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蟲吐絲
-
2 # 歐陽頡
大禹原名叫文命,姒姓,生於汶山石紐地區,(今四川汶川縣綿池鎮刳兒坪)因治水有功而被推薦為禹帝。大禹身高九尺二寸,聰明睿智,力大過人,但他為人謙遜,待人有禮,生活也非常簡樸,心胸寬廣,心懷大志,在當時是少有難得人才。禹被舜帝任命為司空,繼的父親鯀遺命,繼續治水,為了完成父親遺願,早日完成王命,造福人民,他帶領人民發揮聰明才智戰勝種種困難,不顧個人利益,曾“三過家門而不入“花費整整13年,終採用疏導治理法而取得成功。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回?話得從頭說起,在那個時期洪水氾濫,人民生活困苦,許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堯帝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於是有人推薦鯀來治水。鯀相信“兵來將擋,水來土演“的法則,用堵的辦法,開始還是稍有成效,可雨越下越大,水越堵越多,最終不但無效,反而造成更大災難。這樣治法8年過去了,效果甚微,不得不宣告:鯀治水失敗。心灰意冷的鯀,於是只在家中罷起神壇,”天靈靈,地靈靈,太陽老君,急急如令律一一一“來消磨時光。舜繼位後,得知鯀在家天天玩弄鬼神,並假報功績,經常違抗帝命,不出去治水,洪災不減反增,舜帝治鯀死罪,派祝融將其押至羽山效外處死。有書為憑:“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效、、、“禹父鯀去逝後,剛結婚三天的禹接到聖旨,要求禹代替父親繼續治水。妻子塗山氏哭成了淚人,但她知道聖命難為,賢惠的她不得不同意丈夫踏上征程,並惡恨恨地說:”如不治好洪水,永遠都別回來。“禹帶領伯益,后稷與大批民工,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偏整個中原大地,繪製出整個山川水泊地形地貌,廢寢忘食地工作著,幾個月過去,家裡來訊息了,老婆懷孕了,他高興得一口氣跑幾十公里來到家門口,但他不敢回家,他只得站在遠處偷偷地看著挺著大肚子的老婆還在地裡幹活,他強忍著眼淚嘆了口氣,轉過頭不得不回到治洪之路。一年過去了,孩子出生時,嬰兒哺哺待嗷,他忍不住又跑來家門口,他想起他父親“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他沒有勇氣推開那道門、、、第三次,他實在想家了,他又一次跑到家,這次被他老婆發現了,兒子呱呱大哭,塗山氏把他攔在門口勸道:”別老想著家裡,而荒廢你的工作。“大禹又一次失望而返。大禹在外透過艱辛努力,終於發現水往低處流的原理。於是帶領大家拿著繩子和尺子測量地形,他發現龍口狹窄難通汛期,他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大刀闊釜改堵為疏,克服萬難,導水入海,高處鑿,低處挖,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十三年!十三年啊!洪水疏通了。大禹治水成功,秉著公而忘私,以人為本,科學疏理,堅韌不撥,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的精神,鼓勵著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
-
3 # 愚人
正真原因,孟子說的,孔子沒有說。
你相信孔子,還是孟子呢?
最好,相信你自己對這件事的客觀合理分析。
-
4 # 嚴維權
不為兒女之情所牽,一心投入治水事業!一旦失敗,其損失不僅是百姓生命財產,也會像其父親一樣被追責,受到嚴懲!
