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虎賁軍huben
-
2 # 海之波濤3
我就說他白去嗎,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表示將留在協議框架內,與伊朗繼續經貿合作,而則以色列藉機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目標進行了多輪打擊,而伊朗在回擊以色列的空襲同時,對歐洲國家提出了3項條件,並威脅退出伊核協議。由於歐洲在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後,同伊朗的經貿往來逐漸增加,從石油,金融,航空等領域與伊朗簽訂了鉅額合同,而美國在沒有歐洲的跟進情況下,對歐洲國家出口的鋼鋁製品加徵了25%和10%關稅,這讓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怨聲載道,從而共同商討應對之策。一面是美國的重壓,一面是伊朗的威脅,讓歐洲國家兩面受氣,正在歐洲國家左右為難的檔口,內塔尼亞胡於4日訪歐,意欲“規勸”英法德放棄伊核協議,他的第一站選擇了歐盟老大德國,目的性非常明確,那就是想先突破德國這關,給英法打個樣,然後到達各各擊破,但內塔尼亞胡在默克爾那裡並沒得到想要的答覆,因為德國已明確表示過維持協議的同時,限制伊朗的核武開發,假如放棄伊核協議,那麼伊朗必然重走擁核道路,中東局勢極有可能失控,那樣所產生的油價上漲,難民危機,暴恐襲擊將使德國不堪重負,在涉及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所以德國不可能給以色列多大的面子,用默克爾的話說就是:“我們堅決支援現有的伊核協議,但也認同伊朗對以色列產生了巨大威脅”,並“禮貌”的稱讚對內塔尼亞胡的觀點具有“建設性”。默克爾這樣的迴應在內塔尼亞胡看來,無疑和打臉沒有什麼不同,難怪有德國媒體用“表面友好,事情困難”來形容內塔尼亞胡的德國之行,這不,就在內塔尼亞胡訪歐的當天,伊朗最高領袖就宣佈重啟核濃縮活動了,歐洲國家將更加認定伊核協議的“重要性”,那麼內塔尼亞胡的歐洲之行將會“顆粒無收”……
-
3 # 英武
德國默克爾“打臉”內塔尼亞胡?不能說全部“打臉”,畢竟對於德國不會同意退出“伊核協議”,內塔尼亞胡心裡“有譜”:知道德國不會退出“伊核協議”,但是奶塔尼亞胡還是部分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讓伊朗退出敘利亞地區,甚至伊朗在其他國家的軍事存在問題!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出訪歐洲,更有走“平行線”的味道。畢竟,特朗普現在美國國內的形勢,對於中期選舉來說,特朗普是否會成為“瘸腿”總統,跟奧巴馬時代一樣,很多議案無法獲得國會透過?如果真的成為現實,以色列必須未雨綢繆,與歐洲保持好關係,否則以色列現在在遷館成功後,接下來的“兩國方案”等政治程序,沒有歐洲支援,根本無法獲得透過。1.內塔尼亞胡訪問歐洲國家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必須要搞清楚:出訪歐洲國家,目標是伊朗,但不會說退出“伊核協議”,這個不現實。
(1)但是,以色列現在周邊面臨的形勢,讓以色列明白因為特朗普的“退群遷館”“下刀子”太快,導致全世界尤其是歐洲國家都站在以色列的對立面,這對於以色列就不妙了!
