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問歷史

    現在拜關公, 那在桃園三結義的時候, 關羽張飛劉備仨拜的是誰?

    關羽,被尊稱為中國武聖,是漢末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關羽成為武聖的過程很複雜,但是卻受到人們的尊敬。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現在關公也成為了很多生意人的保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歡拜關公,關公是忠義的化身,現在也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嚮往。那麼現在的人可以拜關公,在張飛他們三結義的時候,他們三個拜的是誰?

    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是出自於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說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三人義結金蘭的故事,他們三目標一樣,意氣相投,於是就在一個桃林舉酒結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裡問題就來了,當時的關羽肯定不可能拜自己啊,那麼誰是他們三人的見證呢?

    在三國演義中,對他們三結義的這段話是這樣描述的: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八啦八啦等等”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這句話中,說道他們準備的東西只有烏牛白馬,是否證明他們所拜之物為牛和馬呢。

    其實這裡是一個錯誤的描述,烏牛肯定也就是黑牛了,其實這些東西原本是蒙古的習俗,是用來祭拜天地的,到之後才傳到了漢族,因此在這裡他們三人準備的應該是牛羊豬這三種動物。雖然這樣寫了,但是就證明他們一定是拜的他們嗎,其實不然,因為這三洋東西在古代是不可以隨便用的。

    按照古代的禮法來看的話,只有天子才可以同時使用他們,而按照官職的高低,依次的減少,如果是平民百姓的話,就只有用菜。如果說劉備他們以就天下自居,那麼或許還可以用到羊或者是豬,但是這些東西也只是一個祭品,他們拜的人肯定不會是這些菜或者是牲口。

    其實這也不難想象,在古代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多的講究,古代不管是拜把子還是其他事情,最常拜的不就是天地了嘛,因此按照理解,他們三人拜的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天地。如果一定要找一個人來拜的話,估計這隻有劉章了。

    劉章是劉備的孫子,但是在平亂的時候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後人也給他立了祠,劉備他們肯定是忠於漢室,因此拜他也還說的過去。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寫道這一點。因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是在明朝初期,而劉章已經從神壇下來了,因此作者肯定也不會想到他。所以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結義的時候拜的是天地。

  • 2 # 楊國福等過會

    拜天 拜地 然後是互相對拜 沒供誰

    大哥劉備 2哥 關羽 3弟張飛

    原文 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 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 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 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 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 園中痛飲一醉。

  • 3 # 勇戰王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老王。

    題主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問題。現在,拿出來問下各位。問題:“魯迅短篇小說《祝福》中,祥林嫂的老公叫什麼名字?”

    迴歸正題。咱們看《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後文有說: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

    所以,劉關張祭拜的是天地,供奉的就是天地!

  • 4 # 故人依舊666

    之前有一部網劇,桃園三結義,拜的竟然是關公。網友紛紛吐槽,“自己拜自己真的好嗎?”。

    那麼問題來了,桃園三結義拜的到底是誰?

    其實他們拜的是天地。三國演義中寫道,三人焚香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性,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日死。皇天厚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

    這些都是三國演義中的描寫,不過這些是小說。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歷史上是咋回事。

    正史中《三國志》、《資治通鑑》中對桃園三結義並沒有記載。而且他們三人的年齡大小應該是關劉張,不是劉關張。

    根據正史《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關羽亡命奔涿郡,劉備正在招兵買馬,關羽,張飛便投到他的門下。

    根據史料我們能夠知道,劉關張三人關係親密恩如兄弟。史料並沒有結拜之說。

  • 5 # 於港水易學文化教學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的出地點是在桃園。古人拜把子,也叫義結金蘭,如果是在有準備的情況下,會準備香案祭品,交換年庚,找上證明人,寫有文書之類!還有一類,屬於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就像劉關張這樣,這種情況多是堆土為爐,插草為香,大家自述年庚,排出長次順序。然後共拜蒼天,然後為兄弟者再拜長兄。劉關張就屬於這類。

  • 6 # 放眼看燈花

    三國時期的關羽,雖然不是武力強的猛將,但由於他忠義雙全,死後被尊為“關公”,成為忠義的化身,後人都對他非常崇拜,歷代王朝也紛紛褒封。清朝時期,關羽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成為與孔聖人齊名的人物。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場景,一些原本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由於志趣相同,決定結拜為兄弟,他們都會跪在關公像前說道:“關公在上,我,王二蛋,我,李二狗,今日結為兄弟,以後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死。”

    自從三國之後,人們結拜時都會拜關羽,這也是對關羽忠義的佩服,想擁有劉關張之間那種難得的兄弟情義。有些人就非常納悶,在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劉關張究竟拜的是誰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不少人,這就要從當時三人剛認識的時候說起了。

