙突火,又 殺入去,到處尋覓。 卻說曹操見典韋殺出去了,四下裡人馬截來,不得出南門;再轉北門,火光里正撞見呂 布挺戟躍馬而來。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呂布從後拍馬趕來,將戟於操盔上一擊,問 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 趕。曹操撥轉馬頭,望東門而走,正逢典韋。韋擁護曹操,殺條血路,到城門邊,火焰甚 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韋用戟撥開,飛馬冒煙突火先出。曹操隨後亦出。方到門 道邊,城門上崩下一條火梁來,正打著曹操戰馬後胯,那馬撲地倒了。操用手託梁推放地 上,手臂鬚髮,盡被燒傷。典韋回馬來救,恰好夏侯淵亦到。兩個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 操乘淵馬,典韋殺條大路而走。直混戰到天明,操方回寨。 眾將拜伏問安,操仰面笑曰:“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郭嘉曰:“計可速 發。”操曰:“今只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火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攻。我伏兵於馬陵山 中,候其兵半渡而擊之,布可擒矣。”贏曰:“真良策也!”於是令軍士掛孝發喪,詐言操 死。早有人來濮陽報呂布,說曹操被火燒傷肢體,到寨身死。布隨點起軍馬,殺奔馬陵山 來。將到操寨,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呂布死戰得脫,折了好些人馬;敗回濮陽,堅守不 出。 是年蝗蟲忽起,食盡禾稻。關東一境,每谷一斛,直錢五十貫,人民相食。曹操因軍中 糧盡,引兵回鄄城暫住。呂布亦引兵出屯山陽就食。因此二處權且罷兵。 卻說陶謙在徐州,時年已六十三歲,忽然染病,看看沉重,請糜竺、陳登議事。竺曰: “曹兵之去,止為呂布襲兗州故也。今因歲荒罷兵,來春又必至矣。府君兩番欲讓位於劉玄 德,時府君尚強健,故玄德不肯受;今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與之,玄德不肯辭矣。”謙大 喜,使人來小沛:請劉玄德商議軍務。玄德引關、張帶數十騎到徐州,陶謙教請入臥內。玄 德問安畢,謙曰:“請玄德公來,不為別事:止因老夫病已危篤,朝夕難保;萬望明公可憐 漢家城池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玄德曰:“君有二子,何不傳之?”謙 曰:“長子商,次子應,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後,猶望明公教誨,切勿令掌州事。”玄德 曰:“備一身安能當此大任?”謙曰:“某舉一人,可為公輔:系北海人,姓孫,名乾,字 公佑。此人可使為從事。”又謂糜竺曰:“劉公當世人傑,汝當善事之。”玄德終是推託, 陶謙以手指心而死。眾軍舉哀畢,即捧牌印交送玄德。玄德固辭。次日,徐州百姓,擁擠府 前哭拜曰:“劉使君若不領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關、張二公亦再三相勸。玄德乃許 權領徐州事;使孫乾、糜竺為輔,陳登為幕官;盡取小沛軍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喪 事。玄德與大小軍士,盡皆掛孝,大設祭奠祭畢,葬於黃河之原。將陶謙遺表,申奏朝廷。 操在鄄城,知陶謙已死,劉玄德領徐州牧,大怒曰:“我仇未報,汝不費半箭之功,坐得徐 州!吾必先殺劉備,後戮謙屍,以雪先君之怨!”即傳號令,剋日起兵去打徐州。荀彧入諫 曰:“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 有困,終濟大業。明公本首事兗州,且河、濟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關中、河內也。今若 取徐州,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呂布乘虛寇之,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歸 乎?今陶謙雖死,已有劉備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備,必助備死戰。明公棄兗州而取徐 州,是棄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願熟思之。”