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十里故人十里亭

    瓠瓜栽培中主要病害:1)白粉病主要為害瓤瓜葉片,也為害葉柄和莖蔓,果實 較少發病。苗期至收穫期均可染病。葉片開始發病時,產生圓形 白色小粉斑,後不同病斑相互融合,逐漸擴大為不規則的白粉狀 黴斑。

    病斑可以連線成片,受害部分葉片逐漸發黃,後期病斑上 產生許多黃褐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囊殼。 嚴重時,病葉變為褐 色而枯死。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花房月季花或設施瓜類作物上越冬。

    第2年溫溼度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萌發,透過氣流或雨水 傳播侵染。在時雨時晴,高溫、乾旱和高溼條件交替出現時,容 易發生流行。白粉病發生初期,每50米2用硫黃120克、鋸末500克拌 勻,分放幾處,傍晚開始燻蒸一夜,第2天清晨開棚通風;或用 45%百菌清煙燻劑每667米20。

    25千克進行燻蒸。發病初期也可 進行化學防治,如用40%福星乳油6 000倍液,或10%世高水 溶性顆粒劑1 000〜1 500倍液,或62。 25%仙生可溼性粉劑600 倍液,或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或73%百菌清可 溼性粉劑600倍液等進行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2〜3 次輪流交替噴藥。

    (2)疫病主要是甜瓜疫黴菌侵染引起,主要為害瓤瓜莖蔓 和果實。莖蔓多在地面約1米高範圍內染病,莖基部更易受害。 患部初呈溼腐狀,後收縮乾枯,患部以上的莖蔓葉片萎垂,隨著 病情的發展,終使全株枯死。

    果實染病,果面出現水潰狀近圓形 病斑,邊緣界限不明晰,然後病斑轉呈黑褐色,並出現一圈稀疏 白黴病徵,隨著果斑的擴充套件和向縱深發展,終致全果腐爛。 充足的雨水、潮溼的天氣是本病發生流行的重要因素,故多 雨的年份發病重。

    重病田實行高畦覆蓋地膜栽培,並加強肥水管理,適當增施 磷鉀肥,適時噴施葉面肥;整治排灌系統,清溝排漬降溼。發病 時,可結合葉面追肥噴施藥肥4〜5次,可在葉面肥中新增: 69%安克錳鋅+75%百菌清(1 : 1) 1 000〜1 500倍液,或25% 甲霜靈+40%三唑酮。

    多菌靈(1 : f) 1 000〜1 500倍液,或 64%防毒礬+ 70%硫菌靈(1 : 1) 800〜1 000倍液,或45%三 唑酮•福美雙+72%克露1 000倍液。

    菌核病主要為害瓢瓜果實。染病果實多在近殘花的果 端先顯症狀,呈黑褐色溼腐,患部部分表面被白色菌絲體所纏 繞,並黏附著由菌絲糾結而成的灰白色幼嫩菌核,以後轉化成老熟菌核,呈黑色鼠糞狀。 病菌以菌核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條件適宜時, 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盤上的子囊成熟後射出子囊孢子,作為初 次侵染接種體,從殘敗的花器侵染果實致病。

    再次侵染主要透過 菌絲攀緣接觸。連作地菌核積累多,發病重。按“無病防治,有病早治”的原則,把藥劑防治提前到病害 發生前進行。 50%撲海因或速克靈+ 25%甲霜靈+ 70%硫菌靈 (0。

    5 : 1 : 1) 1 000〜1 500倍液,與葉面營養劑混合噴施,即混 即噴,連噴2〜3次,隔10〜20天1次。(4)灰黴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 為害瓠瓜的花、幼瓜、葉和莖蔓。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幼 苗染病主要在葉和嫩莖上產生水漬狀褪綠斑,後長出灰色黴 層,造成幼苗枯死。成株期多從開敗的雌"花侵人,造成花瓣枯 萎脫落。幼果果麵皮層發黃,長出黴層,引起幼果腐爛。

    葉片 受害,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大病斑,病健部分界明顯,上生 少量灰黴。病菌主要以菌絲、分生孢子或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藉助雨水、氣流及農事操作等傳播蔓延。

    病 菌從傷口、殘花等侵人,引起初次侵染。該病菌喜溫暖潮溼的環 境,地勢低窪、連作田塊、通風不良的田塊發病較重。發病初期或陰雨天氣,可採用45%百菌清或一燻靈煙燻劑 每667米20。 25千克進行燻蒸,或5%萬黴靈粉塵劑每667米2 1千克進行噴撒。

