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娛

    雷佳音,易烊千璽,熱依扎,週一圍等主演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是沒有宣傳突然播出的。

    這部“大唐反恐24小時”上線過後,口碑質量、評分都登頂2019年上半年中國產劇之首。

    《長安十二時辰》只要不爛尾,2019年中國產劇的門面絕對是穩了!

    《長安十二時辰》電影品質和精良的製作水平,已經成為觀眾公認的事情,也是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本劇的“唐風古韻”更是在國內掀起一股唐朝文化的潮流。

    但也因為同時盛世唐朝,不得不讓人聯想到2017年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

    這其中原因表面看有很多,比如什麼《長安十二時辰》是電視劇,時長遠遠長過《妖貓傳》,肯定擁有更多的時間來打磨“唐朝文化”的各種細節。

    再比如什麼《長安十二時辰》有馬伯庸的原著小說打底,故事劇情強過《妖貓傳》。

    但是,這並不能解釋為何《妖貓傳》不如《長安十二時辰》。

    畢竟說到底,《妖貓傳》不也有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原著小說《大唐鬼宴》打底。兩部作品的時長更是不能說明問題,有些時長很短的電影,卻遠遠強過同本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版。

    《長安十二時辰》勝過《妖貓傳》的根本原因只有一點。

    陳凱歌代表的第五代大導演內心的文化糾結,已經比不上新時代成長起來的電影人,即是——大國崛起下的民族自信,從而對於古代中國盛世文化的探究和追尋。

    一言以蔽之:同樣是表現唐朝“安史之亂”之前的盛唐危機,陳凱歌文化觀點是糾結,曹盾文化觀點是自信!

    可能很多人沒有概念,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都是50年代出生,青少年時期成長於中國最窮困的年代,經過過中國特殊年代的巨大歷史事件。

    他們因為身世和人脈關係確實率先接觸到歐美日本的流行文化,但畢竟和從小陪伴長大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

    陳凱歌們內心的“文化觀念”,還是青少年時期就已經成形的“反思文學”那一套東西。

    2001年後,張藝謀的《英雄》開啟中國商業大片時代,陳凱歌等人都開始拍中國商業大片。

    它們表面既放了大堆符合商業大片的場面和明星,主題思想還是想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劣。但現在回過頭一看,這些電影歐美文化思想、日本的文化審美,非常嚴重……

    張藝謀《英雄》《影》受到黑澤明的影響,馮小剛《夜宴》就是改編西方的戲劇《哈姆雷特》。

    陳凱歌的《無極》和《妖貓傳》的服化道和美術審美,就有著非常嚴重日本文化的影響。

    《貓妖傳》的日本和風元素

    這部電影的劇情表面看非常複雜,實際上非常的簡單。

    主要講的就是日本高僧空海東渡大唐,巧遇唐朝妖貓作祟,空海聯合白樂天一起調查案件的真相。經過被妖貓糾纏的陳雲樵和春琴那裡,查到了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那裡,透過阿倍仲麻呂遺留下的書信,得知當年真相來自馬嵬坡楊貴妃之死。

    《妖貓傳》前半部類似《狄仁傑》的探案,雖然兩位主角不像狄仁傑般的武功高強,斗的方式不是武功,而是妖貓製造的幻術。

    說句實話,《妖貓傳》前半部分探案還不錯,不會輸給《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甚至還猶有勝之。如果後半部分揭開了謎底,空海聯手大戰背後控制妖貓的反派,《妖貓傳》不失為一部優秀甚至經典的中國產古裝商業特效大片。

    但是第五代導演的陳凱歌怎麼可能這樣,他就是要抒發自已的文化人“一腔騷情”。可惜陳凱歌抒發的文化觀,日本文化元素卻很重,主要有這幾點。

    一、楊貴妃居然是個胡漢混血,找的演員張榕容混的還是歐美人種。

    楊貴妃是胡漢胡漢混血,這在中國不管是正史野史,民間傳說甚至文化眼中,根本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即使中國民間有開創唐朝李氏有胡人血統,但據考究也是先祖很早時期,到李世民時代不到八分之一。

