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山包丁

    事出有因,並非突然。

    試分析,大概有以下原因:

    1.父親的影響。李叔同父親樂善好施,信佛,言傳身教,文化信仰的遺傳。

    2.母親的影響。李叔同事母至孝。母親死後,痛哭至極,心頭憂愁傷痛久久不能去。

    除去母親,紅塵再無牽掛人。母親去世後,他曾改名李哀,可見一斑。

    3.成長經歷。李叔同曾經在虎跑寺辟穀二十幾天,不僅沒有出問題感到不適,而且多年的神經衰弱也好了。這種方式和苦行僧修真煉性很有相通之處。從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為日後出家埋下伏筆。

    4.靈魂需求。李家家大業大,衣食無憂。李叔同天生奇才,而且樣樣精通。詩文,繪畫,書法無所不精。而且學貫中西,話劇鋼琴也不含糊。“二十文章驚海內”之時便是著名的風流才子。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世人對李叔同的出家原因有各種猜測:事業破產,消極遁世,政界失意等等。不管哪種說法,有一點是肯定的,至少佛家的生活很適合他。

  • 2 # 王土木木

    在多個領域有所突破能做到這樣可以說悟性很高從儒家的角度看,在禮法之下孕育出更加扭曲的人性,被慾望控制的世界裡或許只有佛學才能找回自己吧!

  • 3 # 我是伍洋

    李叔同在當時名氣太盛,如果放現在,則必定粉絲千萬。他在最當紅時遁入空門,人們百思不解。其實種種績象幼年時便出現了。

    李叔同生在富貴之家,祖父經營鹽業銀錢業,家產鉅富,從小生活無憂。幼小時父母家人多信佛,常有唸經唸佛場面,使他深受影響,終生難忘。六歲起受到十年正規艱苦的傳統文化學習,使其天性受到壓仰,但日後的成就,多來源於此。五歲時父親過世,因不是正室所生,受到歧視,以致養成孤闢少言個性。對她影響最深的,還是母親。母親善良信佛,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和母親在一起,母親一過世,就義無反顧入了空門。

    李叔同是一個天才全才。音樂美術書法戲劇皆有建樹,還會鋼琴。長相英駿,二十歲文章驚海內,引得多少佳人傾心思。所有的一切,他都厭煩了,生活的富足,事業的成功,完美的家庭,並不能給予心靈上的滿足。他仰慕玄藏,視功名如糞土。他過盡了繁華歲月,繁華落盡愁末闌,只有在佛的輕音中心神如一。於是放下一切,拋棄所有,義無反顧出了家。

    李叔同出家前安頓好了家人,他豐厚的家產讓她們一生無憂。

  • 4 # AUTUYG

    李叔同,民國幾大公子哥兒,大才子,家族富裕,生性善良,樂善,留學日本,憂民憂國,多才多藝,書畫音樂,天賦天縱,想用藝術教育喚醒當時的華人,在日本遇到一個日本貴族小姐的鼓勱幫助,當時日本還未侵華,後來中日戰爭氛圍,李叔同回國,那個日本小姐也追到中國,與李叔同相聚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來戰爭爆發,日本由支援辛亥革命轉變為侵華,李本就有佛緣,看透世事變換教了幾屆學生就看淡紅塵出家了,近代音樂美術教育奠基人,早期受佛教影響,感受眾生疾苦,亂世流離,人生無常,

  • 5 # U趣網

    李叔同,即後來的弘一法師,他的一生是為人稱道的,在他年幼的時候他放蕩不羈,終日與舞女歌妓為伍,在他懵懂的時候愛上了一個歌妓,但是因為當時社會的黑暗,他們沒有在一起,後來加上和不愛的女子結婚,母親逝世等一系列影片,李叔同無牽無掛來到日本,接觸到西方文化並愛上它,後來又接觸到雪子。回到中國後,他所推崇的西方文化不被當時社會所認同,被排擠。再後來他接觸到了佛家的“斷食”,並由此感受到心靈的慰藉,對寺廟和僧侶大感興趣,加上社會對他的指責越來越大,他越來越不被理解,所以他決定出家,同時也是為了彌補之前自己犯下的種種罪惡,而且佛門八萬四千宗他選擇最難的律宗,更能說明這個情況。

