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密探零零發
-
2 # 如史如畫
死了的。
有的人說她遠走日本,有人說替身,還有人有其他說法。其實是死了的,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說法?
歸根到底是對楊貴妃的同情與美化。華人都比較崇尚浪漫主義,或者說神話主義。楊貴妃與李隆基的愛情世人皆知,千古流傳。
楊貴妃是安史之亂或者說是政治的犧牲者,當時馬嵬驛侍衛們的對楊國忠氣憤可以是到了極點,在把他殺掉後,想起了貴妃。楊玉環難逃一死,否則誰阻攔殺誰,包括玄宗。
其實綜楊玉環一生,她從未乾政,但也未輔政,踏踏實實的一名風華美女,但卻無可奈何被捲入政黨鬥爭之中,以至於自己都不知死亡會突然降臨。身不由己,更何況之前三千寵愛與一身,她與玄宗浪漫的愛情,以至於玄宗鬱郁離世!
為緬懷貴妃,世人流傳了許多說法比如替身,奔走日本等,其實是死了的,而且屍體容貌是被幾千個人驗證了的。
-
3 # 歷史小昆蟲
楊貴妃,又叫楊玉環,被評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關於楊貴妃的死,千百年來一直是個迷,因為她的死衍生出了好多版本,有的說她沒有死還逃到了日本,有的說她用替身假死以後做了道士,總之到目前為止最可信的就是死在馬嵬坡!
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叛亂,佔領了長安,第二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楊國忠往四川逃跑,在經過馬嵬驛的時候,保護唐玄宗的禁軍軍士陳玄禮和其他官兵一直要求唐玄宗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並且殺死了楊國忠。
唐玄宗想要赦免楊貴妃,但是禁軍軍士和官兵都認為楊貴妃是妖妃,安祿山反叛都因楊貴妃而起,不殺死楊貴妃不能以振軍心,繼續包圍著唐玄宗。唐玄宗無奈之下只能犧牲楊貴妃,並賜予白綾,所以最後楊貴妃自殺而死!
據說楊貴妃自殺後,經過多人檢查驗屍,確認其氣絕身亡後才離開。除了留下楊貴妃生前的幾名隨從處理善後外,大部隊繼續踏上了前往四川的旅途。
就個人來說,比較認可這種說法。白居易長恨歌中這樣描述“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當然,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是偉大的,也許是人們出於對愛情的一種美好向往的願望,希望他們的愛情能夠延續。唐玄宗晚年雖然比較糊塗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唐玄宗也得權衡一下得失,所以只能犧牲楊貴妃來救大唐了!
-
4 # 茹叔敬
根據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為準確。叛軍(安祿山)節節勝利,潼關失守,唐玄宗,楊國忠帶著楊貴妃和一批皇子皇孫,在將軍陳玄禮和禁衛軍護送下,悄悄地開啟宮門,逃出長安來到咸陽。派出的宦官和縣令都已經逃了。唐玄宗一夥人走了半天,沒有人給他們送飯。隨行太監好容易找到當地百姓,向百姓討了點糧食。有幾個百姓送上一點高梁餑餑。唐玄宗和皇子皇孫那會想到今天輪為乞丐!!他們平時養尊處優,一生都沒有吃過平民飯,但到了這般地步實在餓得慌,也顧不得什麼體面,沒有碗筷,就用手抓起來就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唐玄宗勉強嚥了幾口餑餑,只見他淚水與餑餑混在一塊嚥下肚去。有個老人見到了,擠到唐玄宗車前,對唐玄宗說:安祿山想造反,已經不是一天了。這麼多年來,有人向朝廷告發,反而被朝廷殺害,陛下啊陛下,你身邊的大臣,只會奉承拍馬屁,處面的情況,陛下一概聽不到。我們普通的百姓早知有這麼一天,不過朝廷宮門太深,百姓的意見陛下聽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這步田地,我們怎麼能站在陛下面前說話呢!!