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
《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性靈,此書等於一把金鑰匙。一個人沒有性靈,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humain,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xx家xx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xx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一〉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預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地去爭取。
〈三〉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四〉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五〉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六〉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七〉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八〉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坦,工作反而會順利。
〈十一〉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
〈十二〉中國哲學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痴,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排程千軍萬馬一樣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個人沒有靈性,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
〈十五〉藝術家與行政工作,總是不兩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
〈十七〉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象徵。
〈十九〉惟有肉體禁止,精神的活動才最圓滿: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進經驗,蘇聯的要學,別的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也要學。(50年代懷有如此“反動”的思想,相當不易)
〈二十一〉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
〈二十三〉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改弦易轍,丟開老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盤裡精密地稱過。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一腔熱血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的光陰。
〈二十五〉現在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並不“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並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而吃虧,一個道理。
〈二十七〉漢魏人的胸懷更近原始,味道濃,蒼茫一片,千載之下,猶令人緬懷不已。
〈二十八〉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裡。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共鳴的人也少。所謂曲高和寡也!同時,積雪的高峰也會令人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隨便瞻仰。
〈三十〉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
〈三十一〉高潮不過分是你緊張,低潮不過分是你頹廢。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麼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我現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後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難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
1、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遠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p1)
2、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的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p2)
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p9)
4、自己責備自己而沒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僅是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待朋友不能如此馬虎。生性並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並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吃虧,一個道理。(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裡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待!(p12)
5、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p13)
一個人發洩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來越苦悶。(p14)
6、關於感情問題……無論如何要剋制,以前途為重,以健康為重。(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所發的感想都是真情實感。(p19)
9、對於你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p23)
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著前面,飢渴一般的吸收新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訓,不管是出之於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於熟人生人,都得接受。(p29)
你的隨和脾氣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裡,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
11、耐著性子,消沉的時間,無論誰都不時要遇到,但很快會過去的。(p30)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p31)
12、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才能廓然無果,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才不至於受傷……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去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在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去分析前因後果,作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要把這些事情當作心靈的灰燼來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p32~33)
