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義大利將於3月4日舉行大選。伴隨著金融危機、移民問題、新選舉制度的引入、以及搖擺不動的選民,分析人士稱此次義大利大選的不可預測性極高。
2
回覆列表
  • 1 # 希爾維

    可能性極小。

    雖然義大利政局現在呈“三分天下”之勢:老貝領導的中右聯盟(由老貝所在的義大利力量黨、持疑歐傾向的北方聯盟及義大利兄弟黨等組成)、現總理真蒂洛尼所在的民主黨領導的中左陣營以及持疑歐傾向的民粹政黨五星運動“三足鼎立”,支援率分別為37%、26%及28%。根據新選舉法,政黨或政黨聯盟需要獲得42%的支援率才能組成穩定政府,這三個陣營顯然都不具備。鑑於目前還有約35%的選民舉棋不定,義大利選舉形勢還不好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單一政黨的五星運動是無法完成28%到42%的“驚天逆襲”的。

    (蠟像一般的老貝)

    在義大利,不與五星運動結盟是中左、中右陣營共同秉持的紅線。老貝更直言要狙擊五星運動,不允許五星運動上臺,萬一中右聯盟難以組建穩定政府,不排除其跨越左右之分,組建一個“親歐聯盟”。

    唯一一個與五星運動共同持疑歐立場的就是北方聯盟(屬於中右陣營),除非北方聯盟選擇與五星運動聯盟,否則五星運動沒有登臺理政的可能,更無法推動歐元區的改革,但北方聯盟棄老貝而去,選擇“臭名昭著”的五星運動的可能性近乎為零。而且,北方聯盟反對的並非歐盟,而是歐元區:北方聯盟將義大利使用歐元視為義大利多年來經濟疲弱的重要原因,主張退出歐元區,但近期觀點亦有所回撥,更主張歐元區改革。此外,近期連五星運動也有所回撥,主張歐盟改革,不再提退歐事宜。

  • 2 # 世界說

    25年了,義大利人怎麼還信貝盧斯科尼?

    11個政黨在選舉中角逐政權會是怎樣一種景象?在本週末的義大利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3月4日,義大利將舉行大選,選舉議會眾參兩院議員,目前主導現政府的民主黨與在野的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分別和多個政黨結成聯盟,形成總計10個政黨參與的左右兩大陣營,與民粹疑歐主義政黨五星運動(Movimento 5 Stelle)展開競爭。根據最新民調顯示,領先的三大陣營支援率都在30%左右,外加上2017年《選舉法》改革與政黨間合縱連橫帶來的變數,令本次大選的結果極難預測。

    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政壇的未來對整個歐洲的前景將有潛在影響。但與義大利本國的命運相比,媒體更關心的反而是一個81歲傳媒大亨的蹤影——前AC米蘭俱樂部主席、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損友,醜聞纏身的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在下臺7年後,又以“造王者”的身份回來了。

    蹣跚的巨人:經濟與政治的慢性危機

    根據經濟合作組織(OECD)資料,截止2016年義大利國民生產總值(GDP)為2.36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38370美元,在歐元區國家中僅次於德國與法國位列第三。但在另一方面,義大利高達11.7%的總失業率在歐元區也位列第三,僅次於希臘和西班牙,而義大利政府的負債已達GDP的155%,位列歐元區第二,其中超過40%為國外投資者持有。在龐大的總量與發達的生產率表象之下,義大利經濟的真實狀況更像一個蹣跚的巨人。

    困擾義大利的債務問題對歐元區與國際金融市場而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隱患。一方面,高企的政府債務令義大利政府不得不支付相當於GDP總值3.7%的鉅額利息,對政府財政造成壓力。另一方面,義大利銀行業也深受壞賬問題困擾,在銀行壞賬問題最嚴重的2017年第一季度,義大利銀行業持有的不良貸款(non-performing loans)一度突破2000億歐元關口,相當於歐元區不良貸款總額的五分之一。2016年第三季度,義大利第三大銀行、號稱全世界最古老的錫耶納銀行壞賬率曾超過30%,引發市場對於義大利爆發信貸危機並波及整個歐元區的擔憂。

    總部位於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多次警告義大利方面儘快處理壞賬問題,但義大利央行認為本國銀行系統局面總體可控,突發性危機的風險並不存在,且處理壞賬仍需要時間。