(2)加上德拉附近還有以色列支援的武裝力量,自然需要與俄羅斯進行協調,在保證以色列周邊安穩的同時進行解決。
(3)以色列周邊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胡賽武裝包括敘利亞政府軍已經與戈蘭高地連線起來,這些都是以色列現在必須要“降溫”的,起碼不能讓現在這種使面為敵的狀態一直持續下去。
(4)當然,以色列最大的貿易額來自於歐洲,所以內塔尼亞胡明知道會到德國“吃閉門羹”也得去。
(5)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出訪歐洲,更有走“平行線”的味道。畢竟,特朗普現在美國國內的形勢,對於中期選舉來說,特朗普是否會成為“瘸腿”總統,跟奧巴馬時代一樣,很多議案無法獲得國會透過?如果真的成為現實,以色列必須未雨綢繆,與歐洲保持好關係,否則以色列現在在遷館成功後,接下來的“兩國方案”等政治程序,沒有歐洲支援,根本無法獲得透過。2.為了德國的利益,更為了歐洲的安全,必須堅持在聯合國框架下進行“伊核協議”的解決。同時,美國對歐盟的鋼鋁製品加徵稅收,對於歐洲是不可接受的。
3.其實相對於歐洲與伊朗的原油貿易往來,其實對於伊朗市場的看好以及伊朗民眾形成的對於歐洲產品的青睞,都是歐洲不想失去伊朗,保留“伊核協議”的重要因素。
4.如果伊朗退出“伊核協議”,就意味著核風波增加,而敘利亞局勢因為關聯性,必然激發,難民潮出現,首先受到衝擊的一定是歐洲國家。而德國,又是所有難民心裡面的第一選擇,畢竟德國給難民每個月“低保”是350歐元啊。
-
4 # 寧靜觀世界
怎麼解讀內塔尼亞胡訪問德國求支援,被德國打臉?
隨著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中東再次成為全球焦點,這給本就很多不確定因素的中東安全又增添了未知數。
就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啟程訪問德國英國和法國之際,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針對《伊核協議》強調,如果伊朗的利益不能得到維護,伊朗原子能組織將重啟“任何水平”的油濃縮活動。以伊矛盾由來已久,隨時都有一觸即發之勢。這次德國等三國未追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令內塔尼亞胡坐臥不安,匆忙出訪德國三國,妄想勸說對伊朗採取強硬姿態,放棄協議。
那麼,怎樣解讀內塔尼亞胡訪問德國求支援,被打臉?
雖然多年來歐洲是美國的盟國,特別是德、法、英作為美國的堅定盟友,但是,他們也不是傻子,一味地追隨美國而不顧及本國潛在的各種危險。歐洲做為地緣比美國離中東最近的地區,是不希望看到中東戰爭不斷而終日硝煙瀰漫的。倘若阻擋不住,其恐怖分子及難民等等如潮水般湧入,那將給歐洲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做為《伊核協議》的簽署國,德國是萬萬不能將歷經千辛萬苦得來的這一歷史性成果廢除掉。
所以,這次內塔尼亞胡訪問德國求支援,被打臉不足為奇。
內塔尼亞胡接下來的法國英國之行,估計和在德國被打臉的結局毫無二至。這次德國總理默克爾不僅沒有答應內塔尼亞胡的要求,反而強調《伊核協議》應該再增加補充條款,比如有關伊朗干預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局勢問題,但中心必須是維護《伊核協議》,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
以色列以為依仗美國可以為所欲為,而美國考量的則時如何利用好以色列來達到控制掠奪中東的目的。
不過平心而論,這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表態,可以說是對歐洲一個巨大的考驗。而留給歐洲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不過,內塔尼亞胡想在《伊核協議》上撼動歐洲德英法三國立場的可能性是零,是否另外尋求一條出路還要拭目以待。
那麼,怎樣解讀內塔尼亞胡訪問德國求支援,被德國打臉?
