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石
-
2 # 醫者小芳
癌症的預防更多地是從病因預防,從以下幾方面說說:
1、控煙,控煙不只是控吸菸者吸菸,還要控制二手菸。吸菸是一個重要的致癌因素,菸草燃燒過程中可產生40多種致癌物質,吸菸不僅引起肺癌,還跟喉癌、口腔癌、食管癌、膀胱癌、腎癌等多種腫瘤發生有密切關係,據統計 ,在全部致癌因素中,吸菸約佔30%。
2、控制致癌感染因素。常見的感染致癌因素有HPV、HBV/HCV和Hp。
HPV感染除了導致宮頸癌外,還可以導致陰道、外陰、陰莖和肛門腫瘤及某些型別的頭頸部腫瘤等。所以,建議定期體檢,發現HPV感染要控制感染以預防腫瘤。目前已有HPV疫苗來從源頭上遏制宮頸癌的發生,就是現在挺熱門的“宮頸癌疫苗”。
HBV/HCV就是乙肝/丙肝病毒,可導致肝癌,即肝炎_肝硬化_肝癌三部曲。所以,確診為乙肝/丙肝的患者應該積極治療,避免肝硬化從而達到預防肝癌目的。有好多患者因為肝炎不影響生活而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甚至連複查體檢都不做,等到發展成肝癌為時已晚,這是非常可惜的。
Hp(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導致胃癌及相關淋巴瘤,為了預防腫瘤清除Hp還是很有必要的,檢查是否有Hp感染相當簡單,到醫院做個碳14呼氣試驗(就是吹氣而已 ,無痛、無創)就OK了,治療幽門螺桿菌也很簡單,規律服藥就可以了。
3、營養、飲食及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含有抗氧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硒等,有一定的腫瘤預防作用),適當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腫瘤目的。
-
3 # 膏明駿
不吃雞肉,雞蛋,禽類,蛋類,水海鮮產品,辣椒,還要保證每天三餐食物決對天然食品,不得食用轉基因或地勾油,因為我多年研究發現,藥物殺死癌症膿細胞l倍,吃了這些食物,可使癌症膿性細胞快速生長,是藥物殺死的35倍,所以癌症病難治療的原因就在這裡。
-
4 # 欣康
影片中是一名加拿大籍的33歲女子Inez,其在個人臉書賬戶上傳了一段影片痛訴加拿大醫療系統。她表示自己花了兩年時間才等到家庭醫生,結果因就診時間過晚,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腫瘤變大,在確診時已經癌症晚期!甚至現在預約心理醫生,也得7月才能見到。據悉,Inez所在省,有55801個人等著看家庭醫生!
網友紫羽石評論,“我對這種情況深有體會。我在澳洲一開始只是有點拉肚子,結果家庭醫生認為不重要,不讓做胃腸鏡。換了幾個醫生還是一樣,這樣拖了三個月。期間去醫院看急診,急診拒絕接收,讓我跟從家庭醫生的指導。最後還是回國治療,只是已經拖成慢性結腸炎。國內雖然人多,但醫院的效率還是有的,治病救人禁不起拖延的。”
網友Nala璇也表示,“國外基本上都是這樣,表弟在澳洲牙痛,都是坐飛機回國來治療的,因為在澳洲最起碼要等兩個月!不要再抱怨中國的醫療體制了,再有醫療暴力事件,傷害的其實是病人自己!”
