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行體會

    出處:《荀子·議兵》:“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 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德盛於此, 施及四極。”

    典故: 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一生寫了不少影響很大的論文, 其中有一篇論述軍事問題的文章叫 《議兵》。在這篇文章中, 他闡述了戰爭的勝利必須建立在政治上爭取民心的基礎上的觀點。荀子說:“用兵的目的在於禁暴除害,而不在於爭奪。仁義之兵所統治的地方,就會達到大治的局面,仁義之兵所經過的地方, 人民就會得到教化。就好象得到了及時雨, 沒有人不高興的。堯伐驩兜, 舜伐有苗, 禹伐共工, 湯伐有夏, 文王伐崇, 武王伐紂, 這四帝兩王, 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因此, 近處的人都喜愛他們的美德, 遠方的人都仰慕他們的仁義。這樣, 兵器上面不用沾血, 遠近的人就都來歸服了。德行如果達到這樣高的程度,它的影響就會遍及四方遠近的地方。”

    詞義: 兵器上面不用沾血。兵: 兵器; 刃: 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形容未經血戰就獲得了勝利。

    用法舉例: 《尉繚子·武議》:“故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兵之所加者,大農不離其田業,賈不離其肆宅,士夫不離其官府,由其武議在於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親焉。”《晉書·陶侃傳》: “ (郭) 默在中原, 數與石勒等戰, 賊畏其勇, 聞 (陶) 侃討之, 兵不血刃而擒也, 益畏侃。”清·張春帆《宦海》第七回:“兵不血刃,就平了廣西省多年的亂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星蘋果撕袋兒的合適溫度是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