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小龍啊

    注重教育:

    重視教育恐怕是猶太人身上最顯著的文化特徵了。一個有悠久重視教育傳統的民族,對傑出人才的誕生當然有很大幫助。

    猶太人重視教育的最直觀原因是宗教,猶太人的宗教傳統要求每位父親都應向兒子傳授《妥拉》和《塔木德》等經典——在識字率很低的古代,僅從經文學習中獲得的基本讀寫能力相當有用。

    高智商基因的遺傳:

    猶他大學的兩位學者格里高列·科克倫和亨利·哈本丁在 2005 年提出了一個頗為驚人的觀點:猶太人的智力優勢是近一千多年中猶太民族在嚴酷選擇壓力之下進化的結果。

    在 2009 年出版的《萬年大爆炸》一書中,格里高列·科克倫和亨利·哈本丁專門用一章介紹了“猶太人的智力優勢有可遺傳的生物學基礎”這一理論。

    他們認為,猶太人中表現出顯著智力優勢的,是阿什肯納茲人的一個分支,其祖先是 9-11 世紀陸續從南歐和中東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中歐的猶太移民。和留在地中海世界的族人相比,他們遭受的排擠和限制更加嚴厲,職業選擇更狹窄,這些限制對族群的智力水平構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

    如此特殊的社會處境,更容易生存的自然是那些聰明好學、頭腦精明的個體,他們能留下更多後代。經過近千年三四十代的高強度選擇,與高智商有關的遺傳特性在種群中的頻率顯著提高。據保守估算,阿什肯納茲人的平均智商約 110,比美國同期平均水平高出 10 個點,相當於 2/3 個標準差。

    對個體來說,10 個點的智商優勢並不大,但對於一個上千萬人的大群體,這一差距卻含義驚人。假如智商確實在群體內正態分佈,那麼均值高出 2/3 個標準差便意味著該群體內智商高於 140 的個體比例,大約是基準群體(此處是美國總人口)的 6 倍。

    為什麼遷移?

    即使在古老的時代,中世紀時期,猶太人就開始被指控具有神秘的圖謀。他們受到了君主和權貴們的剝削、驅逐,並受到納粹這樣的種族恐怖主義的迫害。到如今,就算是身處他們自己的國家以色列的國土上——那仍然是一片受到分裂衝突和民族仇恨煎熬的國土——他們也要當心那種隨時可能發生的旨在同歸於盡的自殺式襲擊!

    在18世紀西歐的許多地區,在經歷了多少世紀以來的憎恨、懷疑和迫害之後,啟蒙運動為猶太人帶來新宗教制度的希望。與宗教迷信不同,這一標誌著人類新紀元的運動將強調的重點放在人類理性的力量和科學方法上——最重要的是放在普遍人權這一思想上。這個強調的重點,無論是對猶太人還是非猶太人來說,都是一個諾言,一個將人們從過去的黑暗生活中解救出來的諾言。

    對於猶太人來說,這是一個特別意味深長的年代,因為一些有影響力的歐洲思想家和作家開始支援他們的事業。當這些主張與那些更加久遠和難以駕馭的各種偏見交織在一起時,看起來,由新教改革所播下的歐洲人文主義的種子可能終於要結出果實了。這將允許猶太人毫無保留地進入到那個幾百年來一直排斥他們的社會。這個社會一直認為猶太人是險惡的具有毀滅性的局外人,並且認為他們是撒旦的同盟。

    法國是這個新趨勢的中心。社會和政治哲學家孟德斯鳩(1689—1775)在1748年提出這樣的主張,他認為從中世紀以來,基督教對猶太人所有權的限制歪曲了他們的貿易天才。實際上,猶太人的納稅對基督教皇室的富有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總結說,基督教徒希望別人怎麼對他們,猶太人就應該怎麼被對待。羅伯斯庇爾評論道,“猶太人的邪惡是你們使他們陷入其中的,當他們能夠發現身在其中的一些好處時,他們就會變好。”盧梭在將猶太人作為“最卑鄙的人”批評時, 還極力主張要寬容。雖然伏爾泰(1694—1778)在抱怨猶太人的無知與野蠻時對天主教的偏執表現出類似的鄙視,但他隨後又更理智地說,“我們不應該焚燒他們——猶太人。”

