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4310417小云

    明太祖朱元璋,懲治貪官汙吏凡貪汙六十兩者,便千刀萬剮,言你剝老百姓,我替百姓再剝你,,,殺功臣為後代撥刺修枝,可味用心良苦,,朱棣親征北元五次,將殘元趕去了漠北,,派鄭和七下西洋,張顯了大國氣度,萬邦來朝,,,發天兵三十萬滅了猖狂的越南反王,立親明王而返國,,,嘉靖帝40多年不上朝,喜清詞,,萬曆小皇帝等張居正死後,反攻倒算,,,戚繼光血戰新城大敗倭寇幾萬人,,。誰想到小皇帝反是個小木匠,,。朱由校美寵萬貴妃,魏忠賢與萬貴妃暗中苟且,險危大明王朝,。崇禎帝誤中皇太極反奸計,。自毀長城,殺了袁崇煥,,。盧向升大戰皇太極,,楊四昌僅見死不救,,。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勾搭多爾袞,大戰一片石,,李闖賊似驚弓之鳥,一潰千里,,,崇被帝煤山上彎脖子樹,,天子守國門,,覆發無顏見烈祖烈宗,,,

  • 2 # 史海擷珍

    哪個皇帝沒有名氣?哪個皇帝沒有故事?想看明朝皇帝的事蹟,請到我的主頁,看我寫的文章。一個皇帝一篇,童叟無欺。

  • 3 # 真心哥兒

    給大家推薦一部歷史小時說《明朝那些事兒》,在app 上就能看,語調輕鬆,侃侃而談,喜歡歷史而又看不懂文言文的朋友們可以看一看,超推薦~

  • 4 # 國富民強家家樂

    明朝有哪些有名的皇帝和事蹟?答明太祖朱元璋看不慣元朝對我漢族欺壓,七戶養一個男蒙古,一口水井鎖著一把菜刀,(菜刀供人們切菜用,怕殺蒙古)漢人誰家娶媳婦,頭七家得讓蒙古摟著,這樣朱元璋看慣元朝無道混君,朱元璋便開始計劃推翻元朝,第一次計劃在端午節殺,結果因計劃不周沒殺成。(從那時人們廣為留傳五月節叫五月耽誤。又計劃第二次殺蒙古,計劃中秋節殺,將月餅餡裡放傳單,八月十五殺韃子,(蒙古)到八月十五這天殺蒙古成功,剩七個′

  • 5 # 關東俠客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政權,歷十二世十六帝。明朝的皇帝們是非常有個性和特色的。一,布衣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出身微寒做過和尚,參加紅巾軍後掃平群雄,趕走大元,建立大月,嚴承貪官,殺十五萬人。朱元璋父母給他取名朱重八,大明十六帝。二,一心革命的皇帝朱允文。朱允文繼位後對手握兵權的叔叔們非常忌憚,實行"削蕃”政策,逼死了幾個蕃王。最後被燕王朱棣革了命,靖難之役後消失的無影無宗。三,戰鬥力強悍的皇帝朱棣。朱棣用武力從侄孑手裡奪得皇位,遷都北京五次御駕親征蒙古,天子守國門。四,美食家朱高熾,明仁宗朱高熾當皇帝后國內外形勢大好,實行仁政歷史評價相當高,皇帝當的滋潤,養尊處優吃得越來越胖,當十個月皇帝就死了。五,蟋蟀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治國有術開創仁宣之治,業餘愛好也特別喜歡玩鬥蟋蟀。六,俘虜皇帝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1427一1464)一心想建立祖先的豐功偉績,率五十萬大軍伐蒙古瓦刺部落全軍覆沒當了俘虜。後來被放回來被軟禁,"奪門之變”後重新當上皇帝。七,貪天位皇帝朱祁鈺,(1428一1457)朱祁鎮弟弟,朱祁鈺非常受寵直到二十歲還沒去打地,明英宗御駕親征,留下朱祁鈺鎮守北京城,土木堡之變後當上皇帝抵抗蒙古人進攻。明英宗回來後遭到他的軟禁,在石享等人幫助下明英宗成功復位,朱祁鈺被貶為王,死後唯一沒有被埋在明十三陵的皇帝。八,死於女色的皇帝朱載垕(1537一1572)寬仁大度,勤儉愛民,喜歡女色"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風流。最終死在女色上。九,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朱翊均,萬曆朱翊均皇帝十帝登基,做3四十八年的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還指揮了三次戰爭,國家還正常運轉。十,君王死社稷皇帝朱由儉,明思宗朱由儉繼位後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清軍入侵,由於剛愎自用,用人不當導至大明滅亡,吊死在景山。