-
5 # 悟道尊者
據《史記》記載,大禹因受封為夏伯,所以又稱夏禹,相傳為黃帝的玄孫,鯀之子。夏禹為部落領袖時奉舜命治理洪水,他採用疏導的方式治理住了氾濫的洪水,被舜選為了繼承人,在舜死後擔任部落聯盟首領。
堯在位時,黃河流域發生罕見的水災,洪水包圍了高山,沒過了丘陵,平原到處一片汪洋,莊稼被淹,房屋被毀,老百姓生死難保。堯派鯀(夏禹的父親)去治理水患,但鯀只知水來土擋,築造堤壩越來越高卻無奈洪水連綿不絕,結果洪水沖毀了堤壩,九年水患不息,於是堯殺掉了鯀。堯年老時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禪讓給了舜,舜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氾濫的水患。
大禹身負治水重任,歷盡千辛萬苦,走遍黃河上下,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帶頭挖土、挑土,累得腳掌都生了老繭,小腿上的毛也磨光了,身心俱疲,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有一天禹的妻子生下了兒子啟,禹正從門外經過,聽見嬰兒正哇哇的哭,他多想看一眼剛出生的兒子呀!可他沒有回家去,又急匆匆的奔向了被水淹沒的河灘。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大禹吸取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採用開、通、疏、鑿、引等辦法,讓高處的積水流往低處,使小河的水流向大江,最後流入東海。
大禹治理好了氾濫的洪水,威望也大大的提高了,舜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禪讓給了他。正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狠勁,使他沒有步父親的後塵,而自己也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
6 # 秋水浣紗
大禹繼承父親的未竟事業繼續治水,他的父親鯀治水無功受過,大禹為此難過,下決心要治好水患。《史記》載:禹接受了舜讓他治水的任務後,與伯益和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諸侯百官發動帶刑服勞役的罪人一起分治九州土地。由於水患嚴重,他治水救民的信念堅定,為父爭光的決心等都讓大禹不知疲倦、不斷探索,在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釆用疏導辦法解決了水患,造福於百姓,也體現了大禹的賢德和智慧,因此也成為舜的接班人,開創了一代王朝夏朝。
-
7 # 風吹雲不動
一提到大禹治水,人們就會想到史書說的那傳誦了幾千年的禪讓制,是多麼令人神往,先賢們在原始部落時期就能夠實行民主統治,可為什麼後來大禹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開創家天下呢,而且能延續幾千年,這不是歷史的倒退嗎?
其實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禪讓制,原始部落社會的人,沒有法律制約,沒有文明思想,只能是比後人更血腥。因為那時候沒有留下文字記錄,後世的有心之人就可以隨心所欲的胡編亂造了。春秋戰國時,天下四分五裂,軍閥混戰,人心淪喪。這時,像孔子,墨子這樣的文人想到了用古人聖賢的事蹟來教化那些只為爭奪權利的軍閥,於是便編造出一套令人神往的民選傳賢的體制——禪讓制。
既然禪讓制是後人編造的,那麼堯舜禹時期的制度是什麼樣的呢?其實上就是簡單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誰強大就得聽誰的。
那麼, 大禹為什麼要去治水?他會治水嗎?他治水為什麼經過家門口都不回?
