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論縱橫
-
2 # 冷眼看紅塵4
任何武器裝備,都有優缺點,任何武器裝備的產生,都不是孤立的,各有各的作用,這是定律。
重機槍,射程遠,封鎖面積大,這遠不是輕機槍能做到的,雖然重量比較重些,操作上覆雜一些,但它仍然是步兵的惡夢!
俗話說,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這個機槍,指的就是重機槍,因為重機槍的子彈,彈徑要大於輕機槍,衝鋒機和步槍的子彈,打上就要命,一般情況下,戰鬥中的傷亡顯示,大多的子彈“亡”,都是被重機槍的子彈射中的,可見重機槍的威力有多大!
所以,不論以後的戰爭如何演變,重機槍也是無法被替代的。
-
3 # 國平軍史
戰後輕機槍成班用機槍,重機槍成通用機槍,高射機槍成重機槍
重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放異彩,尤其是在索姆河戰役中,德國軍隊在陣地前佈置了上百挺重機槍,給予了以密集隊形衝鋒的英國軍隊以極大的殺傷,僅一天時間倒在德軍陣地前的英軍就有6萬人,馬克沁重機槍由此名聲大振,各國軍隊紛紛採購裝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重機槍依然是各主要交戰國軍隊的標配,但與此同時,輕機槍的裝備數量卻大行其道,遠遠超過了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
一般每個國家軍隊步兵班都配有一挺,參與太平洋奪島戰役的美軍步兵班,在原先一挺輕機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挺,重機槍則大都屬於連級作戰建制的重火力輸出單元,裝備數量都有限。
儘管重機槍有效射程遠,火力持續效能好,但重機槍有著與生俱來的缺陷,就體現在一個“重”字上,重量往往高達五、六十公斤,最起碼需要4個步兵馱載,加上背彈箱、備用槍管、潤滑油等,一般需要10-12人侍服。
(捷克ZB-26輕機槍)
由於重機槍對進攻步兵的殺傷力非常強,因此都是進攻方擲彈筒、迫擊炮、步兵炮等前沿輕型炮火包括重機槍和狙擊步槍的打擊和獵殺物件,重機槍的戰損率包括重機槍手的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
輕機槍橫空出世,就是為了加強步兵班的火力,由於輕機槍的重量遠低於重機槍,一般只配一名射手、一名供彈副手,實際上一人也可操控,在配備足夠的彈匣時,必要時射手也能端起10公斤左右的輕機槍伴隨步兵衝鋒,重機槍因重量的原因,是不可能伴隨步兵衝鋒提供即時火力的。
(MG-42通用機槍)
事實上,軍械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輕重機槍在某些條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二戰時期,德國軍工天才般地發明了MG-34/42通用機槍,隨廠出來時槍管上就有兩腳架,此時就是輕機槍狀態;當裝上三腳架時,有成了一挺重機槍,輕機槍適合隨步兵班行動,而重機槍是連級作戰單位火力的標配。
(M-249班用機槍)
二戰結束以後,通用機槍被美俄中等軍隊普遍接受,各自研發裝備了通用機槍,重機槍則搖身一變,不再是二戰時期的重機槍,而是原先歐美12.7毫米、蘇俄14.5毫米的高射機槍成了重機槍,因此,現在所說的重機槍就是二戰時期包括戰後發展起來的這兩型大口徑機槍。
綜上,戰後通用機槍被世界大都數國家的軍隊所採用,輕機槍則變成了班用機槍,重機槍則已經式微,現在的重機槍就是以前的高射機槍,也稱大口徑機槍,基本上都成了車載機槍。
(89式12.7毫米重機槍)
步兵作戰,除了步槍以外,最主要的就是班用機槍,通用機槍提供遠端火力,少量半自動步槍則提供遠距離精準打擊。
事實上,輕機槍並未取代重機槍,卻演繹成了班用機槍;重機槍已經式微,被通用機槍所取代;目前的重機槍,不是二戰時期的重機槍,而是以前的12.7/14.5毫米高射機槍。