    國際投資者對義大利經濟的擔憂在於債務,而選民對義大利經濟的關切在於失業。根據OECD資料顯示,2016年義大利長期失業人口(即連續12個月以上處在失業狀態)達到總失業人口的58.3%,自主僱傭率也高達23.9%,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截止2017年11月,義大利青年失業率為32.7%,位列歐元區第三;而根據歐盟委員會2017年釋出的《歐洲僱傭與社會發展報告》,有超過15%的義大利青壯年在非正規合同下工作,且30歲以下勞動者的平均收入比60歲以上人群低60%。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義大利年輕人陷入了不穩定乃至無收入的經濟處境。

    經濟上的走投無路激發了年青一代義大利人對傳統政黨政治的絕望情緒。自2009年歐債危機以來,義大利在九年間共迎來五屆政府,無論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翼聯合政府、民主黨主持的中左翼聯合政府還是由非民選政治家組成的技術官僚內閣,義大利傳統政治光譜上的解決方案都無法令選民滿意。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民粹主義反建制政黨“五星運動”快速崛起,在2013年大選中贏得約四分之一的選票,並在本次大選民調中位列第一。“五星運動”由喜劇演員畢普·格里洛(Beppe Grillo)創立於2009年10月,初衷是一場堅決與傳統政黨和職業政治家對抗的激進主義運動。“五星運動”主張直接民主,反對資本主義增長方式,對歐洲一體化和歐元區強烈不滿,2017年9月接替創始人格里洛的新任領導者路易吉·迪·梅約(Luigi Di Maio)一度在12月承諾在當選後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退出歐元區,但在今年1月改口。“五星運動”對移民問題態度強硬,號召“徹底杜絕地中海上的搭便車服務”,這也為其贏得了大量支援。

    與歐美其他民粹主義政黨主要依賴教育與經濟水平較低人群的特徵不同,“五星運動”在除中老年以外的幾乎所有年齡段和階層都佔據民意優勢,在工人、中產階級、自由職業者、失業者與家庭主婦等多個人群的支援率都高於其他政黨,其所傳達的反建制資訊得到了廣泛的呼應。

    合縱連橫:選舉制度的兇險博弈

    “五星運動”的快速崛起動搖了義大利傳統的政治版圖,但義大利政壇從來不欣賞孤膽英雄。義大利戰後的政黨政治素來以碎片化著稱,自1953年起從未有一個政黨能在議會佔據過半議席,每一屆政府的權力都必須以多個政黨間的聯盟為基礎。作為一個堅決的反建制政黨,“五星運動”直到大選前夕始終堅持不與任何傳統政黨結盟,左右翼兩大競選聯盟也都拒絕與其合作,這無疑令每一場大選都成為豪賭。

    但如果根據義大利之前的選舉規則,“五星運動”未嘗不能對執政權發起挑戰。根據2015年修訂的《選舉法》,義大利的眾議院選舉採用一種改良的兩輪比例代表制,若第一輪中得票最多的政黨得票率超過40%則自動獲得630席中的340席(相當於54%),掌握足以穩定執政的絕對多數,若沒有則由兩個最大黨進行第二輪投票,勝出者也將自動獲得340席,其餘政黨則根據各選區第一輪得票率分配剩餘席位。在這一規則下,作為時任中左翼倫齊政府一系列政治改革的一部分,旨在增強政府與眾議院的權威,打破統治戰後義大利政壇的政黨聯盟現象,這也在客觀上賦予“五星運動”透過獨自競選贏得政權的機會。

    然而,由於與之配套的參議院改革方案在2016年公投中未能過關,這一得名為“義大利法”(Italicum)的法案令義大利參眾兩院的選舉規則出現差異,易於導致2013年大選後的組閣危機重演。義大利政府不得不在2017年提出一套新的選舉規則,徹底推翻了在眾議院為得票最多的政黨直接分配絕對多數議席的規則,將37%的眾議院席位改為透過單一選區制決出,這些選區只有一個議席,由贏得相對多數的候選人獲取。與“義大利法”的思路不同,這份因民主黨眾議院議長埃託雷·羅賽託得名的“羅賽託法”(Rosatellum)鼓勵政黨間結更緊密的成聯盟,整合資源與基層組織,在只有一個席位的選區展開激烈爭奪。

