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楓流

    核潛艇不是按照戰略戰術劃分的。就像有洲際導彈,沒有國際導彈一樣。有戰略潛艇,沒有戰術潛艇。

    除了戰略核潛艇之外的核潛艇叫攻擊核潛艇。攻擊核潛艇的主要用途是遠洋封鎖作戰,攻擊運輸船、落單的軍艦。只有一小部分被編入航母編隊,執行反潛、偵查、搜尋、救援等任務。並不是為航母護航用的。

    航母編隊中的護航艦主要是防空和反潛。防空以巡洋艦為主,現在有些大型驅逐艦也可以承擔一部分防空任務。反潛以驅逐艦為主。遠距離搜尋依靠艦載反潛機,近距離依靠驅逐艦載反潛直升機。驅逐艦透過拖曳陣列聲吶搜尋潛艇蹤跡。

  • 2 # 孔乙己亂彈

    核潛艇分攻擊型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噸位略小於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潛艇裝備巡航導彈或者魚雷等作戰武器主要用於巡邏、警戒、護航和攻擊敵方艦船和岸基目。

    航空母艦戰鬥群/航母作戰群、顧名思義航空母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美海軍航母編隊的確是“前呼後擁”由潛艇、護衛艦、驅逐艦、綜合補給艦、組成浩浩蕩蕩的編隊、圖片上的表現只是一種宣傳手段和展示航母編隊的構成模式罷了,現實作戰中並非如此)航母安全事關重大、那麼美海軍航母編隊一般由2艘以上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保駕護航”、攻擊型護航核潛艇屬於航母編隊的“清道夫”和“清場”保護神。

    編隊航行途中攻擊型潛艇是“清道夫”打前戰起“開路先鋒”的作用前置於航母側前方位置100~180公里左右與編隊護衛艦、驅逐艦組成“保護圈”。

    “清場”或者提前佈置於作戰區域清理威脅目標、結合潛艇的武器系統打擊範圍為航母組成“扇形”保護區域、形成以航母為中心的“保護傘”。以航母為中心300公里左右範圍由攻擊型潛艇、“帶刀護衛”驅逐艦、護衛艦、預警機分層次區域形成近、中、遠防警戒御區域攻擊打擊範圍、確保航空母艦安全以利於艦載機的作戰。

  • 3 # 國平軍史

    航母,絕對不是一艘艦在戰鬥,離開軍港遠航時,必定是浩浩蕩蕩以航母為核心的一支作戰群,有防空驅逐艦、綜合補給艦等水面艦艇所組成;當然,水下肯定有看不見的攻擊型核潛艇,前出一定距離在航母作戰群前方打頭陣,屬於伴隨護航,也是最主要的核潛艇護航模式。

    攻擊型核潛艇,一般噸位相對於彈道導彈核潛艇要小許多,主要以各種常規的潛射戰術裝備比如魚雷、反艦導彈等為主要武器,用於執行搜尋、偵察、護航和攻擊等任務。

    在航母編隊中,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作用,是攔截接近航母編隊的敵方常核潛艇,保障己方航母編隊艦艇的安全,特別是其中的核心航母的絕對安全。

    美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部署,最主要的就是伴隨護航,防止敵方的攻擊型核潛艇進入航母編隊機動的艦艏扇面,阻止敵AIP常規潛艇進入航母編隊機動的艦艏扇面邊沿,讓其魚雷武器夠不著航母編隊的中心位置,從而確保己方航母編隊的安全。

    而航母編隊的後方或左右兩側,其實,是不用安排攻擊型核潛艇的,原因就是航母編隊高速前行時,左右兩側有防空驅逐艦護衛,航母的安全不存在問題。

    最關鍵的是即使其它方向上有常核潛艇接近,一般也追不上航母編隊的高速穿插速度,也就無法實施有效的魚雷攻擊,包括反艦導彈的打擊。

    前出的攻擊型核潛艇,主要擔負航母編隊的中程防禦區(遠端防禦區則由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戰鬥機來負責距離航母作戰群方圓600公里範圍),即航母編隊側前方50-100公里扇形區域的護航警戒任務(基本上也是防空驅逐艦上的遠端防空導彈有效射程覆蓋範圍),利用攻擊型核潛艇強大的綜合聲吶系統,及時發現距自身50-100公里以外的敵潛艇,且能對其實施重型自導魚雷或反艦導彈攻擊。