國外的醫療體制,我們無法改變,也不過多予以置評,但是,腫瘤是非常嚴重的疾病,就像影片中的加拿大女子一樣,個人的力量十分微弱,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千方百計保重自己,盡一切努力避免腫瘤找上門。預防腫瘤,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定期體檢。體檢是篩查癌症的有力手段,普通人最好每年主動做一次防癌檢查,有腫瘤家族病史的人一年至少做兩次檢查,以做到及時防控腫瘤,早發現,早治療,也為我們的健康上一份保險。
其次,注意飲食。所謂“病從口入”,很多疾病都是由食用變質、被汙染的食物所導致的。對於變質腐爛的水果、蔬菜,很多人會覺得沒有全部變質,剩餘部分不能浪費,還可以吃。其實不然,即便是未腐爛的部分,也早就充斥了黴菌的菌絲了。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不能太節約,像變質的花生、玉米、堅果等1級致癌物,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還是全都扔掉吧。
最後,積極運動。適度的運動既能夠釋放壓力,帶來好心情,還能夠增強體質,提升人體免疫力。好心情是對抗壓力的良藥,如果壓力過大,心情鬱結,很容易導致代謝紊亂,氣滯血瘀,出現各種症狀,所以我們要積極地進行運動,對抗壓力,提升應對病症的能力。
-
5 # 仁心藥師
1. 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最為容易做到的事情,只有些人懶或者平時不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飲食。
首先是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鍛鍊的好處不言而喻,可以強身健體,增加身體抵抗力。但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和可以做到的。比如說跑步,游泳,打球等。
飲食方面就是不要吃醃製品,如鹹菜,醃魚等。平時注意少食鹽,多吃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果和蔬菜。少食油膩,辛辣,刺激性大的食物。戒菸限酒,長期吸菸不一定會導致癌,但會增加患癌的機率,比如肺癌。酒要限量,長期酗酒,肝功能受損,可能會增加患肝癌的機率。
遠離輻射,尤其是懷孕的婦女。
有些癌症可以預防,比如說宮頸癌等,可以採用疫苗預防。應定期去正規的醫療結構進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的機率更大。
以上僅供參考,不作為用藥或診斷依據,具體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
6 # 皇家駱駝
Anticancer Activity of Camel Milk via Induction of Autophagic Death in Human Colorectal and Breast Cancer Cells
駱駝奶透過誘導人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細胞自噬死亡的抗癌活性
Abstract
Background/ Objective: Camel milk is traditionally known for its human health benefits and believed to be a remedy for various human ailments including cancer. The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mel milk on cancer cells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o cell lines: colorectal cancer HCT 116 and breast cancer MCF-7 were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camel milk. The effects of camel milk on cell death were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viability by trypan blue exclusion assay and migration by in vitro scratch assay. The mechanism was elucidat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was used to confirm autophagy.
RESULTS:
Camel milk significantly reduced proliferation, viability as well as migration of both the cells. The accumulation of LC3-II protein along with reduction in expression of p62 and Atg 5-12, the autophagy proteins implied induction of autophagy. The (GFP)-LC3 puncta detect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confirmed the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camel milk treatment.
CONCLUSION:
Camel milk exerted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n human colorectal HCT 116 and breast MCF-7 cancer cells by inducing autophagy.
摘要
背景/目的:駱駝奶傳統上被認為對人類健康有益,被認為是治療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人類疾病的藥物。本研究旨在評價市售駱駝奶對癌細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
材料與方法:
用不同劑量的駱駝奶培養結直腸癌HCT 116和乳腺癌MCF-7兩個細胞系。採用MTT法測定駱駝奶對細胞死亡的影響,臺盼藍法測定生存力,體外劃痕法測定遷移率。透過western blotting和共聚焦顯微鏡對自噬機制進行了研究。
結果:
駱駝奶顯著降低了這兩種細胞的增殖、活力和遷移。隨著LC3-II蛋白的積累以及p62和atg5 -12表達的減少,自噬蛋白的表達提示自噬的發生。共聚焦顯微鏡檢測到的(GFP)-LC3斑點證實了自噬小體的形成。
結論:
駱駝奶透過誘導自噬作用,對人結直腸癌HCT 116和乳腺癌MCF-7細胞具有抗增殖作用。
-
7 #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癌症是不分年齡的,各個年齡段都有可能會發現癌症,儘早預防是很有必要的。
預防癌症首先應該改善生活方式,改變某些可控的危險因素,以此來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可以從控制體重、合理飲食、加強身體鍛鍊、定期體檢等一些方法來預防癌症。
也有一些腫瘤是和性別、月經的初潮年齡、絕經、家族史等因素有關,這些透過以上說的一些方式也可以來控制的。還有要限制飲酒,可以減少酒量,嚴格控制自己吸菸,做好這些,對癌症的預防都是有一些幫助的。
願您身體健康,健康常伴!
-
8 # 藥藥
癌症治療
一直以來是世界性難題
但相比於事後補救
我們可以透過提前預防
做到降低癌症的風險
預防癌症
請記住癌症最愛的這7個字
煙 酒 鹹 油 黴 甜 燙
那麼這 7 個字
究竟是如何“喂”出癌細胞的?