操曰:“今歲荒乏糧,軍士 坐守於此,終非良策。”彧曰:“不如東略陳地,使軍就食汝南、潁川。黃巾餘黨何儀、黃 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糧食、此等賊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糧,以養三軍,朝廷 喜,百姓悅,乃順天之事也。” 操喜,從之,乃留夏侯敦、曹仁守鄄城等處,自引兵先略陳地,次及汝、潁。黃巾何 儀、黃劭知曹兵到,引眾來迎,會於羊山。時賊兵雖眾,都是狐群狗黨,並無隊伍行列。操 令強弓硬弩射住,令典韋出馬。何儀令副元帥出戰,不三合,被典韋一戟刺於馬下。操引眾 乘勢趕過羊山下寨。次日,黃劭自引軍來。陣圓處,一將步行出戰,頭裹黃巾,身披綠襖, 手提鐵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誰敢與我廝鬥?”曹洪見了,大喝一聲,飛身下 馬,提刀步出。兩下向陣前廝殺,四五十合,勝負不分。曹洪詐敗而走,何曼趕來。洪用拖 刀背砍計,轉身一踅,砍中何曼,再復一刀殺死。李典乘勢飛馬直入賊陣。黃劭不及提備, 被李典生擒活捉過來。曹兵掩殺賊眾,奪其金帛、糧食無數。何儀勢孤,引數百騎奔走葛 陂。正行之間,山背後撞出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手提大刀,截住去 路。何儀挺槍出迎,只一合,被那壯士活挾過去。餘眾著忙,皆下馬受縛,被壯士盡驅入葛 陂塢中。卻說典韋追襲何儀到葛陂,壯士引軍迎住。典韋曰:“汝亦黃巾賊耶?”壯士曰: “黃巾數百騎,盡被我擒在塢內!”韋曰:“何不獻出?”壯士曰:“你若贏得手中寶刀, 我便獻出!”韋大怒,挺雙戟向前來戰。兩個從辰至午,不分勝負,各自少歇。不一時,那 壯士又出搦戰,典韋亦出。直戰到黃昏,各因馬乏暫止。典韋手下軍土,飛報曹操。操大 驚,忙引眾將來看。次日,壯士又出搦戰。操見其人威風凜凜,心中暗喜,分付典韋,今日 且詐敗。韋領命出戰;戰到三十合,敗走回陣,壯士趕到陣門中,弓弩射回。操急引軍退五 裡,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鉤手。次日,再令典韋引百餘騎出。壯士笑曰:“敗將何敢復 來!”便縱馬接戰。典韋略戰數合,便回馬走。壯士只顧望前趕來,不提防連人帶馬,都落 於陷坑之內,被鉤手縛來見曹操。操下帳叱退軍士,親解其縛,急取衣衣之,命坐,問其鄉 貫姓名。壯士曰:“我乃譙國譙縣人也,姓許,名褚,字仲康。向遭寇亂,聚宗族數百人, 築堅壁於塢中以御之。一日寇至,吾令眾人多取石子準備,吾親自飛石擊之,無不中者,寇 乃退去。又一日寇至,塢中無糧,遂與賊和,約以耕牛換米。米已送到,賊驅牛至塢外,牛 皆奔走回還,被我雙手掣二牛尾,倒行百餘步。賊大驚,不敢取牛而走。因此保守此處無 事。”操曰:“吾聞大名久矣,還肯降否?”褚曰:“固所意也。”遂招引宗族數百人俱 降。操拜許褚為都尉,賞勞甚厚。隨將何儀、黃劭斬訖。汝、潁悉平。 曹操班師,曹仁、夏侯敦接見,言近日細作報說:兗州薛蘭、李封軍士皆出擄掠,城邑 空虛,可引得勝之兵攻之,一鼓可下。操遂引軍徑奔商州。薛蘭、李封出其不意,只得引兵 出城迎戰。許褚曰:“吾願取此二人,以為贄見之禮。”操大喜,遂令出戰。李封使畫戟, 向前來迎。交馬兩合,許褚斬李封於馬下。薛蘭急走回陣,吊橋邊李典攔住。薛蘭不敢回 城,引軍投鉅野而去;卻被呂虔飛馬趕來,一箭射於馬下,軍皆潰散。曹操復得兗州,程昱 便請進兵取濮陽。操令許褚、典韋為先鋒,夏侯敦、夏侯淵為左軍,李典、樂進為右軍,操 自領中軍,于禁、呂虔為合後。兵至濮陽,呂布欲自將出迎,陳宮諫:“不可出戰。待眾將 聚會後方可。”呂布曰:“吾怕誰來?”遂不聽宮言,引兵出陣,橫戟大罵。許褚便出。鬥 二十合,不分勝負。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便差典韋助戰,兩將夾攻;左邊夏侯敦、 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將共攻呂布。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城上田氏,見布 敗回,急令人拽起吊橋。布大叫;“開門!”田氏曰:“吾已降曹將軍矣。”布大罵,引軍 奔定陶而去。陳宮急開東門,保護呂布老小出城。操遂得濮陽,恕田氏舊日之罪。劉曄曰: “呂布乃猛虎也,今日睏乏,不可少容。”操令劉曄等守濮陽,自己引軍趕至定陶。時呂布 與張邈、張超盡在城中,高順、張遼、臧霸、侯成巡海打糧未回。操軍至定陶,連日不戰, 引軍退四十里下寨。正值濟郡麥熟。操即令軍割麥為食。細作報知呂布,布引軍趕來。將近 操寨,見左邊一望林木茂盛,恐有伏兵而回。