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2.計算例項
某抗震框架樑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 使用結構 箍筋彎鉤 平直段長度 Lp 箍筋直徑
HPB235級 HRB335級 CRB550級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 一般結構 Lp≥5d 5d 6d 5.28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 抗震結構 Lp≥10 18d 20d 18.4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抗震結構中箍筋長度的計算。
設某框架樑截面尺寸bXh,保護層厚度c,箍筋直徑d,鋼筋按外皮計算,彎鉤為135°,那麼
箍筋長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難理解,讀者只要畫出草圖就可以分析出來,箍筋計算的關鍵是彎鉤及彎鉤平直段應該取多長才合適的問題。
在本式中,1.9d*2為箍筋的兩個彎鉤因為彎曲135°而產生的弧度增加值,因為我這裡沒有圖片,就不再贅述。
max(10d,75mm)的由來,砼結構驗收規範規定,抗震結構箍筋彎鉤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10d,且最低不小於75mm。
讀到這裡,是不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呢?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線計算的話,公式為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分析下這兩個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應是兩段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10d)*2
1.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2.計算例項
某抗震框架樑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 使用結構 箍筋彎鉤 平直段長度 Lp 箍筋直徑
HPB235級 HRB335級 CRB550級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 一般結構 Lp≥5d 5d 6d 5.28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 抗震結構 Lp≥10 18d 20d 18.4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抗震結構中箍筋長度的計算。
設某框架樑截面尺寸bXh,保護層厚度c,箍筋直徑d,鋼筋按外皮計算,彎鉤為135°,那麼
箍筋長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難理解,讀者只要畫出草圖就可以分析出來,箍筋計算的關鍵是彎鉤及彎鉤平直段應該取多長才合適的問題。
在本式中,1.9d*2為箍筋的兩個彎鉤因為彎曲135°而產生的弧度增加值,因為我這裡沒有圖片,就不再贅述。
max(10d,75mm)的由來,砼結構驗收規範規定,抗震結構箍筋彎鉤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10d,且最低不小於75mm。
讀到這裡,是不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呢?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線計算的話,公式為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分析下這兩個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應是兩段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10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