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混剪手

    這裡的雍正殺子指的是皇三子弘時。對於近年來電視劇中多出現雍正殺子(弘時)的劇情,其實沒有確切歷史依據,大多為劇情編排。

    愛新覺羅·弘時,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出生,卒於1727年(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年二十四歲。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過繼給胤禩,而早在當年的正月初五,胤禩便被消籍革爵了。雍正這時把兒子過繼給胤禩,明擺著有把弘時往火坑裡推,不弄死他不快的嫌疑。到雍正五年,弘時便被消籍奪爵,這在古人的觀念裡是比凌遲還痛苦的事,不死也得瘋了,弘時於當年八月初六就死了。

    弘時不可能是雍正殺的,因為雍正對弘時做的這一系列事已足夠致他死命,沒必要親自動手落個殺子的惡名,弘時可能是鬱鬱而終(鬱悶死的)。那麼雍正為何會如此對待自己的親兒子?史載,雍正說弘時與胤禩黨交往過密,(不排除胤禩黨乾的事弘時也參與了)但這只是其一。恐怕最主要是弘時在和弘曆爭皇位且幹了什麼不好的事招致雍正的記恨。別忘了雍正經歷的九王奪嫡,雍正肯定想為弘曆順利繼位排除一切障礙。況且雍正應該對奪嫡這種事非常忌諱。

    早在雍正元年,雍正便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將密封的寫有繼位人姓名的錦匣收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可知此時,弘曆已經被確立為繼位人。弘時若和弘曆爭皇位的話,以雍正的秉性為人是不會放過弘時的,親兒子也不行(無情最是帝王家)。況且雍正將弘時消籍奪爵僅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為由未免太過勉強,而乾隆繼位後也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爺倆對弘時的事都避重就輕,不說具體緣由,這不得不讓人產生疑惑。

  • 2 # 香茗史館

    這個問題我昨天剛剛回答過,這個事情應該不是真的,只是影視劇中的一個橋段罷了。這個問題楊珍女士在《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第五章第一節“雍正帝殺子辨疑”中進行了深入分析,我認為還是比較客觀的。

    雍正殺子出處

    首先提出雍正殺子說的是曾任清史官協修的唐邦治先生,他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譜》中寫道,“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之後,近代清史學家孟森先生在《海寧家書》一文中引用了《清皇室四譜》的說法,但孟森先生認為弘時的死因與“世宗大戮其弟”有關。

    金承藝先生同樣根據《清皇室四譜》中的記載認為,弘時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因罪除宗,並於當天死去。同時,他認為弘時之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近些年來,由於影視劇的興起,雍正殺子這一劇情屢屢登上熒幕,致使這種說法逐漸被人所熟知。

    弘時的真正死因

    關於弘時的死因,楊珍女士在《清朝皇位繼承製度》中進行了論證。楊珍女士分析認為,弘時並沒有被雍正處死,但卻受到了極為嚴厲的懲治。

    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頒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由此可見,弘時之所以被削除宗籍的原因是“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但是具體緣故,仍然不為人知。

    真正揭開弘時死亡之謎的是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具體如下,

    “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允祿等人的奏摺說明了四個問題:

    1、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獲罪。

    2、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將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絕。

    3、弘時受到上述嚴懲後,並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變立場,因而與皇父的關係愈加惡化。於是雍正帝對弘時的懲治進一步升級,四年(1726年)正月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對弘時做了同樣處理。

    4、弘時被撤去黃帶後,由其皇叔允祹約束養瞻。這比允禩親子弘旺在其父獲罪後“發往熱河充軍”,繼而又被長期拘禁的境況強出許多。弘時為雍正帝所殺之說,不能成立。

    同樣,從這兩封奏摺內容看,弘時是在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被削籍的,而根據清朝玉蝶的內容看,弘時的死亡日期卻是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削籍和死亡之間相差長達一年半時間,並不像《清皇室四譜》中記載的“削宗籍死”。

    而且,雍正四年(1726年)八九兩月,允禩、允禟已先後故去,雍正帝清除反對派之舉已基本完結,是根本沒有必要再一年之後再因此親手處死自己的兒子。弘時應該是因允禩之事牽扯後,在憂慮之中渡過一年,最終死去的。

  • 3 # 三叔小記

    雍正要殺的兒子,物件是弘時,實際上,雍正皇帝用不著殺死弘時,儘管這個兒子曾經站立在自己的對立面。

    一是雍正根本沒殺。雍正朝發生過一件大事情,叫曾靜反清,在那時可是轟動全國。而雍正對此的處理方式有些特別,是挑選供詞,結合曾靜的懺悔書,編寫《大義覺迷錄》,進行一一反駁,分發天下,這是天下人必讀之書,只不過乾隆將他列為了禁書,因為表達過於直接,有損清王朝統治。