  • 6 # 笑看東籬

    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人類從來就沒有“永久牌”的君主;但可以作出“永久牌”的事業。

    營建北京紫禁城:明成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城市佈局嚴整,城牆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是古代建築的傑作。

    城中心的紫禁城,為皇帝居住的地方。宮殿樓閣,千門萬戶,金碧輝煌,氣象萬千。是中國,也是世界建築之林的瑰寶。

    大規模修建長萬里長城:我們的長城,就是指明代的長城。明成祖時,開始大規模修建,達到完善地步。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6000餘公里,氣勢雄偉,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

  • 7 # 鳳城不肖生

    布衣天子朱元璋不用說了!

    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後被俘虜,弟弟朱祁鈺登基,後來回到明朝,奪門之變後重新坐上皇位!

    明憲宗朱見深因為老子(朱祁鎮)被俘虜,不受待見,被一個大他十九歲的萬宮女照顧,後來登基之後萬宮女變成了萬貴妃,獨寵萬貴妃一人,搞的朝廷烏煙瘴氣,紙糊五閣老,泥塑六尚書活躍朝堂!

    明武宗朱厚照,這哥們是明朝最能鬧的一個,最喜歡的是有夫之婦,甚至把孕婦招進宮寵幸,豹房一次就是從他而來,私自出宮多次,還跑到邊關帶軍跟小王子(土木堡之變罪魁禍首也先的後代)打了一仗!奇葩事數不勝數,據說清朝阿哥們不好好讀書,老師就是說你想做朱厚照嘛?

    明世宗朱厚熜,寵信嚴嵩,大半生都是在求道,整天燒些青詞給老天爺,妄圖長生不老,聽信術士二龍不相見的鬼話,不見自己的兒子!

    明熹宗朱由校,低能兒童,出色的木匠,跟自己乳母客氏也是不清不楚!

    明思宗朱由檢,命最苦的皇帝,在位期間兢兢業業,衣服都是打補丁的,奈何氣數已盡,改變不了明朝滅亡的命運!!!

  • 8 # SeaArm

    明朝有名氣的皇帝和事蹟: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原名朱重八,曾改名朱興宗,投軍被郭子興取名元璋,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縣 。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號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事蹟:

    1,白話文聖旨:相傳明代天子常以口語發旨,並非朱元璋無能力以文言下筆,即便無能力,亦有翰林詞臣可以代為捉刀潤飾,之所以選擇白話,乃因白話簡便易懂,取其便利也。如明成祖曾將建文帝忠臣的妻子,貶為妓女,當這位女性死亡時,成祖發旨:“分付(吩咐)上元縣抬出門去,著狗吃了!欽此!”

    2,貼春聯和吃月餅:朱元璋在南京定都以後曾令“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還要求對聯所用的紙箋必須硃砂染色,名為“萬年紅”。“紅”和“朱”同義,寓意為大明王朝江山永固。。早在徐達攻下元大都之後,朱元璋曾命以當年起兵時秘密傳遞訊息所用“月餅”作為賞賜群臣的節令糕點。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的同時還流傳著“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

    3,喝茶講和:朱元璋起兵時,進軍徽州。當時在黃山腳下有兩個大戶人家,一個是程家一個是鮑家,兩家結怨已久,經常發生爭執。兩家聽聞朱元璋在徽州,便想由讓他主持個公道。