-
5 # 高丕仁
理由很簡單,阿拉伯之春製造大量的難民,他們都跑到了歐洲,以色列沒有收留任何難民,歐洲為了擺脫難民,需要中東有一個穩定的局面,而以色列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必需打壓伊朗,所以力勸歐洲退出伊核,這以色列被歐洲打臉。
-
6 # 抹布架
正常啊,
1,老美還想掐著油,毛子產油,免子現在也不缺油……就剩這幫子海盜缺油。所以,這幫子貨更想中東穩定、油價下降,一方面能源供應穩定,另一方面削弱毛子實力。它們終於反應過來了,其實當年老美打阿富漢打伊拉克,真實的目標打的是中國跟歐盟。雖然明白的有點晚但不算晚,所以歐洲現在最想中東穩定。
2,收拾伊朗,老美能稱霸中東,以色列能國家安全,歐洲只能接受難民衝擊……這兩年被難民折騰慘了,當然學乖了……
-
7 # 反面之人性的弱點
在短時間內定調中東形勢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之前談到阿薩德在俄羅斯的支援下迅速佔優,可說是一些人在看到短暫形勢下的一種意淫,阿薩德最大的失誤在於太過相信其盟友的作用,(始終堅信俄伊會幫他收復完全失地,)實際俄羅斯真不會為阿薩德付出最後一滴血,俄羅斯也絕不會讓自身在敘利亞的戰果被伊朗竊食。
阿薩德假如不能處理好俄伊兩盟友的利益衝突,那他就將離死不遠了。
-
8 # 何由之
中東小霸王懷揣“刀子”到訪德國,法國和英國。強盜的最原始手段,先恐嚇威逼,再抽刀子;被要挾者不痛快掏錢,就挨刀子。社會再發達“強盜永遠改不了‘耍流氓無賴’的本性”!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到訪歐洲三國,宣傳自己的強硬“退出伊核協議”的歪理論調;他明白“無果而返”,但是告訴三國搞明白,不聽吆喝,後果自負。/這是猶太人上世紀之初,就用的賴招老套路,但是百用百靈,說白了就是先下套,後搶劫。/製造危機,調起戰爭,支援雙方開打,然後兩邊貸款購置軍火,最後斷其一方的“糧草”,勝者付清兩邊的“高利貸”。玩過頭了自掘墳墓就是二戰時期的法西斯,滿世界追殺“猶太人”!
伊核協議本質就是伊朗棄核換經濟,可伊朗有美元了,支援巴沙爾政權和葉門胡塞武裝。阿夫汗的拉登基地組織就是靠“反美滅以”橫行天下,遜尼派“慫”了認栽;可伊朗為頭的什葉派成了“反美滅以”的主力軍。伊朗沒有核武逼近以色列家門口,就差踹門橫掃了。此時撕毀協議斷糧草,激怒伊朗需要火上澆油,最好的澆油者便是歐盟了。/可德法英及歐洲各國,讓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三國難民害苦了。德國就有近百萬每個人每月350歐元的最低保障,加劇了德國的內部矛盾,強烈的反移民極右翼民碎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因為難民危機首次進入議會。/內塔尼亞胡心知肚明,德國及歐盟不退伊核協議,美以就聯手消滅敘境內的伊朗武裝。中東戰火再次燃燒,難民潮再度掀起來。大西洋太寬廣,去美國沒路可走,只能選擇歐洲,當然慈善家默克爾就火燒屁股了。最高興的是埃爾多安和以色列。/默克爾沒有那麼好對付,伊核協議必須遵守,寧可歐盟集體受損,支援歐洲企業與伊朗繼續做生意,不拿歐元“喂”土耳其,與哈梅內伊談判很艱難,但比內塔尼亞胡和埃爾多安這樣的“惡魔”好交道。其碼吃肉還吐骨頭。因此,內塔尼亞胡歐盟之行,首先遭遇默克爾打臉是必然的,法英兩國肯定再遭冷遇。大不了,美以對伊朗,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的法塔赫及阿夫汗民兵,多打幾年游擊戰。誰能笑到最後,“真主”知道!
