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林中公教育

    一、概念簡述

    分析推理題目,也就是不需要用到邏輯的基礎知識解題的題目,可以說是單純考大家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類題目。這類題目在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考試中都經常出現,通常來說每套試卷都會有至少一道題,需要大家引起重視。這類題目有一些常用的解題方法,本講主要介紹這些方法。

    二、解題方法

    排除法和假設法這兩種方法是大家都會的方法,普適性最強。

    (一)排除法

    在公務員考試中,有些題目涉及了很多條件,非常複雜,而且選項也涉及了多種元素,很難直接透過題幹進行推理,或者即使可以進行推理也不能很快地推出答案。遇到這類題目時,我們就可以考慮排除法,首先排除與條件不符合的選項;並在推導過程中,邊推導邊排除錯誤的選項。

    例題1:

    甲、乙、丙均為教師,其中一位是大學教師,一位是中學教師,一位是小學教師。並且大學教師比甲的學歷高,乙的學歷與小學教師不同,小學老師的學歷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

    A.甲是小學教師,乙是中學教師,丙是大學教師

    B.甲是中學教師,乙是小學教師,丙是大學教師

    C.甲是大學教師,乙是小學教師,丙是中學教師

    D.甲是大學教師,乙是中學教師,丙是小學教師

    【答案詳解】 這個題目涉及了多個條件,而且選項都涉及三個人物,如果能直接排除掉錯誤選項,顯然能節省時間。

    根據題幹“乙的學歷與小學教師不同,小學老師的學歷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學老師,所以甲是小學老師,對照選項,即可排除B、C、D三項。因此,答案選A。

    例題2:

    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資極高的藝術家,他們分別是舞蹈家、畫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確定其中每個人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畫家曾為乙和作家兩個人畫過肖像。

    (3)作家正準備寫一本甲的傳記,他所寫的丁的傳記是暢銷書。

    (4)甲從來沒有見過丙。

    下面哪一選項正確地描述了每個人的身份?

    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畫家,丁是舞蹈家

    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畫家

    C.甲是畫家,乙是舞蹈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

    D.甲是作家,乙是畫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答案詳解】 這個題目和上一個題目很像,題干涉及四個人對應四個不同的職業,且四個選項各不相同,可以用排除法。

    根據條件(1)可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因此排除A、C兩項;根據條件(2)可知乙不是畫家和作家,排除D項。因此,答案選B。

    例題3:

    在夏夜星空的某一區域,有7顆明亮的星星:A星、B星、C星、D星、E星、F星、G星,它們由北至南排列成一條直線,同時發現:

    (1)C星與E星相鄰;

    (2)B星和F星相鄰;

    (3)F星與C星相鄰;

    (4)C星在B星北側,且位於7顆星的正中。

    據此,7顆星由北至南的順序不可以是(  )。

    A.A星、D星、E星、C星、F星、B星、G星

    B.G星、A星、E星、C星、F星、B星、D星

    C.D星、G星、E星、C星、B星、A星、F星

    D.G星、D星、E星、C星、F星、B星、A星

    【答案詳解】 先看條件(1),四個選項都符合,再看條件(2),C項不符合,則答案選C。

    (二)假設法

    假設法即假設某個命題是真的(或假的),代入題幹所給的資訊中,檢驗是否會產生矛盾。如果產生矛盾,那麼這個假設就是錯誤的。假設法一般運用於題幹條件較多並且不太確定,由這些條件出發無法直接推理的一類題目。

    1、選項假設法

    當假設的這個命題是選項時,需要代回到題幹進行驗證,因此又可以稱為假設代入法。

    在題目資訊比較繁瑣,對題目的解答沒有思路,而透過題幹又不能進行有效排除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換個角度,從選項出發,將答案分別代入到題幹中,直至選擇出符合題幹意思的一個選項。這種方法比較實用,但所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所以,這種方法適用於選項比較簡單或者由題幹無法推理的題目。

    根據假設選項的真假,可以分為兩類:正向假設代入法和反向假設代入法。其中正向假設代入法在解分析推理題時使用較多。

    正向假設代入法是直接將選項代入題幹。如果假設的選項代回題幹不會產生矛盾,則這個選項就是正確的;如果使得題幹出現矛盾,則這個選項就是錯誤的,繼續假設別的選項正確,直至選出正確答案。

    例題1:

    小明忘記了今天是星期幾,於是他去問O、P、Q三人。O回答:“我也忘記今天是星期幾了,但你可以去問P、Q兩人。”P回答:“昨天是我說謊的日子。”Q的回答和P一樣。

    已知:

