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千千里馬

    草書是最早的輔助文字。大體分兩種。一種是小草,這種草書,在隸書階段就已經出現了。著名的《平復帖》就是儲存下來的隸書的草書,也是小草。

    小草有如下一些特點。一是與隸書不同,二是筆法合併簡化,所以,寫起來流暢快速,三是一個字一個字互相獨立不連綴。此外,還有“章草”,這種草書,隸書的筆意比較明顯,但是流暢快速,也是獨樹一幟的草書。

    這些草書,都出現在魏晉以前。

    王羲之繼承了漢代的草書,創造了新的草書,是相對楷書的快速寫法。

    王獻之更進一步,創造了“一筆書”的草書,這種書法一氣呵成,字與字之間不再那樣分明,而是互相爭奪空間,彷彿每一個字都是互相連綴的但是,還沒有連綴串通。

    唐代的張旭與懷素開創了草書新局面,他們的草書,一筆萬字,有時兩三個字會疊合一起,有時一個字就佔據五六個字的位置,大小不一,穿插連帶,往返回復,連綿不斷,氣勢奔騰,常人不可企及,後人稱之為狂草。

    狂草是草書的最高境界,技術難度很大,自由奔放而又法度不失,是書法家非常向往的書體。

    從風格來說,草書就是小草和狂草,狂草也叫大草。

    從歷史的發展演進來說,草書經歷了漢魏時代的章草,晉代的小草和唐代的狂草。

  • 2 # 蒼鍾

    草書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魏晉時期草書,代表如皇象的章草《急就章》,張芝、二王的今草,此一類多是魏晉時期的那種高古筆法。第二類是唐代的顛張醉素,此二人的篆書多以篆籀筆法,以篆入草,可謂經典。第三類就是明清時期的草書,代表人物為王鐸、徐渭、張瑞圖、倪元璐等書家,這類書法或取法於二王,或突破傳統,以大開大合,長幅條屏為主,氣勢奪人,精彩萬分。

  • 3 # 龍哥詩書畫

    問題其實很簡單,練習書法的人都懂,章草,今草,今草又分小草和狂草。其他的例如行草,也是有的。草書的關鍵是如何從點畫到使轉的過度應用。練習什麼草書應該以個人的喜好我主,然後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可以多種結合,不要侷限於一種,互相結合參透,靈活運用。我認為可以先從練習隸書和章草開始,因為他們上可連線小篆,下可連線魏碑,晉唐的楷書等,靈活性比較大。可以左右逢源,可上可下。當然,練習草書,二王等歷代的草書大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源泉。

  • 4 # 東家APP

    草書屬於書法中的一種,書法有六大類,即楷書、行書、篆書、隸書、草書和魏碑。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書法是5種字型,因為魏碑可以歸到到隸書中,它介於隸書到楷書的轉變過程。

    題主你問草書有哪幾種, 就現在而言,草書可以分為三大草書,三大草書即章草、今草以及狂草。

    我們來逐一說一說這三種草書的特點。

    章草

    章草與今草相似,從草書發展史講,章草大體上形成於西漢宣、元之間,興盛於東漢、三國及西晉。當時,它既是一種小學“識字”,也是一種章草標準字型。

    到了東晉以後,作為今文字的新體草書,以及行書、楷書走向全面成熟,隸書及章草也隨之而被取代了。當時為區分新舊草書,人們將新體稱為“今草”,鑑於舊體草書法度嚴謹,有章可循,就稱之為“章草”。

    今草

    今草亦稱“小草”,始於漢末,今草是對章草的革新。

    今草是一種在繼承章草的基礎上,適應隸書向楷、行體發展趨勢和形體上的變化,進一步省減了章草的點劃波磔,成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體。中國最早的一個今草大師,是東漢的張芝。

    狂草

    狂草聽名字就知道挺隨性的,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狂草是屬於草書最放縱的一種,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將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說的明白一點,外行人絕對看不懂系列。

  • 5 # 王建強書法

    草書大類別就章草,今草兩種。

    章草由隸書出,保持有隸書的面貌,如橫畫依然上挑,左右撇捺分明。代表書家有,史游,黃象,陸機,索靖等。

    今草相傳是張芝從章草變化而來。今草流派眾多,大致分三類。

    一,張芝,張旭,懷素為代表的大草,狂草。體勢連綿,筆意奔放。

    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行草書,行,草夾雜,用筆秀麗。

    三,智永,孫過庭一派,草法規範,字字區分,不作連綿。

  • 6 # 啞廬

    草書分三類(也有分四類)

    一,章草

    二,今草(小草)

    三,大草(狂草)

  • 7 # 快樂學書

    “草書”書體中的“草”歸根結底就是草草了事,偷工減料的意思,雖然看起來草書的特點有些不可思議,但是草書本就不同於像蓋房子一樣,必須一磚一瓦,嚴絲合縫的楷書,草書的特點就是減省筆畫的“草”。這一點從草書的發展歷程就能看出來,適用於古人的最先是篆隸,因為古人覺得篆隸書寫麻煩,寫起來太慢,所以在想要加快速度的想法上發展出了草書,所以草書從以開始出現就帶上了“偷工減料”的意思。

    草書的特點雖然是草草了事,偷工減料的草,但不意味著草書容易學,相反楷書像是一磚一瓦,一點都不能缺的蓋房子,草書雖然是偷工減料的蓋房子,但是必須要求在“有限的資源”的條件下,將這個房子蓋好,蓋飄亮,蓋堅固了。這就需要蓋房子的人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術,還要有會減省的方法。很多人都覺的草書難學,或者是學了草書很長時間都沒有效果,就是因為他們連“草書”這個概念都沒有弄懂,所以不要再把“草書”當成“潦草的字”,只有正確了了解草書的知識,明白有關草書技巧,才能真正的學好草書!

