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36867717565

    1、關於教育和生產率之間的關係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教育與生產率具有直接關係。教育能增進個人的生產能力,從而提高個人的生產率。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具有生產要素的性質。

    在篩選論者看來,教育和生產率之間只是一種間接關係:教育並不能提高個人的生產能力,它只是表示個人能力的一種工具,為僱主選擇、識別高能力的僱員,以便把僱員安排在不同的職位上。當僱員開始工作後,其生產率才能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僱員與生產率之間是透過篩選這一過程發生關係的,具有訊號作用。

    2、關於教育與個人收人的關係

    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理論均不否認教育和收人之間具有正向關係,均承認較高的教育水平為個人帶來較高的收入,但在對這種關係的解釋方面都不相同。人力資本理論的基本前提是,個人收入的差別,就要縮小人們在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本投資方面的差距。教育投資提高了個人的生產能力,從而使他們獲得較高的收入。

    3、關於教育政策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提高生產率,能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平等,所以要進行大量投資,擴張教育,對教育政策具有積極的意義。

    而在篩選論者看來,教育只是透過一紙文憑反映個人的先天能力,對社會具有資訊價值,卻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因而主張一種消極的教育政策。

    4、關於投資成本

    人力資本理論只認為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高於物力資本投資,要達到相同的效益,人力資本投資成本較低,因此,全社會的人都會熱衷於投資教育。

    而篩選理論認為,只有本身的勞動生產率高的人才會熱衷於投資教育,因為個人內在的勞動生產率與改變自身受教育狀況所需付出的訊號成本是負相關的關係,接受更多的教育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勞動生產率高的個體改變自身受教育狀況的訊號成本較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溫天氣應該如何避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