    ①O從來不說謊;

    ②P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這三天說謊,其餘時間都講真話;

    根據以上條件,今天是星期幾?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四 D.星期天

    【點撥】觀察題目我們可以發現,題幹描述的是O、P、Q三人說謊的時間情況,答案就是簡單的日期,不適合直接推理,採用選項假設代入法應該最快。

    【答案詳解】 這個題我們顯然只從題幹出發無法進行推理,這時可以從選項入手,使用代入法來解題。

    將A項代入,昨天是週日,P今天說假話,昨天說真話,符合題意;但Q今天說真話,昨天也說真話,不符合題意,排除。同理,將B、D兩項代入均不符合題意。將C項代入,P今天說真話,昨天說假話;Q今天說假話,昨天說真話,符合題意。因此,答案選C。

    反向假設代入法是將一個選項的否定代入題幹。如果將一個選項的否定代入題幹後出現矛盾,則該項一定真,一定是結論。

    例題2:

    曙光研究所為了加強與合作單位的科研合作,需要派出若干名科技人員前往合作單位開展工作。根據工作要求,研究所領導決定:

    (1)在甲和乙兩人中至少要派出一人;

    (2)在乙與丙兩人中至多能派出一人;

    (3)如果派出丁,則丙和戊兩人都要派出;

    (4)在甲、乙、丙、丁、戊等5人中至少應派出3人。

    據此,可以推出必定會派出( )。

    A.乙 B.丙 C.丁 D.戊

    【答案詳解】題乾的四個條件都涉及了多個人,且由這四個條件顯然不能進行有效推理,考慮使用代入法。如果正向代入,即使能推出派出3個人或以上,也不是必定派出的,所以只能使用反向代入,當假設某個人不派出時,與題幹矛盾,則那個人必定會派出。

    假設乙不派出,由(1)知派出甲,由(3)(4)得派出丙、戊;假設丙不派出,由(3)知不派出丁,可以派出甲、乙、戊;假設丁不派出,可以派出甲、戊,再從乙、丙中挑一個;假設戊不派出,由(3)知不派出丁,由(2)知乙、丙至少有一個不派出,只能派出兩人,此時與(4)矛盾。故答案選D。

    【點撥】由這個題可以看出,反向代入法在題幹問“必然為真”或“不可能為假”之類的問題時可使用。

    2、題幹條件假設法

    所謂題幹條件假設法就是假設題幹中的某一條件是正確的,然後代入到題幹中,進行驗證的方法。題幹條件假設法適用於題幹條件簡單,但選項較為複雜的題目。

    運用假設法的題目與運用代入法的題目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題幹給出很多條件,且由這些條件出發無法直接推理。

    假設法即假設某個命題是真的(或假的),代入題幹所給的資訊中,檢驗是否會產生矛盾。如果產生矛盾,那麼這個假設就是錯誤的。當假設的這個命題是選項時,這種方法就是代入法了。所以假設法通常在沒有思路,又不能使用代入法或者使用代入法較為繁瑣的題目中使用。

    例題:

    甲、乙、丙三人來自學校足球隊、乒乓球隊、籃球隊。下列說法只有一種是對的:

    (1)甲是足球隊的;(2)乙不是足球隊的;(3)丙不是籃球隊的。

    甲、乙、丙三人分別是哪一個隊的?

    A.甲是足球隊的;乙是籃球隊的;丙是乒乓球隊的

    B.甲是籃球隊的;乙是足球隊的;丙是乒乓球隊的

    C.甲是乒乓球隊的;乙是足球隊的;丙是籃球隊的

    D.甲是乒乓球隊的;乙是籃球隊的;丙是足球隊的

    【答案詳解】這個題顯然不能從題幹直接推理,只能用假設法。由於選項比較複雜,使用選項假設法容易出錯,這時可以用題幹條件假設法。

    假設(1)是正確的,則(2)、(3)是錯的,那麼乙也是足球隊的,與題設矛盾;假設(2)是正確的,那麼丙是籃球隊的,甲和乙都是乒乓球隊的,與題設矛盾;假設(3)是正確的,那麼乙是足球隊的,甲是籃球隊的,丙是乒乓球隊的,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

    【點撥】假設法比較適用於“真假型”的題目,尤其是當選項比較繁瑣時,可透過假設題幹命題為真(假)來進行推理。當只有一真時,假設命題為真;當只有一假時,假設命題為假。

    3、極端假設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數量關係不明確的題目。如果數量關係不明確,則可以假設是其中某個極端,這樣便能夠快速得出答案。

    採用極端假設時要注意,在符合陳述特點時做到極端。

    例題:

    在某政府機關的公務員中,理科畢業的多於文科畢業的,女性多於男性。

    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以下哪項關於該機關公務員的斷定也一定是真的?

