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儒姐在北京
-
2 # 魅力平常心
當時西京長安、東都洛陽米價一石不到二百錢,布帛等生活必需品同樣廉價,百姓們人人生活富足,戶戶安居樂業。而全國各州各縣,倉庫裡都堆滿了糧食和布帛。收藏天下賦稅的長安“左藏”府庫,財物更是多如糞土。
而從長安一直到蔥嶺以西,直達波斯、大食甚至東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常年有大唐騎兵巡邏,各方胡騎不敢侵犯,馬匪這種營生應為富足的生活已經絕跡,商人旅者行萬里之路,也不需要請護衛和攜帶兵刃防身,一路上村落相望,田野相連,昔日荒蕪人煙的河西、隴右地區,更是和江南魚米之鄉一般富饒。
杜甫有詩稱讚:【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接近“天下大同”這個理念的朝代了。
-
3 # 趣向雜談
“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王朝,也是人類封建社會的高峰,‘始以武功一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醴泉九成之宮,殿宇飛簷後的綠樹青山描繪著李唐的帝祚藍圖。”深圳博物館館長葉楊介紹說,本次展覽共展出169件(套)華美珍貴的大唐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件,並有數十件文物是首次展出。唐三彩印珍珠地貼花獸面紋鳳首壺、鞏縣窯鷹首壺、菱格花玻璃瓶、孝子圖塔式平、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弟子張俊印刷本經咒、青銅孔雀禽鳥紋葵花鏡……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品樸素而至美,其中許多文物堪稱極品,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生動活潑地展現了那個輝煌時代的側影。從市井生活、人文風貌的剪影中投射出大唐恢弘的氣勢。
【第一單元:河山萬里】
第一單元“河山萬里”,展現錦繡山河作為國家的屏障,為大唐帶來了的物阜民豐、百姓安樂。
有唐一代,歷二百八十九年,繁華如錦,威德遠播。全盛時期,疆域“東至北韓半島,西達中亞鹹海以西的西亞一帶,南到越南順化一帶,北包貝加爾湖至北冰洋以下一帶”。依山河地勢,“道-府-州”政區建制在唐代誕生。錦繡的山河成為國家的屏障,但它更為大唐帶來了物阜民豐、民安國泰。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全華人口達到峰值,數量約5300萬人。在千年前,這是何等的恢弘盛景。今天我們也將循著這些美豔文物走進巨唐人民的生活,感受那時的富裕生活、興盛國運和萬國來朝的榮耀。
【第二單元:政通國泰】
第二單元“政通國泰”,展現唐朝制度自信,先進的制度保障唐代人才濟濟,讓人民生活安全感和。
唐朝的制度自信,上有三省六部制管理全國行政事務,下有科舉制公開選拔人才,正如錢穆先生所說,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後一千年的穩固基礎”。有效的唐律規制為國民提供充足的安全感,是唐朝能延續三百年的重要原因。靈活的兩稅法規定“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解決了流動人口的身份問題。在經貿領域唐朝採取多種措施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唐政府鼓勵外商前來貿易,允許他們在中國居住、任官、通婚,同時外國商人在中國的合法權益也能得到保護。海納百川的心胸造就了政通國泰的輝煌盛世。
【第三單元:梵唄佛光】
第三單元“梵唄佛光”,展現唐代佛教大發展時期,佛教藝術的成就和對社會各個生活層面的影響。
唐代佛教從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唐哀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共二百八十九年,這一時期,佛教達到了中國佛教的頂峰,與儒、道一起形成了三教鼎立的新格局。佛教思想和觀念,逐漸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並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同時,唐代佛教也對新羅和日本佛教有著重要的傳播作用,國外學僧來中國得到各宗大師的傳承,歸國開宗,中國高僧也有去日本傳教的,如此相承不絕。
【第四單元:城坊百業】
第四單元“城坊百業”,展現唐代農業、商業和手工業全面發展的繁榮景象。
回到隋末的歷史現場。隋朝末年因為戰亂的關係產生大量無主地,使得唐代均田制可以持續推行,在農業社會中穩定農耕意味著社會得以安定。唐代建國初期採取錢帛並行的貨幣政策為主,及時為小額商品貿易輸血,使農業、手工業得以流通擴張,為今後的百業興旺奠定了堅實基礎。
唐代的百業種類囊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其中手工業的發展尤為突出。採掘業、鑄造業、軍工業、建築業、造船業、紡織業、印刷業、陶瓷業、製茶業、食品加工業等諸多行業都有了大範圍、大幅度的增長。而由於內河和海洋巷道的開闢、國家政策的扶持,內需貿易和海外貿易都有快速增長,這也促進國內手工業的進一步提升。城坊之間商業繁榮交流通暢。所以唐代的百業發展反映在文物上,就是多品類的出現,並且它們都在向我們述說背後的歷史。
【第五單元:四海昇平】
第五單元“四海昇平”,匯聚中西風格器物,從世界視角展示四儀來朝的開放氣度。
“萬國來朝”是唐朝外交的一大盛景。貞觀四年三月的一天,長安城內春意盎然。鴻臚寺的大小官員在大街小巷裡穿梭。他們要招待一大撥來自西域和北部邊疆各民族的首領。這些人打算在朝堂上尊奉唐太宗為各民族的首領“天可汗”。這些人表達來意後,李世民大驚:“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話剛說完,群臣和各族君長高呼“萬歲”。
