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ello溫小白
-
2 # 家和西園
尊老愛幼贍養老人本是民族傳統美德,應該繼續發揚光大。過去農耕年代總強調養兒養女為防老,奈何時代變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變了。如果十個兒女都在外地工作,也沒什麼休息時間,只是給錢給物,這算不算給老人養老呢?
-
3 # 創世山人
其實,像這種問題,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出生在50-60年代的人,那時候農村家裡一般都是7-8個孩子。在娘養我們的時候,我們都還小,娘把我們當做自己的全部,全心全意撫養照料;而現在娘老了,作為現在的我們,還要顧及生活、工作、孩子,經濟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了,各方面的壓力也大了,這時可能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年邁的父母了,這是一個原因吧。另外兒女都已成家立業,他們之間也會作比較;我管得多,你管的少了,每家的經濟基礎也不一樣,當然會起矛盾。“你不管憑什麼讓我管!”“我管的不好,你來管!”等等這是兄弟姐妹們吵架時候用的比較多的詞;這樣一來老孃老爹就受了苦。人要盡孝道,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身為父母的我們:兄弟姐妹們和和氣氣的把關係處好,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要把含辛茹苦養大我們的爹孃照顧好。最後祝大家:家和萬事興,兒孫滿堂,越過越紅火!
-
4 # 木之春
這個是個好問題。現實社會最普遍就是,家裡有幾個兒子,反而到母親年邁了,到他們養老,可卻出現類似樓主的問題。
我發現往往只有一個兒子的好多了,因為沒有人幫你分擔,責任很自然的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也不用推脫了,也不用有情緒了,你有什麼老人就吃什麼,真的就很好。
而有幾個兄弟以後啊,你看咯,要輪著養,這個一年,那個一年。如果就是這樣簡單,那沒有什麼,他們還會比較先,這大哥,給他的生活費,多少多少,而你多少多少,。。。。。。反正真的是挺亂的。我這村裡出現好幾個這樣的現象了。
我不知道他們的父母親,是怎麼想,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經歷了那麼多,晚年還要。。。。。我不知道他的想法是怎麼樣。通常他們都不說話,一切靜悄悄,這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
-
5 # 初一淺顏
本沒什麼興趣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看到有些回覆說這就是“不孝順”
我覺得這個結論太片面了,說明有些人把贍養老人這件事想的太簡單。
所以忍不住想說說我的一些看法。
先不說十個兒女這種事現存並不多,即使有我相信不可能十個兒女全部都是不孝順的。
所謂十個兒女養不了一個娘只是一個比喻,並不是不養而是怎麼養的問題。
當一位母親她有一個孩子,贍養問題反倒是簡單了,根本就不存在互相推諉扯皮的問題。
如果一個位母親有兩個子女,也還好說可以相互相助共同贍養。
以此類推下去,那是不是說子女數量越多贍養老人就越輕鬆呢?
不,事實可能恰恰是相反的。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分析最大問題便是人多心不齊。
雖然一位母親可以養大十個子女,但那是出自於母愛的偉大無私。
而反過來贍養母親對於已經年老且有家庭兒孫的人來說已經不再是一件簡單而純粹的事!
到了實際贍養母親的階段,家庭會議總要召開的,所有兄弟姐妹都要來參加的。當然其中也不乏各種原因不來的。
這個時候大家的初衷都是一致的,贍養老人天經地義沒什麼可商討的。
只是很快這夥人會發現事實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比如,老大說他可以全職照顧老人,弟妹一致好評熱淚盈眶。
然後老大媳婦不願意了,全職照顧老人那就是等於拋棄自己的家庭無暇顧及,這不公平!也不實際。
那麼大家輪流來照顧老人這樣總可以了吧?
老三說我沒時間,我年紀大了也需要出去工作填補家用,要不然生活很困難。
老四也表態自己還供著一個大學生,不去賺錢不現實!
而最小那個說,你們定吧,我都行,決定了通知我,我很忙。
大姐說要不然接到我家來,我照顧,不用你們管!
二哥又不願意了,那不行,按風俗老人不能死在外地,最好能在家裡去世……
小妹不表態,牆頭草隨風倒,都行,都有道理,我沒意見……
你看,問題是怎麼贍養而非不養。
考慮到各家實際情況需要作出最合理的安排,於是這個問題被無限擱淺,很難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大家說說怎麼辦?靠強制?靠講道理?靠公平公正?