    自稱漢室後裔的劉備,從小就不太喜歡讀書,雖然家徒四壁,但他認為自己身上流著皇室血脈,自幼胸懷大志,喜歡結交天下豪傑。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身高七尺有餘,大概一米七出頭,臂長過膝,長著一雙大耳朵,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後來,劉備曾拜鄭玄、盧植等人為師,期間還認識了公孫瓚,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當時爆發了黃巾起義,劉焉就在到處招兵,此時劉備已經二十八歲了,還是一事無成,站在招兵的榜文前感嘆不已,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就在劉備嘆息的時候,突然有人大聲嘲笑道:“大丈夫應當為朝廷出力,而你卻在此感慨,俺非常鄙視你這種人。”劉備本想發怒,卻看到一個比他高一頭的壯漢,瞬間轉怒為喜,並問他姓甚名誰。此人回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俺叫張飛,字翼德。”

    劉備識人的眼光比較犀利,一眼就看出了張飛是個公子哥,且比較重義氣,比較好忽悠,就豪情萬丈地說道:“實不相瞞,我乃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正兒八經的皇室後裔,但現在家道沒落,朝廷有難卻無力討賊,簡直是痛不欲生啊。”一聽說劉備是皇室後裔,加上他這番熱血沸騰的感慨,張飛感動的不行,就對劉備說道:“俺對你很佩服,俺這裡還有不少錢財,可以招募一些兵馬,跟著你一起幹大事。”

    劉備高興的不行,拉著張飛就到一家酒館中喝酒,好好商量一下之後的計劃。剛找個桌子坐下來,劉備又遇到一個兩米多的大漢,經過聊天得知,此人姓關名羽字雲長,因殺了當地的豪強浪跡江湖,此次也是打算從軍的。劉備拉著關羽一起喝酒,酒過三巡之後,大談自己匡扶漢室之志。

    三人相聊甚歡,尤其是醉醺醺的張飛,提出了結拜的建議,劉備、關羽認為你這是個好主意,就果斷答應了,最後是公子哥張飛結的賬。第二天,張飛掏錢買了不少結拜所需的物品,然後三人來到桃花盛開的園林裡,跪在地上齊聲說道:“我們三人願結為兄弟,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從此處就可以看出,他們跪拜的是皇天后土,而不是某個牛人,如果有些導演知識不足的話,萬一讓劉關張跪拜關羽的雕像,那場面可以腦補。雖然關羽比劉備要年長几個月,但畢竟劉備身份相對尊貴,就尊劉備為大哥,關羽成了二把手,張飛則是三弟,從此三人走上了艱難的創業之路。

  • 7 # 糖糖的五千年

    三國亂世,國家動盪,戰端不斷,群雄爭霸,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依舊有著許多的忠義之士,其中又以關羽為最。關羽忠義之名流芳百世,過五關斬六將只為了兄弟情義為後世敬佩不已,也因此如今人們常常在結拜之時拜關二爺,取義氣之名。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時,所拜的又是何人呢?答案是比干在《三國演義》中對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就有這樣的記載,“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首先,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最開始的願望是“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所拜之人必定是忠義之人。而在三國之前,人們所推崇的忠義神是比干。比干是商紂王帝辛的叔叔,也是商朝的重臣,先後輔佐了殷商的兩代帝王,更為先帝託孤輔佐商紂王,可以稱得上是當時位高權重的大臣。同時,比干還是個忠君愛國之人,不僅為人民辦實事,在許多諸侯紛紛倒戈之時還願意支援並且幫助商紂王,同時又敢於向帝王進諫。但是,自古忠言逆耳,再加上商紂王本來就是個比較殘暴之人,因此比干的諫言反而引來了商紂王的反感,最終被其挖心而死。一代忠臣,就這樣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因為進諫而亡的大臣,但是比干的忠義之名,卻隨著他的逝世為後人所敬仰,因此得到了“忠義之神”的稱號。由此不難看出,劉關張三人的抱負,決定了他們結拜之時會拜比干。而三人的證人則更簡單便可以看出來了,“皇天后土,實鑑此心”這一句話,決定了三人結義之時,以皇天后土為鑑,將天地萬物作為自己的見證人,並立下了“背義忘恩,天人共戮”的誓言。可見,當時三年結義的真誠度之高,這也為後來關羽誓死迴歸劉備身邊,以及三人相互扶持一生,建立起了蜀國立下了基礎。自古關羽忠肝義膽、俠義心腸之名為後世所傳頌,而他的行為更勝於比干,這也是為何後人多拜關公結義的原因。參考文獻:《周書·武成》、《三國志》、《史記》

  • 8 # 暢享明亮1706

    如今社會兄弟好友之間一提到結拜,我們想到的都是要拜關二爺,另外此等情景也經常會出在很多香港電影中,在劇中人們無論是結拜,還是入會,還是開業,往往都要拜一下關二爺,以保諸事平安喜樂。