而包容的力量,不光體現在對外方面,也體現在對內方面。大量流散勞動力湧向生存機會更多的長安、洛陽、揚州等“一線城市”,政府對這些流動人口和外來人口的管理,也逐漸放開。
-
4 # 沒有跨不過溝
現在一直在說盛唐,在那個時期,大唐政治開明,思想解放,人才濟濟,疆域遼闊,國防鞏固,民族和睦,在當時世界上是無比繁榮昌盛的形象。直到今天,海外華人仍被稱為“唐人”。
盛唐時候中國,國富民強,透過由國都長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陸上絲綢之路,將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傳播四方,眾多國家的國君、使臣、客商、學者、工匠、胡姬紛至沓來,在長安完成了經濟、文化、手工、樂舞的民族大融合。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詩歌《憶昔》中描繪了盛世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從詩歌可以一窺盛唐的富足和興盛。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唐詩三百首》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從小學就看過的課本。唐朝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王維等,他們太多了就不一一說了,他們每個都代表著自己的流派,寫詩的意境都不同。雖說後面宋、元、明、清等朝代也陸陸續續出現過很多詩人但是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詩成為不可逾越的巔峰。
盛唐時候的疆域廣闊,交通便利,使得經濟高速發展,陸上開闢出了“絲綢之路”,海路更是被開闢的四通八達,開通了到日本、東南亞、西亞等地的海上交通,將絲綢、瓷器和紙源源不斷運往印度、西亞、歐洲,當地的物品也輸入中國。在當時歐洲貴族是以身穿絲綢、使用瓷器為榮。所以唐朝在國際上一直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當時可是世界各國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那麼,不得不說軍事了,一切的繁榮都是需要軍事力量的保護,不然,都是過眼煙雲。軍隊強大是唐朝的一個鮮明的軍事特點。攻滅東西突厥、高昌、高句麗、百濟等國收其地為州縣,徵調鐵勒、室韋、契丹等民族為唐朝征戰。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制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戰績的基礎。
盛唐時期,唐文化對日本影響甚大,從政治制度到生活習慣,日本都受到中國文化對影響。也就是說,當時的大唐甚至影響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可見當時的唐朝是有多發達、多繁榮。
現在的我們可能無法想象當時的大唐有多繁榮和發達,它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和詩詞古句,它是我們國家的驕傲的存在,也是激勵我們奮起直追的時代。
-
5 # 有趣的歷史牛
強漢盛唐,一直是每個華人的驕傲,那麼,大唐有多盛,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疆域
唐之大,一個鐵鍋燉不下。大唐的疆域最東曾經到達薩哈林島,最西曾經到達中亞鹹海,最北曾經到達西伯利亞,最南至越南順華一帶,唐朝在唐龍朔時期,國土面積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里,中國目前的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可見唐朝版圖是何其遼闊。
二:文化
提到大唐。總會想到那背不完的唐詩,大唐人才輩出,八大文豪唐朝出了五個,分別是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柳宗元,
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但記住,這不是全部。唐初詩人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人可分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派和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派。其中集大成者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出名。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而杜甫的詩則更多體現現實主義之情懷。中唐時期最卓越的詩人是白居易,他的詩通俗易懂。
三:時尚
四:經濟
1.農業
唐代農業生產工具比前代有所進步,開元年間發明了曲轅犁,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統一全國,在之後穩定的一百三十年之中,僅見於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總計一百六十多項。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巖湖、安徽鏡湖、山東竇公渠、山西文水、河北三河、四川彭山、湖南武陵等。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總耕地面積達到14,003,862頃(摺合今市制為12.197億市畝耕地)。農業工具的進步以及水利工程的發展促使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天寶八載(749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的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時,每鬥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鬥僅五文。五穀的豐盛直接體現在唐朝前期各地戶口與墾田數量的增長。
