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譚老師呀

    “五百元”的大寫是伍佰圓。

    大寫數字如下:

    大寫數字的使用始於明朝。記賬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對應“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複雜的漢字。後來“陌”和“阡”被改寫成“佰、仟”,並一直使用至今。

    歷史淵源:

    首倡者當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則天。她是絕無僅有的敢於自創文字的女皇;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明證。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可知《岱嶽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大寫數字在則天朝以後不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現在詩文中。唐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長慶集》中《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有這樣的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其中“貳”“拾”“漆”“捌”都是大寫數字。顧炎武說這個“漆”字,本應作“桼”,多的三點是後人妄自加鑿的。“漆”後簡為“柒”,又省作“七”。

    大約到了宋代,官府文書所用計數數字都得用大寫。宋代學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數改用畫字》中寫道:“今官府文書凡計其數,皆取聲同而畫多者改用之。於是壹、貳、叄、肆之類,本皆非數,直是取同聲之字,藉以為用,貴點畫多不可改換為奸耳。”

    使用大寫數字記數,是在武則天當政的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耳鳴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