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羽LY

    地方不同,此物的名也不同。 我的老家稱它為爬嚓(cha),而我的丈夫這個地方稱它為節了鬼。但褪了皮,都叫知了。

    不管你們那兒叫什麼,我們就叫它為知了的幼蟲吧。知了的幼蟲一般在地下生活兩三年,以吸食樹木根部的液體為生。然後在某一天的傍晚或夜裡,憑著尖銳的前爪挖洞,破土而出,又憑著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樹或灌木叢,用它挖洞的前爪攀援上去。然後開始蛻皮,變成知了。

    知了的幼蟲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含有大量的高蛋白,其氨基酸含量居所有動植物食品之冠。而且具有解熱定驚等作用。此物做成佳餚後味道可口,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現在已有人工養殖。但知了的幼蟲性寒,有些人不易食用。

    知了的幼蟲不僅僅是美食,而且還承載著少時的快樂記憶。記得少時,邀幾個夥伴投身到莊邊的樹林裡,大路邊等有樹的地方,手裡拿著手電筒和瓶瓶罐罐。在夜幕下,用一束束光把樹從下到上,從一面到另一面仔細搜尋一遍,只要發現樹上趴著一個時,那激動的心情好像發現了寶藏。直到半夜,我們才互相炫耀著回家,等著明天媽媽把它炸成美味。

    因為以前的娛樂少,大人也會捉這種幼蟲的,甚至家裡的手電筒被孩子拿走了,有的大人靠手摸樹幹,還捉不少。

    現在大概是環境的原因,這種野生的幼蟲越來越少了。農村的孩子也體會不到我們當時的歡樂了。

  • 2 # 空靈yqg

    知了,我們叫“央央”,就是取其音,沒其意,因為知了總是“央央央”地叫,所以用其聲音來給它命名了。蟬類太多了,人們分不清,都統稱“央央”。

    小時候,“央決”很多,山上鋤地總會鋤出“央央”蛹,我們會小心翼翼地把它裝進衣袋,回家再燒吃,那美味可沒法形容了。每當二三月份以後,“央央”聲漸漸多起來了,走在路上,叫聲一片,硬把人心叫得慌慌的,既似興奮,又似悲傷,偶爾又感覺好淒涼。

    孩子們去放牛,總不忘去抓“央央”玩,剪短它翅膀,雙手拱起手掌,把它放在掌心搖一搖,就叫開了,彷彿在聽音樂,樂此不倦。

    現在“央央”很少了,有些品種已經看不到,有時上山聽見“央央”聲,總會勾起兒時的回憶,但那也僅僅是回憶了,那滿山飛蟬“央央”一片已不再現了。

  • 3 # 月來玥開心

    知了用你們家鄉話怎麼說?,

    我們老家都把知了叫做老螞蛉。

    不知是不是環境的因素,

    記得小時候家裡房前屋後,

    一到天黑知了都該往樹上爬了,

    這個時候我們都會打著手電筒,

    拿著瓶子去捉知了。

    知了不但可以炒著吃,

    而且知了殼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現在老家到了夏天光聽見知了在樹上叫,

    天黑大樹旁也不見知了的蹤跡。

    據說現在飯店炒知了也是有名的土菜,

    而且價格很是昂貴。

    現在回味起來小時候吃知了的情景,

    知了的肉很緊實,

    用油在鍋裡焙一焙真的好香,

    聽說乾煸知了還可以治療小兒積食,

    不知是真是假。

  • 4 # 土土垚

    不邀自來

    我是河南的,我們這管知了,叫麻吉了(liao)

    前幾天,我還和老公說,聽,樹上的麻吉了叫裡,等到咱哪天忙完的早,咱倆去樹林kai麻吉了

    它是從幼蟲時趁黑夜爬到樹上,慢慢蛻變,然後成有翅膀的知了,而蛻化的皮也就留在樹上了,有的人會去搗鼓著弄些皮,這皮能賣錢吶,我記得小時候以前好像是五毛錢一個吧,那時候俺奶一到黑,都拿著裝備“電燈”去地裡樹上照爬叉皮,地銀兒胳膊上,腿上咬的啊,全是包,就這,心裡也是美滋滋裡,為啥啊,一晚上能弄七八百隻皮吶!!!能有個二三百塊錢裡

    俺閨女出生到現在估計還沒見過裡,她才一歲九個月,準備凱點,讓她看看,這東西在俺這也是可以炸炸吃的,也可以讓她嚐嚐味,蛋白質可高 是否能省了奶粉

  • 5 # 小虎日誌

    大家好,我是山東濟寧的

    準確的說,它爬到樹上蛻變後叫知了,之前叫爬叉或者結了龜或者知了猴。

    還記得小時候每當夏季傍晚,三五成群的小夥伴們一手拿著裝有一號電池的老式手電筒,一手拎著一個玻璃罐或者是塑膠罐,在樹林裡面左右穿梭,特別是靠近樹幹周圍的地方,發現後,趕緊撿起來放在罐子裡,有時候一不小心還會被夾手,等到罐子裡面爬叉越來越多,就聽見裡面吱吱的聲音,那是它的前爪摩擦罐子的聲音,有時候沿著樹林一來一回碰見個人,也不好打招呼,黑燈瞎火的,根本看不清楚誰是誰,直到走到眼前才敢弱弱的問一句“你是那個誰誰誰不?”哈哈,“你逮了多少了?”明天夠油炸吃一頓的了 ”

    童年啊!有太多有趣的事,有太多可愛的人,終究是回不去了,想念!