    在這一規則之下,“五星運動”的席位分配雖然更加公平,但由於政黨間角逐的策略邏輯徹底扭轉,使其不得不面對其他政黨的聯合對抗,“五星運動”因此表示了抗議。2017年10月26日,“羅賽託法”得到義大利其他左右翼政黨支援,在參議院審議透過,而今年大選就將成為這一規則的第一次實踐。

    “羅賽託法”的透過看似是傳統政黨陣營對新興民粹主義勢力的勝利,但對尋求保住執政主導地位的民主黨而言,2018年大選的勝算並未提高。根據Termometro Politico在2月中旬對4500名選民進行的民調,民主黨雖以21.3%的支援率位列第二,其所領導的中左翼聯盟選情仍然低迷,總體支援率只能勉強與“五星運動”的26.3%抗衡,遠遠落後於中右翼聯盟的37.5%。

    雖然在現有的新選舉規則之下,中右翼聯盟的民調優勢轉化為議會多數的可能性不大,但隨著領導這一聯盟的義大利力量黨重出江湖,義大利政壇還是迎來了一個戲劇性的時刻。那個渾身都是“案底”的貝盧斯科尼,又一次浮出了水面。

    貝盧斯科尼,衰老的“教父”

    2017年11月28日,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頂著一張蠟像一樣光滑的面孔再度出現在媒體的聚光燈下。這固然意味著他在2013年被控逃稅之後終於迴歸政治舞臺,但對義大利的政黨政治而言,貝盧斯科尼其實從來就沒有離開過。

    如果說“動盪”是現代義大利政治的代名詞,那麼貝盧斯科尼或許是唯一一個對此免疫的人。自1993年創立義大利力量黨以來,這位身家超過80億美元的AC米蘭前主席始終扮演中右翼政黨聯盟的領導者角色,即便在選舉中失利依然風雨無阻。在本屆大選中,貝盧斯科尼雖因揹負一項2013年的判決,明確禁止其擔任公職,但隨著這一為期6年的禁令在2019年8月終結,貝盧斯科尼已經開始期待自己回到前臺。法國《費加羅報》評論指出,即便無法直接參政,貝盧斯科尼已成為義大利右翼不可或缺的領導者。

    進入2018年,這個判斷似乎適用於整個義大利政壇:領導中左翼聯盟的前總理倫齊已經是2016年憲法公投的失敗者,與他搭檔的現總理保羅·真蒂洛尼毫無領導氣質,而民粹主義的“五星運動”對義大利傳統的政治秩序又造成了過大的威脅,似乎只有經驗豐富的貝盧斯科尼能夠為義大利帶來穩定。即便曾在2001年批評貝盧斯科尼“不配領導義大利”的《經濟學人》前主編比爾·艾莫特(Bill Emmott)也在2018年1月4日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承認,貝盧斯科尼有可能會在2018年的大選中成為唯一的“造王者”。

    對於關心義大利政治廉潔的選民與觀察者來說,貝盧斯科尼仍然是一個近乎瘋狂的選項。在2009年,貝盧斯科尼宣稱自己在過去二十多年間捲入過106起案件,上法庭2500多次,在法律問題上花了兩億歐元,現在仍揹負多項未結案的指控;他對義大利媒體行業的強大影響力也令知識分子感到擔憂。

    但在政策上,貝盧斯科尼卻並不像在生活中那樣狂放,至少在歐盟與歐元區問題上,他承諾與歐洲其他國家修好,繼續履行歐洲央行提出的金融改革方案,並提名現任歐洲議會議長安東尼奧·塔亞尼為自己的總理人選,雖然後者拒絕了他的邀請。貝盧斯科尼唯一令人感到奇怪的主張是設立一種和歐元平行的貨幣,這只是對選民反歐元情緒的一種回答,不具備可行性,但和“五星運動”在退出歐元區公投問題上的出爾反爾相比,仍不失體面。

    然而,和中左翼民主黨和“五星運動”一樣,多黨聯盟體制固有的不穩定性也像地心引力一樣影響著貝盧斯科尼與民粹主義政黨間的關係。與民主黨一黨獨大的中左翼聯盟不同,貝盧斯科尼領導的義大利力量黨在中右翼陣營內部並無顯著優勢,其最大的盟友的聯盟黨支援地方主義,主張把義大利共和國改組為分權聯邦,在本次大選中憑藉強硬的反移民態度贏得支援,最新民調支援率達14.8%,只比義大利力量黨低約1%。