這得從堯開始說起,堯的地位是篡奪自己哥哥得來的,根基本來就不穩固,卻又遇上了自然災害——洪水。要不知道那時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大自然。既然大自然最難對付,那就讓不聽話的人去治理,治不好就治他的罪。當時大禹的父親鯀是堯治下的一個部落的頭領,不怎麼聽話,而且還在偷偷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那好吧,治水的事就由你來。鯀哪懂得治水,但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來了。鯀帶領自己的族人沒日沒夜的幹,一干就是幾年,可結果卻是,不但沒有成效反而水患更大了。本想著這下肯定要掉腦袋了,可讓他沒想到是就在自己這幾年埋頭苦幹的時候,另一個部落的頭領舜,勢力大增,架空了堯,並逼著堯把皇位給了自己。這下好了,舜當了皇帝,興許還能放過他,讓鯀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舜比堯更殘忍,二話沒說就把他給殺了。
舜殺了鯀,這水還得治呀,那就讓鯀的兒子禹來治,治不好也得死。禹和他父親一樣都是趕鴨子上架,不會也得幹。可舜對他很不放心,認為自己殺了禹的父親,禹會不會聯合族人反抗自己,就派人暗中盯著禹,一旦禹有什麼異動,就殺了他。對於舜的行為,禹心裡很清楚,他只能裝著兢兢業業的忙著治理水患,就連三次經過家門都不曾回家,只有這樣做才能讓舜放鬆對他的警惕。同時,在治理水患的過程中,禹拉攏各部,樹立自己的威信,最終在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殺死了舜,就連舜逃到南方的兩個妃子都沒放過。
看看這些,是不是覺得堯舜禹這三人,禹才是真正的贏家,他得了天下,並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還留了美名: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回,讓後代歌頌了幾千年。
-
8 # 三分鐘歷史故事
首先,舜帝讓大禹治水本來就是一場政治陰謀。禹王的父親鯀就是因為治水無功被舜帝流放,那麼大禹如果治水再無功,必將會與其父一個下場,這是舜帝翦除政敵的一個絕妙手筆。舜帝任命大禹治水,《史記》裡是這樣記載的:“舜命禹:女平水土,維是勉之。禹拜稽首,讓於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視爾事矣。”大禹剛開始對任命是百般推辭,舜帝態度非常堅決,一定要讓大禹去治水,這說明大禹應該明白這是一場政治陰謀,但是無可奈何,只能硬著頭皮接下。後來大禹總結了其父鯀治水失敗的經驗,明白了當時沒有鐵器,更沒有鋼筋混凝土,因此用堵的辦法治水是行不通的,於是大禹採用了疏導的辦法成功治水。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顧家門而不入。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大禹為什麼不入家門,按道理說進家門探望一會兒對治水工作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會不會是因為不敢入呢?舜帝命益和后稷同大禹一起治水,益和后稷都是舜帝的心腹,為了不被抓住把柄,故三顧家門而不敢入。
-
9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不是誇獎大禹的勤勞。治水這個問題不是靠勤勞能解決的。
需要的是智力。
大禹治水我在其他回答裡都有說過。
大禹在河邊的潛水地方種植蓮藕。發動眾人採挖蓮藕果腹。
當時是集體主義,所有采摘的都要上交再統一分配。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如果是真的,也是說大禹不把食物私下帶回家。顯示自己的集體精神。作為治水的頭領,本可以先優先,也不破壞集體財產分配的原則。
-
10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不是誇獎大禹的勤勞。治水這個問題不是靠勤勞能解決的。
需要的是智力。
大禹治水我在其他回答裡都有說過。
大禹在河邊的潛水地方種植蓮藕。發動眾人採挖蓮藕果腹。
當時是集體主義,所有采摘的都要上交再統一分配。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如果是真的,也是說大禹不把食物私下帶回家。顯示自己的集體精神。作為治水的頭領,本可以先優先,也不破壞集體財產分配的原則。
回覆列表
歷史太過久遠,都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為什麼不入,卻沒有記載。我們只好按當時的情況分析一下。至於沒帶鑰匙的說法,還是拉倒吧。
1、沒空
當時水患的情況非常緊急,大禹東奔西走指揮疏導,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裡還能顧得上回家。
2、不敢
大禹的父親鯀,被舜帝派去治水。到了第九年,舜帝看水患仍在,就不耐煩了,覺得鯀根本沒能力治水,就把他殺了。接著派大禹接替父親繼續治水,大禹治水經歷13年才把水患治理好,這期間,他每天都戰戰兢兢的,生怕哪天舜帝又不耐煩了,所以連家也不敢回,希望舜帝看在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饒他一命。
3、不願
大禹娶塗山氏的女嬌,很可能不是因為喜歡她。史載:“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一方面,大禹怕無後而“失其度制”,另一方面,當時塗山氏是一個強大的部族,有了他們的支援,將來奪取帝位,多了幾分把握。所以,這只是一場政治聯姻,大禹對女嬌沒什麼感情,就藉口公務繁忙不回家。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