    曾靜說過雍正謀父、弒兄、屠弟、逼母、貪財、淫色、酗酒、好殺、誅忠、任佞總共十條罪狀,偏偏沒有提誅子一條。

    曾靜反清發生在雍正六年,《大義覺迷錄》頒佈在雍正七年。

    二是雍正壓根用不著誅殺。雍正三年,雍正與弘時父子關係斷裂;雍正四年,弘時被劃給允禩當兒子,同年允禩、允禟逝世,雍正五年,弘時逝世。

    注意這個時間點,弘時死於雍正五年,而允禩、允禟死於雍正四年,反對派已被清除,毫無威脅的弘時,雍正用得著動手殺嗎?從《大義覺迷錄》來看,雍正重名,幹嘛給自己招來個誅子罵名?所以雍正壓根用不著殺。

    至於怎麼死了,我猜想是鬱鬱而終。其實,追究弘時的死因沒意思了,追究他從雍正元年到雍正五年的事,倒是很有意思。

    我們知道康熙晚年爆發了九子奪嫡,親身經歷者的四爺胤禛成為贏家,變作雍正皇帝。為了防止悲劇重現,所以雍正將明立儲君,改為暗立,全名叫秘密立儲制。

    元年,雍正便立了自己的繼任者,弘時還處在自己有可能成為儲君的幻夢之中,因為他是在世皇子中的老大嘛!

    可是後面康熙忌辰,被遣排的物件是弘曆,而不是他弘時,這一次是巧合,但第二年依舊如此,還是巧合嗎?

    所以父子關係產生矛盾了,根本原因是繼承權。但是也是嫡長子繼承製和非嫡長子繼承製的衝突。另外,那時的雍正還著手打擊反對派,弘時不幸被捲入。

    因此,才有了弘時的結局。

  • 4 # 歷史茶坊

    雍正殺子是《雍正王朝》這部劇最後的高潮部分,劇中雍正歷數皇三子弘時的種種惡行,斥責他簡直是古今天底下最貪恣暴虐的衣冠禽獸,並賜弘時自盡。那麼我們來看看弘時都有哪些劣跡,以至於做這親生父親的雍正會給他頒下如此不堪的惡毒評語。

    劣跡斑斑

    一科場舞弊案主謀

    在雍正二年的科場舞弊案中,正是弘時收買宮中太監,將雍正密藏的考題洩露出去,指使主考張廷璐(張廷玉的弟弟)給他的門人放水,因為涉及皇子,因而事發後張廷璐寧死也不敢揭露真相,只對八爺允禩一人透漏了案情真相。最後,張廷璐與山西巡撫諾敏被當眾問斬,而主謀弘時卻連一句求情的話都沒有替張廷璐說過,令雍正對這個兒子感到非常寒心。

    二聯合隆科多調兵逼宮

    允禩、允禟、允誐等人的最後一博,聯合鐵帽子王在朝會上逼迫雍正恢復“八王議政”的祖制,意圖逼宮篡位。在這場逼宮陰謀中,弘時先是曲解雍正讓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營的口諭,將京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交給眾位王爺手下的四位參領,隨後又聯合隆科多將乾清宮的御前侍衛全部調換,要不是老十三允祥識破了這場驚天陰謀,及時趕赴軍營將參領們拿下,恐怕老八允禩等人的陰謀便得逞了。

    三收買江洋大盜,暗殺奉旨到江南辦差的寶親王弘曆

    弘時出五十萬兩白銀的重金,收買江洋大盜鐵嘴蛟,黑無常,在皇四子弘曆的回京途中設下埋伏,意圖暗害弟弟,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暗殺行動以失敗告終。因雍正最喜愛的皇子是弘曆,除掉了弘曆,做為雍正最年長皇子的弘時,即位的可能將大大提升。

    歷史真相

    根據諸多史料記載,弘時並不是被雍正賜死的,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雍正雖然是一代鐵腕皇帝,但也做不出如此舉動。弘時是因與八叔允禩密謀爭奪皇位,東窗事發後被雍正削籍,令為允禩之子,被圏禁一年半後鬱悶而死。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而根據清朝玉牒的記載,弘時死於雍正五年八月初六申時,年僅24歲。按此算來,從獲罪囚禁到最終身亡間隔十八個月,如果雍正真的要賜死弘時,不可能會有如此長時間的間隔。