    面對兩家的各執一詞,朱元璋有心化解恩怨卻無計可施,當時跟隨朱元璋的劉伯溫獻上一條妙計。於是,朱元璋請兩家人進了軍營裡,說要請他們兩家一起喝茶。當地有好茶葉,但是軍營裡卻沒有喝茶用的茶壺茶具。朱元璋把情況告訴程、鮑二人,倆人立刻派家丁回家去取。程、鮑二人為了爭面子拿了許多上好的茶具來,朱元璋對於每家的茶具都仔細觀摩,後又細細詢問。在一問一答間,三人把注意力放在了茶壺上,局面一片祥和。在這樣的氣氛中,朱元璋巧妙勸說二人,讓他們重歸於好。劉伯溫在一旁突然大笑起來,稱讚朱元璋這“喝茶講壺”的辦法英明。不過,劉伯溫是浙江人,這壺字的發音從他嘴裡一出,變成了“和”字的發音。從此以後,喝茶講和的傳統,就在黃山腳下流傳下來。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或稱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由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入南京應天府,是為明成祖,惠宗隨後下落不明。大臣梅殷諡其為“孝愍皇帝”,上廟號“神宗”,但不被成祖承認,故不使用。直到南明時,弘光帝追諡其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諡其為“恭閔惠皇帝”,故也作“明惠帝”。

    事蹟:

    削藩改制:明太祖為鞏固皇室,大封宗室為藩王,各擁私人護衛軍隊。對惠宗來說,諸藩王大多為其叔輩,且在封地掌握兵權,心中由是不安。惠宗為皇太孫時曾問黃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子澄回答說諸王軍力不足以抗衡朝廷。惠宗即位後,下令各王國的地方文武官員聽朝廷節制,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廢黜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及岷王。在部署對付年齡最長、軍功最多、武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時,由於惠宗身邊的謀士多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以致打草驚蛇,引發了燕王先發制人的念頭。朱棣在權衡利害之後,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封地北平起兵反叛。他以“靖難”為名,向京師進軍。

    建文元年,明惠宗下詔討伐燕軍。命吳傑、吳高、耿、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並在河北真定設立平燕布政使司,兵部尚書暴昭掌司事。隨後,耿炳文率大軍抵達,與燕軍交戰後失利退守。明惠宗臨時換將,撤換耿炳文,由李景隆代替。隨後,朱棣獲得寧王朱權及朵顏三衛,實力大增。而李景隆在率軍圍困北平後,仍然無法破城,並在鄭村壩潰敗。燕王因此嚮明惠帝上書,明惠帝不得不罷免齊泰、黃子澄。

    建文二年,燕軍與中央軍在白溝河大戰,李景隆再次潰敗並逃亡濟南,隨後再在濟南潰敗。然而,朱棣卻無法攻破山東參政鐵鉉、都督盛庸的濟南城,不得不撤軍。明惠帝隨後封賞鐵鉉、盛庸,但卻不誅殺李景隆。同年冬,燕軍再次進犯濟寧,盛庸擊敗並斬殺燕將張玉,並接連獲勝。建文三年,兩軍在河北山東一帶屢次交戰,並互有勝負,最後燕軍攻入真定。

    建文四年,何福、平安率領的中央軍在小河大勝燕軍,並斬其將陳文;而徐輝祖亦在齊眉山獲得大捷。燕軍恐懼後計劃北歸。恰逢惠宗誤以為燕軍已經北撤,召徐輝祖班師,致使何福孤軍奮戰。隨後,靈璧之戰中,燕軍大勝,陳暉、平安、陳性善、彭與明被執。盛庸軍亦在淮河之戰中潰敗,燕軍遂渡過淮河,抵達六合。惠宗不得不下詔要求各地勤王,並遣使割地罷兵。同年六月,盛庸在浦子口與燕軍交戰不利,都督僉事陳瑄率水軍附燕。隨後,朱棣率燕軍渡江,最終逼近南京應天府。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變節,致使燕軍進入都城。宮中起火,惠宗不知下落。

    關於建文帝的影視作品:1987年《大明群英》,2000年《帝王之旅》,2001年《皇朝太醫》,2001年《三少爺的劍》,2002年 《穿越時空的愛戀》,2002年《大醉俠》,2002年《永樂英雄兒女》,2004年《名揚花鼓》,2005年《大明奇才》,2005年《大明天子》,2006年《朱元璋》,2006年《傳奇皇帝朱元璋》,2006年《覆雨翻雲》,2007年《鐵血男兒》,2009年《鄭和下西洋》,2009年《包三姑外傳》,2011年《洪武三十二》,2011年《大武當》,2015年《錦衣夜行》,2016年《英雄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明太祖皇四子,安徽鳳陽人,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戰爭,最終勝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侄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明朝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併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事蹟;