    雖然自2001年以來,聯盟黨便一直是中右翼陣營的常客,但在2013年當選的新黨首馬蒂奧·薩爾韋尼(Matteo Salvini)的領導下,聯盟黨試圖從義大利北部向全國發展,薩爾韋尼本人也對中右翼聯盟首腦的位置有野心。無論現年81歲的貝盧斯科尼對自己的控制力有多麼自信,中右翼陣線也已不再是那個可以任他馳騁的主場。

    如今貝盧斯科尼已經作為中右翼大佬迴歸政界,但他為義大利帶來救贖的希望仍十分渺茫。在目前三大陣營支援率不相上下的情況下,民調資料普遍將本次大選的結果指向又一個懸峙議會: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或聯盟在議會兩院掌握多數席位,義大利總統或將像2013年一樣出面調解,委任最大黨黨首組成一屆橫跨左右、難以統籌的大聯盟政府。

    屆時各政黨都將為組建政府展開新一輪交易,現有的中左、中右翼聯盟版圖有可能發生大規模變動,貝盧斯科尼即便贏得選舉,也將不得不謹慎地與聯盟黨分配權力,薩爾韋尼的極右綱領仍會向義大利政壇滲透。和預想中的“救世主”角色不同,在這場號稱變數最大的選舉中,貝盧斯科尼手握好牌,卻仍可能扮演一位老去的“教父”。

    (宋邁克對本文亦有貢獻)

    徐一彤

    責任編輯 | 張夢圓

    運營編輯 | 梅瓊予

    版面編輯 | 徐靖怡

  • 3 # 姜運倉

    當前有希望贏得選舉的有三大派別:貝盧斯科尼的前進黨聯合義大利兄弟黨及北方聯盟黨組成的中右聯盟、當前執政的民主黨為首的左翼、五星運動黨。從大選前的最後民意測驗來看,中右翼聯盟的支援率最高,為37%左右,其餘兩個派別的支援率都在25%左右。

    從支援來看,中右聯盟有可能在選舉中獲得多數,但其得票率如超不過40%的話,不能單獨組閣,必須要組成聯合政府。但從目前黨派之間的分歧來看,政黨整合非常困難。

    本次參選的多個政黨都提出了退出歐盟,拒絕移民的口號,大選後義大利會退出歐盟嗎?小編認為可能性不大:一是因為國內程式問題。如果要退出歐盟必需要修改憲法,這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也未必有那麼多人支援修憲;二是退出歐盟未必對義大利有益,目前義大利債臺高築、金融不穩、就業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退歐只能加重危機;三是退出歐盟只是一些政黨的選舉口號,其內心並非真想退歐,當前各黨的退歐調門降低就是證明!

  • 4 # 孫興傑

    從目前來看,應該是不會的。歐洲的民粹主義引起黑天鵝的機率是在下降的,其實去年一年,並沒有黑天鵝飛起。西歐作為歐盟的第一輪成員國,退歐幾乎不是選項,如果一個政黨堅決主張退歐的話,基本無法贏得多數,去年三月份的荷蘭大選就是個例子。目前的結果顯示,義大利還是懸浮議會,可能還要進行一輪投票,執政的民主黨慘敗,得票率不超過20%,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拿到了31%左右的選票。中右翼的政黨聯盟可能拿到了最多的選票。義大利政壇依然保持了碎片化的格局,但是五星運動的熱度不減,而反對移民的政黨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績。義大利是非常支援歐洲一體化的,歐洲一體化過程中一些重要的檔案也是在義大利簽署的。作為現在歐盟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扮演的角色是舉足輕重的。因此,法國和德國組建了親歐的政府,尤其是法國年輕的總統馬克龍對歐洲一體化也是雄心勃勃。英國脫歐了,義大利的地位上升了,現在也沒有脫歐的理由。脫歐不現實,但是義大利是要甩包袱的,因為中歐國家對移民採取了非常嚴厲的措施,導致進入歐洲的難民主要從巴爾幹半島轉向了義大利。因此反對移民成了義大利的一個爆點,這次選舉中,義大利呈現的特點與德國類似。不脫歐,也不接受那麼多的難民。無論誰來當總理,恐怕都不能迴避難民的問題。

