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小樓
-
2 # 大展宏圖209726547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首先從形式上看,對仗工整:“兩個"對“一行",數量詞相對;“黃鸝"對“白鷺",既是偏正片語相對,也是名詞(鳥名)相對;“鳴”對“上",動詞對動詞;“翠柳”對“青天”,偏正片語對偏正片語。特別是四種色彩交替出現,把生機盎然的春天描繪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其次從內容上看,晴天麗日,春光明媚,百鳥爭鳴,萬木爭榮,作者身處大自然,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但他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最能體現春天特徵的事物,觀察順序自下而上,描述物件以點帶面,準確生動地將大自然春天的美景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受到一個全新的春天,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一個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春天!
以上是我的個人理解及觀點,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網友不吝賜教!
-
3 # 王法延
對仗工整,生動,兩個,一行,黃,白,叫人一讀詩好像情景就在眼前,通俗易懂,尤其一行最妙,叫人身臨其境一般。
-
4 # 才思米米
答:
杜甫的經典《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詩句聲情並茂,
流暢自然鮮明,
簡練形象生動,
如痴如畫勾勒,
春色滿園入幅,
黃鸝鳴翠柳林,
委婉動聽如歌,
白鷺翱翔青天,
有聲有色有韻,
浮現眼前豔羨。
寓意作者心情,
春色滿園喜悅。
賦:【藏頭詩】《絕句》
兩//岸垂柳搖,
個//自新裝換,
黃//沙大漠蒼,
鸝//鳥林間笑,
鳴//啼鵲報春,
翠//舞開天地,
柳//塘荷花池。
—————
一//染枝頭衣,
行//更來去匆,
白//雲遠端遊,
鷺//鴛結伴嬉,
上//寄紅豆杉,
青//紅憶相思,
天//南海北心。
—————
窗//前明光臨,
含//幽吟詩哼,
西//霞唱晚紅,
嶺//霧散開懷,
千//流瀑布爽,
秋//藕絲相蓮,
雪//白鬢上霜。
—————
門//庭古樹茂,
泊//雁蕩山歸,
東//風徐清涼,
吳//中路熙攘,
萬//物春青茵,
裡//外花香濃,
船//渡入海江~
藏頭詩:《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
即興創作於2018.4.8;凌晨3:49
—————
-
5 # 古詩今詞
說實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兩句詩的意境並沒有高深之處,反而是瑕疵所在。
我想,這個觀點會引來一些人的謾罵,但我希望可以藉此普及一點詩詞知識,權作探討交流。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兩句詩的瑕疵正在首句[個]字之上。
有接觸過詩話之人都應該知道[詩以雅為貴],尤其是在鄙俗的唐朝,詞在唐朝不受待見的原因之一正是淺俗。
詩忌字俗,俗則統一。然而,首句中[個]字與整首詩的風格顯得極不協調。也許有人會說,改成[兩隻]不就行了嗎?這個問題杜甫當然不可能不知,但我猜測他也是無奈為之,我再進行分析。
首先從體裁上看,這首詩屬於絕句,既是近體詩的範疇,自然講究格律。依照格律,這首詩的[個]字處必須是仄聲,如改平聲,則全詩四句的平仄基本都要改,這才是杜甫犯難之處。
或許又有人會問,杜甫不是有不少出律的作品嗎,此處為什麼不選擇出律?答案是不行。
首先,唐人的確並沒有嚴格要求格律,所以也存在不少的出律之作。但有一個基本的共識:[第二字不允許出律]。
我們常說[平起平收]、[仄起仄收]等格律句式,這裡的[起]正是指首句第二字。所謂[一字定全詩],可以這麼說,這個字是平是仄,就決定了整首詩的平仄。
如若第二字出律,那麼句式便不成立,因而我們可以看古人出律之作,幾乎沒有在二字出律的。
其次,不改平聲,改其他仄聲字是可以的,但沒有合適之選。
[兩片]?不太貼切;
[一片]?下句已經有[一]字,近體詩忌復字,尤其在對偶句中;
[兩樹]?細節不足,且意象與[翠柳]重複;
……
取捨之下,終究不如[兩個]。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於這兩句。此句一出,格局畢現,便是前二句有所瑕疵,也足以瑕不掩瑜。
劉勰在《文心雕龍》提出詩之神遠,在於[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正好與這二句契合。
[雪是尋常之雪,卻歷千秋而不衰;船是停泊之船,想必曾過江河萬里],由此不得不喟嘆杜甫的格局,正是寫詩所需之胸懷。
-
6 # 冷山文學
這首絕句是杜甫膾炙人口的名篇。公元762年,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難梓州,763年,安史之亂平定。老朋友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訊息,於764年回到了成都草堂。這時,他心情特別好,面對眼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一組小詩,興到筆隨,也沒有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曹堂周圍一片柳樹,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喜人景象。構成了優美的意境。次句寫藍天上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這兩句詩寫出了春天清空明媚的景色,黃翠青白,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色彩鮮明清麗的立體圖畫。