    1,設錦衣衛與設立東廠:在全國局勢穩定之後,明成祖為了加強對大臣的監控,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同時,,明成祖又設定鎮守內臣的東廠衙門,廠衛合勢,強化專制統治。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覺得錦衣衛不足以達成目的,決定設立一個稱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的新衙門,地點位於燕京(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今北京東城區東廠衚衕,據說系原東廠所在地。)東廠的行政長官為欽差掌印太監,全稱職銜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尊稱為“廠公”或“督主”。初設時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後因事務繁雜,改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擔任。東廠的屬官有掌刑千戶、理刑百戶各一員,由錦衣衛千戶、百戶來擔任,稱貼刑官。隸役(稱掌班、領班、司房,共四十餘人)、緝事(稱役長和番役)等軍官由錦衣衛撥給。

    2,修改《大明律》:明初《大明律》明令:“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爾扮帝王后妃、忠臣節烈、先聖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與同罪”,以壓迫雜劇創作,明成祖即變本加厲,以極刑來禁止此類雜劇的印賣:“但有褻瀆帝王聖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律所該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拿送法司究治”,“但這等詞曲,出榜後,限他五日,都要乾淨,將赴官燒燬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殺了”。

    3,遷都北京:明成祖十分重視經營北方,加之自己興起於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永樂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後來部分宮殿被李自成放火燒燬,清初又重新修復)。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4,修永樂大典: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邊疆穩定的局面下,為整理知識,明成祖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召集一百四十七人,首次成書於永樂二年(1404年),初名《文獻整合》;明成祖過目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永樂三年(1405年)再命姚廣孝、鄭賜、劉季篪、解縉等人重修,這次動用編寫人員朝野上下共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啟用了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進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並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書。

    《永樂大典》由解縉、太子少傅姚廣孝和禮部尚書鄭賜監修,組織上設監修、Quattroporte、副Quattroporte、都Quattroporte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監修:解縉、姚廣孝、鄭賜;Quattroporte:副Quattroporte:蔣用文、趙同友;都Quattroporte:陳濟。

    《永樂大典》修書過程對所收錄的書籍沒有做任何修改,採用兼收並取的方式,保持了書籍原始的內容。明成祖修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在三年時間內即告完成。《永樂大典》有22877卷,其中凡例、目錄60卷,全書分裝為11095冊,引書達七八千種,字數約有三億七千多萬,且未有任何刪節,這是清朝《四庫全書》無法相提並論的。但成祖並未將《永樂大典》複寫刊刻,而決定只製作一份抄本,並於1409年完成。永樂年間修訂的《永樂大典》原書只有一部,現今存世的都是嘉靖年間的抄本。

    5,鄭和七下西洋:明成祖時期,為了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同時確立自己即位的正統性,從永樂三年起,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初名馬三寶)率領船隊六次出使西洋(第七次在明宣宗宣德年間),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永樂時派使臣來朝者亦達三十餘國。浡泥王和蘇祿東王親自率使臣來中國,不幸病故,分別葬於南京(浡泥國王墓)和德州(蘇祿國王墓)。

    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或稱崇禎帝,明朝第十七代、末代皇帝。

    思宗為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1]。五歲時,其母劉氏獲罪,被時為太子的光宗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於天啟二年(1622年)年被兄長明熹宗冊封為信王。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8月)駕崩,由於沒有子嗣,朱由檢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登基,時年十八歲。次年改元崇禎,是為明思宗。

    思宗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崇禎年間,與萬曆、天啟相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即位之初就大力剷除閹黨,曾六度下詔罪己,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明朝。明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發生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北京,思宗在煤山一樹上吊身亡,終年三十五歲,在位十七年。

    事蹟:

    崇禎帝上吊後,在其身上的遺言旁邊又有一行書寫到:“文武百官全都到東宮行在去。”原來崇禎帝以為內閣諸臣已經看到了他所寫的朱書,卻不知道實際上內傳將朱書送入內閣時,大臣們早已四散逃命了,內侍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並沒有一個人知道此書。當初大內中有一間密室,看管的十分嚴密,相傳其中有誠意伯劉伯溫所藏的秘記在內,說沒有重大變故不能隨意開啟。到此時,事情緊迫,眾人開啟來看,看到是一副繪圖三軸,最末一軸影象酷似崇禎帝模樣,身穿白背心,光著左腳,披頭散髮懸在空中,與上吊後的崇禎帝的情況沒有任何差別。