    這就彷彿找個歐美混血的演員來演唐朝皇帝,但日本人就認為楊貴妃是胡人混血。陳凱歌還找了個歐美人混血演員,就是這麼的神奇。

    二、《妖貓傳》在號稱還原唐朝的美術審美上面,包含了大量日本文化元素。

    沒錯,《妖貓傳》服飾和建築確實有大量考究還原歷史上的唐朝,但在美術構圖,光影審美方面,顯然是日本和風文化的配色形式。

    如同上面兩張圖片一樣,兩名女演員身穿的衣服服飾確實相對還原唐朝,但你怎麼看都覺得她像日本人。這就是配色,美術審美擺明是日本文化審美,所以便有披著中國傳統衣服,內在卻是日本人的即視感。

    三、《妖貓傳》內在文化思想表達是日本式的而非中國式的。

    首先是日本和對待中國妖怪態度的不同,中國古代妖怪多以“惡”的形象出現,用來反應人間的苦難。具體可追溯《西遊記》和《白蛇傳》等等,這些文化在明朝成形之前,妖怪可是要吃人的。妖怪真正和人開始大談戀愛,都是後世《聊齋志異》的事情了。

    但日本妖怪文化不同,日本人對妖怪的態度是接受,並沒有太多的恐懼。

    《妖貓傳》裡空海見到妖貓不恐懼可以理解,後來春琴見到妖貓不恐懼,白樂天也不恐懼,前面皇帝死狀慘烈,旁邊官吏也不恐懼,他們非常非常的鎮定。

    本片對於佛教文化的表現也是如此,中國文化裡得道高僧基本是老持沉穩,字字珠璣。即使後世歌頌的濟公也是外表瘋癲,內在學問淵博、行善積德。

    但《妖貓傳》裡在大街賣瓜的瓜翁,後來我們知道他是白龍一起的丹龍,還是青龍寺的主持。

    這個就是日本文化的體現了,中國佛修的叫“真”,日本陰陽師修的才叫“幻”。

    《妖貓傳》其它日本文化還包括妖貓得知真相後殺害了老宮女。

    中國文化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日本則是“菊與刀”,電影裡白龍對楊貴妃,即使貓妖已經知道真相,白頭宮女是織了布但也是被逼的。中國文化裡肯定是放下執念,並不殺人為主。

    日本文化就是一定要殺掉無辜的人,最終鮮血和靈魂一起墮落,彷彿這才能詮釋日本人眼中極致的美麗,極致的執念,我曾經看過一段很好總結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句子。

    日本人講究極致,華人講究博大。日本人講空,是真的空,一無所有中探究點一無所有的意義罷了。華人也講空,但是繁華落盡,盛極而衰的空,是留白。日本人是在空中悟道。華人是悟到“空”。

    所以,華人拍日本文化,日本人拍中國文化都拍不好,因為大家的精神核心就不一樣,這個跟美華人翻拍日本動漫拍不好也是一個道理。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唐朝文化

    《長安十二時辰》比《妖貓傳》強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同樣是濃墨重彩的美術審美,是否感覺《長安十二時辰》就比《妖貓傳》和風元素少了太多。

    其實曹盾導演的《九州海上牧雲記》也有相當嚴重的和風審美,《長安十二時辰》就少了不少。雖然本劇根據大神考究,在開場琵琶,燈籠,團扇和建築配色方面也有一定的和風元素。但整體上化妝造型,服飾審美等等,都非常的嚴謹考究。

