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法中國
-
2 # 明倫
練習書法是很好的鍛鍊,寫字應從小學到人老不能間斷的,現在的老年大學都開設了書法課,目的就是鍛鍊老人的腦眼手的協調能力,真正做到了勤動腦,勤功手,增加記憶,鍛鍊身體,協調機能。提倡少用電腦,多用手寫,腦力得到正確的運動,記憶自然增強。
-
3 # 李秉順書畫印
學習書法、學習繪畫、或者學習其它枝術含量較高的學科對改善記意都是很有幫助的,由其是經過長期、而規律的扶案靜坐和獨立思考的學習過程、對開發大腦、提高智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4 # 新疆大曾
筆者認為,學習書法一定能改善記憶。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一項傳統藝術,在書法藝術的創作過程中,需要開動腦筋研究和發現各種不同字型之間的差異和美感,同時,還需要了解各類作品不同歷史程序、起源和由來。這是一項很強的腦力工作。
首先,對書法藝術產生興趣後進行實際操作。再對創造出的藝術作品進行欣賞,形成一定的大腦記憶。長而久之,不但可以提高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健腦也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練習書法和我們學習駕考一樣,剛開始是喜歡,接著需要開動腦筋進行記憶,包括操作規範、路況分析、道路標識等,透過學習訓練形成良好的習慣,最後完美的獲得駕照。
這一切工作都需要用大腦來記憶,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透過實操和演練,最後修成正果。
-
5 # 河南戲迷
學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使人更有內涵,穩重,暴躁的脾氣也會越來越好了,當你進入到書法藝術中心去的時候就會忘記一切煩惱,這都是本人心得體會,現在分享給廣大書法愛好者。
-
6 # 城市中的二狗子
學習書法和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是一樣,只是書法陶冶人的情操,鍛鍊自己而已,沒那麼神聖,但也沒那麼平凡,每一個方向的知識都學習,只是每個人的學習方向不同而已,僅此而已!
-
7 # 同玉5
練書法首先是讀帖、臨帖的過程,而臨帖又分對臨與背臨,無論是讀帖還是臨帖都是:眼前形象,奮力直追的過程,這就需要反覆讀臨反覆記憶,因此練書法無疑會加強人的記憶能力。
-
8 # 黎洪錦LHJ
這個是有醫學根據的,因為學習的過程是需要不斷記憶的,這個不斷的記憶就是鍛鍊自己的記憶能力,醫學上有這個說法,用進廢退!
-
9 # 安安26170
怎麼說呢,能不能增加記憶力,應該有這方面專業人士來解讀。不是都說練練字,能修心養性嗎!的確能達到這方面素質的提高……。總之吧,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願大家都成為文化人,說著文明話。
-
10 # 東籬老叟
我贊同這個觀點,我們在寫字的時候總會在頭腦回憶每個字的結構,運筆,在現在全民使用電腦智慧手機的時代,我個人一直使用五筆輸入法,就是怕把一些字忘記了寫法,光知道讀音,拿起筆卻不知如何下筆了,個人看法,不代表大眾觀點。
-
11 # 雲中龍211
學習書法,能幫助我們的記憶力。例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我反覆書寫幾遍,就自然而然地背誦下來了。再如,王羲之的“草決歌”,經過多次臨摹,也以記得大部分。因此,學習書法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書寫能力,而且還能自然而然地增強我們的記憶力。書法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五千年的漢字演變長河裡,程現出異彩濱紛的書法模式,令人望而興起。我們有責任繼承之、弘揚之、發展之。書寫之法,先賢們的書論著述備矣!我們只有認真研習,在實踐中反覆推敲,掌握實質,標新立異,才能去發現書法之真諦,去開拓民族的精魂。書法理論,既是先賢的經驗總結,又是指導我們研習的基石。知識的儲備與之相輔相承,記憶的開發與之前後呼應。有志者,事競成!願中華民族的書藝之寶,像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照耀萬里廣袤的大地,引發無數的愛好者而以之自豪、奮起、攀登,去奪取藝術殿堂的桂冠!
-
12 # 草根TV
書法對記憶力的改善,其實與書法本身並無關係。
這個問題的回答取決於你對記憶力高低的認識,瞭解影響記憶力的關鍵核心因素。
記憶力,是我們調取歷史事件,人物情景時還原程度的深淺。
影響它的關鍵核心因素是,調取歷史記憶時,大腦皮層的安靜程度,安靜程度越高,記憶越清晰,反之則越低。
我給你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像你透過一杯水去看東西,水越潔淨,看到的越清楚;如果水越混濁,看到的自然越模糊。
所以從這個程度來講,書法只是讓你大腦皮層安靜下來,其他的妄念慢慢沉澱,就像那潔淨之水.所以記憶力會好!
而如果你內心的雜念很多,就像那混濁之水,透過這些雜念再去調取你想要還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自然就不清晰了。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當時沒有雜念啊!那是因為他忘了他一天的心理活動,就如那燒過的木頭,看似只是灰燼,其實裡面還有餘熱。
所以如果瞭解了這個原理,就明白了為什麼說書法會改善記憶力。其實書法只是途徑之一,並不是唯一途徑,很多讓你收攏六根一念清淨的方法,都會改善記憶力!