  • 5 # 葉克飛

    問“新政府會不會帶領義大利退出歐盟”,其實為時過早,因為我們現在首先要問的應該是“義大利什麼時候才能組閣新政府”。

    有人或許會說,義大利大選不是已經揭曉了嗎?組閣新政府這事兒不是近在眼前了嗎?這麼說的人肯定不熟悉義大利政治體系,現在揭曉的是義大利議會選舉,組閣恰恰是義大利麵對的最大難題。

    政黨如果想在義大利組閣,首先要獲得議會選舉的勝利。而且根據選舉法,只有選舉中得票率超過40%的政黨或黨派聯盟,才能獨立組閣新一屆政府。根據這次義大利議會選舉的結果,中右聯盟獲得了超過37%的選票,成為了義大利最大的政黨聯盟。極右翼的五星運動黨作為單一黨派得股票率最高,為30%左右,成為義大利第一大政黨,但二者都未能獲得40%以上的支援率,均未達到直接組閣的條件。

    這種情況在義大利近幾十年的歷史上十分常見,因為義大利政黨極多,支援率必然因此而分散,單一政黨獲取足夠支援率的機會並不大,因此,政黨之間常常以組成聯盟的方式參選,進而進行聯合組閣執政。但從這次選舉結果來看,儘管中右聯盟獲得了最高支援率,但也未能達到獨立組閣的支援率標準。

    而且,即使組閣成功,能幹多久也是問題。資料表明,二戰後的七十多年裡,義大利經歷了63屆政府。自1989年以來,義大利總理平均任期還不到兩年。

    義大利政治為何變化如此之快?這要從義大利繁複的政治制度說起。

    其實,制度的繁複事出有因,而且出發點還非常好。二戰後,為了避免希特勒、墨索里尼這樣的人再次出現,義大利乃至歐洲許多國家的制度設計都十分繁複,以求透過制衡來保護民主。

    義大利實行兩院制,即眾議院和參議院,前者共630個席位,直接普選產生,後者由地區選舉產生,共315個席位。二者享有平等權力,均有立法職能。每份法案必須由兩院同時透過方可成為正式法律,僅獲得一院透過則無效。如果是重大問題,兩院需各自進行兩輪審議,且均需重複性決議方可透過,而且兩輪審議和兩輪決議的間隔均不得少於三個月。

    看不明白?等我換個說法:一項法案要同時得到人員結構複雜的兩院透過,這個機率本身已經大大降低了,對不?而且,兩院要各自進行兩輪審議和重複性決議,換言之,眾議院要審議兩次決議兩次,參議院同樣要審議兩次決議兩次,加起來就是八次。一項法案在這八個關口前只要倒下一次,就得重頭再來。這還不算,“兩輪審議和兩輪決議的間隔均不得少於三個月”,換言之,就算你一滿三個月就把這事兒提上日程,就算一項法案未有為何阻滯,按程式以最快速度透過,全部的審議和決議時間也需要一年——這可還是最快速度哦!

    這是什麼效率?想想就恐怖。

    另外,議會對內閣的制約權力很大。新內閣成立後,必須在十日內向議會提交施政綱領,如果議會看著不爽,不予透過,怎麼辦?答案只有一個:重新組閣。這還不算厲害的,厲害的在後面:內閣執政過程中,議會隨時可以提出不信任案,一旦透過,內閣必須辭職。

    有人又會說了,這也有辦法啊,執政黨或者執政聯盟爭取在兩院佔據多數席位不就行了?自己人好說話啊。可是前面說過了,因為義大利的選舉制度,加上政黨過多導致的支援率分散問題,幾乎沒有任何一屆內閣可以在兩院中拿到多數席位。換言之,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去年,義大利進行了修憲公投,當時的執政黨就是以改進低效率為理由發起修憲公投,但未能成功。這種政治的不穩定性還將延續下去。至於退出歐盟,我倒覺得不用擔心:退出歐盟是要表決的,以義大利政治制度的繁複,兩院各自進行兩輪審議和決議,還沒等這八次搞完,政府可能已經下臺了,又得重頭再來。所以,有時候低效率未必是壞事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帝國時代2戰役攻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