-
9 # 木春山談天下
木叔很明確地告訴大家,Bibi去歐洲目的有三個:
第一,讓歐洲人瞭解伊核協議簽署前後一段時間,他們是在撒謊。
第二,給歐洲人解釋伊核協議的問題,希望對以色列的態度尋求理解。
第三,讓歐洲人瞭解,以色列還會繼續與伊朗懟,歐洲要有心理準備。
(圖為內塔尼亞胡與默克爾談笑風生。。。。)
至於有些自媒體分析,Bibi此行被歐洲人“打臉”,那是不懂以色列政治。另外也有人提出以色列想讓歐洲人退出伊核協議,這種想法當然有,但以色列政府不是傻子,不會傻到Bibi跑歐洲一趟,就讓歐洲人全部回心轉意了。
因此這只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目標。而以色列人其實是很現實主義的。特別是在外交上。這點從Bibi與特朗普關係不錯同時與普京關係也很好的例子就能看出這種現實主義外交的風格。全世界有幾個高層與他們兩個都能維持這麼好的關係?特別是被普京邀請到莫斯科看閱兵?
理解以色列外交的現實主義風格,就不難理解Bibi這次去歐洲的目的。
木叔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個目的吧!第一,其實不久前摩薩德從伊朗運回的伊朗發展核武器的秘密計劃,並隨之公開,這就是以色列給歐洲展示,希望歐洲瞭解伊朗欺騙性的目的。這次Bibi去歐洲,是這種“揭露伊朗”目的的延續而已。他會展示出更多證據,證明伊核協議簽署是被伊朗欺騙了,以此期待歐洲人瞭解真相,作出理性判斷。
第二,不只是伊朗本身有問題,伊核協議也有問題。以色列會繼續把這個問題當作手段,給歐洲人解釋。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最近竟然呼籲提高濃縮鈾提煉,這等於給了內塔尼亞胡一個武器。在德國的時候默克爾就明確表達了不會讓伊朗有核武器,同時限制該國在地區擴張與彈道導彈計劃的意願。可以說Bibi的目的就在於此。因為他和特朗普認為伊核協議要改的重要兩點就是導彈問題和伊朗擴張問題。雖然默克爾強調還要維持伊核協議,但在這兩點上,德國與美國和以色列態度沒有不同。
(以色列越境打擊伊朗在敘利亞目標示意圖)
另外木叔多說一句,歐洲和美國以色列是政治和軍事盟友,歐洲和伊朗只是生意夥伴。所以歐洲在核協議這個是非問題上最終如何抉擇,根本不是問題。歐洲人惦記的只是在伊朗的生意而已。
特別是美歐關係雖有分歧,但原則不會變的,特別是在與伊朗這樣與他們不同意識形態國家打交道時更如此。歐美矛盾是利益衝突,利益是可以彌合與討價還價的。意識形態不同是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的。
第三,歐洲曾擔心以色列打擊伊朗會引發地區衝突擴大化。Bibi此訪也是解釋此事,讓歐洲人明白以色列為什麼這麼做,同時表達會繼續這麼做的堅定立場,不會受到歐洲干預。
-
10 # 使用者吉祥如意ABC
內塔尼亞胡的歐洲三國訪問,可以說是勝利之遊。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雖然是基於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和針對伊朗的政策改變,但受益最大的無疑是以色列,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不只是退出伊核協議,和俄羅斯的交易,默許其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進行打擊,俄羅斯甚至對伊朗下了逐客令,這些都是好訊息,內塔尼亞胡最近可謂喜事連連,春風得意。