    法國並不是新寬容風行的惟一國家。更早一些, 在英格蘭,生於愛爾蘭的自由思想家約翰·託蘭得認為屬於猶太人的真正的基督教已被更多的非猶太人壓制和破壞。他對猶太人移民的支援使他受到亞歷山大·蒲柏(1688—1744)的嘲弄。諷刺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奚落他是“反基督教的偉大聖賢”。甚至在德國的18世紀後期,當普魯士的歷史學家凡·多姆強烈主張取消對猶太人進入除了商業以外其他行業的限制時,戲迷還可以看到以反映猶太人請求宗教上的寬容(儘管這樣的請求只是一種遮遮掩掩的請求)為內容的新穎的戲劇演出。

    這些變化不僅僅是一些空想家的烏托邦沉思,因為它們指向了深遠的政治上的變化。1782年,神聖的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頒佈了《寬容法令》,承認了猶太人透過移民入籍成為公民的權利,並企圖將在奧地利和匈牙利帝國的不同民眾混合起來,以實現分散的領土的融合。不到10年之後,在1791年,法國的猶太人被宣佈解放了。之後,儘管拿破崙·波拿巴對他所認為是膽小民眾的猶太人並無好感,但他還是向前邁了一大步。在對猶太人的經商活動做了一些嚴厲限制的條件下,他提出了一個正式的權利法案,並在1807年召集全法國的猶太人領袖來審查他們的公民地位,巴黎的猶太人組織大公會成為其高潮。

    18世紀末,在德國的部分地區,猶太人中一些富有的同行加入到柏林的上層社會,這為猶太人展開了新的地平線。與此同時,猶太人自己也採取行動,使自己傳統的敬神方式適應當時的情況。這些行動包括翻譯宗教經文,甚至接受基督教的洗禮,並倡導了一次現在仍在繼續的充滿活力的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同化問題的辯論。進入19世紀,宗教與民族性的舊連線越來越被人們所忽略。在法國和德國的猶太人稱自己為法華人或德華人, 就宗教而言是猶太人, 而不像過去,稱自己為居留在這些國家的分散的猶太民族的一分子。

    在這些激變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巴魯克·斯賓諾莎,是一個猶太人。他是一個徹底的17世紀荷蘭籍猶太裔思想家。由於他的反宗教聖辯,他被拉比法令開除了教籍。他原是一個鏡片拋光工,後來逐漸贏得了令人欽佩的知識分子聲譽。在他的著作中,他反對任何的“神的選民”的信念,並辯論到任何的宗教都應該由理智之光來評判。由啟蒙運動所推動的最終的轉變是如此的巨大,德籍猶太作家摩西·海斯勒激動地寫道:“感謝這個哲理的世紀,那個一提到‘猶太人’這個詞就露出鄙夷怪相的野蠻時代已經過去了。”然而,在距希特勒執掌大權的3個世紀之前,這句歌頌理性的啟蒙力量的話和它有利的社會效應最終被證明是致命的、過於樂觀的。

    在東歐的半封建地區,情況卻大不相同。雖然從中世紀開始就有波蘭人和平共處的悠久傳統,但在17世紀的後期和18世紀的早期,在波蘭和烏克蘭,野蠻的哥薩克人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卻依然存在。在這些地方,猶太人被當地的農民視為貪婪和暴虐的貴族的代理人。而波蘭籍的猶太人也在抵制透過暴力轉變他們的企圖。在俄國沙皇的統治下,有兩個多世紀, 俄國官方禁止猶太人進入到境內。 1772年在波蘭領土被吞併後,這些沙俄敕令沒有涉及的猶太人後來被允許在波羅的海和黑海間的安置區居住。他們在當地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權,卻在50年後因為當地農民的貧窮和農村沙皇封建制度的腐朽而受到譴責,繼而被驅趕出來。

    隨著19世紀的到來,這兩批猶太人的前景更加不同。在東歐,哥薩克人的大屠殺推動了一個新的教派,哈西德教派的出現,這個教派由於他們的克白拉信仰(Kabbalistic beliefs)和奇特的宗教儀式而受到了正統派的拉比的批評。當大屠殺激起人們對復國救主的渴望時,一個彌賽亞及時出現了,雖然他後來變成了伊斯蘭教徒。對此,他的跟隨者感到惶恐不安。儘管這樣,與一個更加非宗教的歐洲文化的結合是當時的趨勢。在500年間,無論是東歐的猶太人還是西歐的猶太人,全部被大屠殺所吞沒——這使得18世紀的希望變成了一個荒唐的笑柄。