-
7 # 江潭落月
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訊息,也回到了成都草堂。此時正是初春時節,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組(共四首)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無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頭兩句寫動景,嫩綠的柳枝上,一對黃鸝在歡唱,場面愉悅,有聲有色,構成新鮮優美的意境。‘’翠柳‘’點明時間,初春物候,柳枝剛吐嫩芽,‘’翠‘’是新綠,鸝鳴翠柳,成雙成對。次句,悠遠的藍天,一行白鷺自由飛翔,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有如:‘’晴空一鶴排雲上‘’之景。白色的羽毛在藍天的映襯下,色彩更顯鮮明,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景。詩的下聯也是對仗句。上句寫屋內所見之景,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千秋積雪歷歷在目。用一個‘’含‘’字,使此景猶如嵌於窗框中的一幅圖景。最後一句,寫遠下東吳的萬里行船停泊在門前的江岸。
此詩四句景語,兩兩相對,各成一聯,是本詩特點之一;四句景句可各自獨立成景,又一以貫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為之二。這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此詩一開始就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談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思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地表現出詩人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全詩對仗工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燕深刻,不愧之經典。
-
8 # 江南一樹梅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杜甫暗戀一位在黃河擺渡姑娘,叫青青。寫這兩句剛好李白也在船上,也是杜甫跟李白在此認識。李白看見詩句直贊好詩,然後就問杜甫,怎麼不寫完整呢?你喜歡這位姑娘?杜甫靦腆不做聲,李白大笑說,請我喝酒,我給你保媒。然後點評,絕句裡隱含著-翠-青-兩字,翠指的是青,也就是青青。後兩句等到十幾年後,才完整這首絕句。最終杜甫沒有跟青青結合在一起。
-
9 # 清風輕步水雲間
杜甫的這首詩,前兩句應該是描寫春天自然景色的,而且又是寫實的。首先,聽到了黃鸝的鳴叫,環顧四周,終於發現在柳樹間,再抬起頭仰望碧空中的白鷺飛翔。後兩句不一定是寫實,而是用千年雪象徵久遠的時間,萬里船代表浩瀚的空間。在時空交匯的一個美好春天以及詩人歌頌春天熱愛天地萬物的情懷。
-
10 # 宇宙之光16
両只喜雀叫喳喳,
一排枯枝落烏鴉,
窗前飄落秋天雨,
門前開滿玫瑰花。
回覆列表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杜甫《絕句四首》的第三首,古人曾評這首詩思接千古,視通萬里。全詩如下:
絕句四首(其三)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公元762年,杜甫的好友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公元764年春,嚴武再次鎮蜀,杜甫得知這位故人訊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於是寫下了四首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這兩句詩中,有顏色,有聲音,有動作。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描繪出一幅豔麗的圖景。黃鸝的鳴叫給這幅圖景增添的聽覺的享受,白鷺飛上青天又給這幅圖景增添了動感。
這十四個字,簡練而準確地描繪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也將杜甫無比歡愉的心情寓於其中。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的視線先是被鳴叫的黃鸝吸引,然後由白鷺牽引向上,於是目極之處,看到西嶺上的積雪,因目光向上已極,於是反向下看,就看到了泊在門前江水上的船隻。雖然看起來寫得自然無痕,但詩中的敘述技巧依然精緻而有條理。
前兩句寫的是實景,後兩句寫得也是實景,但卻實中有虛。
窗含積雪,是實景,本已是極有意境的了,但補一個“千秋”,使得意境更加深厚。由眼前的積雪,聯想到西嶺之上,千年不斷累積的積雪,充滿了歷史的縱深。
門泊江船,是實景,由眼前之船,聯想到船在萬里江河上航行,使意境忽然壯闊起來。
這本只是一首即景的小詩,卻寫得思接千里,視通萬里,江山秀麗入眼,萬里山河入胸,可見杜甫毫端蘊秀的才思和深沉壯闊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