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神來了
-
2 # 遙遠的幸福6069
在校生厭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基礎不好,已經落下了,跟不上,上課聽不懂,補救不知從哪裡開始。2.不喜歡,不擅長。我以前有學生,理科很好,英語瘸腿,學英語覺得知識瑣碎,記憶的東西多,不如做理化題有成就感。3.對任課老師不是太喜歡。特別初中生,對老師的喜好或態度,影響比較明顯。老師態度親切,上課有趣或是顏值高,都會影響孩子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態度,反之,如果學生對老師有牴觸情緒,孩子就會討厭這個老師所授課程。
-
3 # 小飛英語啟蒙
這個問題相信困擾了很多學生,包括曾經的自己,我出生以及生活在農村,從小被教育要好好學習,高考考了600多分,考入了自己理想的院校,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不是因為自己愛學,是必須得學,分享下我自己的一些建議。
1. 學習目的要明確
其實學習本身是有些反人性的,需要強大的自律能力,這時候如果僅靠興趣支撐,是比較難的,一定要有比較強大的外驅力以及目的性。比如我努力學習,不是真的愛學習,因為我知道這是我邁出農門的唯一的,而且是最省力的方式。現在都在談階層固化,學習改變命運,真的是最有效的方式,這個等你走向社會的時候,就明白了。
2. 用對學習方法
其實學習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比如說很多題目,不用死記硬背,萬變不離其宗,掌握裡邊最核心的東西,基本上可以應對類似題型。另外可以各科準備一個錯題本,把做錯的題抄下來或者剪下來貼在本子上,重點去複習等等。
3. 要有長期目標
其實上學只是一個過程,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時間,相對於人的壽命而言,更像是前奏,想想畢業後自己想幹什麼,憑什麼賺錢,有哪些能力可以超過別人。有了長期目標,學習就只是過程,只是實現自己目標的手段而已。
-
4 # 客座評論員
你好!我想這個問題是由以下幾點形成的。
1.孩子厭學是因為他認為學習枯燥乏味,聽不進去。
2.孩子智力跟不上,以往積累的知識點少,覺得太難了,聽不懂。
3.教育的方法有問題,沒有給他喜聞樂見的感覺。
4.對教師反感。
5.課堂外的誘惑太多。
6.學習任務重,壓得喘不過氣來。
7.家長要求高,沒有給他鼓勵。
8.他過多接觸厭學的人。
-
5 # 安小迪聊情感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負面情緒,表現為消極地對待和逃離學習,對父母、老師的學習要求採取各種形式的對抗。厭學行為除了少數是由於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大部分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有關。很多厭學的孩子家庭缺乏溫情,更多的是被管教,被要求達到父母的願望,反過來父母從未去了解過孩子,導致孩子所有的願望都是來滿足父母的期待,本能的不敢有自己的願望和需求。所以他缺少自己的興趣愛好,缺少自我滿足的途徑,導致精神上處於一種被“耗竭”的狀態。
面對厭學的孩子,很多家長束手無策,有些家長採取暴力懲戒措施逼迫孩子繼續學習,有些家長乾脆聽之任之,不管不問,但都沒有產生什麼實質性的效果,逃學、厭學依然經常發生,成績甚至一落千丈,個別孩子還早早輟學,走上錯誤的道路。那麼孩子一旦出現厭學情緒,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解放軍第102醫院心理諮詢中心李光耀主任給我們提出了建議。據李主任介紹,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作為家長,不能用批評、發脾氣等簡單粗暴的辦法對待孩子。“亡羊補牢未為晚”,只要家長理性地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孩子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
首先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其次,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孩子調整的同時,父母要積極配合,找到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一同成長。縱觀當前教育問題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於家庭教育環節,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最長,很多影響我們成長的人際規則、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是在家庭教育階段開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習慣養成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問題的反映。父母的說教、對成績的無限強調、對學習動機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惡。因此,改變孩子的同時,父母也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並積極的加以調整。
