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裝備空間
-
2 # 我在東山497
謝謝邀請。這個題目出的有點不大對,俄羅斯算不算歐洲,這個一直有爭議。俄羅斯人認為自己是理所當然的歐洲人,可是歐洲人在地理上非常排斥俄羅斯,總說你們是東方人不是我們歐洲(西方)人。無論俄羅斯屬不屬於歐洲,單論軍事力量,俄羅斯是最強的;若論經濟力量,俄羅斯不如西歐三強(德、法、英)中的任何一強。所以說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是有的,但是不太大,遠遠不及美國。
-
3 # 今古達觀
以俄羅斯目前的狀態要想成為歐洲地區的新霸主,確乎有點勉為其難。首先,支撐俄羅斯大國雄心的經濟一直積弱不振。2017年,俄羅斯經濟終於有所起色,GDP達到1.46萬億美元。然而這一資料也僅僅比中國廣東省的1.41萬億美元GDP稍微高了一點。就這個1.5%的增速,主要還是受油價復甦提振。俄羅斯經濟發展部近日釋出報告稱,預計2018年俄經濟增長率為1.9%,低於之前預測的2.1%。 此外世界銀行指出,由於2017年下半年俄經濟增長乏力和西方對俄製裁的長期性,所以把2018年俄經濟增長預期從1.7%下調至1.5%。 遠期來看,俄羅斯經濟的增長依靠其財政收入多樣化推動任重道遠,過度依賴能源的經濟結構單一狀況無可改觀,鉅額債務和盧布危機甚至有壓垮俄羅斯經濟的危險。其次俄羅斯在尖端科技上已是全面落後於歐美國家,支撐其軍力發揮作用的唯一手段就是“吃老本”。俄羅斯的五代戰機研發坎坎坷坷,最終來了個改頭換面的su-57,匆匆在敘利亞戰場跑了個來回也算“閃亮登場”;號稱威力強大的S400防空導彈,卻在以色列人初步形成戰力的F35面前成了聾子耳朵——擺設;唯一的庫茲涅佐夫航母老邁不堪,勉力出航一路黑煙滾滾讓歐美軍界人士看遍了笑話。俄羅斯唯一稱雄世界的法寶就是普京的強悍“亮劍”,這在當今這個“富的怕窮的,膽小的怕膽大的,膽大的怕不要命”的弱肉強食世界依然暢通無阻,很管用。只不過長此以往,俄羅斯的老本吃完,再遇上不怕事的“楊志”,那耍橫的“牛二”恐怕只有自食其果。最後,俄羅斯想成為歐洲新霸主面臨著兩個難以逾越的大山——北約和歐盟。北約的軍事力量足以抗衡擊殺俄羅斯,歐盟的內部問題雖有但大局不致破裂,看看自烏克蘭事件後的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制裁,普京壓力山大連呼“求和”,“雙面間諜中毒案”歐美共棄前嫌團結一致對抗俄羅斯,普京只有無力辯解。如此,俄羅斯要想度過目前的千難萬險已倍感吃力,若要想稱霸歐洲就當是自我加壓臥薪嚐膽吧。
動不動拿出核彈嚇唬人,那是自己都不想活下去的做法,千萬不要把自己嚇傻了胡言亂語。
-
4 # 幸福地帶2
實際上二戰結束後,歐洲國家都在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前蘇聯的發展和壯大。在歐洲各國都處在薄弱時期,前蘇聯就已經和美國進行了長期的軍事對抗。而整個歐洲國家就已經沒有了一個國家可以單獨來對抗前蘇聯了。
準確的說在那個時候。前蘇聯也已經稱霸了歐洲了。只是我們許多年沒有認識到,或者是不願意承認吧?