唐玄宗手捶胸,很後悔垂頭喪氣地說:這是我太糊塗,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這樣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西),隨行的將士又餓又疲勞,實在忍不住了。他們越想越氣,好好的長安待不住,弄得到處流亡,受盡辛苦,他們認為,這全是受奸相楊國忠的累,這筆帳得向楊國忠算。這個時候,有二十幾個吐蕃使者攔住楊國忠的馬,向楊國忠要糧。楊國忠還沒來得及答話,周圍計程車兵已經嚷起來:楊國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來。楊國忠慌里慌張想逃走,幾個兵士趕上去:死地去啦!一刀把他的頭砍了下來。士兵們殺了楊國忠,情緒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驛館包圍了起來。唐玄宗聽到外面鬧哄哄的,問是怎麼回事,左右的太監告訴他,士兵們已把楊國忠割下了人頭。玄宗大吃一驚,不得不扶著柺杖,走出驛門,慰勞士兵,要將士兵回營休息。士兵們不理唐玄宗的話,照樣吵吵嚷嚷。唐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陳玄禮,問士兵們為什麼不肯散。陳玄禮回答說:楊國忠謀反,楊貴妃也不能留下來!!!這下可把唐玄宗難住了,他怎麼捨得殺這個寵愛的妃子呢?他低著頭站了半晌,才說:楊貴妃在內宮,怎麼知道楊國忠謀反呢?高力士知道不殺楊貴妃,不能平息士兵憤怒,就說:楊貴妃是沒有罪,但是將士們殺了楊國忠,如果留著楊貴妃,將士那會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慮,將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唐玄宗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別的地方,用帶子勒死了。將士們聽到楊貴妃已經被處死,這才撤回營,一場兵變至此平息。
-
5 # 微風之語
凡事有因皆有果,楊貴妃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個人認為還是其無休止的“炫富”,終惹禍上身。
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譽為有羞花之美貌。其三十八歲的短暫人生近二十年奉獻給了唐朝皇室,先後服侍著唐玄宗父子兩個。
楊貴妃原是唐玄宗兒子李冒的女人,後來老皇帝心愛的女人去世後,其心中痛苦寂寞空虛,看似身在花叢中,更無一人入君心。
直到搶到兒媳婦楊玉環老皇帝才精神大振,重振昔日雄風,畢竟兒媳婦玉脂凝肌,豐滿青春,有這樣的佳人日夜陪伴,空虛寂寞換成了芙蓉暖帳度春宵,從此君王不早朝。
隨著老皇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再也無心處理朝政,朝堂國事成大臣們明爭暗鬥的戰場,禍根由此坐下。
安史之亂
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以“清君側,誅殺楊國忠”為由起兵造反,毫無準備的唐玄宗攜帶貴妃家人倉皇出逃,途經馬嵬坡時候陳玄禮和太子發動兵變處死楊國忠父子,但這兵沒有消除戰士們對楊氏外戚的恨,當時保護唐玄宗的禁軍一致要求斬草除根,殺死楊玉環。
眾人為何非要治楊貴妃於死地呢?
一,唐玄宗本身是一代明君年輕時候智鬥親姑姑太平公主,開啟了開元盛世。自從遇到楊貴妃後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親佞臣遠忠臣,唐朝也在這些口蜜腹劍的奸臣管理下日漸衰敗。
二,安祿山本是一胡人,由於能言善辯討得楊玉環歡心,收做乾兒子並讓唐玄宗委以重任。引狼入室養虎為患讓安祿山做大做強。歸根結底是楊玉環導致的,士兵們早就對其恨之入骨。
如果當時唐玄宗不殺楊玉環恐怕自己的皇帝位置也保不住,楊國忠的死讓唐玄宗看清楚局勢,為了自保,也為了讓士兵們洩憤,只能犧牲美人。
馬嵬坡中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這句話讓貴妃死因成迷,楊貴妃究竟是怎麼死的,有沒有死呢?