  • 6 # 普照2

    是因為佛緣,佛教講機緣,世間萬事萬物都離不開時節因緣。叔同先生善根深厚,機緣成熟了,才會身入空門,並且從風流倜儻的才子,完成了到持戒精嚴高僧的完美轉變,其實這是大師的示現。所以弘一大師出家決非偶像,而是必然。

  • 7 # 書燈幽見

    但凡與雲門有緣者緣分深厚,則無事出突然一說,只能說是因緣早已註定,只是待時機成熟而已。

    弘一法師未出家時,是一位集多種才藝於一身的大才子。早年才華橫溢,性情不羈,人物風流。出家後,夏丏尊居士有轉述一些弘一法師出家後的行止,例如菜鹹菜淡時,他就說:“鹹有鹹的好處,淡有淡的好處”。他一條毛巾,用到破爛不堪,夏丏尊居士要給他買一條新的,他說:“不用,不用,能用就好”。

    看,何其隨和坦然,隨遇而安。至簡至素,往往就是一個大德修行得道的外在體現。

    從越水深處擊劍歌,到一襲袈裟絕塵埃,大師並沒有經歷多艱難的攀越。而僅僅只是讓人覺得,他的面前有一道門,他只輕輕那麼一推,門邊開了,繼而端坐,迴歸。

    而舉世聞名的那句“悲欣交集”,大約也只有同道中人才能略微體會,萬劫輪迴終迴歸,以及對於眾生深重苦難不捨,與終極慈悲與感恩吧。

    弘一法師,佛門龍象,盛德載物,予以後世多少感念。

    在此貼上最喜歡的法師的一段話。

    願法師不捨眾生,乘願再來!

  • 8 # 江徐的自留地

    李叔同遁入空門並非“突然”,而是具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並且在他小時候就已埋下伏筆。下面我來詳細闡述:

    對於自己的出家,弘一法師在自述中這樣寫道:“很多人猜測我出家的原因,而且爭議頗多。我並不想去昭告天下,我為啥出家。因為每個人做事有每個人的原則、方式、方法以及對事物的理解,這些本就是永遠不會相同的,就是說了也不會理解,所以乾脆不說,慢慢他人就會淡忘的。”

    他雖然說“乾脆不說”,其實已在自述文章裡交代得非常清楚。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並非一時興起,而是主、客觀因素的結合。或者說,是佛緣的牽引。

    在天津老家與兄下棋的李叔同(左)

    首先,李叔同的身世造就他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個官商人家,雖然是富家公子,但他母親是小妾,地位卑微。李叔同作為庶子,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與哥哥平等的愛。

    同在屋簷下,同是“李善人”的公子,李叔同從小感到自己身份低下,在家裡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讓他感到壓抑,卻只能默默忍耐。他說,“也許這就為我今後出家埋下了伏筆”。

    留學期間的李叔同(中)

    其次,從小薰陶的誦經唸佛氣氛,成為他出家的引路標。

    李叔同的父親為人寬厚,樂善好施,晚年虔誠拜佛,所以他小時候就有機會接觸到佛教經典。

    從識字開始,李叔同跟隨家人唸誦《大悲咒》、《往生咒》、《心經》、《金剛經》這些佛教經典。他並不懂得其中的深刻奧義,卻喜歡唸經時感受到的空靈與安詳。他說,“這也許成為我今後出家的引入標”。

    再次,哥哥的嫌貧愛富、不接受他的勸導,成為他出家的決定因素。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李叔同願受家庭當中唸佛氣氛的薰陶,他哥哥卻為人勢力,平日嫌貧愛富。對於李叔同的勸阻,他非得不接受,反而斥責李叔同不務正業。

    懂得之人,不說也會明白,不懂的人,怎麼說也不會明白。李叔同從此對貧寒之人禮敬對待,對富貴高傲之人不予理睬,對小動物關愛備至,對人卻不理不睬。總之,在別人眼裡,他成為一個怪人。他自己並不做出解釋,解釋也是多餘。他說,“這可能是我日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的決定因素”!