操知布軍回去,乃謂諸將曰:“布疑林中有伏 兵耳,可多插旌旗於林中以疑之。寨西一帶長堤,無水,可盡伏精兵。明日呂布必來燒林, 堤中軍斷其後,布可擒矣。”於是止留鼓手五十人於寨中擂鼓;將村中擄來男女在寨內吶 喊。精兵多伏堤中。卻說呂布回報陳宮。宮曰:“操多詭計,不可輕敵。”布曰:“吾用火 攻,可破伏兵。”乃留陳宮、高順守城。布次日引大軍來,遙見林中有旗,驅兵大進,四面 放火,竟無一人。欲投寨中,卻聞鼓聲大震。正自疑惑不定,忽然寨後一彪軍出。呂布縱馬 趕來。炮響處,堤內伏兵盡出:夏侯敦、夏侯淵、許褚、典韋、李典、樂進驟馬殺來。呂布 料敵不過,落荒而走。從將成廉,被樂進一箭射死。布軍三停去了二停,敗卒回報陳宮,宮 曰:“空城難守,不若急去。”遂與高順保著呂布老小,棄定陶而走。曹操將得勝之兵,殺 入城中,勢如劈竹。張超自刎,張邈投袁術去了。山東一境,盡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 在話下。 【12~18】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敦拔矢啖睛 卻說賈詡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將計就計而行,乃謂張繡曰:“某在城上見曹 操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 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為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東 南角而進也。繡曰:“然則奈何?”詡曰:“此易事耳。來日可令精壯之兵,飽 食輕裝,盡藏於東南房屋內,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夜間任他在東南角 上爬城。俟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操可擒矣。”繡喜,從其計。早 有探馬報曹操,說張繡盡撤兵在西北角上,吶喊守城,東南卻甚空虛。操曰: “中吾計矣!”遂命軍中密備鍬?爬城器具。日間只引軍攻西北角。至二更時分, 卻領精兵於東南角上爬過壕去,砍開鹿角。城中全無動靜,眾軍一齊擁入。只聽 得一聲炮響,伏兵四起。曹軍急退,背後張繡親驅勇壯殺來。曹軍大敗,退出城 外,奔走數十里。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曹操計點敗軍,折兵五萬餘人, 失去輜重無數。呂虔、于禁俱各被傷。 卻說賈詡見操敗走,急勸張繡遺書劉表,使起兵截其後路。表得書,即欲起 兵。忽探馬報孫策屯兵湖口。蒯良曰:“策屯兵湖口,乃曹操之計也。今操新敗, 若不乘勢擊之,後必有患。”表乃令黃祖堅守隘口,自己統兵至安眾縣截操後路; 一面約會張繡。繡知表兵已起,即同賈詡引兵襲操。 且說操軍緩緩而行,至襄城,到淯水,操忽於馬上放聲大哭。眾驚問其故, 操曰:“吾思去年於此地折了吾大將典韋,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軍馬, 大設祭筵,弔奠典韋亡魂。操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嘆。祭典韋畢,方祭侄 曹安民及長子曹昂,並祭陣亡軍士;連那匹射死的大宛馬,也都致祭。次日,忽 荀彧差人報說:“劉表助張繡屯兵安眾,截吾歸路。”操答彧書曰:“吾日行數 裡,非不知賊來追我;然吾計劃已定,若到安眾,破繡必矣。君等勿疑。”便催 軍行至安眾縣界。劉表軍已守險要,張繡隨後引軍趕來。操乃令眾軍黑夜鑿險開 道,暗伏奇兵。及天色微明,劉表、張繡軍會合,見操兵少,疑操遁去,俱引兵 入險擊之。操縱奇兵出,大破兩家之兵。曹兵出了安眾隘口,於隘外下塞。劉表、 張繡各整敗兵相見。表曰:“何期反中曹操奸計!”繡曰:“容再圖之。”於是 兩軍集於安眾。 且說荀彧探知袁紹欲興兵犯許都,星夜馳書報曹操。操得書心慌,即日回兵。 細作報知張繡,繡欲追之。賈詡曰:“不可追也,追之必敗。”劉表曰:“今日 不追,坐失機會矣。”力勸繡引軍萬餘同往追之。約行十餘里,趕上曹軍後隊。 曹軍奮力接戰,繡、表兩軍大敗而還。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詡 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今 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劉表疑慮,不肯同往。繡 乃自引一軍往追。操兵果然大敗,軍馬輜重,連路散棄而走。繡正往前追趕。