  • 9 # 猴格大人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最大的事蹟不是開創明朝,而是驅逐韃虜。沒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個口號最早並不是國父孫中山提出來的,而是朱元璋。

    他北伐元朝的口號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陳綱立紀,救濟斯民”。朱元璋的創舉一直被後世漢人所銘記,後來的洪秀全、孫中山等人建立政權後,都首先拜謁朱元璋的孝陵,以告慰他的英靈。

    明成祖朱棣:

    永樂時期中國發生了無數歷史影響深遠的大事,例如五徵漠北,七下西洋。

    還在海外設立了許多統治機構。例如緬甸宣慰司、寮國宣慰司、南洋宣慰司,從法理上來說,緬甸、寮國、新加坡這些地方曾經也是中國領土呢,為中國憑空增加了許多“自古以來”。

  • 10 # 冬眠要趁早

    看了大夥這麼多關於明朝有名皇帝的事蹟,挺有意思。所以我也湊湊熱鬧,也說一個。

    我說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皇帝,明武宗。我覺得明武宗的事蹟挺好玩,給大家分享一下。

    明武宗出了名的愛折騰愛玩,這是普天下人都知道的,比如南征北戰,游龍戲鳳什麼的。但是還有一個,明武宗特喜歡給自己改名字加封號,估計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武宗剛出徵的時候,給自己封了一連串的官和爵位,“ 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後軍都督府,帶俸。 ”而且還改了一個名字,叫朱壽,咋樣,不錯吧,這還不算,出征的時候自己還要給這位朱壽御賜勅書,以企得勝而歸。等凱旋了,武宗又要給朱壽御賜一大批彩旗賀帳,以表彰朱壽的功勳。

    說的跟倆人似的,其實就是武宗自己一個人先在大內寫好了聖旨,然後自己再換上大將軍服跑到城外接自己的旨意。像不像現在的Cosplay達人秀?

    武宗超級痴迷佛教,所以又給自己起了法號:大慶法王!咋樣?拉風不?看好了,不是大慶油田喲,是大慶法王,這比“金輪法王”還拉轟吧。

    沒過多久,武宗又覺得不過癮了,於是又加了一個法號“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而且還給自己頒發了給金印玉軸誥命,更要命的是還模仿朝廷大臣的制式,給他這些封號刻了牙牌。這可不是小事,這相當於給自己這些別號發了正式的身份證。

    隨便發牙牌這事引起的轟動可不小,據說後來寧王造反時發的檄文上,就有一條罵武宗的,“ 自佩太監牙牌!”說白了就是罵他:臭不要臉!自己帶一塊太監牙牌,裝假太監!當然了,這屬於民間傳說,寧王不至於這麼亂罵。

    後來南征寧王,武宗不知道是不是又覺得不過癮了,於是把威武大將軍改成了威遠大將軍,加封鎮國公,食祿五千石,總督。

    沒過多久,可能又覺得還是威武大將軍更霸氣,於是有改回了威武大將軍。

    安邊伯許泰這時候是先鋒官,他掛的是威武副將軍印。所以私底下,許泰和別人吹起牛逼來就說:“ 看看,我和皇上是同事!”

    另外再說一個好玩的事,武宗因為屬豬又加上朱和豬同音,所以武宗南巡時所到之處禁止養豬宰豬買賣豬,只能養牛和羊。然後南方的老百姓充分發揮了華人的傳統智慧,趁著聖旨剛宣佈查的還不嚴的時候,家家把自己家養的豬不分大小全部屠宰掉,然後用鹽醃起來,做成了臘肉。這下可好,聖旨也沒轍了。

    當然這也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因為禁止養豬買賣豬,致使南方很多縣都沒了生豬。等到了第二年,舉行祭孔大典的時候,居然找不到祭祀用的生豬頭。實在沒辦法,有的縣只好弄了一個羊頭給孔聖人祭了上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色得花與什麼顏色搭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