    當猶太人加百利·瑞瑟爾無情地批評這些透過擁護基督教來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穩固他們的職業的德國基督教徒時說:“相信我,仇恨就像死亡天使一樣能發現自己的人,無論他叫什麼名字,它都能認出他來。”

    從更廣泛意義上考慮,問題依然存在:在如此不同的社會和歷史軌道上的兩批人如何在一個相對短暫的時間內,共同承擔起一個共同的命運?對於許多歷史學家來說,答案就嵌在對猶太人的偏見和壓迫的歷史中。這個歷史可以追溯到耶穌誕生之前,以“神的選民”的出現為起點。“反猶太主義”一詞雖然是從1879年才被提出來,但這一詞所指的現象卻早就存在了。一些歷史學家用其他的詞來替換反猶太主義這個詞,比如說對猶太人的厭惡或是簡單的常用的對猶太人的憎恨。歷史學家還將反猶太主義的表現形式追溯到古埃及。公元前3世紀,一個亞歷山大港的名叫摩那索的埃及大主教在摩西率領猶太人出埃及事件發生1000年後,留下了一個不同於那個令人激動的希伯來傳說的新報道,這個報道認為,不像《舊約》《出埃及記》中記載的那樣——猶太人在神的引領下獲得解救。他聲稱,猶太人被驅逐出埃及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像其他到處遊蕩的衣衫襤褸的移民一樣,他們患有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包括麻風病。在摩那索看來,這,而不是猶太人那種將自己視為從大眾中分離出來的“神之寵兒”(神的選民?)式的自視清高,才是猶太人避開其他人的根源,正因為如此,埃及人曾經有一次把他們當作賤民驅逐出境!

    當猶太人還在識別古典派作家對猶太人的厭惡的不同表達方式時,早期教父對猶太人的鄙視為迫害歐洲的猶太人奠定了思想基礎。雖然耶穌和他的門徒都是猶太人,一些猶太族的權威人士卻為耶穌所受的苦難和折磨以及他的死亡而承受著各種各樣的責難——《新約》裡記載,一個腐敗的祭司機構曾故意抵制耶穌的新約,還把他交付給羅馬人。出賣了偉大的耶穌之後,這個民族因此再也不配享受神的恩寵。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後代將會永遠受到神的懲罰和世人的謾罵,除非他們會為他們的邪惡而悔過或是真心地接受耶穌·基督的審判。貫穿《舊約》,則是一個個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用的神聖經文,經文裡有關於猶太人與其他部族爭端與報應的故事,不僅是猶太人過去的傳奇式生活的記載,也預示著他們將來多舛的命運。

    公元4世紀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約翰·屈梭多模是最狠毒的早期指控者一員。他聲稱,自摩西時代以來,猶太人就拋棄了他們的信仰。他把猶太教堂描繪成妓院,並把猶太人說成是醉鬼和貪食者。他認為這些背信棄義、好色貪婪、殘忍的猶太人玷汙了所有的貞潔,還把自己的孩子燒焦後當作供品獻給惡魔。到5世紀,將猶太人與撒旦視為一體的思想已蘊涵在全歐洲的基督教教義中。這為在中世紀把猶太人當作被驅逐者和褻瀆者對他們進行道德上的詆譭和肉體上的迫害提供了背景。

    在中世紀,歸咎於猶太人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擴充套件到:在宗教禮儀中,為達到施魔法和治療的目的而屠殺小孩;褻瀆聖體,當人們還是從字面上理解聖餐麵包和酒會變成耶穌的身體和血液這個信仰時這是一個極可怕的罪行;透過往井裡投毒傳播黑死病。一個早期的針對猶太人的歐洲大屠殺發生在1096年,基督教徒聚集在德國萊茵地區的史派亞小城,組成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在沃爾姆斯的猶太人得到訊息,避難在大主教的邸宅中。拿著武器的攻擊者衝了進去,在把猶太人拖出去之前扒光了他們的衣服。據說,一些人為了不讓孩子受洗禮,親手殺了他們。