一、有傳說唐玄宗為了給楊貴妃留個全屍,就命太監高力士給貴妃準備了三尺白綾楊貴妃自縊在了佛堂前的梨樹上。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眾也說到貴妃自縊身亡。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二、還有種說法是楊玉環並沒有死,偷樑換柱扮做丫鬟的樣子逃了出去,在四川廣元的一個小寺廟隱藏生活了下來,當地現在還有所謂的貴妃墓。
三,另外一種傳說就是楊貴妃逃往日本去了,並留在了日本。同樣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到的海上仙山,可能就是日本的瀛洲島。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至於說發現日本的貴妃墓,個人更相信這是日本學習唐朝文化,拿貴妃墓做幌子吸引眼球的一種手段。
分析下就不難發現,禁軍兵變始作俑者太子目的就是處死楊氏家人,而且唐玄宗也低頭認錯,沒有放走楊玉環的理由,還有楊玉環只是一個貪圖享樂的普通女子,沒有政治野心,更沒有同夥,沒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在幾千禁軍的眼皮下幫助其逃跑,那只有死路一條。
還有楊貴妃過慣了養尊處優的奢侈生活,連走路都需要人扶著,又沒有在野外生存的能力,所以逃跑的機率不大。至於後來人說的馬嵬坡下沒有楊玉環的屍體,被盜墓者偷走也是有可能的。
-
6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中、日兩個國家共有四座楊貴妃墓
楊貴妃共有四座陵墓,兩座在中國,兩座在日本,這在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中國的兩座楊貴妃墓,一座在陝西興平市馬嵬坡 ;另一座在貴州。馬嵬坡墓只是個衣冠冢,而貴州的那座墓裡是否真就埋有楊貴妃?日本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說楊貴妃當初並沒有死,而是秘密到了日本,並堅稱楊貴妃就埋在了山口縣。
一身都是謎團的楊貴妃,除了生死之謎,名字和其藉貫也多有爭議。藉貫地包括 : 河南、陝西、四川、廣西、山西,且各有各的說法和依據。
楊貴妃是如何躲過一劫到了日本?日本學者渡邊龍策,詳細給出了一個楊貴妃東渡日本的路線圖 : 馬嵬坡兵變中楊貴妃並沒有死,而是先秘密被轉送至襄陽,從襄陽再到武昌,最後到達揚州,並找到日本遣唐使團,在團長藤原刷雄的幫助下,坐上日本使團的船隻,成功到達日本山口縣久津。
在日本,對於楊貴妃是如何到達日本也有多種說法。但相同的,都認為楊貴妃確實沒有死,而是秘密到了日本。
為何在中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在日本卻有另一番說法?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發生後,結果不外乎只有生或死兩種。無論是《舊唐書·楊貴妃傳》、《新唐書》、《資治通鑑·唐紀》或《唐國史補》都明白無誤記載,楊貴妃是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
在唐朝,民間已經有傳楊貴妃沒死。雖說日本能拿出手的史料記載並不多,可若撇開史料記載,以常理來進行分析的話,又仿彿並非是空穴來風。
其一, 唐朝有眾多的名人,為何日本偏偏挑上了楊貴妃?
如果說楊貴妃沒死,最後藏身日本的這種說法,只是日本國內某一民族內部流傳的傳說,這樣的說法倒不必當真。可日本就只有一個大和民族,根本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要說仰慕大唐盛世,那麼多的名人不挑,卻非得挑一個被冠上“紅顏禍水”的楊貴妃?
其二、日本出現眾多的所謂“楊貴妃”後代
唐朝時,整個東亞都受漢文化的影響。為何日本有如此多的人,去承認一個外華人是自己的祖宗,且得到舉國的支援?
在漢文化裡,沒個好祖宗臉上是不光彩的,為何日本偏要反其道而為之?
其三,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提供的家譜又該如何解釋?
日本的姓有相當一部分是直接照搬地名而來的。山口百惠的姓,就是取自山口縣,而山口縣就是據傳楊貴妃在日本的藏身之地。
日本曾有兩人,分別在上世紀60年代及90年代公開過族譜,以證實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代,而其中一人就是山口百惠。
後經三門縣外事辦及縣誌辦比對確認後,於1998年2月,日本古堅和山口家族重入三門縣沙柳鎮溪頭楊《石林楊氏宗譜》正式認祖歸宗。
2002年,山口百惠對外公開承認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代。
其四,日本山囗的久津院內供奉的兩尊唐朝佛像,是否真如日本方面所說的,是唐玄宗賜給遠在日本的楊貴妃?