現在的俄羅斯根本就沒有把歐洲國家放在眼裡,俄羅斯許多年來的發展目標,都是在與美國進行著對抗性的發展,而歐洲國家很少能夠進入到俄羅斯的法眼。
因為歐洲國家早就沒有能力和俄羅斯進行對抗了,“北約”組織也是由美國領導的軍事組織,而歐洲國家也只是美國的一個使用工具而已。整個歐洲國家看到俄羅斯,就象是見到了下山的猛虎一樣,一個個都嚇得渾身顫抖,默不作聲。
雖然說歐洲各國和美國一道,參加了對俄羅斯是經濟和軍事封鎖,但是,俄羅斯實際上已經稱霸歐洲多年了,而且還將繼續下去。
俄羅斯最大的薄弱環節只是在經濟上面缺少活力,沒有足夠的銀子做支撐,來發展自己的軍事裝備製造業體系,來和美國進行正面的較量。
對於歐洲各國,我認為還是算了吧?根本就不是一個等量級。
-
5 # 毛開雲
美國帶領歐洲一眾國家建立北約,其實就是為了對抗曾經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俄羅斯有沒有稱霸歐洲的能力,大家一目瞭然。
目前,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依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尤其是核武器的數量,堪稱世界第一。所以,世界上唯一超大國美國,也不敢把俄羅斯怎麼樣,何況歐洲的單個國家?何況歐盟?何況北約?
因為蘇聯解體,因為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目前俄羅斯的經濟有點惱火,影響了俄羅斯發展軍事裝備。儘管如此,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沒有誰敢小看、輕看俄羅斯。如果說美國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鬥,那麼可以說,俄羅斯一發怒,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就怕了!
俄羅斯有稱霸歐洲的實力,但俄羅斯目前沒有稱霸歐洲的野心。有稱霸野心的只有美國,不僅稱霸歐洲、稱霸亞太,而且稱霸世界。現任總統特朗普稱,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的前任奧巴馬更是大言不慚,美國還要統治世界100年。其實,特朗普和奧巴馬的觀點早已過時了,現在已經不是誰稱王稱霸的時代,而是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互相尊重、和睦相處的時代,因為地球已經變成一個村,人類已經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
-
6 # 閒看秋風999
理論上講,俄羅斯與整個歐洲大陸相比,無論是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等方面都沒有可比性;換句話說,歐洲對俄羅斯擁有壓倒性的優勢(核武器除外);
不過遺憾的是,歐洲大陸即使是北約、歐盟這些安全或者經濟組織都不是鐵板一塊;換言之,即使是北約,也不是親密無間,無懈可擊的軍事組織;
因此,俄羅斯完全可以稱霸歐洲,其理由如下:
一,俄羅斯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其主體民族俄羅斯族占人口85%以上;俄羅斯文化、東正教對俄羅斯的凝聚力是任何歐洲國家無法比擬的;
二,俄羅斯民族血液流淌著的是不屈不撓、是擴張、是戰鬥;即使在二戰初期面對希特勒的“閃電戰“潰不成軍;但是一旦緩過勁來,仍然可以所向披靡;
三,好鋼用在刀刃上。俄羅斯經濟實力與歐洲來比,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俄羅斯人將非常有限的資金用來發展“高精尖”武器,非常具有針對性;
四,能源也是武器。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天然氣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同樣也是稱霸歐洲的武器。歐洲大國德國現在就離不開俄羅斯的天然氣;
結論是,沒有美國作後盾,歐洲根本就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根本原因就在於俄羅斯是一個主權國家;
而歐洲則是一盤散沙;從北約成員國對軍費對態度就可略知一二。就算是不用核武器,歐洲也只能在俄羅斯人面前稱臣。
-
7 # 軍武最前哨
如果擁有稱霸歐洲的能力,如今的俄羅斯還會進退維谷嗎?顯然不會!毫無疑問,俄羅斯一直都懷揣著一顆"霸主夢",但努力了幾十年仍然看起來似乎是外強中乾!
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疑是歐洲政治格局的重要轉折點:英法德迅速衰落,美國更頻繁、更積極的參與到歐洲事務當中。而彼時以俄羅斯為核心的蘇聯尚能在這裡與美國平分秋色!
但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硬生生將蘇聯掏空,樹倒猢猻散的結局不可避免的發生。自此以後,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絕大部分的政治和軍事遺產,但內部同樣也要承受蘇聯解體帶來的苦痛:經濟低迷、盟友分道、工業衰退……
再看外部,雖然蘇聯的解體助攻美國登上"唯一超級大國"的寶座,但會當凌絕頂並不代表著高枕無憂!俄羅斯仍然被美國視為風險指數最高的敵人!所以在蘇聯解體後不久,北約就開始了東擴的步伐。
北約東擴的目的很明顯,即:將俄羅斯的勢力趕出歐洲,並儘可能的壓縮俄羅斯本土以外的戰略空間,形成戰略包圍的態勢。這樣一來還可以同東北亞區域的美日、美韓防衛體系遙相呼應形成夾擊!