    在兩天多時間內,共有800名猶太人被屠殺,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又有700名猶太人在美因茲死於非命,有謠言說猶太人為了逃避他們的折磨者就互相了結了性命。雖然十字軍東征的表面目的是為了把聖地從異教徒手中解放出來,但他們總是煽動對住在歐洲的猶太人的襲擊。1146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訊息的傳來引起了對在德國和法國許多小鎮和城市的猶太團體的再次攻擊。12世紀末期,伴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而來的是對在英格蘭——倫敦、約克郡、斯坦福和林恩的猶太人的大屠殺。形成固定模式的反猶太人的大掠奪,惶恐的受害者不顧一切要逃離的懇求和集體自殺的爆發貫穿了13和14世紀,只要返回耶路撒冷的標語一舉起來,上述的情形就會反覆出現。

    20世紀末,對猶太人舉行宗教禮儀時的屠殺的歇斯底里的控告越來越加劇,無論天主教會怎樣透過引用聖經中不許殺人和觸控死屍的禁忌來緩和暴力傾向,集中焚燒猶太人成為人們洩恨的新途徑。當這種恐懼和憎惡達到頂點時,人們要求猶太人穿上特殊的衣服,這樣他們就會即刻被認出:在德國是戴紅黃帽子,在波蘭是戴綠色的尖頂帽子。很多年後,有趣的是,當新一代的當權者不再要求猶太人有所區別時,一些猶太人卻堅持要保留他們外部的令他們與眾不同的標誌。

  • 2 # 虎爪吃布丁

    猶太人沒記錯的話來源於腓尼基文明,這文明以航海和貿易為長處,很早進行異族通婚和平民教育,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有很強的民族凝聚力與開拓、創新、經營的經驗。異族通婚比較容易導致出天才,另外猶太人的民族文化本身也是很偉大的:“寧可傾家蕩產,也要娶學者的女兒為妻”這種諺語便出自猶太人。尊重學者、善於經營計算、渴望知識與財富。

  • 3 # 亂說ing

    諾貝爾獎從1901年開始設立,至今已頒給904人和24個組織,其中大概有20%的人是以色列人或以色列移民,你說猶太人聰不聰明。

    2.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lists/all-nobel-prizes/

  • 4 # 三觀粉碎機

    猶太人聰不聰明這件事不好說,但如果你問為什麼猶太人做生意這麼厲害。那是因為古時候猶太人在歐洲地位低下,既不能成為貴族擁有封地,也無法建功立勳,為國王效力。可以說連歐洲本土的農民都不如,所以只能世代從事商業活動。換句說話,你一個啥都乾的人,當然比不過一個專注做生意做了兩千年的民族。

    而猶太人為什麼最後流落到世界各地,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歸納為歐洲文化中的“反猶傳統”。那歐洲人為什麼要反對猶太人,並深根於自己文化中呢?

    關於歐洲人和猶太人的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羅馬共和國時期。當時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凱撒征服了猶太王國,由於某些原因,他對猶太人異常寬容,並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但是兩個種族的相處,註定是會有矛盾的,在利益集團的挑唆下,猶太人開始頻繁的抗議羅馬統治,最終引發了羅馬帝國血洗猶太王國的歷史事件。就這樣,羅馬人認為猶太人出爾反爾是小人,而猶太人則歧視羅馬人的霸道,兩個種族開始互生間隙。

    再後來,基督教從猶太人的猶太教中誕生,但是卻不承認猶太人的《聖經》,稱呼為《舊約》。歐洲人開始使用自己的教義,即《新約》,這種在宗教方面的隔閡,自然加深了兩個種族之間的敵對了。之後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猶太人在歷史中不斷被歐洲人所迫害,以致於長時間流離失所。

  • 5 # 布衣侯15

    關於猶太人有多聰明。用幾組資料說話,首先,再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全華人口500萬,有100萬個閱覽室,圖書館。

    其次,根據網路公佈資料。猶太人每年的閱讀量是64本書。我們的振振有詞的人們有多少一輩子不讀一本書的?

    讀書把人的格局分開。形成一部分人的引導思維習慣。還有一部分人的百姓思維習慣。這個資料再以色列是幾乎全面讀書的。而在當下的中國,要有90%以上的人不讀書,讀死書。只有極少人讀懂書。

    這跟習慣的養成是分不開的。一來有布熱津斯基的處心積慮的謀劃。二來有我們自己應試教育的弊端。三來也有多少年來不敬服學問的不良習俗。四來有著廣大的人口基數約束。

    讀書這個習慣可以養成。以色列就是再孩子很小的時候再書裡抹蜂蜜,告訴孩子香甜如書。這個事情任重而道遠。

    如果說猶太人流落世界各地?再說一些人名,羅斯柴爾德家族,索羅斯,巴菲特,貝多芬,愛因斯坦等等許多,這些人如果不遍佈世界各地,而是集中在某個地區?估計該出事了!