忽 山後一彪軍擁出。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安眾。劉表問賈詡曰:“前以精兵追退兵, 而公曰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驗 也?願公明教我。”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 必有勁將為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 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 更追之:故能勝也。”劉表、張繡俱服其高見。詡勸表回荊州,繡守襄城,以為 唇齒。兩軍各散。 且說曹操正行間,聞報後軍為繡所追,急引眾將回身救應,只見繡軍已退。 敗兵回告操曰:“若非山後這一路人馬阻住中路,我等皆被擒矣。”操急問何人。 那人綽槍下馬,拜見曹操,乃鎮威中郎將,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 操問何來。通曰:“近守汝南,聞丞相與張繡、劉表戰,特來接應。”操喜,封 之為建功侯,守汝南西界,以防表、繡。李通拜謝而去。操還許都,表奏孫策有 功,封為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齎詔江東,諭令防剿劉表。操回府,眾官參 見畢,荀彧問曰:“丞相緩行至安眾,何以知必勝賊兵?”操曰:“彼退無歸路, 必將死戰,吾緩誘之而暗圖之,是以知其必勝也。”荀彧拜服。 郭嘉入,操曰:“公來何暮也?”嘉袖出一書,白操曰:“袁紹使人致書丞 相,言欲出兵攻公孫瓚,特來借糧借兵。”操曰:“吾聞紹欲圖許都,今見吾歸, 又別生他議。”遂拆書觀之。見其詞意驕慢,乃問嘉曰:“袁紹如此無狀,吾欲 討之,恨力不及,如何?”嘉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惟智勝,項 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 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 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 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 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 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 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操笑 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當之!”荀彧曰:“郭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愚見 相合。紹兵雖眾,何足懼耶!”嘉曰:“徐州呂布,實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 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否則我方攻紹, 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也。”操然其言,遂議東征呂布。荀彧曰:“可先 使人往約劉備,待其回報,方可動兵。”操從之,一面發書與玄德,一面厚遣紹 使,奏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並四州,密書答之雲:“公可 討公孫瓚。吾當相助。”紹得書大喜,便進兵攻公孫瓚。 且說呂布在徐州,每當賓客宴會之際,陳珪父子必盛稱佈德。陳宮不悅,乘 間告布曰:“陳珪父子面諛將軍,其心不可測,宜善防之。”布怒叱曰:“汝無 端獻讒,欲害好人耶?”宮出嘆曰:“忠言不入,吾輩必受殃矣!”意欲棄布他 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一日,帶領數騎去小沛地面圍 獵解悶,忽見官道上一騎驛馬,飛奔前去。宮疑之,棄了圍場,引從騎從小路趕 上,問曰:“汝是何處使命?”那使者知是呂布部下人,慌不能答。陳宮令搜其 身,得玄德回答曹操密書一封。宮即連人與書,拿見呂布。布問其故。來使曰: “曹丞相差我往劉豫州處下書,今得回書,不知書中所言何事。”布乃拆書細看。 書略曰: “奉明命欲圖呂布,敢不夙夜用心。