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求如何獲得健康的答案
-
2 # 一簾幽夢一縷愁
小時候生活條件差,從年頭盼到年尾就盼著過春節。春節到了有肉吃,有壓歲錢花。那時壓歲錢就一元二元,最多五元。那時年味濃,走親傳友,一片和諧。
現在,平常就大魚大肉的吃著,年味也漸漸淡了。春節了旅遊火了。春節了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打算,就打算在家安安靜靜地陪著家人過個平平靜靜的春節。
-
3 # 使用者8340820907122打
多買點魚,多買點雞,多買點平果,多買點糖塊,魚吉慶有餘,雞,大吉大利,平果,國泰民安,國家太平,糖塊,生活田田密密。
-
4 # 健康快樂807261
我是最喜歡運動,春節期間我會運動多一點,因為子兒們都休息在家,不用我去做什麼事,所以我會都把時間花在運動中!
-
5 # 青禾禾禾禾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家在海南的我卻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這種變化其實是有原因的。
如今交通發達,以前一年回一次家,現在只要其他因素允許,常回家看看是可以的,不一定非得過年回家,而且中國春運的可怕成都大家都是瞭解的。
以前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大魚大肉,現在品嚐美味佳餚已經不是稀罕的事情了。
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對於學生的我還是需要回家過年的,在哪過年無所謂,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個飯,聊聊天~~~每天必不可少的看春晚是我最期待的事情。
剛腦海中想到“放下手機陪陪媽媽”,可轉念一想,她自己比我還愛玩手機呢!
其實條件允許,我是想帶著一家人去旅遊過年的,住民宿,去登山是很不錯的選擇。
-
6 # 玥卿61222
中國的春節過年,不管千里萬里的華人都一心火療的回家,這個傳統外華人不理解,我們自己仔細想想大概也不理解自己,到底是為什麼呢?
但是隻要是這個時刻,大家還是奔家,我想,其實華人在骨子裡是在追求“其樂融融”的這種氛圍吧。
人都有尋找正能量、尋求溫暖的本性。春節,符合這個特徵,平時,不是節假日,不是婚嫁喪事,很少能祖孫幾倍的人聚在一起,大家有說有笑,認識新朋友,吐槽一下心中的不平,聽聽爹孃的誇獎、欣慰和嘮叨,這就是“加油”,如同汽車跑了多少公里後要加油一樣,……
幾千年文明歷史的華人,早已將宗教、信仰揉碎,變成通俗的孝、禮和勤奮,我們有自己的是非標準,怎麼樣過春節時幸福快樂的?
隨心、隨意,放鬆即可!
-
7 # 雲隱流川
"一年將盡夜,萬里不歸人。"在春節到來之時,回家過年是萬千打工者的共同心願。可是都在說,現在年貨越來越多,年味卻越來越少。但是我認為,年味是需要自己去發現和尋找的。回想起兒時的年,母親在廚房忙碌,家家戶戶傳出讓人垂涎的香味,大大小小的巷子傳來孩子的歡聲笑語,將喜悅撒向沒個角落。
我們長大了,再也沒法體會到兒時的歡悅。我到成都也近15年了,已經3年沒回我的老家(雲南)過年了,正好今年時間還算充裕,準備回老家去過春節。
把家裡衛生打掃乾淨後,我會自己寫副春聯貼在門上,除夕當天,聚洪荒之力,展生平所學,做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叫上幾年未見的親朋好友,一起喝上幾杯,暢聊近幾年的境遇和兒時的趣事,也是人生一大快事。春節聯歡晚會結束後,我準時在0點放兩箱火炮,以示辭舊迎新。初一我自己會起床早些,開一門縫放3串炮竹,然後開始做飯,一般都是做餃子和煮麵,做好了再叫起孩子,讓家人多吃幾碗(這是地方風俗)。
吃完飯以後,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去向家裡的長輩拜年。我們這裡是少數民族地區,所以特別講究,到別人家裡去,第一個進門的孩子必須是男孩子,長輩們也會給孩子紅包,等一圈年拜完,孩子肯定高興極了,口袋裡盡是紅包,糖和堅果!
大年初二我特別嚮往,由於地利位置獨特,我們過年的時候氣溫也很高,當地的苗族會用他們秘製的藥去燻魚,只要把這藥往上游一撒,過了十來分鐘,我們就拿著網子撿魚,許多的人在清澈的河裡嬉笑,游泳,搶魚,捉蝦,這樣的場景是多麼愜意,一下子就能勾勒出我童年的畫面。傍晚,從河裡弄來的小魚小蝦,在油鍋裡一炸,親戚們把自釀的糧食酒倒滿,不知又要醉倒多少英雄漢??
初三祭祖上墳以後,年味就會逐漸變淡,再到越南和周邊風景較好的地方去轉上兩天,又該回歸到無限迴圈的工作崗位上去了!
回覆列表
過個健康年
小時候聽大人說平時吃得節儉,年尾年頭要吃啥有啥,表示一年到頭都有。
一直來逢年過節都沒落下的就是吃,記得有個寒假重了8斤,挺自豪的
後來懂營養學運動學健康生理學,明白了隨著年齡而來的老年病一半是因為飲食不節。
去年過年重起來的6斤竟然到現在還沒甩掉因此,這個年一定要把去年留下的肉債給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