就目前我的經驗認為,沒有比打坐更能改善記憶力,改善健康,開啟智慧的途徑了!
-
13 # 銅雀fan
記憶力決定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一個人的學習歷程能否走得更遠取決於他的記憶力;知識的累積,全是靠記憶力來完成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蓋磚瓦結構的房子,一層一層的磚往上壘,磚與磚之間的水泥砂漿,就相當於我們的記憶力,承上啟下,兼顧不鬆動,架構知識的框架,沒有很好的記憶力是不行的。
眾所周知,記憶力除了天賦以外,還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培養興趣、沒有雜念、聚精會神、興奮的狀態下記憶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其中練習書法可以鍛鍊人的記憶力是肯定的,練習過程中,書法在頭腦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為經驗能保留相當長的時間,在一定的條件下還能恢復的過程。形成這些記憶,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需要與書法接觸、產生興趣,進行操作、產生興奮,反覆訓練、產生刺激。時間的長短決定記憶的效果。
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儲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迴圈。記憶力潛移默化地得到改善!
-
14 # 千水之源
我認為會改善記憶能力。學習書法,首先要對字有深的認識,筆劃,結構要有審美,書法就是把字按照字型的規範和美感寫出來,看上去是一種享受,書法的法就是寫字的技巧方法,每種字型都有書寫的方法,想把字寫好就要按書法要求來,書寫有幾十種規範,常用九十二法,學習的過程肯定改善你的記憶,楷,行,隸篆草都有各自的書寫技巧和方法,學習下來並分清記住再運用到書寫過程,不記清那行,所以,學習書法定會改善記憶。
-
15 # 博觀收藏
書法分為真草隸篆等等
每種書法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漢字的數量非常大,所以練習書法需要記住非常多的漢字的寫法。對記憶力的要求非常大,所以練習書法能明顯改善記憶力
-
16 # 華志坤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適應學習書法,自娛自樂,閒情逸致,開朗活潑,陶冶情操,有助於促進記憶力增強,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
回覆列表
何應輝:當代書法家文化素養之我見 當下書法創作尚存在如下主要問題:跟風模仿,面目雷同;輕內涵重形式,在外在形式的處理上多有拼湊,而在拼湊中又往往暴露出美術修養的欠缺;刻意造作、為新而新,或變形有違書理,或正規化選擇有違本真,甚或藉助電腦手段集古人字作放大處理拼湊成篇;重於形式技巧表現而缺乏內在精神境界與人格力量的表達;欠缺文字學、文學素養,錯別字難以消除,書寫內容抄錄太多而自創太少;學風浮而不實,或欠於對傳統的深入認識,曲解前賢、妄下斷語,或壺半鳴雷,盲目自大,浮誇海吹;非藝術因素的介入,導致藝術本體的質量與名利訴求的關係倒掛。凡此種種,均歸因於作者文化素養和人格修養的不足。文化素養與人格修養實不無關係,但這裡著重談及文化素養問題。 書法家的書內功雖亦包含在文化素養之中,但僅靠書內功而忽視相關的文化素養必然行之不遠,更不能得到昇華,獲得高的藝術境界與品位,這是毫無疑問的。書家固須具備過硬的書法實踐功夫,但同時亦宜以文學陶冶情操,提升精神生活之品位;以史學作文學、哲學、藝術學、書學之基礎;以哲學培育世界觀,求得正確的思想方法;以美術提高對視覺形式美的感知、把握、創造的修養與能力,並深化對書理的領悟;以音樂、舞蹈激盪情感,營養心靈,體察時空合一的運動節律美;以山川遊歷貼近自然、盪滌心胸、變化氣質,陶泳天人合一之自由;以社會生活之複雜深刻來洞見人性,磨鍊智慧與意志,蒙養浩氣,增進善心。總而言之,進德修業,發而為書。 知識的積累並不等於文化的修養。孫過庭雲:“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作品中情性的詩性表達絕不等於情感的原始發洩,它需要淨化、提煉、昇華,其間的關鍵是以文化人,以文養心,鑄就風骨。從文化素養與人生歷練到藝術家的作品,其間必須經歷兩種轉換:其一,善於從文化與生活的積累中化取養料,以此來蒙養、陶冶自己的內心世界,昇華自己的靈魂;其二,錘鍊出自己的藝術語言,以此寫出自己的精神來,從而實現藝術家不同於常人的責任。藝術家從文化與生活的積累中所化取而來蒙養自己內心世界的這些養料,康定斯基把它稱為“充實和陶冶了心靈的物質”,並說“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這種養料來源於三個方面: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作者的社會生活經歷以及自然永珍。藝術家的這種化取、蒙養、陶冶的功夫,在第一種轉換中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精神過程。要實現這一過程,關鍵有兩點:一是基於藝術立場的通感、通識。二是主體精神的覺悟。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正是透過這第一種轉換,得以養就一顆文心,樹立風骨。而前述第二種轉換,便是透過書內功的鍛鍊,由技而進於道,實現藝術創作所必須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在不斷深化書內功的同時,高度重視加強相關文化素養,應是當代書法家亟待更好地解決的重要課題。(文章有刪節) (選自中國書法報225期2—3版) 十一屆國展入展作品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