    航母編隊除了航母周圍圓周式配置的水面艦艇以及配備在護航艦艇上的反潛直升機,包括航母自身攜帶的中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系統,與前出的攻擊型核潛艇共同構建一個以航母為圓心,由近、中、遠三個防禦區域相互銜接而成的梯次防禦體系。

    當然,必要時美海軍核攻擊潛艇,也能為航母作戰群展開區域護航和戰區警戒等比較粗獷的護航任務,與預先將攻擊型核潛艇編入航母作戰群並伴隨掩護其航行安全的伴隨護航有所不同。

    將1至2艘核動力攻擊潛艇,提前配置在航母編隊側前方100-200公里範圍內,擔負反潛護航警戒,在航母編隊到達以前,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搜攻潛任務,從而減緩伴隨護航攻擊型核潛艇的壓力,可稱之為區域護航。

    至於戰區警戒護航,目前為止,似乎美海軍很少採用,是指攻擊型核潛艇在航母編隊作戰區域周邊,設定警戒區並進行警戒。

    當年馬島戰爭時,英國皇家海軍的5艘核攻擊潛艇使用過,按照方位提前完成了5個扇形區域的預先警戒部署,並在其設定的警戒區域內,“征服者”號核攻擊潛艇用“虎魚”重型自導魚雷,成功擊沉了阿根廷海軍萬噸級的“貝爾格奈諾將軍”號巡洋艦,被嚇破了膽的阿根廷海軍自此就龜縮在軍港,成了馬島戰爭的旁觀者。

  • 4 # 威吶解析

    首先,核潛艇的分類中是沒有“戰術核潛艇”這種說法的,按照功能分類一般是分為戰略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包括巡航導彈核潛艇)。美國的核動力航母戰鬥群中,一般會包括2艘攻擊型核潛艇,部分特殊情況可能數量可達4艘。攻擊型核潛艇在航母戰鬥群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外層反潛,此外,還承擔一部分反艦、預警等任務。美國海軍一個完整的航母戰鬥群,最前方的2艘就是護航攻擊型核潛艇

    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夠獨立設計、建造核潛艇的國家還只有聯合國“五常”,其中,核潛艇裝備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就是美國,其現役核潛艇型號包括“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和“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總裝備規模近80艘,超過其他“四常”之和!美國裝備的4型核潛艇中為航母戰鬥群執行護航任務的主要是“弗吉尼亞級”和“洛杉磯級”兩型攻擊型核潛艇,其中“弗吉尼亞級”是美國最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未來將會逐步替代日益老舊的“洛杉磯級”成為美國海軍的水下核心攻擊力量。美國海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效能最好的核潛艇部隊!配置4艘護航核潛艇的“高配版”航母戰鬥群

    美國一個完整的航母戰鬥群一般組成包括1艘核動力航母、4-6艘護航驅逐艦/巡洋艦、2艘攻擊型核潛艇以及一艘快速補給艦等,其中,護航核潛艇一般部署在戰鬥群的最前方,距航母甚至超過上百海里,可謂是整個航母戰鬥群的“開路先鋒”。對航母戰鬥群而言,最大的威脅不僅來自空中的戰機、導彈,還有水下的潛艇!儘管戰鬥群護航艦艇及艦載反潛機能夠在半徑100公里左右形成有效的反潛全,但是,對於潛艇而言,最有效的反潛手段還是效能更高的潛艇!因此,護航核潛艇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掃清可能潛伏在戰鬥群前進方向周圍的敵方潛艇,提前為航母清除威脅。建造完成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