內塔尼亞胡必定是個成熟老練的政治家,他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想到了傳統盟友,被伊核協議弄得憋氣又上火的歐洲三巨頭,關鍵的時候送上了關懷和慰籍。勸說英法德退出伊核協議是美國的事,人們只認為馬克龍,默克爾輪翻勸阻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核協議,其實特朗普也在勸說英法德趕快跟隨他退出伊核協議。雙方誰也勸不動誰,內塔尼亞胡絕不會不識趣,在此關鍵時候以此關鍵話題給歐盟三國添堵。內塔尼亞胡的三國訪問是為了在歐洲面臨困難時刻增進雙方的友誼和互信,即使談到伊朗也僅侷限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以及以色列偷出來的伊朗秘密研究核武器的1.5噸資料,不會染指伊核協議這樣敏感的問題。
歐洲國家在泠戰時期逐漸跌入了二流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大多數時候是在跑龍套。由於所處的環境和地位,很難產生有遠見的政治家,他們反對退出伊核協議,更多地基於維護歐洲企業在伊朗的經濟利益。奇怪的是歐洲企業並不買他們的帳,在特朗普宣佈終止伊核協議後,歐洲企業紛紛撤離伊朗,更尷尬的是伊朗也不買英法德的帳,強硬地給歐洲三國下達了指令,限期在60天至180天之內,勸說美國重返伊核談判。美國給出十二個條件,其中有伊朗根本不能接受的條款,伊朗看到重返伊核協議毫無希望,繞開歐洲三國,宣佈重啟鈾濃縮活動,這等於給了英法德三國一個二比零。
伊核協議的關鍵是美伊兩方,伊朗根本沒把英法德放在眼裡,特朗普已經退出了伊核協議,伊朗也啟動了鈾濃縮活動,英法德只能望而興嘆。此時此刻,事實勝於雄辯,內塔尼亞胡用不著多言,英法德自身就如打翻了五味瓶並不是滋味。默克爾重申遵守伊核協議,只不過是強調了原有立場,並非針對以色列。他們儘管不願承認他們在伊核協議中只是配角,但事實上他們的堅持並不能改變伊核協議的命運。
歐洲領導人雖然意識到了特朗普的不可靠,萌生了自己組織防衛力量的想法,但離實際操作運營還有較長的路要走,這時候離開美國並不現實,而且真的行不通。分歧是分歧,矛盾是矛盾,最終還會回到原點上。內塔尼亞胡訪問三國是奔著友好去的,英法德三國雖然有火,也犯不著拿以色列開刷,更何況除了在伊朗的利益,他們對伊朗的看法和以色列並沒有兩樣。
內塔尼亞胡的出訪目的明確,就是為了增進友誼,所以他的訪問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回覆列表
內塔尼亞胡在本月4號開始的對英法德三國的訪問,昨日已經結束了對德國的訪問,但是這一行程似乎並沒有那麼順利。內塔尼亞胡和歐洲國家這一次會談主要聚焦於伊核問題和伊朗在敘駐兵,但德國媒體用“表面友好,事情困難”來形容這一次會議。
內塔尼亞胡和英法德三國在伊核問題上的共同利益是都不願意讓伊朗發展核武器,英法德三國更希望在支援現有伊核協定的前提下,保持對伊朗核武器的限制,而美國為了自己的中東絕對霸權、以色列為了自己的絕對安全,則妄圖擠壓伊朗,讓其徹底失去反抗的能力。歐洲三國原則上並不反對美國和以色列制裁伊朗的目的,但是在美以執行他們的計劃的同時,很有可能引起大規模的伊朗反擊,以此引起的油價上漲、難民湧動才是歐洲決不能接受的。因此歐洲三國和以色列在伊核問題上有著本質的矛盾,不可能因為內塔尼亞胡的面子就改變立場。
在伊朗在敘利亞部隊問題上面。德國的態度就比較緩和,用默克爾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堅決支援現有伊核協定,但是同時也認同伊朗對以色列產生了巨大威脅”,並且口頭支援伊朗軍隊撤離敘利亞。伊朗在敘部隊雖然是伊朗的核心利益,但是卻不是德國的核心利益,因此默克爾不願內塔尼亞胡空手而歸鬧得太僵,因此丟擲了這一句空話。這句話並沒有什麼含金量,除非西方國家出兵或者制裁,否則這一句支援以色列得空話,說了和沒說其實是一樣。因此德國媒體才使用“表面友好,事情困難”來形容這一次會談。
未來訪問德國之後,還有法國和英國,其中英國相對於法國更容易被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