家務事清官都難斷呀!
這哪裡是一句:不孝順,就能結論的了得。
難啊!
-
6 # 暮色一回眸
社會的這種現狀歸根到底還是和教育有直接的關係,我想如果媽媽的教育沒問題,那麼將來的孩子也是一個三觀很正的人,不會連自己的娘都不管的。社會現象從來不能以點概面,所以大家歸根到底要討論的還是中國的素質教育。養育就是既要養又得教育。光養不育談不上養育。
-
7 # 子凡30
孝心的前提是感恩,感恩的前提是良心,良心的前提是心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生活很艱苦,酒席上我總喜歡夾幾瓣油炸果子包好裝起來,別人問緣故,我說母親最愛吃,客人都給我夾幾瓣。後來,母親臨終前對我說:“我一場大病,害得你只吃了我兩個月奶,剩下的是方圓鄰居的百家奶把你喂活的。”我說:“”那樣你們操心更多。”如果母親能活到現在,每天叫她老人家吃香的喝辣的我都能盡力辦到。可惜子欲孝而親不在,成了我永遠的心痛。天下兒女對父母有孝順的有忤逆的,我認為重點在於兒女有沒有良心。
-
8 # 瑤心向之
每每看到這樣的人或者事兒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時,不禁會想,明明是自己從小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寶,怎奈長大之後就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了呢?甚至有時候連陌生人都不如?多年以後,我又是否會遭到同樣的對待呢?究竟是哪裡出錯了,才導致了那麼多的人將孝順父母這件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都能拋之腦後?
個人的理解,這種不好的現象並不是短時間形成,或者說這樣的兒女並不是一天養成的。 他們的父母也好,他們的老師也好,還有他們身邊的朋友等等,如果能在他們的孝心缺失並且還來得及補救的時候加以提醒或者加以正確引導,這個社會會不會就沒有那麼多的不孝兒女了呢?
當然,外因再多也決定不了你究竟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還是看你自己,你才是內因。現在不像從前,人們大都接受過很好的教育,讀過很多教人明事理懂人情的書籍,“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相信大家對古人這些詩句都已耳熟能詳,雖然縫補衣服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但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卻是那麼的濃厚和熾熱,難道我們真的就不懂得感恩嗎?
也許你會說我沒讀過書,可是有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母親》總該聽過吧,“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褶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她)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多麼熟悉的旋律,多麼動聽的聲音啊,不管外界如何風雲變化,我們都不能忘了我們的根,忘了我們的本。
最後我還想對那些懂得感恩知道孝順父母的朋友們說兩句,同時也是在告誡自己,什麼才是真的孝順?並不是你給父母找了一個多麼高階的養老院,也不是你帶他們去吃多麼名貴的山珍海味,更不是離家時你塞給他們那一摞摞的鈔票,他們需要的只是能夠常常聽到你的聲音,看見你的身影,是的,就是你最容易做到也最不容易做到的陪伴,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
-
9 # 電影公主
教育的缺失,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缺失。現在對於學生的改革非常好,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撿起來,造福社會。
-
10 # 春天太陽夏季風
社會造成的,誰也沒有辦法,不做生意不做官,老人生幾次病,家裡的積蓄花光都不夠,別說養老人,就連孩子上學都是問題。
回覆列表
看到這樣的問題感覺內心有種失落感啊,這種明明不該發生的事情,確的的確確的發生在我們身邊。說說我的觀點吧。
1、父母從小教育出了問題,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父母從小和孩子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父母如果能夠從小在孩子面前就扮演一個合格的角色,起到榜樣的作用,我覺得就不會出現題主說的情況。
2、學校的教育模式出現了偏差,現在的學校只教你怎麼學習,怎麼拿高分,分數為王,不教學生怎麼做人,學生時代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時候,不好好的引導,很容易就容易出現偏差。
3、現在的社會風氣不行,個人觀點,現在這種現象很多,感覺大家鬥見怪不怪了,做出這種不贍養老人付出的代價太輕了,要是不贍養老人受到全社會的厭惡和唾棄,這種人會受到朋友,情人,同事的鄙視和疏遠,受到社會和單位的懲罰,我想不養父母這樣的現象就會少很多了。
以上都是我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