    隨著武器裝備技術的發展,核潛艇搭載的武器也越來越多樣,以美國“弗吉尼亞級”為例,可以搭載12枚射程超20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後續改進型號甚至可以搭載近40枚“戰斧”導彈,核潛艇不僅能夠反潛、反艦,也能夠對遠距離目標進行打擊。因此,對於美國航母戰鬥群中的護航核潛艇來說,其功能不單純是護航,同時也是重要的綜合火力打擊單位!後續批次“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將會搭載更多的“戰斧”導彈,承擔更多的打擊任務

  • 5 # 軍武資料庫

    那東西叫做攻擊型核潛艇。

    這是一種不攜帶彈道導彈而主要使用魚雷和巡航導彈進行作戰的潛艇型別。

    一般的情況下,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中會有一艘到兩艘潛艇。

    這兩艘潛艇也就都是攻擊型核潛艇了,主要的工作就是為航母戰鬥群清除水下威脅。

    如果注意第一張圖片,就會發現弗吉尼亞潛艇的前部是有一個聲納球體的。

    由於潛艇航行於水下幾十米的深度,因此水面上的噪音就會被更好的隔絕掉,這樣一來就比水面艦艇對水下的監控效率要高了很多。

    一般的情況下,攻擊型核潛艇會在航母戰鬥群的前端

    突出幾十海里的位置,利用自己的隱身特性探查海中是否有其他對航母有危險的目標。

    當然了上面的圖片以及這類的圖片

    其實都是為了拍攝一個航母戰鬥群所做的擺拍。潛艇的實際距離要比照片上遠很多。並且這些潛艇也不會以半潛的姿態航行,而是在水下幾十米的深度靜音前進。

    對於潛艇來說,在獲得航母戰鬥群的路徑資料後,就會沿著既定路線前進。路線上的其他潛艇都是其預設的攻擊目標。

  • 6 # 鷹鴿分析

    攻擊型核潛艇是美國航母打擊群的重要成員,往往攻擊型核潛艇的作用被遺忘了。其實,攻擊型核潛艇和航母是對天生的組合,其在戰略層面上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攻擊型核潛艇之所以能加盟航母打擊群,主要優勢在於其隱蔽性和航速上,核潛艇的航速遠高於常規潛艇,能夠跟得上航母至少27節以上的高航速機動。在航母打擊群中,攻擊型核潛艇的作用主要有鏈各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就是眾所周知的為航母打擊群護航,是航母聯合反潛體系中的重要成員之一。攻擊型核潛艇在反潛作戰流程中主要擔負的是“清場”,就是在航母打擊群進入戰區前,攻擊核潛艇進入戰區前出進行預定海域搜尋,確保航母編隊的安全。

    攻擊型核潛艇前出後,艇載聲吶開機對預定海域進行掃描,進行聲吶接觸,發現目標後進行對接確認,而後將可疑資訊回傳,由航母打擊群反潛指揮系統協調是否出動航空反潛力量進行進一步的識別偵測,大致就是這麼一個流程。

    第二個就是很多人忽略了的攻擊型核潛艇的海域控制能力。攻擊型核潛艇最大的特點在於隱蔽性強、機動速度快,正是憑藉這兩大優勢,核潛艇在深海作戰中,很難被敵方反潛兵力實現有效發現,要知道反潛的第一要義在於發現目標、鎖定目標,才會有後續的攻擊流程。

    另外,攻擊型核潛艇由於航速高,在被發現後能夠迅速透過下潛進行水下高速戰術規避,能夠有效的擺脫各種反潛兵力的圍攻。尤其是,對於水面反潛艦艇來說,兩種艦艇的航速大致在同一水平,這時覺得水面艦艇還能追得上潛艇嗎?還談什麼攻潛流程呢?