  • 6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據統計,近一個世紀以來,猶太人共拿走了 19%的化學獎、26%的物理獎、28%的生理與醫學獎、41%的經濟學獎;在非科學領域,猶太人還摘取了 13%的諾貝爾文學獎,1/3 以上的普利策獎,1/3 以上的奧斯卡獎, 1/3 的國際象棋冠軍。

    這裡,從一個比較偏僻的領域解釋一下猶太人為什麼聰明,個人感覺,他們的聰明之處,除了什麼重視家庭教育、動手能力、愛讀書....以外,就是他們的母系傳承規則。

    傳統猶太教是從母系傳承。主要依據口傳經典《密西拿》的規定,要成為猶太人,必須滿足:1,其母為猶太人;2,皈依猶太教(比如美國第一女兒伊萬卡,嫁給了庫什納,皈依了猶太教,成了所謂的猶太人,這種不常見)。

    普遍來講按照猶太人傳統,母親方面是猶太人其子女為猶太人。舉個反例,來到咱們中國河南定居的猶太人,被逐漸同化,就跟他們融入了咱們的中國父系傳統有關。

    1935年,納粹黨頒佈了《紐倫堡法案》對德國境內的猶太人做了強行的身份認定: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中有超過三人(含三個人)為猶太人的,這個人就是法律意義上的猶太人,有一個是的,就是混血猶太人(下圖,納粹強行規定的鑑定猶太人血統圖譜)。其實,這種劃分方法,是不合理的,也不是猶太民族通用的劃分方法。猶太的母系劃分的好處在於:由於女性習慣於尋找更為優秀的男人作為伴侶(比如,女博士相親故意裝成是碩士,怕嚇跑相親者;而男博士只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找任何學歷的女性,比如在高校,一般都是女碩士找男博士,在醫院,醫生找護士)。

    所以,根據遺傳基因,他們的後代質量會越變越好。而那些較差的猶太男人由於無法在本民族找到妻子,就自絕了後代,或者選擇更為弱勢的民族的女子,在猶太母系傳承的條件下,即使生了孩子,也不是血緣意義上的猶太人。

    這樣,猶太民族自身就進行了優勝劣汰的篩選。而猶太女人與更優秀的男人的孩子,無論父系血統和宗教信仰是什麼,他們都是猶太人,這就使得猶太人的素質越來越高。

    而且,大家捋順一下思路,想想,無論哪個家族或者民族,如果按父系來算,早就消亡了;反之,按母系算,隨便追溯,都能統計出來一大摞。

    加之,在中世紀和近代歐洲,猶太人被說成是出賣耶穌的人,甚至一度成為叛徒的代名詞。

    (下圖,狄更斯(1812-1870)在《霧都孤兒》中塑造了一位陰險、變態、殘忍的老猶太盜賊形象。歐洲文學中,《威尼斯商人》《坎特伯雷故事集》、《艾梵赫》等也都不乏對猶太人的負面描寫。這些深受歡迎的文學作品真實反映了當時歐洲主流社會看待猶太人的心態和情緒。)猶太民族長期遭受排擠和嚴厲的限制。比如,禁止猶太人擁有土地,田產,從事政治活動,甚至參軍打仗(一戰時期的德國,奧匈帝國除外)。所以只剩下商業領域,結果人家經商有一套,成了富裕階層,又進一步遭到了普通民眾的仇視。

    此時的歐洲的經商環境極富競爭性,對猶太人也非常不友好,更需一顆精明的頭腦,超強的工作熱情和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此外,讀寫和計算能力也至關重要。因此,猶太父母可能更願意投資孩子的教育,提升其讀寫、計算技能,以及運用理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環境下,職業選擇更狹窄,生存環境更艱辛,這些限制對族群的智力水平構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

    如此特殊的社會處境,更容易生存下來的,自然是那些聰明好學、頭腦精明的個體。同時,在從母系的劃分原則下,聰明的男人在女性擇偶的淘汰中,也能留下更多後代。

    猶太男童從小就意識到——不讀書,不聰明就娶不上媳婦。關於猶太人最後流落到世界各地,起源於公元前8世紀,古以色列王國被亞述所滅,當地居民被掠往亞述,在長期共同生活中被同化,這部分猶太人從此滅失了。