    I.文科畢業的女性多於文科畢業的男性

    II.理科畢業的男性多於文科畢業的男性

    III.理科畢業的女性多於文科畢業的男性

    A.只有I和II B.只有III

    C.只有II和III D.I、II和III

    【答案詳解】假設政府機關中全部都是理科畢業的女性,這是符合題幹條件的最極端假設,則只有III是正確的,Ⅰ和Ⅱ都無法判斷。故答案選B。

    (三)找突破口法

    所謂找突破口法,就是在讀比較複雜的題干時,迅速理清思路,快速找出解題的切入點的解題方法。如果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將大大簡化解題步驟,從而節約時間。這類題目通常也可以用假設法或代入法解題,只是費時較多。

    題目的突破口一般存在於比較特殊的條件中。在題幹給出的若干條件或各選項中,如果有一個條件被反覆提及,出現頻率明顯高於其他條件,或者透過某些條件能夠直接肯定或否定某些選項,則這就是解題的突破口。

    例題1:

    A、B、C、D參賽,其成績各不相同,有甲、乙、丙三人對此作了猜測。甲說:“A得第一名,B得第二名”,乙說:“C得第二名,D得第四名”;丙說:“A得第二名,D得第四名”。實際情況是三人都猜對了一半。

    則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A.A第二,D第四 B.A第一,C第三

    C.B第一,D第三 D.C第一,D第四

    【答案詳解】此題每個人的話都有一半是真一半是假,採用代入法或者假設法比較耗費時間。仔細觀察三個人的話,有兩句話後半句都是“D得第四名”,而前半句都是對第二名的描述,這就是突破口。

    乙和丙都說“D得第四名”,又A和C不能同時得第二名,即兩人的前半句不可能都真,所以“D得第四名”肯定是真的,由此推知乙、丙的前半句都是假的,即A和C都不是第二名,則只能B為第二名,即甲的後半句為真,前半句為假,則A不是第一名。所以A第三名,C第一名。因此,答案選D。

    例題2:

    A、B、C三個大學生到某鄉鎮當村官,一個去了富村,一個去了窮村,一個去了不富不窮的村。但究竟誰到了哪個村,人們開始不清楚,於是作了如下猜測:

    甲:A去了富村,B去了窮村;

    乙:A去了窮村,C去了富村;

    丙:A去了不富不窮的村,B去了富村。

    後來證實,甲、乙、丙三人的猜測都是隻對了一半。由此可以推出( )。

    A.A去了富村,B去了窮村,C去了不富不窮的村

    B.A去了窮村,B去了富村,C去了不富不窮的村

    C.A去了不富不窮的村,B去了富村,C去了窮村

    D.A去了不富不窮的村,B去了窮村,C去了富村

    【答案詳解】乙和丙的前句和後句分別涉及了“A”和“富村”兩個概念,由“三人的猜測都是隻對了一半”可知,A去了窮村或不富不窮的村,B或C去了富村。則甲的前半句是錯的,後半句是對的,即B去了窮村;則丙的後半句是錯的,前半句是對的,即A去了不富不窮的村;則乙的前半句是錯的,後半句是對的,即C去了富村。故正確答案是D。

    【點撥】由這兩個例題可知,找突破口法適用於“半真半假型”題目。對這類題目,可由涉及概念都相同的兩人的話為突破口。

    例題3:

    甲乙丙丁四人的車分別為白色、銀色、藍色和紅色。在問到他們各自車的顏色時,甲說:“乙的車不是白色。”乙說:“丙的車是紅色的。”丙說:“丁的車不是藍色的。”丁說:“甲、乙、丙三人中有一個人的車是紅色的,而且只有這個人說的是實話。”