    雍正第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母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之女。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十四歲。

    可能有的朋友會問,弘時都被削籍怎麼玉牒內還會有關於他的記錄呢?這是因為在弘曆(乾隆)即位後下旨,將弘時收入族譜,這才有了玉牒中對弘時生卒的詳細記載。

    三阿哥前因阿其那獲罪株連,與本身獲罪撤去黃帶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上篤念兄弟之誼,仍收入譜牒,於情理允宜。應欽遵諭旨,將三阿哥仍載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與宗人府辦理可也,欽此。

    弘時有一子二女,均早殤,無後無封,24歲早逝,可謂是清代命運最為悲慘的皇子之一,但這一切都怪他自己咎由自取,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如若不是貪圖皇位,利慾薰心,安安心心做個閒散王爺,豈不美哉!

  • 5 # 紅黑聖西羅

    昨天剛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小說和影視劇中,弘時是被他的皇帝老子給賜死的,因為他參與了八王允禩的犯上作亂,還主謀了刺殺弘曆,在暴露之後被雍正大義滅親!

    但在史書中並無此記載,弘時因“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籍而死。”後世人把他的死安到了雍正的頭上,實際上沒有任何憑據。

  • 6 # 青言論史

    在歷史上,確實有一位雍正的皇子,在他還在位的時候就離奇死亡。但是不是雍正殺的,尚不可考,這就是皇三子弘時。

    弘時是雍正和齊妃的兒子,由於皇長子和皇次子早在雍正登基前就夭折了,所以他是事實上的皇長子。有關他的記錄,在史書中記載非常少:“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

    在《甄嬛傳》裡面,這位三阿哥由於同情叔父,被送去當了允禩的兒子。這件事史無所載,不好下定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弘時是不受雍正喜歡的,而且原因似乎不能說。

    《清史稿》裡頭,大凡不是英年早逝甚至夭折的皇子,總要提幾句。但對於弘時,記載的只有他的母親、他的被削爵。連死亡日期都沒寫,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到底是因為什麼?真的是放縱不羈嗎?似乎還是被賜死的?這都無可考證了。但是聯想到弘曆的被“康熙指定”,也許正是因為扶正弘曆,才被迫讓弘時死吧。天家父子,哪裡有那麼多感情呢?

  • 7 # 磨史作鏡

    言歸正傳。雍正殺子於史無據,但是其死應該還是與雍正皇帝有關。理由如下:

    其一,弘時放蕩不羈,且與雍正的前政敵允禩過從甚密,雍正對其大加申飭但收效甚微。

    其二,雍正皇帝最終以放蕩不羈為由將其削籍圈禁。

    其三,雍正將弘時過繼給當時已被圈禁的廉親王允禩為子,等於宣佈了與其斷絕了父子關係。而且雍正稱允禩為“阿其那”,這個詞在滿語裡面大約是“豬狗”一類的意思,把他過繼給豬狗,其痛恨程度可想而知。

    其四,雍正圈禁弘時應該也有防止其向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奪嫡的意思,未雨綢繆,畢竟弘時排行在前是三阿哥,弘曆是四阿哥。

    最後結論就是,雍正已經沒有必要殺一個嚴格圈禁的“活死人”,弘時最大的可能是鬱悶恐懼而死!

  • 8 # 社會生活博覽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雍正的第三個皇子弘時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在八叔胤禩的鼓動下,意圖恢復“八王議政“;為了能做皇太子,不擇手段,和旗主王爺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並派兵暗殺弘曆。雍正皇帝發現後,為了防止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置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使愛新覺羅·弘時,年紀輕輕,二十四歲就斃命了!而且,這段故事情況節影響很大,使很多觀眾都認為歷史上的弘時,真的是雍正親手殺死的。

    那麼,歷史上雍正到底有沒有親手賜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呢?弘時年輕去世到底是怎麼死的?真實的歷史又是怎麼樣的,看我們能不能扒出個究竟來?

    據記載,愛新覺羅·弘時,雍正皇帝第三子,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是乾隆皇帝的異母哥哥,母齊妃李氏。並且,還記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慎,也因此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在雍正五年卒,年二十四歲。清高宗乾隆皇帝即位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但是,按上面這一段記載,弘時的存在是一個充滿疑惑的角色。他是皇帝的兒子,並且就當時在世的皇子來說,他幾乎就是嫡長子,應該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但他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卻寥寥無幾。而在雍正五年,24歲的弘時就從史書中消失了。這是為何?