    草書主要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種。草書是在戰國秦文隸變以後各種新舊草化寫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草書形成的契機是為求實用而將隸書書寫速度加快,從而“解散隸體”,出現用筆連綿、點畫省簡、偏旁假借等筆法、結構特徵。

    1.章草

    章草是隸書的草寫,即早期帶有隸意的草書,用筆連綿省簡,筆法、體勢較隸書豐富多變。同後來的今草相比,章草尚存隸意,許多字還變相保留著隸書的橫向取勢和波挑筆法,各字大小比較均勻,筆畫連帶較少且僅限於一字之內,故字字獨立(這與漢代用小筆在狹小的簡牘上寫草字有關)。章草形成於西漢晚期。至東漢,章草已較流行,出現劉睦、杜操、崔瑗等草書名家和漢末以張芝為代表的草書流派。張芝筆下的章草已完全規範。吳國皇象《急就篇》、 西晉索靖(出師頌》等,繼承了張芝以來的規範寫法,往往借顯著的波挑展現飛揚飄逸之勢,章草亦因此走向程式化。

    2.今草

    今草由章草發展而來,少了章草的波挑,改橫向取勢為縱向貫氣,體勢趨於縱長、鼓側、參差,字形大小錯綜,

    上下字筆勢呼應、 偶有牽連,書寫更加流便, 體勢更為活潑。今草出現後,原來帶有波挑、字字獨立的草書方被稱為“章草”。紙張的普及,推動了章草向今草的演化。晉代《濟白守殘紙》、《為世主 殘紙》及衛瓘〈頓州帖》、陸機《平復帖》等章草作品,均有向今草過渡的明顯趨勢。純粹的今草出現於東晉,王羲之最終完善了今草。今草代表作有王羲之〈寒切帖〉、《十七帖》 ,唐代孫過庭《書譜》等。狂草、大草出現以後,又稱今草為“小草”。廣義的今草包括小草、大草、狂草。

    3.狂草

    狂草始於唐代張旭,由今草向狂肆的方向演化而成,筆勢連綿,放縱不羈,一筆數字,氣貫隔行。狂草與大草有時混稱,二者僅有狂放程度之別,均難辨識。狂草一派神行,無行無列(打破行列界限),大草則雖放猶有節制。大草名家除張旭外,還有與“顛張”並稱的“醉素” 一一唐代懷素上人以及宋代黃山谷、明祝枝山、明末清初王鐸等人。

    透過這三種草書的書寫方式介紹,你會比較喜歡哪種草書的字型?

  • 8 # 胡勇書法工作室

    1、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2、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

    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

    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 。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

    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脫去隸書筆畫行跡,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稱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盡波挑而演變成的,今草書體自魏晉後盛行不衰。

    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 變百出,稱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草書符號的 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隸化筆法的橫勢傾向,為左右鉤連的草化提供了依據。章草筆法用“一”形,今草筆法用“s”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運筆放縱、點畫狼藉的又稱大草或狂草。

  • 9 # 鑑水漁翁

    草書可分為章草,行草,小草,狂草。章草是隸書的簡寫,行草介於行書與草書之間,小草字比較獨立,狂草多字相連筆。最後一種是我草!(我草這兩字,請注意讀音,兩字都應讀第四聲)

  • 10 # 昭銘軒書畫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什麼是草書。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的一個書體,即書寫體系的分支。通俗地理解,就是漢字的一種寫法,但他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立性。

    廣義的草書,作為中國書法史中一個獨立的書體出現,按照《說文解字》序的說法,是“漢興有草書”。它的出現,要早於行書、楷書,出於隸變,屬於隸書的簡省和快寫,而逐漸形成獨有的體系。

    但是原始草書寫的出現,肯定要更早一些,伴隨篆隸的發展出現萌芽。因為它需要一個演變的過程,而不可能突然就有了。

    關於草書有幾種,這個可能跟草書的演變過程有一定關係。比如草篆、草隸等,可理解為潦草的篆書,潦草的隸書。

    到章草的出現,草書書體的基本樣貌,算是基本完成了。之後又出現今草。至此,草書的基本架構就完善起來了。還有叫小草、大草的,是對“草”的程度的界定。又比如行草,是界於行、草之間的,帶行書味的草書或帶草書味的行書。

    但是基本的草書寫法還是可以歸納為章草、今草。至於大草或狂草,則屬於今草中連帶、簡省比較厲害的。

    章草、今草的不同,需要從他們的特點說起。

    章草由隸變而來,保有隸書的一些特徵,還有篆書的一些特點。比如字字獨立,隸書的波磔、字形扁方,筆帶橫式等等。章草字形的形成,需要從篆、隸來追溯,而不是楷書。因此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麼這麼寫?不可思議,因為不清楚章草的出處。

    到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隸書的筆畫特徵脫去,偏旁部首互借,字形進一步簡化,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今草就形成了。

    到了唐代,今草的書寫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稱為“狂草”,又叫“大草”。

    那麼作為書體,草書基本定型了,草書符號逐漸形成,草書有了自己的規則。後世各家,無非風格不同,稍加變化而已,有實質意義的發展,就很少了,因為已經足夠成熟。

    並且,草書相對於其他書體,其實用性遠遠低於他的審美價值,是最能體現書寫者書法美情趣的書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龍蝦的養殖前景及市場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