    如果丁說的是實話,那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車是白色的,乙的車是銀色的

    B.乙的車是藍色的,丙的車是紅色的

    C.丙的車是白色的,丁的車是藍色的

    D.丁的車是銀色的,甲的車是紅色的

    【答案詳解】根據說實話的人的車是紅色的且甲乙丙中只有這個人說的是實話,觀察甲、乙、丙的話,發現乙的話中提到了紅色,比較特殊,與已知條件有關,可以此為突破口。

    顯然,乙不可能說實話,否則乙和丙的車都是紅色的,不符合題意;則可知丙的車不是紅色的,那麼丙說的也不是實話,則丁的車是藍色的。所以說實話的是甲,甲的車是紅色的。由甲的話“乙的車不是白色”是實話,可知乙的車是銀色,則丙的車是白色的。因此,答案選C。

    例題4:

    在一列國際列車上,來自英、意、日、德四國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恰好相聚在某個車廂中。他們每人除了會說本國語言外,還會說其他三國語言中的一種,有一種語言三個人都會說。這四位旅客交談的有關情況如下:

    (1)乙不會說英語,當甲與丙交談時,他卻能替他們作翻譯;

    (2)甲是日本人,丁不會說日語,但他倆卻能毫無困難地交談;

    (3)乙、丙、丁三人找不到一種共同的語言進行交談;

    (4)在四人中,沒有一人既能用日語交談,又能用義大利語交談。

    據此,可以推出三個人都會說的那種語言是(  )。

    A.日語 B.德語 C.英語 D.義大利語

    【點撥】分析條件,條件(1)提到三個人的交談情況,條件(3)又提三個人的交談情況,並且兩種情況中均涉及乙和丙,因此可以此作為突破口解題。

    【答案詳解】根據題幹資訊可知,甲和丙不能交談,需要透過乙翻譯,又已知乙、丙、丁三人不能同時交流,所以可以推出同時會說一種語言的三個人是甲、乙、丁。根據條件(1)可知,乙不會英語;根據條件(2)可知丁不會日語;根據條件(2)和(4)可知,甲不會義大利語,故三個人都會的語言是德語。故答案選B。

    (四)排序法

    如果題幹所列出的元素存在時間上的先後關係、空間上的次序關係、高矮數量的比較關係等等,可以考慮運用排序法來求解。所謂排序法即在一條直線上將涉及的元素按順序填入,或運用“<”“>”“=”等符號表示,從而更直觀地解題。

    例題1:

    質檢部門對ABCDE五種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電視機進行檢測,發現:A的耗電量低於B,B的耗電量不比C高,D的耗電量不如E低,E的耗電量不如B低,其中兩種品牌電視機的耗電量是相同的。

    以下論述肯定與以上事實不符的一項是(  )。

    A.B和C的耗電量相同 B.A和C的耗電量相同

    C.A的耗電量低於D D.E的耗電量不如C高

    【點撥】題幹描述的每個條件僅涉及兩兩品牌耗電量的高低,因此可用直接排序。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題幹中出現了兩種表示高低的說法“低於”和“不比……高”或“不如……低”,前一種是絕對小於,而後面的還有“相等”情況的存在。

    【答案詳解】根據題幹可知,各種品牌電視機的耗電量關係如下:A

    例題2:

    趙、錢、孫、李四個人中既有大人也有小孩,給他們稱體重時,趙、錢兩人的體重幾乎等於孫、李兩人的體重;將錢、李對換一下,趙、李兩人的體重明顯大於孫、錢兩人的體重,並且趙、孫兩人的體重還小於錢的體重。

    根據題幹資訊,下面哪項是趙、錢、孫、李的體重的正確排序(由重至輕)?

    A.李、錢、趙、孫 B.李、錢、孫、趙

    B.C.錢、孫、李、趙 D.錢、趙、李、孫

    【答案詳解】此題涉及四人的體重排序,可用不等式解答。

    根據題幹可以知道,趙+錢=孫+李,趙+李>孫+錢,由此可以推出李>錢,趙>孫;又因為趙+孫<錢,所以四個人的體重由重到輕就是李>錢>趙>孫。因此,答案選A。

  • 2 # 長沙中公教育

    一、加強型題目題型特點

    在做題目之前,首先是要根據加強型題目的題型特點,來辨析出哪些是加強型題目。公務員考試中,加強型題目的題型特點是題幹給出一個推理或論證,但由於前提條件不夠充分或者由於論證的論據不夠全面而不足以得出該結論。因此,要求考生能夠找到使題幹中的論證正確或者變得完整的選項,從而加強或支援題幹。

    在考試中,加強型題目的提問方式一般是以下幾種問法: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加強題乾的論證?”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援題乾的論證?”

    “以下哪項最能加強上述反駁?”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援上述觀點?”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給上述斷言以最大的支援?”