  • 6 # 一線天

    "知了"在四川成渝一帶,叫著"音安兒"或"音阿子"。要注意的是,"音安兒"發音時,這三個詞中的"音"字可以拖長,同時,"安"和"兒"音必須連讀,"兒"音要響亮。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音安兒"是小孩兒夏季最愛玩弄的時令物了,尤其是男孩兒,很稀罕這種發聲非同凡響的活玩意兒了。一般來說,在低矮的灌木叢或者低矮的樹木枝幹處,可以碰巧捉住這玩意兒,但必須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否則,白忙活一陣不說,還會被驚飛逃竄的"音安兒"噴上一些"尿"。所謂"尿",實際上就是一種沒啥異味的液體罷了,估計也是這傢伙一種本能的自衛手段吧。對於大一些的小孩兒來說,在樹梢高處的"音安兒"也是他們捕捉的目標了。逮樹枝高處的"音安兒",必須製作一種捕蟬"神器"。首先要選一根硬度適中的細杆兒,以竹竿兒為最佳,一般有兩米半左右就行了。然後,用這根竹竿在有蜘蛛網的地方揮舞一陣,儘可能讓竹竿上端多粘繞一些蛛網。接著,在手指上沾些水,用溼手指把竹竿上的蛛網聚攏成一團。最後,把這團黑糊糊的膠狀物粘在竹竿頂端,這神器就OK了。用這種自制神器捕捉"音安兒"的最佳時段,是在中午以後。這時正當烈日炎炎,也是"音安兒"叫聲最響亮頻繁的時候,最好定位捕捉目標。而且,這時段的"音安兒"警覺性特別低,一粘一個準,估計它們都完全沉溺在"歌詠"中了吧。

  • 7 # 陌上書香

    我們這裡的“知了”叫“雞遛”,小時候我家屋後那戶人家門口和屋基後面都是沙地。

    一下過雨,我們七八個小夥伴就會跑他家門前屋後去扣“雞遛狗”(我們這裡把沒有褪殼的知了叫做雞遛狗)。

    雨後,雞遛狗的洞口就清清楚楚裸露出來了,看到一個小窟窿,伸出手使勁往下扣,把鬆軟的土扣出來,六七釐米的洞下就會扣出一個“雞遛狗”。

    回家後,無比欣喜,把瓶子倒扣在桌面上,“雞遛狗”放在裡面,幾頓飯功夫,“雞遛狗”就變成了“雞遛”。

    那種欣喜無法言說。然後玩累了,就是“飽餐一頓”,在那荒涼的年代,這是一頓美味大餐。

    鄰居家主人卻是氣的發瘋。門前屋後,被我們扣得到處是凌亂的泥土,一攤又一攤,夏天是要曬糧食的。場地被我們搞得烏七八糟。

    大人聽到鄰居在家門口的牢騷,難免批評我們幾句。我們吃過香噴噴的“雞遛肉”,罵得再多也是細雨微風。

  • 8 # 潤789

    知了~在我們家鄉涼州有個很好聽的名字。風流才子唐伯虎點秋香,我們這塊把知了叫~秋香(響)子,這個名兒,象徵秋天來臨,瓜果飄香,麥稞成熟。有意思吧。

  • 9 # 浮蓋山

    所謂的“知了”就是動物昆蟲科蟬的稱謂,民間的老祖宗叫蟬附,即蟬附在樹上一動不動,猶如老僧入定一般,是要有定力的,沒有定力的蟬,其吸附能力不強;有的甚至會掉落到地下,成為淘汰品,而蟬這種蟲類也算是益蟲;其最的強項就是叫聲,特別是在午後豔陽高照,氣溫熱浪滾滾的時候,這時蟬所發出的聲音,似乎要把時空叫破般噪咶;其聲一浪高過浪、一層疊過一層!

    “知了”用家鄉方言的本土話叫“辣辣英子”,四川方言本地話叫“金髒子”、“公拉子”;浙江吳語叫“蚱蠔”、“我地”;其實各地的方言叫法都有不同和區分,這就和蟬的分類一樣,多種多樣!

    蟬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已記錄約 2000 餘種蟬)。一些分佈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

    知了的別稱:知拇吖~嗶蟬~海咦~蛭蟟~蛣蟟~知了龜~知了猴~蛣蟟龜~爬杈等等!