    如本劇主角張小敬和李必,再到朝堂各種官員朝服,與大量不同兵種的盔甲甲冑。其它像大量的胡人和外華人等等,都和歷史上唐朝遺留下的文獻畫卷十分還原。

    《長安十二時辰》還原唐朝文化的,還包括盛唐危機的處理方式。

    《妖貓傳》基本用幻術代表了,還有用人人都愛“楊貴妃”來隱喻大唐的氣象,乃至唐玄宗縊死楊貴妃時,最高明的幻術師的說法。這些東西顯然都是日本文化元素的。

    《長安十二時辰》則用了很多盛世下的洶湧暗流,其中右相林九郎利用杯子一招,暗鬥高力士和太子一黨。再到高力士給李必傳話,暗示聖人話下真正意思的權力鬥爭。

    這兩個權謀的展現,當然是遠遠不如《大明王朝》這類神作,但也比《妖貓傳》的“哄騙式”的真假幻術高明多了。

    《長安十二時辰》和陳凱歌的《妖貓傳》,哪部作品更加還原唐朝,結論不是已經非常明顯了嗎?

  • 2 # 影視劇小哥

    我覺得由雷佳音,易烊千璽主演的反恐劇《長安十二時辰》還原的更真實。我一直在追這部劇。這部劇可以說高度體現了盛唐文化。我從客觀角度說下原因:

    劇組花費5000萬造一座城,呈現《長安十二時辰》的盛唐景象,總製片人孫超稱70%的費用都用在了製作上

    對視覺品質的極致追求是中國影視工業化進步的體現。

    然而《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城造價5000萬,《妖貓傳》和劉亦菲真人版《花木蘭》中亮相的唐城壕擲13億,而它們只是國內3000多個影視基地中的兩個。顯然,不是每一個影視城都能獲得它們如今的關注度,大多數影視城首先要考慮如何在影視寒潮中活下來。

    我們跟隨飛簷走壁的張小敬一起,來看一看盛唐時的長安。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評價它:“熙攘繁盛,光耀萬年,再也沒有比長安城更偉大的城市了。”

    劇中富麗堂皇的唐城,確實配得起這般讚譽。

    與陳凱歌八年磨一劍的《妖貓傳》類似,《長安十二時辰》也聚焦中國歷史上最開放包容、自由奔放的盛唐時期,講述上元燈會前後的一場危機。 更巧的是,兩部影視作品分別斥巨資建造了一整座唐城,在行雲流水的長鏡頭中無死角展示大唐的壯美,承載了當下的我們對於大唐的某種想象。

    夢迴唐城

    一百零八坊,東市西市,靖安司,唐裝仕女,崑崙奴,胡旋舞…《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大唐盛景,98%都是在浙江寧波象山影視城的“唐城”拍攝完成。“唐城是專門為《長安十二時辰》而建的,是劇組方跟我們合作置的景,投資5000萬,佔地面積超過71畝,包含65幢唐代典型建築。整個設計和建造是劇組方來負責的,要求風格跟我們影視城的規劃相統一、相協調。”象山影視城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洪佩平向叨叨工作室介紹道。 據洪佩平回憶,《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對影像細節要求很高,一部講一天24個小時故事的戲,是幾點就要幾點拍,因為後半程幾乎都是夜戲,所以在規劃和施工時就預留了布光位置,要兼顧場景還原度和實際拍攝條件。此“唐城”非彼“唐城”,陳凱歌拍《妖貓傳》的唐城位於湖北襄陽,兩位美術指導就住在當地,一共建了六年。

    另外也可以看到,兩部作品的取景需求不盡相同,《妖貓傳》的唐城著力刻畫了陳雲樵宅邸、皇宮、花萼相輝樓、青龍寺等幾場重頭戲場景,金碧輝煌;而《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張小敬要摸遍尋常市井,煙火氣濃。

    對此《妖貓傳》和《長安十二時辰》則顯露出十足的本土文化自信,力求還原唐代原本樣貌,規避和風演變的元素。《長安十二時辰》主創表示,在那個年代,不是唐學日本,而是日本學唐。

    一戲一城背後:政策與資本聯姻 像兩個唐城這樣,為一部戲專門造一座城的案例還有很多。橫店影視城最早就是為謝晉導演的《鴉片戰爭》開始興建的。

    象山影視城也是從張紀中版《神鵰俠侶》的“神鵰城”起步,後來又為陳凱歌《趙氏孤兒》建了春秋戰國城等。

    大導演、大投資、大專案,在熱錢不斷的年代裡使影視城遍地開花。據統計,全國影視基地有3000多家。其中很多影視城都是政府支援下的文化地產專案,有誘人的政策優待,如象山縣政府在今年3月剛剛出臺了“五免五減80%”的補助新規。