    二、加強型題目解題步驟

    在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削弱型題目,其實,由於加強型題目與削弱型題目的題型特點類似,因此解題方法也相似,都是由分析論證入手進行解題,加強型題目還可以利用題幹漏洞快速找出最加強項。

    加強型題目在解題時主要可以從加強論點、加強論據、加強論證方式(論證關係)等方面來考慮。但是,無論是從哪個方面加強,對加強型題目一般都是遵循以下步驟進行解題:

    三、不同的加強方式

    我們已經學習了加強型題目的辨析和解題的步驟,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講解加強型題目幾種不同的加強方式。

    (一)加強論點

    解答加強型題目首先要分析題幹,抓住所要加強的論點,然後用論點的核心關鍵詞去定位選項,進而進行判斷。如果存在能夠直接支援論點的選項,則一般為正確答案。

    例題1:

    近日,曾經風靡一時的呼啦圈又走進群眾的業餘生活,但有專家以為,轉呼啦圈運動量不大,難以達到運動效果,而且易造成不良後果。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援上述觀點?

    A.呼啦圈運動簡便易行 B.轉呼啦圈容易造成腰肌勞損

    C.喜愛呼啦圈運動的人越來越少 D.延長轉呼啦圈時間可提高運動效果

    【答案詳解】首先分析題幹,“專家認為”後面是題乾的結論,“而且”是重點,即題幹中的觀點是“轉呼啦圈容易造成不良後果”。

    下面分析選項,B項指出:轉呼啦圈容易造成腰肌勞損,說明轉呼啦圈造成了不良後果,直接支援了題乾的觀點。A、C兩項與題幹觀點無關,不能加強題幹;D項削弱了題乾的觀點。因此,答案選B。

    例題2:

    有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累計銷售超過6000萬部,其中中國產品牌手機共銷售2800萬部。因此有媒體判斷中國產手機復甦了。

    以下哪一選項如果為真,將有力地支援上述判斷?

    A.手機銷量統計不包括水貨手機,而水貨手機的銷量巨大

    B.今年上半年,國家採取措施,限制國外品牌手機進入中國市場

    C.今年下半年,中國產手機銷量遠高於其他品牌手機,並繼續保持這一勢頭

    D.手機銷量是依據進網許可證發放數量來統計的,但這些手機可能並未全部進入使用者手中

    【答案詳解】首先分析題幹,題幹論點是“中國產手機復甦”,論據是“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累計銷售超過6000萬部,其中中國產品牌手機共銷售2800萬部”。

    C項指出中國產手機的銷量很高,給出了新的論據,直接支援了題幹論點,是加強題乾結論的一項。A項說明了題幹論點不一定成立;B項直接削弱了論點;D項說明手機銷量資料不可靠,也無法支援題幹論點。因此,答案選C。

  • 3 # 啟東公考指南

    一、考情分析

    邏輯判斷主要測查應試者是否具備嚴謹的邏輯推理思維,包括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兩種題型,是行測備考的難點之一。多年來,國考邏輯判斷的題量一直穩定在10道,考查重點一直以可能性推理為主,且從2010年開始可能性推理重點考查削弱、加強和前提型題目,並逐漸趨於穩定。

    二、概念、方法技巧

    (一)必然性推理

    必然性推理即結論可以由前提必然推匯出來的推理,是整個邏輯判斷的基礎,包括直言命題推理、復言命題推理和智力推理三種。

    1.直言命題

    直言命題又稱性質命題,是斷定事物具有某種屬性的簡單命題。考試主要考查直言命題的對當關係及三段論推理。

    (1)對當關係

    (2)三段論推理

    三段論推理是由兩個直言命題作為前提和一個直言命題作為結論而構成的推理。其中兩個前提中包含有三個不同的概念,且在前提和結論中,每個概念都出現兩次。三段論推理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主要介紹兩條常用規則:

    一特得特:兩個前提不能都是特稱命題,且只要前提有一個為特稱,則結論為特稱。

    一否得否:兩個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題,且只要前提有一個為否定,則結論為否定。

    2.復言命題

    復言命題是由兩個或多個單句透過聯結詞聯結而成的命題。根據邏輯聯結詞的不同,國考中常見的復言命題主要有聯言命題、選言命題和假言命題三種,其中選言命題根據是否能夠同時存在又可分為相容選言命題和不相容選言命題兩種,假言命題根據條件和結論的關係也可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命題三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牙神經殺死後要不要戴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