班用機槍、通用機槍和重機槍,都不斷髮展變化中,同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各有各的特長,不存在相互取代,在軍中都各司其職。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重機槍和輕機槍在一戰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而且重機槍在二戰暴露缺點是指?重機槍除了重量大機動能力差以外在任何一個方面的效能都比輕機槍好,所以相比之下輕機槍更本沒有任何優勢,反而是輕機槍暴露的缺點更多,到現在重機槍依然活得好好的,反而是輕機槍被通用機槍和突擊步槍取代了。
重機槍乾的活是在後方進行火力壓制,所以其射程要長、精度要高、火力持續時間長,是為了保證火力持續時間長這一點重機槍使用的槍管必須要比輕機槍的槍管要厚,以保證槍支射擊的可持續性,並且都是配備了200發左右的彈鏈。為了解決散熱的問題採用水冷的方式是最有效的。而輕機槍為了輕便機動,放棄了火力的持續性,輕機槍非常類似自動步槍。所以今天基本被突擊步槍和通用機槍替代。
而到了今天重機槍向著大口徑子彈方向發展,依然是連級單位火力壓制的中堅力量。而通用機槍則替代了輕機槍成為了班用機槍。所以相比之下輕機槍才是那個暴露問題和被替代的那個。而通用機槍則是後起之秀,就是它真正的動搖了輕機槍的地位。
-
5 # 利刃號
重機槍在一戰中憑藉極強的殺傷力以及較遠的射程,成為名副其實的步兵殺手。但是其重量過大,機動性極差,導致其特別容易成為敵方迫擊炮、擲彈筒之類活靶子。戰後針對其不易攜帶機動性差等缺點,各國研製了各種輕機槍。但是重機槍並沒有因為輕機槍的誕生而消失,這是為何呢?
重機槍相比於輕機槍,有著大威力、遠射程的特點。一般而言,重機槍的射程可以達到1200-2000米之間。而輕機槍的射程一般在600米左右。不論是在陣地戰以及城市戰中,重機槍的遠射程能夠有效地壓制敵方輕機槍以及步槍的火力。
在威力上,重機槍是遠比輕機槍大的。在影視劇中,我們看到的機槍子彈打在人身上只是倒下,實際上,一旦被重機槍的大口徑子彈擊中,基本上是身首異處的下場。輕則丟胳膊斷腿,重則攔腰斬斷,這對敵軍的心理殺傷力是十分之強的。
除此之外,得益於重機槍使用的大型槍架,其射擊穩定性與精度也是輕機槍無法媲美的。輕機槍使用兩腳架的穩定性不高,連續射擊之後,其射擊精度無法得到保證。如果精度得不到保證,那麼子彈基本上是浪費的。
即便到了現代,重機槍也是無可取代的。其對輕薄裝甲目標,以及掩體後的敵軍擁有較好的壓制力和殺傷力。因此,重機槍無論到何時,都不會被輕機槍取代。
-
6 # 劍礪崑崙
輕機槍與重機槍戰場功用不同,重機槍負責殲滅距離較遠和輕質裝甲土木掩體後目標,輕機槍用於表露在外的有生力量目標。另外輕機槍的靈活機動性重機槍無法取代。
-
7 # 翁哥
1.血緣關係。一般來說都認為先出現了重機槍才有的輕機槍,那麼輕機槍是根據重機槍使用中的問題和戰場需求出現的。
你的出現是為了解決上一任武器不好解決的問題,但是你卻沒法解決上一任武器的優勢,所以你替代不來。
2.戰場問題。現在作戰的形式決定了你取代不了,射程、火力需要互補。
如果將來戰爭形式改變了,或者出現了另一種跨越式的武器說不定就沒有重機槍了。比如將來不再用子彈了?都用空氣了?武器不需要考慮威力了?再比如將來步兵不需要遠距離作戰了……或者每個國家都沒有大規模計程車兵了……
3.就是你的優勢。有些優勢輕機槍代替不了,如果非要代替那就成了重機槍。那麼什麼時候在輕機槍的理念下先,能夠獲得重機槍的優勢,那輕機槍就可以代替了。
-
8 # 不正經的軍棍
重機槍和輕機槍用途大不相同,兩者沒有取代不取代的關係,各有優缺。
20年代的時候,輕機槍逐漸走上歷史的舞臺,而在此之前,都是重機槍的天下。一戰時期,各國開始大規模裝備機槍,機槍的出現,改變了戰爭。而隨著戰爭不斷擴大,不斷走向新的時代,重機槍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了。這個時候,輕機槍才開始發展了起來。
重機槍最初其實都是在防禦作戰中大發神威,重機槍的三腳架,就決定了重機槍是固定在一點進行射擊的,三腳架根本就不可能隨時轉移。當然,也有應對的辦法,蘇聯人給重機槍加了兩個輪子。
重機槍的作用主要是進行壓制,重機槍普遍使用150-300發的彈鏈進行供彈,保證了火力的持續輸出。而且,重機槍射程足夠遠,火力壓制距離足夠長。