2.商業
唐代的城市商品經濟處於成長的胚芽時期。長安、洛陽、蘇州、揚州、成都、廣州等都是一定地域內的商業中心。唐朝國內交通在當時世界上是十分發達的。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道路遍佈全國。水路交通則是以洛陽為中心的南北大運河為主。全國共有驛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其中陸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驛一百六十六所。商人用於存放商物的邸店因其利潤之高,在交通樞紐周邊發展開來。唐朝中期開始,由於大批士紳與工匠南遷,長江流域商業城市發展快速,國家的經濟財政亦仰賴南方的補給,當時有“揚一益二”的說法;而江南最大城市、江南東道治所蘇州的繁華程度在唐朝中期已逐漸開始超越揚州和洛陽,在全國僅次於長安,成為整個中國南方唯一的、最高等級的州——雄州,有“甲郡標天下”之說,即所謂“當今國用,多出江南。江南諸州,蘇最為大”;此外杭州、湖州等地的經濟也得到了較快發展。而坊市分開的制度在蘇州、揚州等商業城市被打破,還出現了夜市。
海外貿易開始興盛,中國沿岸的廣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揚州等城市,因與蕃舶互動頻繁,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為因應海上貿易的新形勢,唐代還特別設定“市舶司”,用來管理蕃舶的進出以及徵稅事由。海外貿易的數量,自此不斷成長
唐朝時期發明的農業機器
盛唐時期的手工業也非常發達,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陶瓷業也出現了景德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和著名的唐三彩。唐朝在自我技術的的創新下,不斷開啟國際市場,透過對絲綢之路的不斷改進,大大加強了唐朝與亞非歐三個地域的通商貿易,將自己的商品出口到眾多國家,外華人對唐朝的茶葉、瓷器、絲綢尤為喜愛,大量的出口貿易不斷充實著大唐國庫。
五:軍事
強大的國力必然由強大的軍事力量來支撐和保護,唐朝奉行以攻代守的戰略,你惹我,我要捶死你,你沒惹我,我也要找理由捶死你。連年對外戰爭致使民間尚武,遊俠成風,各路英雄豪傑層出不窮,連士子都有要求通曉弓馬騎射的基本功的傳統,
的大唐令各國聞風喪膽,無不敬佩稱臣納貢,大唐的藩屬國有倭國、南韓、北韓、暹羅、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唐軍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箭囊)一、橫刀、礪石、解結錐、氈帽、氈裘等裝備,有條件者往往還有私馬。牙兵是節度使的親兵,一般是最精銳計程車兵。
唐軍軍用弓分為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種,其中長弓為步兵用弓(西涼團主要裝備),角弓為騎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則是禁衛軍專用的遠端投射兵器。
唐軍的弩箭在當時是十分厲害的遠端兵器,是軍隊專根據唐《衛公兵法》所記錄了唐軍的主要作戰方法:其中諸軍按其職能分為弓手、弩手、駐隊、戰鋒隊、馬軍、跳蕩、奇兵等多種。
每當戰鬥展開時候,敵人在一百五十步時候,弩兵開始射擊;敵人在六十步時候,弓箭手開始射箭;敵人攻入二十步時候,弓弩手發箭後執刀棒(即陌刀、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步兵稍敗後,奇兵、馬軍、跳蕩(銳卒)不準輕舉妄動;如果步兵的戰況不順利,跳蕩、奇兵、馬軍即迎前騰擊,步兵後退整頓後準備再援;如果跳蕩、奇兵、馬軍進攻不利,所有的步軍必須配合馬軍同時作戰。敵軍退卻,馬軍不得輕易追擊,必須確認敵人真正潰敗後,才能掩殺。
唐軍步馬結合,攻守有職,步兵為先鋒,騎兵為側輔,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騎兵負責步兵戰後的突擊與追擊。陌刀作為長柄大刀如牆一般推進,為先鋒步兵衝陣的主要兵器,與馬軍、奇兵一起構成唐作戰的主要特色。的先進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屬管制兵器,民間也可擁有。)唐軍一般使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單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米)。騎兵較多使用擘張弩,弩箭威力、準確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靈活性較差,要成為熟練的弩手需要專門的訓練。
攻城器械的話,除了火器基本都有了。雲車衝車塞門刀車,床弩拋石機留客住等等。
說到軍事思想,那就更多了,基本識字的大將都寫過,那不是在家閉門造車瞎想出來的,都是一刀一槍幹出來的。
說到唐朝軍事,不得不提咱們的牛人王玄策,