注:隨著時間的推移,北約東擴在戰略意義上不僅適用於俄羅斯,還有我們。所以說,以美國為首的勢力集團並沒有因為蘇聯的解體而放過俄羅斯,反而來了一招"趁人之危"。如今,逐漸擺脫二戰陣痛的歐洲表面上看還是英法德為主,但實際上卻是美華人說了算!至於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已微乎其微……
-
8 # 和祖國同齡人
俄羅斯唯一感到力不從心的就是美國。他就像一個病人一樣,元氣大傷。對待美國這個膀大腰圓的傢伙確實有些小心翼翼。有句話說,瘦誰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對付那幾個小國家還是富富有餘。要想霸佔不說是猴年馬月,近期那是不可能的
-
9 # 天宇3255
俄羅斯的發展潛力非常大,地大物博,科技發達,資源豐富,能源充足,軍事強大,唯一不足的是資金不足。俄羅斯發展最大潛力是農業,可以發展成世界第一農業大國,糧食屬於再生資源,大量生產出口,可創鉅額收入,十年就能有2萬億人民幣的收入,如果再加上機械,能源和武器的出口,20年後,俄羅斯貨幣會十分充足。俄羅斯人民是比較團結的,20年內俄羅斯本國不分裂,沒內戰,沒外戰,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國是政見不同,負債累累,與世界為敵,定然發展減慢。中國能源,糧食大量進口,再加上各國科學技術的提高,商品生產能力的增強,產品過剩會成世界 難題,大量出口商品將會受阻,人口眾多,發展也會有限。綜合看來,全世界俄羅斯發展潛力最大
-
10 # 商務新觀察
俄羅斯當然擁有稱霸歐洲的能力,甚至還具有潛在的與美帝爭霸全球地緣政治的能力。可以說,歐洲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抗衡俄羅斯,要不是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聯盟集團罩著,歐洲各國面對日益強大的俄羅斯只會瑟瑟發抖!
眾所周知,歐洲的集體防禦力量是由北約集團完成的,而北約就是專門用來對付俄羅斯(早前的蘇聯)的。長期以來,北約東擴就是為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尤其是北約甚至還想吸引烏克蘭進來,結果惹毛了俄羅斯,普京一氣之下直接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不僅佔據了黑海重要的出海口,更是向西方陣營發出強烈震懾訊號,不要再欺負俄羅斯。可以說,俄羅斯的這次出手,速度極快令西方毫無反應。待其反應過來,大勢已去,再強大的北約也同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當然啦,西方世界有最後一招殺手鐧,就是經濟全面封鎖與制裁,說實話,俄羅斯過分依賴能源出口型的經濟結構是受到了些許影響。可是歐洲各國尤其是東歐的克羅埃西亞等根本就離不開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就是歐洲領袖的德國也一樣每年向俄羅斯支付數十億美元購買天然氣呢!而且美俄之間貿易互補性本來就不強的,也因此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反倒是激發了俄羅斯人對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加速向東部地區的發展。
在比如說,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幫助阿薩德政權粉碎反政府的武裝勢力,進一步鞏固其政權作出了莫大的貢獻,美國為首的聯軍雖然轟炸敘利亞,可無法撼動大局。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主導權讓美華人憤怒又沒有辦法。
說到底,目前整個歐洲根本還不能單獨保護自己,只能跟著美帝老大的後面耀武揚威,尋求自身的安全。
回覆列表
雖然說歐盟已經快玩不下去了,但是要說俄羅斯能成為歐洲地區的霸主恐怕還差之千里。畢竟歐洲本身對俄羅斯的戒備和敵意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底部,西歐還好說,原來一幫跟隨蘇聯的東歐國家“恐俄”心理已經深入骨髓。其次,歐洲這一塊還有美國和中國在看著,兩個大佬圍觀一幫歐洲“小國”鬧糾紛,哪裡還有俄羅斯說話的份(先別忙著數俄羅斯的核彈頭和大黑魚,日常國際政治和經濟沒人看核力量),在國際社會發揮影響力,還是“赤果果”的看手裡的銀子有多少。
先說說歐盟怎麼快玩不下去了歐盟本來就是一個把不同“主權”國家糾集在一起的鬆散利益同盟,這種同盟裡的各個國家當然首先就是關注自己的利益,德國和法國可能還有心把歐洲地區做大、做強,整合成一股繩。但是,對於中東歐以及南歐的一幫小國來說,歐盟強不強無足輕重,主要的是能給我多少錢。所以就出現了一幫小國伸手要錢、要援助,德國、法國、英國掏腰包,英國首先受不了要脫歐。這一下子又給一眾要錢的做了壞榜樣,不給錢、不給援助、不給優惠政策我們也要脫歐。這樣一個歐盟,經濟上要面臨中美日的競爭、地區上又要面臨與俄羅斯的博弈、內部又是暗流湧動,玩起來著實很累,君不見短短數年默克爾竟“愁白了頭”?