    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期的李叔同

    導致李叔同出家的原因除了以上幾點家庭原因外,還有他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的經歷。

    1912年,33歲的李叔同前往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職,教授音樂、繪畫兩門課程。在那裡,他感到到前所未有的清靜平淡,這種感覺只有小時候唸誦佛經時體驗過。

    導致他下定出家這一決心的,是他的朋友、也是著名文學家夏丏尊的一個建議:

    夏丏尊在一本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關於絕食修行的方法,可以更新身心、改惡向善,獲得精神力量。這讓李叔同產生濃厚興趣,想找機會一試。

    在此念頭下,他去到虎跑 定慧寺進行斷食修行。這一試,也就一發不可收拾。

    有了斷食修行的基礎,朋友一句話讓他徹底下定了出家為僧的決心:

    李叔同成為居士,經常住寺修行,同時還要在學校上課,異常辛苦。一位朋友見狀,對他說了一句:“與其這一做居士究竟不徹底,不如索性出家做了和尚,倒清爽!”

    所謂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所謂一語驚醒夢中。這年暑假,李叔同將自己多年收藏的藝術作品全部贈送有關部門與友人之後,帶上幾件衣服去了虎跑寺。

    出家後的李叔同,名為弘一法師

    在以上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918年,39歲的李叔同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取名演音,號弘一。

    從此,人間再無翩翩公子李叔同,卻多了從事佛教律學研究的弘一法師。

    在他看來,人生之所以苦,是因為生命無常,只有佛教可以教會世人如何看透生命無常這一亙古不變的問題。

    紛紛雜雜,林林總總,這位經歷了半世繁華半世僧的奇人曾說:當人們試圖尋找各種各樣的原因來解釋我走向佛教的原因之時,不要忘記,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正是來自於佛教本身。

  • 9 # 小方說歷史1990

    李叔同的出家與那些遇到挫折而悲觀厭世的出家者不同。他自小是富家子弟、家財萬貫,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李叔同後來東渡日本,西洋文化接受得也很好,做藝術的各個品類,音樂、戲劇,包括文學都是造詣極高。後來他做老師,在教學上堪稱一代教育大家,可謂在各個層面都達到了巔峰狀態。但是就在各方面達到頂點的時候,李叔同突然在杭州虎袍寺出家為僧,這使得弘一法師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經歷。李叔同父親早年做官,後來販鹽成了大鹽商,家裡特別有錢。李叔同父親老來得子有了李叔同,因為家境殷實,父親去世後李叔同還是受到特別良好的教育,國學功底深厚。李叔同十八歲時候趕上戊戌變法,他和維新黨打得火熱。後因避禍就帶著母親妻子來到上海。著名的《送別》就是在這期間創作的,送給自己正在遭遇家庭變故不得不遠走他鄉的好朋友許幻園。李叔同後來考上了上海交大的前身——上海南洋工學。在老師蔡元培的帶動下,李叔同接受了大量西學的東西。母親去世後,李叔同東渡日本求學,學習西洋畫法,包括人體素描。這期間有妻兒的李叔同與日本女人體模特葉子相好。後來李叔同在天津老家的家業徹底敗落,他便來到杭州高階中學前身的師範學院教音樂美術課。但是作為藝術老師,他的國文、歷史、篆刻和英語水平比國文、歷史、篆刻英語老師都好。李叔同教課一絲不苟,待學生寬厚仁慈,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其中就包括後來的漫畫大師豐子愷、國畫大師潘天壽。就在一切順利的時候,李叔同突然出家。關於他出家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小時候的環境促使,家裡一貫青燈古佛。也有說是因為家裡破產。但是李叔同家裡破產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他也沒有很在意。李叔同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風流債,因此不會是因為感情問題出家。更多的說法是李叔同各方面都很成功,所以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才要半世瀟灑半世僧。他利用佛法精神來促進自身修養的精進,在精神世界他要達到一個高度。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 10 # 公子小可

    李叔同的日本妻子誠子在歸國之前最後要求面見李叔同然後再回日本。她最後見到李叔同時,自己彷彿見到只是單純的“弘一法師”而遠飛那個讓自己愛得死去活來的才子李叔同。對著面前的這個穿著不知道補了多少個補丁的僧袍,看著清瘦的臉頰 她固執地叫他叔同,但那個早已不是她的丈夫的人,微微施禮,

    “阿彌陀佛,請喚我弘一!”