再次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瞭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於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家長應該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鬆,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心理專家提醒,有必要時,家長可向心理專家尋求幫助。
家長自省: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有沒有問題
①溺愛型: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沒有重視童年期的規則教育,導致孩子對事物的隨意態度,表現在學習上就是想不學就不學。童年期尤其是學前期的階段是孩子規則學習的最佳時期,家長需要把握好這個時間段,及時給孩子進行規則教育。
②嚴厲型:孩子成績稍微不好就指責、懲罰,會讓孩子尤其是青春逆反期的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二、明確孩子的厭學原因,即孩子厭學是某一方面還是某幾個方面共同造成的,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厭學原因:
1.學習壓力過大:繁重的作業、揠苗助長式的各種輔導班讓孩子壓力過大,出現厭學。
2.社會影響
①網路:由於厭學來到診室中的孩子,有70%-80%的學生痴迷網路遊戲,在遊戲中找快樂,甚至不惜逃學、曠課。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後就不管了,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但是學校只是一個提供學習的場所,沒精力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孩子沒人管教,若再沉迷於網路遊戲,久而久之心態就會改變,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考試成績下降,就會厭煩學習,不想學了,轉而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
②黃色錄影、書刊引起的早戀、情感糾結: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第二性徵的快速發育,對異性有好感是一種正常現象,但現在因孩子受到黃色書刊等的影響,過早的關注異性(小學高年級就出現早戀現象),追求漂亮女生(例如,某同學追求漂亮女生,被拒絕後不學習)容易出現感情糾結,導致厭學。
孩子對外界的接受能力強,但是防禦低,容易受到黃色錄影、網路遊戲等不良誘惑的影響,也容易被不良的社會閒散人士引誘,誤入歧途,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青少年犯罪。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老師的關注和引導。
3.性格
性格特別外向和特別內向的學生都容易出現厭學情緒,性格外向的人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學習之外的事上,沒有更多精力學習;而性格內向的人容易出現人際關係問題,再加上老師指責、同學孤立,很容易會讓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另外,張士懷主任介紹,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不僅容易產生厭學,還會發展為自閉症。
三、給孩子減負荷
對於孩子的厭學,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區分厭學的時間段,是重要考試前還是考試之後,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孩子的壓力很大,稍有風吹草動,可能就出現厭學這一嚴重後果。
現在家長都很熱衷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生怕自己的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提醒這些家長,並不是所有的輔導班都是必要的,這要看最後的效果,如果孩子在輔導班學的效果不好,那上這些輔導班還有什麼意義,另外孩子也沒那麼多精力去兼顧這繁多的課程。
很多家長願意給孩子花錢,報輔導班、送國外留學等等,卻很少去關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當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時,不是打罵指責就是哄著順著,等到所有的辦法都用盡還沒有效果時,才會想到找心理醫生,而這時可能已經不僅僅是原先的問題了。因此,當家長髮現孩子有學習方面的問題時,要及時的尋求專業幫助,瞭解問題的關鍵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