而輕機槍的特點就很明顯了,輕型,這就是最顯著的特點。使用兩腳架的輕機槍,可以做到隨時轉移陣地,可以在運動戰中,隨時架起機槍進行射擊,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提供火力支援。輕機槍的子彈數量,一直都比步槍要高,不高,根本沒法進行支援。
二戰時期的輕機槍主要是三十發的子彈,那個時候的步槍都是單發手動,而輕機槍的持續射擊,足夠支援。輕機槍主要是隨班組進行作戰,機槍小組一般就是兩個人,而重機槍不同,光一個三腳架就夠人手了,尤其當時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一個機槍小組要十個人。而輕機槍的缺點也就在於射程沒有重機槍長,火力持續性不如重機槍。
如今的輕機槍還是跟隨班組作戰,每個班一挺班用機槍。任務還是一樣,就是進行火力支援。而如今通用機槍也是更為流行,輕重兩用,不同的作戰環境下,不同的使用方式。如今的重機槍其實更多的還是搭載在載具上面進行射擊的,比如直升機裝甲車快艇軍艦一類。載具的移動,就決定了機動性,那麼久沒必要去弄一個火力持續性低射程近的機槍了。
可以說,輕機槍的出現,就是為了彌補重機槍的不足,但同時,輕機槍也有自己的不足,兩者根據自己的特點,做著不同的事。
-
9 # 軍武資料庫
重機槍是指可以持續連續射擊的重型槍械。
然而很多的電影電視作品中對重機槍的表現則是錯誤的。重機槍並不是放在士兵的戰壕裡進行打擊的武器。
而是放在特定的機槍陣地中的。《亮劍》將軍嶺一役中楚雲飛的機槍陣地需要用望遠鏡才可以看得到的。
由於開火過早提前暴露了火力點而被擊毀。
這裡就得說下重機槍在戰鬥中為位置了:
在戰鬥過程當中,重機槍作為火力支援武器其實是遠遠的佈置在後方的。前邊計程車兵進行戰鬥的時候,重機槍進行火力支援對敵方士兵進行壓制。
在壓制過程中透過持續不斷的火力使對方步兵難以進入應該進入的戰鬥位置。
從重機槍遠距離射擊的狀態來看,其實重機槍很難精確的進行點名射擊,而是在一定的區域內形成一個彈幕,壓制的過程中如果敵軍進入就很容易受傷或者死亡。這就是重機槍在戰鬥中最重要的作用了。
而輕機槍由於其結構的問題(不是裝彈量的問題),導致輕機槍的開火率遠遠低於重機槍,因此很難形成有效的壓制作用。
因此輕機槍在戰爭中很難動搖重機槍的地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輕機槍很難取代重機槍的原因了。
在二戰中有一類機槍叫做通用機槍,雖然兼顧了輕機槍和重機槍的特點,只不過火力持續性則遠遠不如正牌的重機槍。作為下一級的支援型武器其靈活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依舊沒有能撼動重機槍的地位。這主要還是在於重機槍的另一個特色——超越射擊。簡單的說就是拿重機槍當作炮用。
在執行超越射擊人物的時候,重機槍可以穩定的像特定區域投射彈藥,在觀察手(邊上拿望遠鏡的人)的指引下不斷修正目標對敵方叢集進行有效打擊。在這一點上,輕機槍很難取得固定在腳架上的重機槍的效果。
這種超越射擊的就將重機槍的殺傷徹底改成了面殺傷的效果。
當然了,重機槍的重量和體積導致重機槍很難靈活移動,在機槍陣地被發現後,往往會受到優先打擊
上圖就是一個狙擊手幹掉一個機槍陣地的例子。作為移動不方便這條缺點來說比較於重機槍的功用僅僅是小缺點了。並不能因為這一個小缺點而否認重機槍的存在。並且,現代戰場上各種機動車輛已經相當豐富,在車輛內的重機槍移動起來也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
10 # 瞎搞學教授
其實從拿破崙時代至今,戰場戰術的基本做法始終未變:形成區域性優勢。
你是不是經常在戰略上聽到“分割包圍”的說法,就是把敵軍團切成一塊一塊,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殲滅。
放到戰術層面,也是一樣的。阿湯哥《最後的武士》終極一戰,武士團衝鋒拼刀前弓箭手做了一件什麼事情?一發火箭射燃草球,燃起一道火牆,把追擊部隊硬生生切成兩段。
重機槍做的就是這個事,它會被佈置在戰線後方,以超越射擊的方式,建立一道火力封鎖線,讓敵軍無法進入戰鬥位置,達到區域性分割的效果。這個作用你可以用火炮達到,但是輕機槍是不行的。
回覆列表
二戰時期,重機槍暴露出很多缺點,輕機槍應運而生,可是輕機槍為何沒能取代重機槍?