    發病初期也可進行噴藥防治,可用50%速克靈 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或40%施Carens懸浮劑1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 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 液,或50%萬黴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

    每隔7〜 10天1次,連續2〜3次。注意藥物的交替使用。(5)炭疽病由葫蘆科刺盤孢屬真菌侵染引起,主要為害瓠瓜的葉片和果實,也可為害莖蔓。葉斑近圓形至不規則形,中部 黃褐色至灰褐色、微具雲紋,邊緣色深、汙褐色至墨綠色,斑外 有窄而小的黃暈。

    果實染病,初呈水漬狀圓形小點,後擴大為圓 斑,中部深褐色,邊緣淺綠色至墨綠色,嚴重時果斑密佈並連合 為斑塊,終致果腐。 高溫潮溼的天氣和通透不良的植地環境有利於發病,連作 地、低窪潮溼地和過施氮肥的植株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以噴藥保瓜為重點。從開花坐果期開始,結合噴施 葉面營養劑,加人75%百菌清+ 70%硫菌靈(1 : 1) 1 000〜 1 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1 000〜1 500倍液,或40%多 硫懸浮劑600倍液,交替噴施2〜3次。

    隔7〜15天1次,前密 後疏,噴勻噴足。(6)病毒病主要是由黃瓜花葉病毒(CMV)、甜瓜花葉病 毒(MMV)及菸草花葉病毒(TMV)引起。病株嫩葉上呈現 深綠色和淺綠色斑駁,植株矮小,葉片皺縮,後期葉片枯黃或死 亡。

    重病株上部葉片畸形,呈雞爪狀,病株結瓜數少,瓜面具有 瘤狀突起或畸形。 該病主要透過蚜蟲和種子帶毒傳播,田間可透過農事操作和 病健植株接觸摩擦汁液傳播。一般在高溫、乾旱季節,肥水不 足、管理粗放、蚜蟲為害重的地區發病。

    病毒病主要以防為主。應施足基肥,苗期遇高溫、乾旱,必 須勤澆水,降溫保溼。及時防治蚜蟲。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 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 5%病毒靈乳油1 000倍液,或 3%菌毒清水劑300倍液,或1。

    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每隔 7〜10天噴1次,連續3〜4次。枯萎病主要為害瓢瓜葉片和莖蔓。由初侵染引起的主 要症狀是初發病時莖基部症狀不明顯或呈水漬狀淡褐色斑,此時 植株葉片自下向上開始萎蔫,中午前後萎蔫更為明顯,早晚可恢 復常態,數日後不再恢復,從下向上逐漸枯萎。

    發病後期,植株莖基部稍縊縮,呈淡褐色或不明顯,有的縱裂,潮溼時可見白色 或粉紅色黴狀物。由再侵染引起的主要症狀,田間發病較遲的植 株,為病菌再侵染主莖中下部分枝或節附近而引起的,初發病時 莖部症狀不明顯,病部以上葉片陸續萎蔫,最後枝葉枯萎,病部 以下葉片或分枝不萎蔫,拔起植株,莖基部及根部不變褐色,但 根系不發達,鬚根少,縱剖病莖,可見病部以上維管束變褐色, 而病健交界處以下維管束不變褐色。

    病菌透過灌溉水和雨水飛濺,從植株地上部的傷口侵人,並進 行再侵染。地下部當年很少再侵染。連作地或使用了未充分腐熟的 有機肥、地勢低窪、植株根系發育不良、天氣溼悶時發病重。

    發病前或病株初見時用多菌靈和三唑酮溶液灌根2次,間隔 14天灌1次,開花初期噴施多菌靈和植保素等2〜4次,間隔 7〜10天一次。 本方法對由初侵染引起的枯萎病效果顯著,但對 由再侵染引起的枯萎病防效較差。

    (8)綿腐病苗期染病,引起猝倒。結瓜期染病,主要為害 果實,貼土面的瓜先發病,病部初呈褐色水漬狀,後迅速變軟, 致整個瓜變褐色軟腐。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綿毛。遊動孢子翌年借水流或雨水濺射傳播,成為初侵染和再侵染 源。

    雨水頻繁時,利於此病發生和蔓延。苗期發病可用72。 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或58%甲 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4%防毒磯可溼性粉劑500 倍液噴施;生長中期,可選用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 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1 000倍液交替噴霧。

    雨季 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徐璐演過什麼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