歐洲一直都是分裂狀態,在工業革命之前,這種狀態有利於各個小國之間的競爭有利於形成商業、行政和技術上的技術優勢。然而到了現代,資訊流通加劇、歐洲那一套做法別的國家也學的差不多了,這種一群小國家的狀態顯然不如中國和美國這種有能力排程全國資源的大國家有競爭力。所以歐盟成立的初衷是好的,可惜事與願違,許多看似正確的選擇反而讓歐盟更加鬆散,所謂能代表說話的人多了,要求也就多了,不同的利益訴求就更多了,在龐大臃腫的歐洲議會經常是討論了許久的議案,最終就是形不成一致的決策,導致整個歐盟的行政效率變的其低。
由於傳統上西歐與中東歐國家的長期割裂,導致東歐小國一面對西歐索求無度,另一方面又深深戒備西歐大國的圖謀,同時又防備著背後的俄羅斯,可以說國小事多。有時候西歐想緩和與俄羅斯關係,一幫東歐國家激烈反對。有時德國想整出新的經濟政策,波蘭又會跳出來指責這是新經濟侵略。總之,在歐盟辦事很難,為了考慮到歐盟小國家的自尊心,28國家就定了23種官方語言,只要是開會,各個國家就只使用自己的語言,你可以自己腦補歐盟開會一群翻譯的場面,2006年光歐盟的翻譯費預算就高達10億歐元,這些年又加入不少國家,翻譯費是更貴了吧。
再說俄羅斯稱霸不了歐洲為什麼稱霸不了,原因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沒錢。按照一般估測,以俄羅斯現有的能力,真打起來能把波羅的海三國推平就差不多了,再到波蘭基本就推不動了。打仗是要花大錢的、拉攏盟友還是要花大錢的,可惜俄羅斯就是沒錢(核武器啥就別再說了,那是確保自己生存的最後底線,你要是用來爭霸,除非腦子壞了)。雖然歐盟快玩不下去了,若是有人入侵,反而可能給歐盟一個快速整合的機會,畢竟面臨生死存亡,還在蠅頭小利上爭個什麼勁。
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不管別人說的“通俄”有多玄幻,還是被人噴成“憤怒鍵盤俠”或者“推特演員”,縱觀特朗普上任這些年,其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對俄羅斯越來越不友好了。用特朗普自己的話說“我可能是歷史上對俄羅斯最強硬的總統”。所以你要是輕信特朗普的“嘴炮”,就對其輕視,可能還沒開始你就已經輸了,能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有能競選上美國總統,你覺得他的智商能差到哪去?
就算與前任奧巴馬相比,特朗普也著實是實實在在的懟著俄羅斯。與奧巴馬嘴上說的厲害,實際上沒啥行動相比,特朗普一邊不停的承載普京,另一邊卻不停勢的升級對抗俄羅斯:例如,在烏克蘭衝突中,奧巴馬雖然嚴厲譴責俄羅斯,但卻禁止向烏克蘭出口致命性武器。而特朗普一邊說著不要,實際上卻直接向烏克蘭出口包括“標槍”反坦克導彈在內的致命性武器。在敘利亞,奧巴馬是一直拒絕介入的,特朗普則直接介入各種衝突,確立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間諜中毒案裡,特朗普也一口氣驅逐60名俄羅斯外交官和關閉俄駐西雅圖領事館,奧巴馬也從來沒下過這種重手。
所以說,有美國這麼一個“頂級玩家”在後面懟著,稱霸歐洲,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