但備兵微將少,不敢輕動。丞相興大師, 備當為前驅。謹嚴兵整甲,專待鈞命。” 呂布見了,大罵曰:“操賊焉敢如此!”遂將使者斬首。先使陳宮、臧霸、 結連泰山寇孫觀、吳敦、尹禮、昌豨,東取山東兗州諸郡。令高順、張遼取沛城, 攻玄德。令宋憲、魏續西取汝、潁。布自總中軍為三路救應。 且說高順等引兵出徐州,將至小沛,有人報知玄德。玄德急與眾商議。孫乾 曰:“可速告急於曹操。”玄德曰:“誰可去許都告急?”階下一人出曰:“某 願往。”視之,乃玄德同鄉人,姓簡,名雍,字憲和,現為玄德幕賓。玄德即修 書付簡雍,使星夜赴許都求援;一面整頓守城器具。玄德自守南門,孫乾守北門, 雲長守西門,張飛守東門,令糜竺與其弟糜芳守護中軍。原來糜竺有一妹,嫁與 玄德為次妻。玄德與他兄弟有郎舅之親,故令其守中軍保護妻小。高順軍至,玄 德在敵樓上問曰:“吾與奉先無隙,何故引兵至此?”順曰:“你結連曹操,欲 害吾主,今事已露,何不就縛!”言訖,便麾軍攻城。玄德閉門不出。次日,張 遼引兵攻打西門。雲長在城上謂之曰:“公儀表非俗,何故失身於賊?”張遼低 頭不語。雲長知此人有忠義之氣,更不以惡言相加,亦不出戰。遼引兵退至東門, 張飛便出迎戰。早有人報知關公。關公急來東門看時,只見張飛方出城,張遼軍 已退。飛欲追趕,關公急召入城。飛曰:“彼懼而退,何不追之。”關公曰: “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頗有自悔之心,故不與我等戰耳。” 飛乃悟,只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 卻說簡雍至許都見曹操,具言前事。操即聚眾謀士議曰:“吾欲攻呂布,不 憂袁紹掣肘,只恐劉表、張繡議其後耳。”荀攸曰:“二人新破,未敢輕動。呂 布驍勇,若更結連袁術,縱橫淮、泗,急難圖矣。”郭嘉曰:“今可乘其初叛, 眾心未附,疾往擊之。”操從其言。即命夏侯敦與夏侯淵、呂虔、李典領兵五萬 先行,自統大軍陸續進發,簡雍隨行。早有探馬報知高順。順飛報呂布。布先令 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餘騎接應高順,用離沛城三十里去迎曹軍,自引大軍隨 後接應。玄德在小沛城中見高順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孫乾守城,糜竺、 糜芳守家,自己卻與關、張二公,提兵盡出城外,分頭下寨,接應曹軍。 卻說夏侯敦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高順迎敵。兩馬 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敦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敦 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 夏侯敦左目。敦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 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 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夏侯敦既殺曹性,縱馬 便回。高順從背後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呂虔、李 典將敗軍退去濟北下寨。高順得勝,引軍回擊玄德。恰好呂布大軍亦至,布與張 遼、高順分兵三路,來攻玄德、關、張三寨,正是:啖睛猛將雖能戰,中箭先鋒 難久持。未知玄德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18~24】卻說曹操見了衣帶詔,與眾謀士商議,欲廢卻獻帝,更擇有德者立之。程昱諫曰:“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號令天下者,以奉漢家名號故也,今諸侯未平,遽行廢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操乃止。只將董承等五人,並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門處斬。死者共七百餘人。城中官民見者,無不下淚。後人有詩嘆董承曰:“密詔傳衣帶,天言出禁門。當年曾救駕,此日更承恩。憂國成心疾,除奸入夢魂。忠貞千古在,成敗復誰論。”又有嘆王子服等四人詩曰:“書名尺素矢忠謀,慷慨思將君父酬。赤膽可憐捐百口,丹心自是足千秋。”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