    投資不菲的影視城要怎麼收回成本呢?“(象山)唐城這個場景建成之後,歸我們景區統一使用,之後再由劇組來拍的話,我們會跟原來的投資方進行效益分成。目前唐城暫時沒有對遊客開放,還是以劇組拍攝為主,但近期會組織粉絲來遊覽。”洪佩平透露。

    當然,未來面向遊客開放後,將迎來穩定可觀的收益。 襄陽唐城在《妖貓傳》之後,已經陸續接待《畫江湖之不良人》《天盛長歌》《將夜》《九州縹緲錄》等劇組。而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相信象山唐城也將成為更多古裝劇組的選擇。

    《長安十二時辰》還原大唐盛景 服化道為古裝劇加分 具審美贏得好口碑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唐朝仕女妝容也非常值得關注。

    它除了劇情燒腦、刺激之外,還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大唐盛景,復原了千年長安的風貌與氣質,營造了真實感,獲得觀眾好評。

    實際上,從前幾年的《妖貓傳》到去年大熱的《延禧攻略》,都最先以精緻的服裝、化妝和道具審美贏得高口碑,古裝劇展現的傳統文化之美往往令觀眾著迷。   服化道審美已成爆款劇助力  

     近年來,古裝劇所涉的朝代無論是架空還是真實,都呈現較高的美學追求,容易在劇情之外引起觀眾關注,因為服化道影響觀眾的第一眼審美,決定了一部戲的基礎品相,也是誠意所在。劇組日益深諳此道,甚至預先將此作為一個營銷話題。  

     《妖貓傳》可以說近年來中國產古裝劇審美的新浪潮,引發後來的古裝劇紛紛效仿。它從服飾、道具、禮儀等外在表現形式,到人物的思想內涵、氣質風骨,都蘊含濃濃的“中國風”,畫面猶如水墨畫一般素雅古樸,構圖遵循黃金比例,這些都讓我們稱讚。

      

     正在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則精細展示大唐長安城的日常生活,涵蓋衣食住行和工作、娛樂領域,一開播,就抓住了我們的眼球了。

    即將播出的《大宋宮詞》《大明風華》《孤城閉》等待播的古裝劇依然讓我們非常的追捧。,從宣傳的物料來看,也相當注重服化道的審美。

     導演曹盾:千璽身上有種文人風骨  

     《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表示,自己在選角問題上沒有猶豫,自己讀小說時就覺得易烊千璽很適合李必這個角色:“千璽身上有種文人風骨,他文化素養非常高,擅長書法,也喜歡雕塑。

    另外,他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雖然拍這部戲的時候他只有17歲,但已經展現出一個演員該有的素質。從整個劇來看,我們都認為千璽的表現不失水準,播出後能獲得觀眾的肯定是意料之中。”  

     曹盾分享了千璽在劇組的一些趣事:“千璽非常敬業,在劇組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工作狀態,拍戲的時候偶爾也會笑場,但很快就能拉回來,這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非常不容易。”   

    曹盾還透露,該劇之所以選擇雷佳音出演張小敬,一方面是由於演員本身的氣質與角色非常契合,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大資料的選角建議。

      他坦言,自己將之前拍攝《九州海上牧雲記》的經驗都用在了新劇上,敘事節奏把控和故事情節推進都按照馬伯庸的原著來,“小說本身有自己的節奏和閱讀的快感,這個東西我不想損失,所以在做劇本就考慮這些東西,要保留書裡的那些讓大家嗨的知識點,還得帶著我自己的烙印,也儘量以大的長的運動鏡頭為主,讓大家覺得流暢”。  

     曹盾表示他想做出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東西,“我沒法用分秒的概念拍成24小時,但十二時辰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文化,按照這個來做才是我們獨有的表達”。