    正是出於上述的兩點優勢,使得攻擊型核潛艇的生存效能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是常規動力核潛艇所不能比擬的。尤其是核潛艇可以在水下長航時潛伏,一般的常規潛艇大致在一個星期到半個月左右,但是核潛艇至少可以達到一倍以上的水下潛航時間。

    因而,一艘攻擊型核潛艇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長時間航行,這對於反潛作戰一方來說具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也就是戰略威懾性。這種威懾是常規兵器所達不到的,也是航母打擊群隱藏起來的一種能力。

  • 7 # 狼煙火燎

    美國航母編隊中都有1~2艘核潛艇進行護航,核潛艇在水下與航母編隊的通訊非常不便,甚至可以說幾乎隔絕,根本無法實現聯合指揮,甚至有可能核潛艇被水面艦艇反潛給誤殺掉,至少可能會牽制一部分的反潛力量,時不時就有潛艇噪音出現,要想區分自家潛艇還是別家潛艇總得有個過程,不是瞬間就能判斷的事情,那麼核潛艇在護航過程中怎樣做才不至於給反潛新增麻煩呢?

    其實航母的整個編隊反潛分為了好幾層的防禦,而保護航母的1~2艘核潛艇負責最外圍的反潛,他們會脫離航母編隊前出100多~200多海里,為航母編隊行進路線進行探路,這就是美國航母的第一道外圍反潛,脫離了編隊不至於干預己方反潛力量,而攻擊核潛艇利用大洋的保護潛藏在海底,在航母行進路線上提前排除危險。

    而航母的第二道反潛網則是由驅逐艦、巡洋艦和航母自己攜帶的反潛直升機組成,直升機利用自己機動性優勢進行快速的、大面積的搜潛,這些直升機的搜潛半徑達到200公里,一旦發現潛艇的影子,以直升機的機動性進行追蹤,之後由直升機發射反潛魚雷也好,或者指揮護航軍艦發射反潛導彈也好,實施對敵方潛艇的獵殺!

    而第三道反潛網則是由護航軍艦自己攜帶的反潛裝置,比如艦首的被動聲吶、或者拖曳聲納系統等實施反潛。美國所有的反潛指揮都是由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負責,而航母負責艦載機作戰的一切指揮排程,這樣為航母減輕負擔!

    這邊是航母的層層反潛網,戰術核潛艇就是為整個航母編隊開路的存在,現在的攻擊核潛艇的被動、主動聲吶都非常先進,尤其是攻擊型核潛艇的拖曳聲納的被動探測,而且處於水下雜波噪音干擾小很多,因此探測距離要比水面艦艇遠很多,目前核潛艇先進的聲納裝置甚至可以探測100海里以上,對敵方潛艇發現機率高達70%

    核潛艇一旦發現目標,則會立即使用主動攻擊聲納迅速定位,至於攻擊對方的武器可以選擇各種反潛導彈,當時是核潛艇自身攜帶的重型反潛魚雷,這是目前反潛和攻擊水面艦艇最致命的武器。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攻擊型核潛艇的水下護航,即使航母擁有充足的水面艦艇,但也絕不敢深入大洋進行遠航,可以說,攻擊型核潛艇是航母的帶刀侍衛非常重要的一環!

  • 8 # 魂舞大漠

    航母的殺手好幾個,陸基彈道導彈,空中隱身飛機,再有就是來自水下的核潛艇。如何對付對方潛艇?最好的方式,就是航母編隊中的核潛艇,對潛艇來對付潛艇。美國航母繞世界跑,也不得不小心翼翼來應對來自水下的最危險的殺手,其一款“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自首艇2004年入役,現在已造了20艘,仍在持續建造中,有訊息披露分析,要造50艘左右。

    美國海軍愛不釋手,就因其有較強的多工能力,可以攜帶40枚“戰斧”,可以發射“魚叉”反艦導彈,以及MK48魚雷等,火力十足,尤其以其強大的情報收集與水下監視能力,成為航母的標配。“弗吉尼亞”的絕活,可以搭載大型水下無人潛航器,實現在較遠距離上執行水下偵察、掃雷和反潛任務,可以前出航母編隊200公里以外,甚至更遠,贏得了編隊更遠的防護海域,在確保編隊安全的同時,用以攻擊對方編隊。潛艇更配合艦載機前出,空中與水下成為有機的一個整體,構成了嚴密的編隊反潛體系。