煙——30% 的癌症都與吸菸相關
菸草煙霧中含有數千種有害物質,其中已被科學論證可致癌的有 69 種。
重度吸菸者得肺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 5.7 倍。
不止是肺癌,30% 的癌症都與吸菸相關。
國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指出:幾十年來,美國控煙行動有效地控制了肺癌和多種其他癌症的死亡率,效果非常顯著。
此時此刻,就是你開始戒菸的最佳時機。
酒——每 18 個癌症,就有 1 個是因為喝酒
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明確劃分至 1 類致癌物中。
根據研究資料:每 18 個癌症裡,就有 1 個是喝酒喝出來的。
酒精在體內致癌性可謂是「全面開花」,從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到肝癌,幾乎囊括整個消化系統。
酒精給女性帶來的風險看起來比男性更大,在美國有 16.4% 的女性乳腺癌與飲酒有關。
都說要「適量飲酒」,但是適量飲酒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勸導,如果出於防癌或防病的角度,適量飲酒絕對不是好的建議。
更有效更簡單的方法永遠是——滴酒不沾。
鹹——吃得鹹,是非常明確的胃癌因素
僅 2015 年,全國有 67.9 萬人新患胃癌,因胃癌死亡人數則達到 49.8 萬人,佔了癌症死亡總人數的 18%。
這與華人普遍吃得鹹,不無關係。
我們的鄰居日本和南韓,同樣因為高鹽飲食的習慣,導致胃癌的發病率偏高。
另外,醃製不當的鹹菜中,亞硝酸鹽也容易超標。這也會間接增加患癌的風險。
中式鹹魚甚至成了著名的致癌物,上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黑名單。
油——油膩、油炸、油葷
1、油膩
吃多了太油膩的食物容易發胖。而肥胖是癌症易發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肥胖可能會增加 62% 子宮癌風險,也會增加 31% 的膽囊癌風險和 25% 的腎癌風險。
對一些朋友來說,身材可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更接近標準的體重能帶來更健康的身體。
2、 油炸
在高溫油炸的過程中,食物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油炸過的食物是非常香,但記得不要每次吃很多,更不要頓頓都吃。
3、油葷
不少人是肉食動物,愛葷不愛素。很多研究都證實:大量攝入豬牛羊肉等紅肉,與結直腸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增加有關。
此外,火腿、燻肉、培根等加工肉類,更是被劃為 1 類致癌物,意思是能明確導致癌症。
肉還是能吃的,但是,同樣要注意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減少豬肉的攝入比例,建議成人每天平均吃魚蝦水產 40~75 克,畜禽肉類 40~75 克,且主要以魚肉禽肉這種白肉為主。
黴——黃麴黴毒素,會增加癌症風險
這裡的黴,主要是指花生、玉米、堅果等食物中可能出現的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可能使人急性中毒甚至死亡,長期低劑量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節儉慣了的人,常會把食物發黴的部分去掉,接著吃剩下的部分,但這樣做對健康很不利。
肉眼看到的黴斑,只是一部分,黴菌產生的毒素其實已經在食物中擴散了。清洗等只能去掉表面的菌絲,內部的毒素卻還沒有去除。
即使是加熱,黃麴黴素要到 280℃ 以上才會分解,一般的烹調溫度,根本達不到這個水平。
食材,不要一次性買太多,也不要為了省一點點錢,去承擔患癌的風險。
甜——多糖的生活易得癌
吃甜食確實能讓心情愉悅,生活甜蜜蜜。
但是,大量科學研究證實:糖吃得太多易得癌。
攝入過多的遊離糖會增加蛀牙、糖尿病、肥胖,甚至心臟病和多種癌症的風險。
更何況,糖尿病和肥胖這兩種疾病本身就是癌症的危險因素。
燙——65°C 以上的熱飲,有致癌風險
超過 65℃ 的熱飲,可能會損傷覆蓋在口腔和食道表面的粘膜,如此日積月累反覆刺激,可能會導致食管癌的發生。
在中國部分地區,食管癌的高發率,就可能與這種喜歡吃燙食的飲食習慣有關係。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做事不要急,喝湯吃食也不能太著急。在喝熱飲、吃燙食之前,記得吹一吹,涼一涼。
基因和環境,是決定是否會患癌症兩個最主要的因素。
基因是爸媽遺傳的,沒法改變。環境因素,則主要是指生活的大環境情況以及個人的日常習慣。
這些因素中,我們真正能夠改善的,就是個人的日常習慣了。
-
9 # 乳腺男醫生駱成玉