按日本的說法,楊貴妃就葬在山口的久津院內,裡面供奉有兩尊唐朝佛像。據說這是唐玄宗在得知楊貴妃安全到達日本後,派方士出海親自交給楊貴妃,而楊貴妃則還贈玉簪。
馬嵬坡兵變的經過據《舊唐書》記載,眼看潼關將被叛軍攻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連夜出逃。到了第三天的中午來到馬嵬坡,隨同出逃的,還有皇宮禁衛軍及部分文武大臣。此時,眾將士又飢又餓,心裡滿是怨氣,等見到楊國忠和吐蕃人在一起時,終於按捺不住,部分士兵衝上去將他亂刃分屍。
到傍晚時,譁變計程車兵越來越多,大批士兵聚集幷包圍唐玄宗和楊貴妃所在的驛站,要求立刻處死楊貴妃。
隨後,高力士親手將楊貴妃縊死。屍體後經禁軍將領陳玄禮等人確認無誤。
若楊貴妃想要生還,必須要滿足什麼條件?一,要找一個身形與楊貴妃相差無幾的人,這樣的人不難找到。皇帝與貴妃出逃,身邊總會帶上一批貼身侍女丫環一類的。至於相貌,倒沒什麼要求,只要不醜就行。首先,就算是禁軍將領平常也未必就見過楊貴妃本人 ;其次,縊死的人死後的模樣基本會發生扭曲,面容甚至還帶點恐怖 ;最後,譁變的將領並非反叛,礙於君臣之禮不會太過靠近及檢視。
二,唐玄宗收買禁軍的幾個將領,並私下許以承諾秘密放逐楊貴妃。
三,有合適的線路及藏匿地點。
因此,只要滿足上述三個條件,楊貴妃或許能在馬嵬坡兵變中存活下來。
【以上只是自己對楊貴妃生死之謎的一點個人觀點,並不涉及其它因素】
-
7 # V587累
楊貴妃是在馬嵬坡自縊而死,她是唐玄宗後期寵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她得到了唐玄宗全部的寵愛,後來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至馬嵬坡,陳玄禮等人逼迫唐玄宗處死楊貴妃,最後楊貴妃被賜三尺白綾,縊死在亂軍之中。
楊貴妃被稱為四大美女之一,她起初是唐玄宗之子李瑁的王妃,但她之後被唐玄宗青睞接近宮裡,緊接著被封為貴妃,史稱楊貴妃。
756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等人發動了安史之亂,這對大唐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唐玄宗為躲避戰禍,帶著楊貴妃離開長安,向蜀中防線逃去,在逃亡的過程中路經馬嵬坡,唐玄宗底下的將士逼他處死楊貴妃。
當時情勢危急,唐玄宗忍痛下令讓楊貴妃自縊,就這樣楊貴妃死在了馬嵬坡。史上關於楊貴妃的死因眾說紛紜,甚至還有說楊貴妃沒死,只是流落到了日本,當然這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並不被認可。
-
8 # 春風解語
楊貴妃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她與唐玄宗李隆基的故事,被演繹成諸多話本。特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長恨歌》,更是讓人讀來口齒留香。
詩人藉助歷史事件,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雖然李楊愛情未必如詩人描述得那般感天動地,但是人們依然會把美好的感情傾注於詩歌構築的世界當中。
因為詩人描述的愛情故事過於美好,更是讓人們產生了一個錯覺,楊貴妃是否並沒有死去。
關於楊貴妃下落的各種野史,傳聞楊貴妃的死,讓很多人意難平,所以就有了很多關於她下落的各種傳聞。
在各種野史傳聞中,最深入人心的當屬於馬嵬坡事變之後,一位大義宮女,冒著危險頂替了楊貴妃。後來活下來的楊貴妃東渡扶桑,在那裡安家落戶了。
日本女星山口百惠在2002年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宣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
不知道這波操作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給祖上鍍一層金嗎?這本來是經不起推敲的事情,可是有好事者站出來證實了山口百惠的說法。
因為在日本不僅有楊貴妃的墳墓和雕塑,還有一個久津村,這個村子就被稱為“楊貴妃之鄉”。也許美人之死,始終讓人覺得遺憾,但是這終究還是事實,至於那些傳說是永遠也不會發生的。