    公元前586年,等同於咱們中國的先秦春秋時期,新巴比倫攻佔了耶路撒冷。至此,猶太王國徹底覆滅。大批猶太人被掠往巴比倫為奴,這就是著名的“巴比倫之囚”。

    到了公元2世紀初,巴勒斯坦被併入了羅馬帝國版圖,羅馬人殘酷鎮壓了猶太大起義,把猶太人定義成了瘟般的“異教徒”,摧毀了耶路撒冷城,並將猶太人徹底逐出了巴勒斯坦,自此,猶太民族開始了歷史上的大流散時期。

  • 7 # 登峰造極67940263

    以色列是和神角力的人。猶太人出賣主耶穌。耶和華上帝咒詛她它們必拋雜湊幫必被屠殺必受諸般的苦受世上所有刑誅。

  • 8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各種資料都能證明猶太人是聰明的,什麼諾貝爾、普利策、奧斯卡猶太人獲得獎項和他們的人口不成比例。猶太人只佔世界人口的0.3%,獲得世界上重要的獎項(有關數學獎項除外)超過其它任何一個單一民族的100倍。美國華爾街的金融精英有一半是猶太人,世界頂級富豪榜上猶太人也佔了將近一半。憑此就認為猶太人的基因比別的民族優秀,人種比別人聰明那有失偏頗。猶太人遍佈全球,都有和當地人結婚生子,但是也保持著近親結婚的傳統,(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有近親結婚傳統)從基因角度認為猶太人聰明是說不通的。

    猶太人能夠一直處於科學和經濟領域的前沿,和他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有關。拿中國的一些詩書傳家的文化大家族來看,(比如孔子家族、錢學森家族)出了一個大人物以後這些家族幾代人或十幾代人都能出人物,並不是他們的基因優秀。而是已經形成的風氣和氛圍,像現在要求家長在孩子面前裝著也要看書,這些孩子每天看到家裡人都在看書,每天談吐的內容都是知識,朋友在一起都是教授、大師之類的,孩子的成就自然不會低。

    猶太人立世有兩本非常重要的書,一本是指引精神層面聖經裡的《舊約》,一本是指導日常生活的《塔木德》。猶太人被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兩度滅國,人口被遷移到巴比倫,就是著名的“巴比倫之囚”。這也讓大量的猶太教的拉比和智者賢人聚集在一起,他們以維護猶太教的傳統和精神價值為己任,研究神學,編纂猶太口傳的律法、行為準則。《塔木德》經過猶太先賢們三百多年的研究,把註釋《聖經》律法部分的經典,編的通俗易懂,除了宗教訓誡、道德說教,還有神話故事、傳說、習俗、醫學、算術、農事,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生活永珍無所不包。還對很多行為準則、生意經做了規定,比如重視契約,爛水果不能擺在新鮮水果下面。猶太人從接受戒律和教育開始到逝世,《舊約》和《塔木德》都要一直讀這兩本書,對於失去祖國的猶太人這兩本書就是祖國,是猶太人行為處事的指南。

    猶太人長期處於流離失所的狀態,生存的危機感一直伴隨,小孩生下還沒說話、走路,猶太父母會伸手要抱孩子的樣子,當小孩撲過來時,故意撒手讓孩子摔倒。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會時時有危機感,不信任別人,也會比較自私自利,但也比一般的孩子努力學習,猶太人每年讀書的量是世界最多的。每到一個地方會建立自己的社群,有猶太教的拉比(神職人員)傳道,調解糾紛。(猶太人在同一社群生意上不允許同業競爭,就是你開了一個大商場生意興隆,後來的人只能在旁邊開小吃店,否則會被踢出猶太社群。)

    猶太人被認為是背叛基督耶穌的人,猶太教教義和基督教有著天然的衝突。(猶太教認為贖罪日來臨之際上帝只會營救他的選民也就是猶太人;基督教認為猶太人有各種罪惡和不潔,上帝派來他的兒子耶穌來拯救世界。)基督教成為歐洲的主流宗教時,哪裡會有猶太人的好果子吃,不允許擁有土地,不許當兵(部分新教國家處在),不許在公共部門任職。猶太人只能做生意,放高利貸,可這也不安全,當財富過多的集中在猶太人手裡時,國王或領主們會把社會矛盾轉嫁到猶太人身上,會驅逐猶太人,,沒收他們的財產。猶太父母們只能讓他們的孩子明白,這個世界能夠隨身帶走的只有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屈不撓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