    他強調,花大篇幅還原大唐的時代氣息是為了營造真實感,“只有真實感營造出來了,在後續跟進的劇情中,演員的情感基礎才能夠真實,價值觀才能建立起來”。  

     口碑方面,有人表示一口氣看12集還不過癮,非原著粉則表示看不懂高密度的資訊、半文半白的臺詞。導演曹盾表示:“唐文化是中華古代文化裡相對最璀璨的一個時刻,大家也很瞭解。

    我們跟著《長安十二時辰》長知識   易烊千璽的髮簪由後向前插,戴法不同於以往劇集,是主創團隊經過詳實的考究之後,呈現的“子午簪”的正確佩戴方式。因為唐代慕道,簪子從後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張小敬的服飾,織錦缺胯袍配六合靴,因是偵查人員,身上佩有縛索、刀、煙丸等。其中煙丸在抓捕可疑人員時,發揮的作用令人感嘆唐朝辦案人員的機智。  

     女子服飾腰線上升,上升至胸部以上。

    而以豐腴為美的唐朝,最大限度地修飾女子身材,顯得曼妙高挑。劇中舞者許鶴子的出場造型,高度還原了唐代的“彩繪雙環望仙髻女舞俑”,這個女舞俑是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品之一。  

     仕女妝容國際化 ,唐朝仕女妝容也非常值得關注。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了讓妝容能夠貼近歷史,同時又能儘量貼近當代人的審美,上妝時就要更加用心。據化妝指導張麗透露,女子妝容要一層層疊加才顯自然,光粉底階段就要用掉一個小時。  

     很多人覺得唐風和和風非常相近,事實上,盛唐的天寶初年是一個十分“國際化”的都市,仕女妝容恰恰是國際化交流的體現。那個時代,並非是唐學日本,反而是日本在學習唐朝的服飾和造型。

      東市和西市

      長安城的結構可謂佈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外城四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十二座城門的六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道,而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則是一條標準的中軸線,展現了典型的中式對稱美學。  

     劇中所呈現長安城的每個坊,包括西市東市都是方形的形狀,非常規整。西市的主街道大概是在15米到16米,基本上是按照這個記載來做的。方方正正的坊其實都是居民住宅區,坊間築有高牆,並不能隨意臨街開門變旺鋪。

      做生意的商業區,其實只有東市和西市而已。其中東市主打國內市場,和現在的三里屯相比只差街拍,西市是國際性大市場,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因為東市和西市,“東西”的說法從此產生。  

     薄荷葉:唐代的口香糖 。 羊肉,唐朝肉類C位。最著名的燒尾宴中,58道菜中,和羊肉有關的達到8道。《太平廣記》裡,105次提到肉類,其中羊肉類47次,佔比45%,排名第一。  

     

    張小敬出了大牢,走出靖安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個當地最好的館子來上一碗水盆羊肉。喝完一大碗不算,還想著再來一碗。

      能配上水盆羊肉的,自然是火晶柿子,火晶柿子很甜很軟,薄薄一層柿子皮裡面是滿滿的蜜一樣甜的柿子漿。

    在唐代,柿子已大面積在長安附近種植,劉禹錫有詩《詠紅柿子》:“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採掇,翻自保天年。”寫的大約就是臨潼的火晶柿子。  

     除了這兩樣,還有薄荷葉。薄荷葉不僅僅是張小敬最喜歡的東西,也是長安城男人們最喜歡的,它能清新口氣,相當於唐代的口香糖。

      因為善於儲藏,胡餅成為長安最常見的乾糧之一,堪稱居家旅遊必備。  

     大型“追星”現場  

     上元節是正月十五,也稱元宵節,當晚沒有宵禁,娛樂活動必不可少。劇中有一段表現了唐代長安市民在街頭的“追星”現場。劇中,長安著名女歌手許鶴子和她的搭檔在長安街頭的表演引起轟動,市民跟著許鶴子唱起了《清平調》,這個場景同時表現出唐代人對詩歌的推崇。  