日本曾經與唐朝有交集不假,但是要在眾目睽睽之下,用一個遣唐使去救下楊貴妃,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楊貴妃是自縊馬嵬坡,那時候最想要她命的就是陳玄禮,陳玄禮不會蠢到讓別的人代楊貴妃去死,他要的是真實的貴妃,一個能要楊國忠沒有翻身餘地的“殺手鐧”。
如果留下一個禍根,陳玄禮的計策豈不是毫無意義,所以楊貴妃只能死,無論從政治原因,還是從私人情感來說,他都不會讓楊貴妃活下來。
楊貴妃自縊馬嵬坡,香消玉殞公元755年,安祿山詐稱“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起兵范陽,同年12月攻陷東都洛陽。
根據《舊唐書·后妃傳》記載:河北盜起,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撫軍國事。國忠大懼,諸楊聚哭,貴妃銜土陳情,帝遂不行內禪。”
這段文字記載什麼意思呢?“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封太子李亨為兵馬統帥,本要征伐安祿山,可是楊國忠懼怕戰爭,楊貴妃與楊氏一族站在一起,都哭訴畏戰,唐玄宗在此時慌亂不已,決定放棄征討之事。
太子李亨已經厲兵秣馬準備一戰,但是楊氏姐妹不願意宣戰,玄宗聽信他們的話,決定西逃,從這段記錄可以看出來,太子李亨會多麼討厭楊氏一族。
公元756年5月,玄宗皇帝帶著親信逃往蜀中,太子李亨趁機買通陳玄禮。於是經過馬嵬坡時,陳玄禮突然向禁軍官兵宣佈楊國忠要謀反。
楊國忠謀反的話,只是殺他的理由而已,連平叛的膽量都沒有的人,說他會謀反,這真是天大的笑話。楊國忠愛的是那潑天的富貴,以及花銷不盡的金銀珠寶,說他謀反也有士兵是不相信的,可是陳玄禮為了坐實他“謀反”的事實,指著隨行的吐蕃使者說,看他們聊得那麼火熱,就是要挾持唐玄宗進行政變。
當然楊國忠是不知道陳玄禮會誣陷自己的,當時還與吐蕃使者吵了起來,大家看到情況確實有些反常,於是就用亂箭射死了楊國忠。
“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句話正應在楊氏兄妹的頭上,誅殺了楊國忠,楊貴妃又怎麼逃得過死亡的厄運呢?
無論是新舊《唐書》,還是《資治通鑑》都明確的記載了楊貴妃是在馬嵬坡被賜死的。
《舊唐書》還記載了唐玄宗回到長安後,想起已經香消玉殞的楊貴妃,於是下令改葬於她,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這些史料都明確的顯示出楊貴妃死於馬嵬坡,後來那些傳言只不過是大家的美好希望而已。
歷史自有它的選擇,楊貴妃之死,既有政治鬥爭,也有她自己的錯誤,但是無論怎樣,她都作為了封建皇權的犧牲者,她的死讓後人惋惜不已,所以衍生出她未死的傳聞。
-
9 # 俚言雜談
沒死,因為她永遠活在中國曆代老百姓的心中。正如宋代文豪蘇軾詩云:自古佳人多命薄,閉門春盡楊花落。可嘆,可嘆。
(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對東風)
必須承認,作為歷史人物的楊貴妃早已灰飛煙滅了。按照《舊唐書》的記載,安史之亂之後,唐玄宗與楊貴妃倉皇逃亡蜀中:
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
而在《新唐書》中,關於楊貴妃之死,其情節也大致差不太多:
及西幸至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裹屍以紫茵,瘞道側,年三十八。
好一個禍本尚在!可見,所謂紅顏禍水的觀念,根深蒂固。
不過,時過千年,在華人的心目當中,楊貴妃的一顰一笑,還是那麼的栩栩如生。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一位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的生命,是遠遠超越她本人的真實的壽命的。
按照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楊貴妃生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楊貴妃死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無絕期,不就是沒完沒了的意思嗎?