    正在打造中的“福特”級航母,得益於“尼米茲”級的實踐,得力於F-35C第五代戰鬥機,再加上不斷改進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控制海域範圍將比“尼米茲”更廣。今天的“弗吉尼亞”核潛艇,從最初的採購價格20億美元,已增至30億美元,價格高,還在持續建造的原因,不只其火力,它安靜的噪聲水平,也成為其水下攻潛的硬功之一。

  • 9 # 九品侍衛

    一般情況下美國的核潛艇是位於航母戰鬥群的最外圍,在數百海里之外潛伏在水下監聽著周圍的動靜,一旦發現有類似敵潛艇的惡意出現,就立刻進入戰備狀態。

    其實潛艇不像是水面艦艇,由於水面艦艇是位於水面之上的,所以一旦擦槍走火就意味著開戰,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家之間的海軍相遇之後,即便是兩國交惡也會相當剋制。

    但潛艇部隊卻不一樣,由於是潛伏在大洋深處,而且部隊內部的情況又是嚴格保密的,所以即便在水下兩艘潛艇真的打起來了,以至於其中一艘被擊沉,對外也只會說是潛艇自身的事故而已。正是因為如此,潛艇部隊在水下角逐的時候,往往比水面艦艇更加的兇殘。

    當然為了避免開戰,即便是在水下活動,潛艇們也會同樣保持克制,一旦聲吶探測到敵潛艇出沒,很多情況下會逼迫其上浮並在公共頻率交流,只要判定對方沒有威脅,那就各走各的路。簡而言之潛艇在航母戰鬥群中所擔任的位置,基本上就是為戰鬥群提前發現和接觸潛在的水下威脅。

  • 10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核潛艇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名稱也是不同的,首先只要是核動力的潛艇都可以叫核潛艇,而配備核導彈的“雙核潛艇”被稱為戰略核潛艇,因為潛艇的核彈只又在生死攸關的時候才會使用,大部分時間都是用於戰略威懾,可能到退役都不一定能用一次。而單純使用核動力,不搭載核武器的的“單核潛艇”則被稱為攻擊型潛艇,因為搭載的武器都是常規的TNT炸藥的武器,且主要是用於進攻用,所以也就被稱為“攻擊型核潛艇”,而給航母護航的就是攻擊型核潛艇,而戰略核潛艇是不跟隨航母編隊機動作戰的。

    像大部分航母國家的航母編隊都會配備1-2艘攻擊型核潛艇,那這些攻擊型核潛艇是如何給給航母保駕護航的呢?對付坦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坦克打坦克,而對於潛艇來說也是這樣,在所有反潛作戰中,潛艇對潛艇絕對是最難纏的。都說潛艇是“躲在大洋深處的刺客”,之所以害怕刺客就是因為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但當派出一個在暗處的人對付在暗處的敵人那效果會怎樣呢?答案不言而喻。

    潛艇一般都是作為航母編隊的急先鋒,遠離航母編隊幾十甚至上百多公里,而潛艇上裝有所有軍艦中效能最先進的聲吶系統,並且自身的噪音非常小,小到什麼程度呢?在大西洋,美軍和英軍的核潛艇在水下相撞了都沒有發現對方。所有潛艇的水下探測能力非常優異、探測距離也更遠,可以算是水下的“相控陣雷達”,而本著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消滅的原則,擁有優異的水下探測能力的潛艇就成為了航母編隊的中的一員。所以和相控陣雷達一樣,潛艇就是水下航母編隊的“眼睛”。並且也擁有著巨大的作戰能力,牽制對方的兵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螞蚱菜糊塌子的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