6 # 一顆來自火星的雞蛋li
一般厭學的孩子大部分是基於學習上的真實挫敗,比如考得差、家長的要求高批評多、老師總是找茬等。所以大部分孩子會對自己的評價比較低。但這並不等同於孩子真的放棄了。孩子們通常搞不清我不能做和我不願做的關係,幾乎所有的厭學,都是根源於孩子認為自己再也學不好了,但他們無法恰當表達這種美好希望和殘酷現實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源於家長和老師比較粗暴的解決問題手段,對孩子更多的是不問青紅皂白的問責,而提供幫助的機會比較少。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希望成績能好一些的希望,都希望自己能表現得更好一些,更有人氣一些,更被認可一些。所以,家長和老師必須從認可孩子的希望著手,深入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真實困難,該出手幫助就出手幫助,該改變預期就改變預期,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重新回到嘗試學習的軌道上來。
-
7 # 蒲公英
首先,正確對待,厭學不是病,如果大人可以討厭工作,那麼孩子為什麼不能討厭上學?找出厭學的癥結
想要探索新事物,對未知的事物有好奇心,追求上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要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是每個人的社交需求,包括孩子。沒有一個孩子說我就是想排在班級的最後一名,我就是想什麼都不會被媽媽老師罵是笨蛋。面對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問題-----其實這也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作為父母的應該和孩子站在一起來找出原因,幫助孩子去克服困難,建立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和困難站在一起打敗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相信自己就是什麼都不會,一無是處。
以我帶孩子的經驗,孩子厭學,學不進去的原因無外乎這幾方面
一、超負荷輸入目前的教育環境從一線城市到鄉下,大同小異,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思維影響,孩子平時正常上課,下課後有作業,輔導課;週末的輔導課和特色課排的滿滿的。可算有點空閒時間回到家又要讀必讀書目,作業外的卷子,習題,永無盡頭。想想你的孩子是不是每天過的是這樣的生活?試想我們上班:上班時間完成工作後,老闆又給你安排了下班回家的工作,週末要你加班跑客戶,每天忙不停,你沒有一點是時間看快手,沒有時間玩遊戲,更沒有時間靜靜的看書聽音樂喝咖啡談戀愛,忙的每天8小時睡眠都不能保證,你能堅持多久不辭職??
如果你的孩子目前是這樣的學習狀況,那麼真的建議給孩子一些自我娛樂,自我滿足的時間,多讓孩子體驗生活的美好,不管他目前有沒有厭學。我自己有輔導班,除了帶孩子學習外,每個週三午休會抽空帶他們玩半個小時,簡單的遊戲:丟沙包,跳大繩,拾樹葉,堆雪人,打雪仗。簡單的快樂綻放在他們每張小臉上,分外豔麗,我真愛他們活潑奔跑的樣子。十一我帶他們去河邊捉小田螺,光腳走在小河裡,一玩就是一下午,這樣的快樂體驗是從書上讀不到的。
二,學習不得其法,不會學,付出了努力卻鮮有收穫,自我否定,自我放棄如果你的孩子每天很努力的在學了,作業寫到很晚,但考試成績依然沒變化,這個時候就要分析孩子的問題出在了哪裡。看孩子的試卷,每個學科,每個題型的分析,然後針對每科糾正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內容,這個需要專業的老師來幫助。然後設定小目標,各個完成,恢復孩子的自信。舉個例子:孩子作文分數低,原因是看書雖多,但囫圇吞棗,無以致用,這樣建議孩子改變讀書方法:1,每天用10分鐘寫一件當天的新鮮事。 2,每天背一段200字以內的文章。這樣作文成績提高後孩子自信大大提高,再去克服其他學習上的難題。相信我,千萬不要孩子英語不好,報個英語班,數學不好報個數學班 ,如果這樣簡單就能解決問題,就不會有那麼多被學習困擾的父母、孩子了。
三,家庭環境很重要請在陪孩子學習時,看一本書,雜誌,報紙等;如果只是低頭看手機或一直在指手畫腳,那就不要陪了,讓孩子自己完成吧。
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影響很大。我帶的一個孩子父母經常吵架,正在鬧離婚,我能根據孩子的寫作業狀態判斷他們夫妻前一天的相處模式,有些玄乎是嗎,一點都不。所以,做父母的,一定忍耐,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
8 # 男人難人
厭學,是指學生在思想上對學習缺乏了興趣,並在行為上表現出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不想去上學等。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厭學情緒呢?孩子厭學,家長該怎麼辦呢?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厭學情緒呢?