    誠子滿目含淚,不甘心地問他: “好,弘一法師!請你告訴我,什麼是愛?”

    李叔同合上雙眼: “愛,就是慈悲。

    於是在這一刻李叔同與誠子兩個人才算是真正的放下了,誠子望著這個熟悉的陌生人,心中的話根本就不能說出來,所以李叔同與誠子幾乎是註定了彼此孤獨終老,互相對於這份感情只能懷念而不能繼續.也許這就是佛說的人生就是七苦八難求不得吧。

    我們可以透過弘一法師的所做所為來認識為什麼李叔同會拋棄那個做任何事都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才子,而選擇在自己39歲的時候拋棄了一切去當弘一法師呢?

    李叔同話劇茶花女

    有關的分析有很多,但是大家還是傾向於李叔同是因為藝術上的原因導致了他感覺已經沒有對手,站在頂端用上帝視角檢視芸芸眾生其實很多時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正所謂李叔同不管做什麼,他都能做到第一,畫畫,唱歌,音樂,話劇,外語,藝術,鋼琴,素描,書法,外語,翻譯,只要他願意參與願意學,其短短時間就可以做到非常好,進而無一不是頂尖級的讓人高處不勝寒,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可能我們都低估了,藝術上的高度,給他帶來的寂寥。而且他幼時失父,青年失母,他太早看到了“人生皆苦”。

    李叔同書法

    李叔同模仿碑帖,厲害吧!

    弘一法師書法

    弘一法師書法

    藝術雖然可以暫時撫慰他敏感的心,卻終將不得撫慰人生。於是,李叔同想起幼時吟誦的經文。

    他斷食17天,毫無徵兆之下,最終決定出家。

    很多人無法理解,論聲譽,他早已名滿天下桃李萬千;論家世,也是豪奢萬千的富家公子,他真的能夠摒棄前生所得,忍受佛門清苦?

    1918年8月19日晚,李叔同終究正式出家,入山苦修。

    有學生曾不解問他:“老師出家何為?”

    李叔同淡淡迴應:“無所為。”

    學生再問:“忍拋骨肉乎?”

    他說:“人事無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拋又安可得?”

    至此,這位中國現代藝術啟蒙教育的先驅:李叔同,拋卻俗世,從此竹杖芒鞋,皈依空門。

    從此,世間少了“李叔同”,多了“弘一法師”。

    自此李叔同一共出家28年,弘一法師最後的遺物,是一件百衲衣、少量衣被和一把雨傘。百衲衣上的二百多個補丁,都是他親手縫補的。

    九月一日下午,弘一在一張紙上寫下“悲欣交集”,交給妙蓮法師,並囑咐:如在助念時,見我流淚,並非留戀世間、掛念親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他還特別叮囑,當他呼吸停止時,要待熱度散盡,再送去火化,身體停龕時,要用四隻小碗填龕四腳,再盛滿水,防止螞蟻爬上來,這樣在焚化時,可以避免損傷螞蟻。他自認自己福氣不夠,說火化時,“不必穿好衣服,只穿舊短褲,以遮下根而已。” 說完,弘一默唸佛號不輟。臨終前,弘一法師還說了這樣話:“這個世界,我總要來。”“釋迦牟尼佛與我們這個世界有不盡的因緣,我們與未來的世界亦然。” 四日戌時(晚上7點至9點),弘一右脅而臥,安詳圓寂,終年63歲。這天是公元1942年10月13日。

    弘一法師圓寂後七天,尊其遺囑:“龕用養老院的,送承天寺焚化。”荼毗後,獲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塊有六百塊。 弘一法師被尊為律宗第十一世祖,與印光、太虛、虛雲並稱為“民國四大高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的路飛究竟能不能打敗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