    而且,更不可思議的是,在《清史稿》的皇子世表中,對弘時的記載只有九個字——世宗第三子,早薨,無嗣。

    而在“諸王傳”中,關於弘時的記載是這樣: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記載皇帝日常言行和皇家大事的《清世宗實錄》裡,居然沒有關於弘時的任何事情!

    那麼,在雍正五年時,一個二十四歲死了再“試宗記錄”裡卻隻字未提,這順明瞭什麼?

    那鑑於以上種種可疑之處,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凡事於弘時的事蹟,都被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兩個人,有意的抹去了!

    實際上,在雍正登基的時候,已經十九歲的弘時,是最年長的皇子,也就是事實上的大阿哥,安理說這時的他應該成家分府了。為何歷史上一點事蹟都沒有?

    其實,在乾隆登基一個月時,頒佈的一道諭旨,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其聖旨是這樣說的:“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收入譜牒之內。”

    從其中讓我們可以得知:弘時的死是與皇考特加嚴懲造成的。

    那麼,雍正為什麼要嚴懲弘時?而且下手之狠令弘時身亡呢?嗎雍正五年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時再檢視當時的歷史記錄,就一目瞭然:從雍正三年到雍正六年,在這三四年底時間裡,雍正皇帝興起了連番大獄,像年羹堯、隆科多、阿爾阿松、鄂倫岱、蘇努、吳爾佔、允祀、允禟等等,很多王公大臣,都身陷囹圄或因此殞命,那麼弘時的死,與這些案子肯定有有莫大的關聯,並且“弘時之案”,其中最大的,以至於連史書都無法記載。

    到了後來,乾隆準備把三哥弘時收回譜牒之後,大臣們才開始向乾隆彙報有關弘時的情況了。在彙報中,引用了雍正皇帝的一道實錄所不載的上諭:

    “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祀之子。”

    意思就是,雍正將弘時強行出嗣為“允祀”之子。然後,他就對允祀進行了殘酷的打擊,於是在這次無情的“政治清算”箇中,弘時深受其害,被撤去了皇子的身份。最後,弘時抑鬱困苦而死。

    其實,在雍正元年時,雍正就秘密確立了弘曆為接班人,讓他去祭景陵。而弘時,身為長子,生母地位遠高於弘曆生母,卻與繼承人無緣,這使得他肯定隊雍正懷有怨憤之情。於是後來,弘時劉非議過父親雍正之得位不正之事。

    到了雍正三年的時候,雍正便下令:讓弘時做允禩之子,並表示兩人斷絕父子之情。

    在雍正四年的時候,雍正又將允禩從玉牒除名;接著,就下旨撤去弘時的黃帶,而後就將弘時長期圈禁起來。不久後,弘時年紀輕輕,就鬱鬱而終。在雍正五年去世,時年二十四歲。

    由此可見,弘時雖不是雍正親手賜死,但弘時年紀輕輕就去世,卻是他一手造成的。

    那麼,從雍正與弘時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出清朝帝王家庭皇權傳承嗯的問題,是多麼的激烈衝突。弘時的早死,肯定與皇位的繼承有著必然的聯絡,也就是皇儲之爭造成了弘時不幸的命運。

  • 9 # 枯心883

    謝謝邀請!歷史由人抒寫,自然而然的變帶上了個人的主觀臆測,並不代表絕對的真實。所以對已往的事我們只能夠猜測或者根據一些記載進行分析,最終得到一個合乎邏輯合乎情理的結論。但這也不全是事實。依照中國的人倫道德觀,虎毒不食子,即使是再殘暴的君王也不會殺害自己的兒子,但歷史的記載也有父子相殘的先例。所以這也是有可能的。但一般來說,史官大多不會記載皇帝的惡行,只有後來的史官才會也才敢記載前代的事,但是他也是靠三分揣測,七分記載,再加上自己的價值觀判斷去記載評判,畢竟像司馬遷這麼直有傻的史官也只有他一個,儘管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他所記載的事也被模糊了。也不是那麼真實了。所以。囉嗦了這麼多,其實我也不知道雍正到底殺沒殺這個兒子,或許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 10 # 把酒共東風

    電視劇《雍正王朝》是根據二月河的小說改編的,裡面演義的成分很大。在正史中,至今還沒有發現雍正殺子的證據。

    我想以後也多半不會再發現有這種證據。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更何況雍正並不是個殘忍嗜殺的暴君。就算是他的兒子有取死之道,雍正也不是非得殺了他才可以解決問題,不是還有圈禁嗎!作為一國之君,他不會不考慮自己的身後事,更不會讓自己落個殺子的罵名。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為什麼歷史上對這四個皇帝評價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