家長觀點小調查
厭學原因:缺乏自信心 干擾太多
家長A:我兒子最近有點厭學,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以前是他爺爺帶他,後來爺爺回老家了,他就開始叛逆不學習。平時看他有點不開心,昨天好像老師說他笨,打擊了自信心,回來更不開心。他也不說不去學校,就是作業消極應對。
家長B:我家孩子今年升三年級了,我覺得孩子厭學主要原因可能是現在玩東西的誘惑太多,手機、電腦、電視等,會上癮,其實我們做家長的也一樣,有時候玩著也不想做事。
應對方法:肯定優點 循序漸進
家長C:孩子厭學,有時是因為不自信,家長要善於發現他學習以外的優點,加以肯定,進而延伸到學習上。
家長D:和孩子相處要以尊重為前提,這樣就能縮小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實現順暢地溝通,溝通順暢了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找到孩子的興趣點,自然地和他多溝通。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種個小白菜長出來都要十天半個月,何況是教育孩子。
家長F:孩子都是水晶一樣的心,一旦遇到挫折,自信心就會受挫,就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這個時候,家長不能著急,要循序漸進地引導。
家長該怎麼辦呢?
專家建議
冷靜分析原因 耐心呵護引導
沒有天生不愛學習的孩子,不愛學習肯定有原因。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孩子生理與心理的原因,學校與教師的原因,家長與家庭的原因。
比如,基礎不好,上課聽不懂,或學習方法不對;人際關係不好,或交友不當;學習動機不明,沒有學習動力;不喜歡某個老師的課,或對老師有成見;因為年齡太小就上學,心智不夠成熟,學習能力欠佳;夫妻關係不和諧,家庭環境不健康,影響孩子的情緒,無心學習;家長管教太嚴,要求不當,天性活潑好動,不容易靜下心來,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家長要冷靜分析原因,不能只看結果和分數,不去探究原因。原因找到了,再來研究對策,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改變現狀。
瞭解孩子,走進內心
很多家長只盯住了孩子的學習,卻忘記了孩子的“心”。孩子心裡想什麼,在學校與同學的關係如何,對老師的態度如何,最近有什麼煩惱等,家長都一無所知。如果孩子有心事,有困惑,又不敢或不願與家長傾訴,那麼,孩子當然沒心思安心學習。教育專家孫雲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關注孩子的內心變化,疏通孩子心中的鬱結,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
寬容孩子,學會賞識
在家長的眼裡,成績不好,似乎哪兒都不好了。但學習並不是孩子唯一的生活內容,尤其是對於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孩子總有閃光的一面折射出來,家長要學會並善於找出孩子身上的優點,放大它,表揚它,欣賞它。要接納孩子,寬容孩子的不足;要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要運用正面的心理暗示,肯定孩子,指引孩子。因為,維護孩子的信心就是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設立目標,拾級而上
家長要幫助孩子設定階梯式的學習目標,化難為易,讓孩子踩著“臺階”上,而不是讓孩子一步登天。如果一開始目標過高,孩子努力跳起來也摘不到果子,就容易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所以,開始時設立的目標要低一點,以後逐漸加高。
家長要用平常心看孩子,用耐心等待孩子,用真愛賞識孩子,用智慧導引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從而愛上學習。
-
9 # 清澈如水
學你感興趣的,別人不讓你學也要學。像我一個朋友,小時候就喜歡把電器拆開來研究,長大後成電工了,也是維修電器的高手。
-
10 # 咱是東北那嘎地:學校是教孩子學習的地方,而咱們家長更重要的是,會建立孩子的六種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精神、學習興趣和好習慣,用一些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每天重複之前的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那麼得到的只能跟之前一樣的結果或者更糟糕的結果。
回覆列表
就這個問題舉個小例子: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會叫媽媽的時候,我們會給他們極大的表揚和讚賞,進而孩子就很快學會說很多話!再比如,孩子剛會背一首古詩,我們經常會讓他們表演給別人,贏得讚美,這樣孩子就會越背越多!這兩個小例子說明自然人階段學習的動力來源於外界的肯定與支援!隨著年齡增長,自然人向社會人逐漸轉變,人們對他們要求標準越來越高,讚美越來越少,從而孩子的動力會減少!厭學的表象是不願意學習,背後是沒有動力,更深層次是讚美的缺失!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樹枝越矮,越能聽到他們的歌聲,把真誠的讚美給予他們,他們會越唱越多,越唱越美!沒有厭學,只是沒有讚美著他們去學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