    我們中國曆朝歷代,結拜的時候拜的也都是關二爺,只因為他是“忠義”的象徵。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關二爺之前,人們結拜要拜誰呢?或者再直接點問問關羽,您和劉備張飛桃園結拜的時候,拜的是誰?很多人開玩笑說關羽結拜當然是拜的關二爺啊,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畢竟當時關羽並未被世代流傳乃至神化,也沒有自己拜自己的道理。

    回顧《三國演義》所描述的桃園結義的故事情景,當時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拜時,他們還都是草民,儘管劉備自詡是中山靖王之後”的後代,但他仍然只是在江湖上游蕩,背後並無勢力,只是由於當時黃巾猖獗,漢室衰微,所以三人才決定攜手闖蕩江湖,願闖出一份事業。

    《三國演義》故事中三兄弟結拜時的原話:“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當時根據他們的年齡來看,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老三。其實從他們的誓言可以看出這三兄弟既不拜人,也不拜鬼,他們所拜的是“皇天后土”,黃天指的是天帝,而後土指的是土地,所以劉、關、張三個人拜的可能就是天和地,以此作為他們三個人友情的見證。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們拜的是羊角哀和左伯桃,因為我們常用“羊左之交”來比喻生死之交,另外,我們常說的八拜之交,其中的“捨命之交”也是指此二人,除此之外,燒香燒三把半也與他們有關,畢竟他們的感情同樣感人,讓人敬佩。

  • 9 # 錦翼

    要想知道他們拜的是誰?得從源頭開始找。

    結拜這個事情的源頭就是古代的盟誓。

    周王朝本來就是以血緣關係共同體組成的,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為了加強利益聯結,就透過結盟的方式。

    《周禮》上說“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大事那叫結盟,小事就叫詛。

    怎麼結盟呢?

    歃血為盟啊。

    《春秋正義》說得好:

    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警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

    也就是說,結盟的時候殺掉牲口,把血塗抹在嘴唇上,表示今後如果沒有遵守誓言,就讓上天來懲罰我,就如同宰殺的這隻牲口一樣。

    用什麼牲口呢?

    《毛詩註疏》裡說:

    君以豕,臣以犬,民以雞

    帝王用豬,大臣用狗,老百姓用雞。

    不過這種血似乎不固定,《史記》裡毛遂逼迫楚王的時候就說“取雞狗馬之血來”然後讓楚王歃血為盟。

    一下子拿了三種。

    後來又發展成了“執牛耳”

    《禮記》的註解上就解釋了結盟的法子:

    盟之法,先鑿地為方坎,殺牲於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盤,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為盟,書成,乃歃血而讀書

    也就是說結盟的時候,在地上挖坑,在坑上殺一隻牛,割掉牛耳朵,放到盤子裡,然後盛血,然後塗抹在嘴唇上,開始發誓。

    這就是結盟。

    到了漢朝劉邦就玩過“殺白馬盟誓”說“非劉氏而王者,大家共擊之”

    殺的是白馬。

    劉邦跟項羽就曾經“約為兄弟”

    這些行為都影響了民間,所以民間普通百姓才出現了結拜兄弟的行為。

    西晉周處《風土記》記載 :

    “越俗性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土為壇,祭以雞、犬.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雖步行卿乘馬,後日相逢卿當下”

    翻譯一下就是:越地的人,性格淳樸,他們築土為壇,殺雞狗來祭拜,發誓說:“你雖然有馬車,我是帶著笠帽的,如果以後相遇,你要下車和我相互行禮;我雖然走路你駕著快馬,後會有期時你應當下馬”

    這不就是結拜的形式,他們的乘車騎馬之言,不就是共富貴嗎?

    所以劉關張結拜拜誰呢?(當然歷史上他們並沒有結拜)

    他們可能也是挖個坑,殺一隻雞或者狗,如果劉備覺得自己將來要當皇帝,可能會殺一隻牛或者馬,把血塗抹在嘴唇上發誓。

  • 10 # 老漁破船

    這是個讓人糾結的問題。所謂“結義”等同於“結盟”,不同的是“結盟”屬集體行為,戰國時期就有過事列記載,“結義”乃個人行為,也稱“義結金蘭”,後來也叫“拜把子”,最早出現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裡,但真正是到了明清時代“結拜”才盛行起來。明清以來的結義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跪拜關二爺起誓,傳統的江湖“忠義”是民間跪拜關羽之淵由。因此問題來了,既然明清結拜過程中要跪拜關羽,那麼關羽參與的三人結拜,拜的又是哪路神仙呢?老漁以為,雖然正史沒有記載過“劉關張三結義”,但書中的描寫應該有其道理。從最早周文王的“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來看,文王這句話應該是對異性結義最早的理論肯定。而後來的“義結金蘭”簡潔了周易裡的“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再說桃園結義的哥仨拜的誰?我想應該是皇天在上吧!傳統的“皇天后土,日月可昭”以及後人常用的“對天發誓”已經給出瞭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色衣服配什麼顏色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