     叉手禮  

     事實上,每個朝代的禮儀都根據其地域、文化、傳統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唐朝文學家柳宗元有詩:“入郡腰恆折,逢人手盡叉。”而唐朝最與眾不同的禮節就是叉手禮。執此禮儀時,雙手交於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翹,非常優雅。

    這個場景,現在的有關唐朝的影視作品裡很少見,《韓熙載夜宴圖》有記錄到。

      胡旋舞  

     劇中,為了躲避官兵的追蹤,狼衛(“偷渡”進城的危險人物)戴上面具、跳起了胡旋舞。而這胡旋舞正是當時長安最流行、最時髦的舞蹈,它是從西域流傳而來。其伴奏音樂以打擊樂為主,與它快速的節奏、剛勁的風格相適應。  

     十二時辰  

     時辰是中國傳統的計時單位,中國古代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十一點起算,分別是:子時 、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劇中“十二時辰”,每半個時辰不僅都是辦案的重要節點,全長安城的日常作息也遵守著嚴謹的時間節奏,所謂“一更鼓閉城門,二更鼓上床眠。三更鼓到子時,四更鼓睡正沉,五更鼓城門開”。  

     劇裡的報時都古意盎然、大氣磅礴。觀眾感嘆,看懂了《長安十二時辰》,把唐代的計時方式也學會了。

    歸根結底,影視文化價值才是一座影視城的核心競爭力,是他的價值所在。“唐城熱”的本質在於,影視劇作品以及作為觀眾如何詮釋對大唐盛世的想象,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而在我的心目中,《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用地70畝搭建了長安城,僅僅這方面就高度還原了大唐。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部劇的製片人梁超說:這部劇的70%資金都用在了製作上面,演員的服裝和道具上面。是真正的“把錢花在了刀刃上”。而以往的影視作品大部分資金都花在了片酬上。

    其次還有演員的服裝,包括金屬甲,以及劇中各個情節也是高度對歷史的還原。所以說《長安十二時辰》真正意義上高度還原了盛唐時期的繁榮景象。

    它是迄今為止最值得我們看的“爆款劇”,贏得了我們對這部劇的高度認可。而對“注水劇”高片酬說不,將資本回歸創作,最終的受益者,還是坐在銀幕前的我們每一個人。

  • 3 # 劇中觀史

    正如作者馬伯庸所說的,長安在華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因此,影視劇中對長安的書寫和表現一直很多。《大明宮詞》裡的背景是長安,《妖貓傳》和《長安十二時辰》中也是長安。《妖貓傳》原本是日本小說家小說,唐文化對日本影響很深,日本平安京即是對唐都長安的模仿,今天很多遊客也願意去那裡看看,來遙想唐都長安。而故事中的長安是個虛化的背景,從某種意義上是日本人對唐文化的想象。

    相比之下,《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安更為寫實,是一座貴族和平民生活其中的都城,有貴族的奢華,也有百姓的煙火氣。

  • 4 # 浪西安

    我們先來看看《妖貓傳》和《長安十二時辰》都是什麼樣內容的影視劇?

    《妖貓傳》是由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公司、二十一世紀盛凱影業、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裝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蕙玲編劇,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張榕容、劉昊然、歐豪、張天愛等主演。

    《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

    一個是電影,一個是電視劇,從內容的篇幅上來說,《妖貓傳》肯定比不上《長安十二時辰》畢竟,一部電影只有2個小時,而電視劇可是有幾十集,可以全面展現很多的細節。。

    從情節上來說,《妖貓傳》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也就是說,《妖貓傳》的故事情節實際上跟唐長安城關聯度不大,而《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就是在唐長安城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雖然也是改編而來,真實性還是可以預見的。

    從劇中很多細節來說,《長安十二時辰》的真實性可以說是高度還原,無論是建築、服裝、用語還是文化積澱,甚至是街頭的美食小吃,讓人彷彿真正迴歸到唐朝,所以,還是《長安十二時辰》勝出一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式電腦的接線插頭太多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