貞觀十七年(643年),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李義表出使天竺(印度)。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時阿羅那順成為中天竺的新國王,派軍隊劫掠使團。王玄策調吐蕃兵、泥婆羅兵擊敗中天竺,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王牛人就借了一千人。
同時期的歐洲正處於黑暗的中世紀,領主們正忙著欺男霸女,或者領著自己那幾千個人到處亂砍,美洲就更別提了,估計印第安人正穿著樹葉,拿著木棒,被野獸追著到處跑
盛世大唐,榮耀中華。
-
6 # 黑色牛奶糖
唐朝的繁盛
大唐王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時期。盛唐時期的中國,透過由國都長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絲綢之路,將古老而燦爛的中華文明傳播四海,世界各國的國君、使臣、客商、僧侶、學生、工匠、醫生、胡姬紛至沓而來。他們一旦進入了大唐帝國的領土,看到那些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無不由衷的驚歎。
當時的中國的強盛是十分明顯的,美洲和非洲基本上還是屬於“沉睡的大陸”(北非例外);歐洲正處於法蘭克王國的草創時期,蠻族入侵導致羅馬帝國衰亡的創傷還無法修復。亞洲被視為富庶的東方,由於阿拉伯帝國的迅速崛起,對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國的長期戰爭,導致西亞與南亞都無法平靜。只有中國在公元7世紀贏得了空前的統一,並且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唐朝著名大詩人杜甫在詩歌《憶昔》中描繪了開元盛世景象: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從詩歌中可以一窺開元時期的富足和興盛景象。
唐朝時,農業有較大的發展,主要是:
1、唐朝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改進了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並創造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2、大面積興修水利。黃河、長江流域等開鑿一系列灌溉渠,並修舊渠和河堰。
3、開劈大量荒田。勞動人民創造大量財富,唐政府每年向農民徵收大量的糧食和布帛。人口大大增加,玄宗時的戶數是唐太宗時的近3倍。
唐朝的手工業也有比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絲織業:定州、益州、揚州都以織造特種花紋的綾錦聞名。品種多樣,有一種花鳥紋錦,以五彩大團花為中心,周圍繞以飛鳥. 散花,絢麗動人,反映了唐朝高超織錦技術。
2、陶瓷業:邢州白瓷象銀象雪,越州青瓷象玉象冰。 還創造了著名的“唐三彩”,在白地陶胎上,刷上無色釉,再用黃、綠、青三色加以裝飾,色彩鮮麗,造型美觀。
3、造紙業:宣州、益州的紙,都十分有名。
唐朝首都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又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那裡,有來自各國的少數民族和亞洲各華人,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唐朝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那時,各民族進一步融合,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親密,唐朝疆域空前廣大。唐朝時,北方先後有突厥,回紇民族,東北有秣褐民族。唐朝在北部邊境先後建立了都護府和都督府。西南有南詔和吐蕃;南詔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曾接受唐朝雲南王的封號;吐蕃為為藏族的祖先,與唐幾次通婚,保持“和同為一家”的親密關係。那時,邊疆各族都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世界地位 唐朝時候,[1]中國經濟和文化處於世界先進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大唐和亞洲、歐洲等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2]唐朝和北韓半島的新羅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唐和日本關係更加密切,唐文化對日本影響甚大,從政治制度到生活習俗,日本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唐朝和印度半島有頻繁的通使往來,玄奘西遊成為中外關係史上的佳話。唐朝和西亞的波斯、大食也有通好關係,中國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該地,西亞的物品也輸入到中國。 大唐盛世是全球華人的驕傲。
-
7 # 經典守望者