    知了這種昆蟲類功物即可入藥,又能食用,記得小時侯常到樹林裡抓知了,有一種青知了,個小,一般啃青樹葉歷害,這種青知了,叫聲也不高不大,而最好的蟬是個大的黑蟬,叫聲粗獷、尖實、宏大,其利用價值和和入藥價值也高。

    知了、知了,越知越了,其本性是越叫越歡,靈巧性、靈動性非常高,只要稍有風吹草動,早已跳之夭夭,所以捉蟬、捕蟬需有好的方法,才能夠有好的收穫!
  • 10 # 大度能容鄖西農叟

    小時候,掏鳥窩、捉魚蝦、逮知了……是山裡娃最大的樂趣兒。記憶中炎炎夏日裡光著腳板兒、赤膊著曬得烏溜兒黑的身子,大中午不知疲倦的在村莊外、小河邊抱著樹杆猛搖,驚得樹上正歡快鳴唱的知落兒,或屏聲息唱、或落荒而逃,搖來一串小屁孩們吱吱喳喳的歡笑。偶爾從枝頭掉下一隻“倒黴"的知落兒,大多是眼疾手快的娃娃頭屈著膝、撅著屁股、兩手合攏縱身一撲,剛從枝頭摔下還沒來得及翻過身子的知落兒,就成了孩子們的”戰利品"。如同撿了寶貝的娃娃頭,仰著頭享受過同夥們崇拜的目光,和斬獲的喜悅後。兩手捂著知落兒跑回家,在針線笸羅裡找出一根細長棉線,綁在知落兒大腿根上,太陽下揚手向上一扔,回過神來的知落兒如風箏般地在頭頂盤旋飛舞……

    時過境遷,知落兒帶給山裡娃的不盡歡樂,深深地印在對童年的回憶中!

  • 11 # 高小樹3

    我是江西贛州信豐的,知了,一到夏天到處都是,樹比呀!樹比呀!的叫,我們是在農村,夏天這個時候很喜歡游泳什麼的,所以沒到夏天的時候知了的叫聲就到處都是,成了這個時候的代名詞,可能是老一輩的人沒啥多大文化,對昆蟲也不怎麼了解,所以乾脆就跟這它的叫聲給它起名:樹比呀。 我們有時候會會抓一些老的來烤著吃,但是不太喜歡那口味!特別是現在很多地方會把知了拿來炸著吃! 不管怎麼樣,只要聽著知了叫聲,偶爾會想起小時候的畫面!

  • 12 # 992舒暢

    ——俺們石家莊叫這個物件“jiniao”也叫“知了”和“知了猴”沒到季節後,“吱……”叫個不停,都是知了猴脫胎而出。

    我抓過無數知了猴,雨天過後,在大樹一邊,尋找小眼,撥開洞口用小棍插入引它爬出。一開始,抓回去放到紗窗上看著它變。幾個小時後,它不動了,開始慢慢發生變化。外殼微動,開始崩裂,爪子亂動,脫殼了;小翅膀微綠,很短,還在滋生……

    公的會炸翅而叫,母的號稱啞巴知了。

    就這些……

  • 13 # 西海雍生l

    我們老家那裡叫“樹叫叫”,一到放暑假的時候,那些”樹叫叫“就藏在樹上或向日葵花上“吱了一一吱了“的叫著,那歌聲常常連成一片,就像一首美妙的交響樂!

    惹得小孩子們常常因上樹去抓她們,而掉下來的事情!

    記得小時候放暑假,跟一群發小去十幾裡外抓“樹叫叫“的事。

    那一年,我們一群孩子在村裡的向日葵地裡抓“知了“。

    抓來抓去的,就抓出了向日葵地,又抓出村外十幾裡地外。

    小山比一我長一歲,是我們這群孩子裡最大的一個。

    他跑在最前面,我緊跟在他身後。記得那個“知了“一邊叫著一邊向前飛。

    我的這群頑童就這樣“傻狗攆飛禽“

    地在後面追一一

    眼看前面出現了一片茂盛的樹木而且很高大,小山在前面毫不猶豫的衝了進去一一

    我跟在後面|也衝進了樹林中,裡面是一堆一堆大小不一的土丘,我感覺到陰森森的有些恐怖!

    正在這時,就聽“媽呀!“一聲!小山追“知了“上到的那個土丘突然塌陷下去,他齊腰陷在那裡,嚇得哇哇大叫!

    原來那是一片墓地一一

    小山半個人掉進了古墓一一

    我回頭一看,嚇得毛骨悚然!撥腿就跑一一

    嚇得大家連滾帶爬的逃回家,卻沒有一個人跟家長說!

    記得小山大病了三天,直說糊話一一

  • 14 # 申江媽媽

    知了在我們金華叫機了(Ⅰⅰαo)。記得小時候有句俗語叫機了(Ⅰⅰαo),嘎(ga)了(lⅰαo),啞啞麻麻瘤早。嘎了是指不會響的蟬,啞啞(爺爺的叫法),麻麻(mama是奶奶的叫法),瘤早是指溜走的發聲。

  • 15 # PLPWXP

    我老家在皖北,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我們那蟬在沒有蛻變成蟬之前叫爬了猴,變成蟬叫“傑個了”,不知道又沒有相同叫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異性朋友邀請你共同出去旅遊一個月,代表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