客觀講,任何癌症,想做到徹底透過預防措施阻止發生,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透過日常生活方式、飲食等調節,儘可能的做到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減少癌症發生的機率,以及做到及時發現癌症,做到早發現。
而不是想著如何徹底預防癌症發生。
一、癌症,不等於死刑惡性腫瘤儘管對於人類的傷害非常巨大,但並不是確診癌症就意味著被判了死刑,比如拿乳腺癌舉例子,一期乳腺癌和原位癌如導管原位癌,其5年生存期超過90%,這在惡性腫瘤裡邊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預後效果;同樣,其它惡性腫瘤,只要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都能取得一個相對理性的預後效果。
但是,癌症的可怕之處也來自於時間。也就是說大多數的癌症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或者說一旦確診即為晚期,這就給癌症的治療、預後、康復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且將直接影響患者生命。
對於癌症,我們還是建議日常生活中,透過一些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調節,儘量的做到早預防,透過定期的體檢等做到早診斷早發現,儘可能的預防癌症的發生,即便是發生也儘可能做到早發現。
這樣,才能不給生活和生命留下太多的遺憾。
二、癌症預防,心態是關鍵剛才已經講了,我們不要幻想能徹底預防癌症發生,不要妄想徹底阻止癌症的發生。
對於癌症,我們應該保持一個科學的態度。
首先,正確的看待癌症。它是一種傷害性非常大的惡性腫瘤,但是並不意味著代表死亡,透過科學的診斷與治療,以及患者的密切配合,爭取一個好的治療效果。
其次,不要相信治癒的承諾。很多不良機構承諾治癒,往往導致患者人財兩空得不償失。對於癌症,要相信專業醫院專業醫生的建議和治療,不要輕信承諾。
三、如何預防癌症?其實,健康四大基石是健康的保證,也是癌症預防的關鍵幾點:
1、平衡心態
這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輕易動怒,保持心態平和,學會樂觀的生活態度。
2、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不是素食主義,不是單一食物的組分。而是營養均衡、配比合理、粗細結合、葷素搭配。
3、適當運動
運動講究適當,而不是劇烈運動;講究運動的方式與堅持性、永續性。
4、戒菸限酒
菸酒的傷害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往往認為酒可以稍微喝點,嚴格來說酒精也是傷害巨大。
-
10 # 腫瘤專科醫生
癌症不分年齡,這句話你可以說是對的,比如癌症確實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從剛出生的baby,到高齡老人,都有可能得癌症。但其實從總體上說,從高發來說,癌症還是分年齡的,癌症總體上是老年人,以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假如人類壽命只要四十歲不到,那癌症將會是少見病,包括高血壓心腦血管病這些慢性病,也將會是少見病,癌症也是慢性病,中老年以後高發。所以,你會發現,古代人大多數只能活到三四十歲,最多四五十歲(不是所有,也有高壽的,但較少),所以好個時候癌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都很少。所以,癌症是分年齡的,喜歡找老年人,老年人是多數癌症的高發人群。
當然,這是從總體上說的,你不用抬槓。有的人會說,年輕也有得癌症的,而且似乎越來越多。確實,癌症發病有年輕化傾向,所以我也並沒有說癌症都發生在中老年人,而現在所輕人得癌症的人也多了,這跟現在的致癌因素,可能從出生我們就接觸或暴露在致癌因素中,也就是說,現在的致癌因素確實比以前多了。
另外,像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這類母細胞腫瘤,急性白血病,生殖細胞腫瘤等等,很多就是兒童高發,老年人少見,所以,不是絕對的。但這些惡性腫瘤,都並不是是高發的腫瘤,不像肺癌,胃癌,肝癌,大腸癌,乳腺癌等這些腫瘤高發。
該如何預防癌症?沒法絕對預防,可以一定程度降低風險,其實就是儘可能遠離環境中的致癌因素,比如戒菸酒,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關鍵是要做到。
回覆列表
引發癌症有化學物理生物遺傳等因素。化學因素首位,但遺傳因素不是現在能解決的,所以針對性檢查注意,早發現早治療是最好的,要了解防癌知識避免致癌因素(不多述)。肯定講隨著壽命延長,患癌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