感謝邀請,這雖然不是我的專攻方向,但是還有一點心得,以供各位方家批評指正。唐代的繁榮是漸進式的,經歷了高祖開國,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武周革命等六位帝王的努力,最終在開元時期,國家達到了全盛。應該說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每一位天子不僅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也為後世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在政治上,進一步確立加強內統治權力的集中,基本實現了相對完整合理的文官體系,並在整個帝國內部實現了人才的上下層流動。透過進一步完善的科舉制度,吸納天下英雄。並且真正實現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光景。以馬周為代表的寒門學子真正可以走上高位,使國家處於欣欣向榮的光景。在經濟上,相較於隋代,唐代的經濟更重實效,並且更加強調個人的獲得。隋代國富民貧,國家吝嗇將自己的財政收入用於改善百姓的日常生計,致使災民遍地,國家寧可遷轉災民也不開倉救濟。而到了唐代,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的富足,物價也得到了明顯的下降,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
在軍事上,透過太宗,高宗兩代的努力,來自北方的外部威脅基本消失,東突厥、高句麗相繼滅亡。和西域諸國也保持了相對良好的關係,粟特人大量湧入,胡漢雜居幾乎成為了整個大唐帝國內的正常情況。
在人口上,華人口又出現了一個高峰期。全國有民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時逾千萬),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可以說是一掃隋末人口大量流失,百業蕭條的局面。同時,城市當中歌舞昇平,百業興旺。
然而,盛世當中也伴隨著隱憂。中央統治權力的大量集中,造成了重臣濫權的事實,官、職、爵、勳、位的過度延展也造成了中央政策執行的變數增加。胡人的大量湧入,使得永嘉之亂的陰影逐漸模糊。這也是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原因。
-
8 # 這些歷史要讀
大唐盛世究竟有多繁榮?
最近大熱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裡就展現了這一幕,整個故事發生在元宵上元佳節這一天,裡面繁複華麗的各色衣著,各種外華人穿行互相商業貿易,還有大陣仗的才藝比拼+精美的燈節佈置等,才子佳人輪番上場,讓大家眼睛都不捨得眨一下!而實際的大唐盛世,除了劇裡展現的這一切,甚至還要宏大得超乎你的想象!
首先說說交通。唐代的交通管理制度已經相當先進,這城為國際的交往重要條件。陸地上的道路通往各個地方的都有,海路更是被開闢的四通八達,有好幾條路去日本。又開闢出了從廣東到東南亞、西亞等地的海上交通。因此,唐朝儼然成為了世界各國各地的經濟文化交往中心。
再說經濟。唐朝的文化不僅僅是在中國,乃至在世界都佔據重要的地位。唐朝統治了近三百年,一直都是經濟繁榮,政治局面相對穩定的時間比較長,這些原因都是唐朝能夠在經濟成就上脫穎而出獲得輝煌成就
最後說文化。想想詩仙李白詩裡面描繪的畫面,真正的大唐盛世,多美。唐朝詩人還有就是杜甫、王維、孟浩然等,實在是數不勝數,且看看他們每個人都代表著自己的流派,每個人寫的詩的意境都不同,就知道有多牛了。
軍事上,盛唐時期更是打遍天下,太宗時期,先後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高宗時期,又在白江口暴走小日本。由於實在強大,因此唐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需要修築長城的漢族大一統王朝。
回覆列表
阿拉伯·西歐·日本·南韓北韓·東南亞等地區不停地派遣使者來唐進貢和學習
清朝康乾盛世,中國GDP佔世界三分之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銀子流向中國
但這個時期還是沒有大唐盛世繁榮
唐朝經濟和文化處於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統治者能實行較開放的對外政策,唐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最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為世界各華人民所向往。特別是當時“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於矇昧黑暗之中,華人的思想都是開放的、兼收幷蓄而好探求的”。唐朝的開放傳播了唐朝文化,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同時也促進了本國經濟文化的繁榮。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陸路、海路)比過去發達,在政府的鼓勵、支援下(如唐政府在廣州設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唐朝和亞洲、歐洲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當時的中國尤其成了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唐朝和北韓半島的新羅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唐朝和日本的關係更加密切,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甚大;唐朝和印度半島有著頻繁的通使往來,玄奘西遊成為中外關係史上的佳話;唐和西亞的波斯、大食也有通好關係。亞洲各國的商人,僧侶和學者不斷到中國,聚集在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大城市中,唐都長安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唐文化在頻繁的中外交往中不但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它自身也在兼收幷蓄中進一步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