隨著戰爭形勢的演變,槍械也是與時俱進不斷髮展,在19世紀時,因為槍械大規模應用於戰爭時間並不長,子彈造價也比較高,所以對槍械的要求就是打得必須準,能用一槍解決的事情絕不開第二槍。
正因為如此,19世紀末一分鐘打六百發的馬克沁重機槍誕生後,竟然在各國軍火市場冷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重機槍的威力才顯現,因為當時對火力的要求很高,馬克沁機槍透過機槍和槍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藥氣體能力作為動力,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直到子彈打完為止,在戰場上大受歡迎,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軍工企業的發展,能夠生產出大量的子彈。
在索姆河戰役中,因為德軍裝備了大量馬克沁重機槍,面對英軍的進攻,馬克沁重機槍就像割韭菜一樣,一天射殺了超過六萬名英軍。
然而在一戰後期的時候,人們也意識到隨著坦克和火炮等重火力的發展,重機槍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因為重機槍太過沉重不方便移動,在射擊時往往需要四個人才能完成操作,在實際對戰中,重機槍如果沒有堅固的防禦工事,一旦被敵人發現,透過火炮等重火力武器很容易將重機槍打掉,簡單來說就是站樁式輸出,靈活性差。
而其他大部分國家軍隊基本都做到了,最小作戰單位都擁有一挺輕機槍,這個數量是巨大的,二戰時期主要參戰國都擁有上千萬的軍隊,如果平均十個人為一個班的話,光輕機槍就需要幾百萬把。
相對於重機槍,輕機槍在火力上雖然有一定欠缺,但是操作簡單,僅僅兩個人就能夠操作,在配合步兵火力上,輕機槍效果更好,幾十斤的槍,無論是進攻還是後撤,或者躲避敵人的火炮,輕機槍都能夠快速移動。
然而,即使如此,輕機槍也未能真正取代重機槍,在二戰中,儘管輕機槍被大量裝備,但是重機槍的裝備量相對於一戰時期,依然有所提升,可以說,輕機槍不是為了取代重機槍,而是為了補充重機槍的火力。
重機槍不是一個班組能夠駕馭了的,無論是後勤補給還是操作上,都不適合最小的步兵作戰單位,因此,在團或者營一級的作戰單位中都有一個機槍排或者機槍連,就是專門負責重機槍的。
重機槍相對來說,火力更加強大,相比於輕機槍八百米內的射程,每分鐘不到而二百發的射速,重機槍的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米,每分鐘可以射出三百發,尤其是重機槍的子彈直徑都比輕機槍要大,因此傷害更大,不僅可以平射,甚至可以高射打低空飛機。
當然隨著戰事的發展,德國在二戰時期研發了通用機槍,很好的解決了二者之間的對立且統一的矛盾。
到二戰後期,隨著自動步槍、衝鋒槍、突擊步槍的發展,輕機槍的處境變得稍微有點尷尬,重機槍卻因為運輸能力的提升而煥發了第二春,在步兵戰車上架一挺重機槍,那火力,在二十一世紀的戰爭中,幾乎成為標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