幾年前,我曾經自駕去過山西永濟(即唐時的蒲州或者河東郡),也曾經路過芮城縣,那裡是人們常說的楊貴妃故里。當然,現在對此有些爭論。我覺得,在唐代,在距離京都洛陽比較近的河東郡選妃,是較為合情合理的。
看來,大美女楊貴妃,從出生,到成長,到得寵,到死亡,還依然存在著許多的未解之謎。這也許就是她之所以依然那麼受人矚目的關鍵因素之一吧?
-
10 # 華夏說歷史
楊貴妃到底死了沒有,是不是真的像傳說中所說,李代桃僵,真身東渡到了日本,百惠是不是真是她的後代,要回答這些問題,還是要看一下當時的背景,天寶14年,安史之亂爆發。
第一唐玄宗想做一個盛世安逸君王的美夢沉重一擊,他先希望是惡作劇,後來為了挽回面子,不顧眾將領的建議,不和叛軍正面硬拼,因為唐軍一時沒有力量馬上擊敗叛軍,他讓宦官斬首建議死守潼關的將領,逼迫他們出擊,和叛軍正面血戰,結果一敗塗地,潼關失守,潼關一失守,京城就危也,於是,唐玄宗在叛軍起兵八個月後,來到久違的勤政樓,向文武大臣鼓氣,並宣佈要御駕親征。
第二 言猶在耳,第二天一早官員上朝,發現皇帝不見了,叛軍逼近,皇帝失蹤,頓時引起京城大亂,動盪就正式開始了。唐玄宗在大將軍陳玄禮保護下,帶著貴妃一行人一夜之間,由"速勝論"轉為"逃命論",離開京城長安,行進一天在離京城80裡的一個叫金城的地方駐紮下來。一路上白天沒有糧食,晚上沒有燈光 ,一行惶惶如喪家之犬,住了一晚以後 繼續西行,來到距離縣城20多里外的馬嵬驛,在這個地方休息。
第三, 當時隨行的將士因為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也沒有和家人告別,也沒有得到軍餉 ,於是開始議論,群情憤怒,國家已經到這個地步,就是楊氏家族是罪魁禍首,憤怒的軍士殺了楊國忠和貴妃姐姐,同時包圍驛站,要求皇帝給一個答覆,要求處死楊貴妃。此時,唐玄宗已經年過70,出驛站和士兵們親自對話,但是亂軍看見老態龍鍾的皇帝,都沉默,就是包圍的人久久不肯離開,皇帝返身回到驛站之內,問高力士,他說 ,貴妃,她長居深宮,她何罪之有?於是貴妃就在唐玄宗的默許之下,被勒死在馬嵬驛的佛堂裡面,而且陳屍驛站,讓亂兵驗屍。傳言很美好,但是貴妃應該在這樣的狀態下無法倖免於難。
第四 唐玄宗為了活命,不顧百姓跪求,拋棄國家,拋棄女人,繼續西逃,讓太子和百姓周旋,於是就有了太子即位,組織平叛。
回覆列表
楊貴妃馬嵬坡到底死沒死,一直成為千古謎案。更有很多人日本人堅稱當年楊貴妃去了日本,至今日本還有貴妃像、貴妃墓等遺蹟,甚至日本女星山口百惠還拿出家譜,自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因此,關於楊貴妃之死變得撲朔迷離。
現在人很多人堅信,當時楊貴妃是假死,後在事態平息後,隨著日本譴唐使來到日本,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認為日本人堅信楊貴妃來到日本,是日本人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罷了。當時,唐玄宗倉皇出逃,身邊不一定帶了譴唐使,即使有,當時在內陸,國家正值戰亂,很難去到海上,而且路途遙遠,難以去到日本,因此楊貴妃去日本的可能性不大。
最重要的是,楊貴妃自縊而死後,譁變的御林軍肯定要嚴格地檢查她到底有沒有死,要想瞞過去不太容易。很多人願意相信她沒死,更多的是一種美好願望吧!到底真相如何,有待繼續考證!紅顏禍水,只是當權者的替罪羊,而楊貴妃也是一個可憐人,替唐玄宗抗下罪名,留下了罵名,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可悲!各位,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