13、比賽問題固然是重負,但無論如何要做一番思想準備。只要儘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氣和,精神肉體完全放鬆,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績……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會精神上放鬆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過度的勞頓與疲乏的感覺,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而是操心!(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鬆動,保管叫你有好成績。緊張對什麼事都有弊無利。……存著“我盡我心”的觀念,一緊張就馬上叫自己寬馳,對付你的精神要像對付你的手與指一樣,時時刻刻注意放鬆。(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時候要補足功課,這個對你精力是有妨礙的。還是以練琴的理由,多推辭幾次吧。要不緊張,就不宜於太忙;寧可空下來自己靜靜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時間不跟人出去,做成了習慣,也不會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藝術是你的終身事業,藝術本身已是激動感情的,練琴時萬萬不能再緊張過度。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裡著眼,馬拉松賽跑才好。你原是感情衝動的人,更要抑制一些。(p42)
15、……多抑制感情,多著重於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減少疲勞。(p42)[這是傅雷先生指導傅聰在練琴時應該注意的、如何減少練琴疲勞]
功夫用得不夠;沒吃足苦頭絕不能有好成績!(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人,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p47)
17、……不要再已經覺得疲倦的時候再force自己。多留一份元氣,在長裡看還是佔便宜的。(p54)
18、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p56)
19、母性的偉大不在於理智,而在於那種直覺的感情……(p60)
想著過去的艱難,讓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有勇氣去克服,不至於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p61)
……年輕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p61)
……今日之下,你已經過了這一道驕傲自滿的關,但我始終是中國儒家的門徒,遇到極盛的事,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p61)
……其實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食街、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於哲學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遠無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個階段求得總體的“完整”或是比較的“完整”,已經很不差了。(p62)
20、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在兩個盤裡很精密地稱過。(p69)
磨難人最厲害的莫如unknown和uncertain!(p71)
21、一個人太容易滿足固然不行,太不知足而引起許多不現實的幻想也不是健全的!(p76)
22、……以後對別人就得防一著,別再那樣天真,老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以前……你總以為年輕人是純潔的……年輕人不比中年人純潔多少,一切都要慢慢地觀察,“日久見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幾句老話真有道理!(p81)
23、一個熱情的人,尤其是青年,過火是免不了的;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寬,能及時改正自己的判斷,不固執己見,那就很好了。(p82)
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是不瞭解,日後仍會了解得。(p85)
人的心理是: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p87)
24、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要做到越有理由,態度越緩和,聲音越柔和。堅持真理原是一件艱鉅的鬥爭,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還有是耐性。萬萬不能動火,令人誤會。(p131)
經歷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後在作風上也要改善一步。(p131)
25、一個人越爬得高,越要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兢兢業業。(p134)
26、一個人太順利,很容易於不知不覺間忘形的……心中常常浮起一種得意的感覺,猛然發覺了,便立刻壓下去。……可見一個人對自己的鬥爭也一刻也放鬆不得的。(p137)
28、儘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本人還是應當把自己儘量改好,少給別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快樂。(p145)
29、感情問題,務必要自己把握住,要堅定,要從大處遠處著眼,要顧全域性,不要單純的逞一時之情,要極冷靜,要顧到幾個人的幸福,短視的軟心往往會對人對己造成長時期的不必要的痛苦。(p146)
30、……個人天地畢竟有限,人家對你的好評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見才能使你進步,擴大視野:希望用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加以思考。(p169)
31、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儘量拋開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得有意義。(p190)
32、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過自己。(p191)
33、……詼諧喜悅起來像個孩子,落落寡歡起來又像個浪漫派詩人。有時候很隨和,很容易相處;有時候又非常固執,不肯融通。而在這點上,我要說句公道話,他倒並非時常錯誤的。其實他心地善良溫厚,待人誠懇而富有同情心,胸襟開闊,天性謙和。(p197)
34、人需要不斷地跳出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新的方法,也能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p202)
35、生活中崇高的事物,一旦出自庸人之口,也可變得傖俗不堪的。(p206)
36、年輕人往往無憂無慮,對自己的意見過分自信,因而不能事先考慮到所有可能發生的不快。(p211)
37、……純潔固然是一種寶貴的品質,無知卻很容易淪為愚蠢,會招災惹禍。(p211)
38、中國民族多數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樸實,比西方人容易滿足。——另一方面,佛教影響雖然很大,但天堂地獄之說只是佛教中的小乘(淨土宗)的說法,轉為知識較底的大眾而設的。真正的佛教教理並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獄;而是從理智上求覺悟,求超度;覺悟是悟人世的虛幻,超度是超脫痛苦與煩惱。儘管是出世思想,卻不予人以熱烈追求幸福的鼓動,或急於逃避地獄的恐怖;主導是勸人求智慧。(p220)
智慧使人自然而然地省悟,信仰反易使人入於偏執於熱狂之途。(p220)
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往前邁一步……沒有矛盾的一片恬靜只是一個崇高的理想,真正實現的話也不是一個好現象。——憑了修養的功夫所能達到的和平恬靜只是極短暫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剎那就要過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靜乃是微波盪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銳,而且隨時能解決的那種精神修養,可絕非一泓似水,一泓死水有什麼可羨呢?我覺得倘若苦悶而不致陷入悲觀厭世,有矛盾而能解決(至少在理論上認識上得到一個總結),那麼苦悶與矛盾並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悶而導致的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變做遊戲人生的態度。從另一角度看,最傷人的(對己對人)乃是由passion出發的苦悶與矛盾……。凡是從自卑感自溺狂等等來的苦悶,對社會都是不利的,對自己也是致命傷。……我們不怕經常苦悶,經常矛盾,但必須不讓這苦悶與矛盾妨礙我們愉快的心情。(p222-223)
39、倘若逾越分寸,時尚就絕對沒有放縱無度而不自食其果的事!一切要合乎中庸之道……(p227)
40、眾神之中,幸運女神最為反覆無常,不懷好意,時常襲人與不備。(p227)
真正的智慧在於聽取忠言,立即實行,因為一個人生來就聰明是不可能的……(p227)
41、真有吸引力的還是一個人的本色。(p243)
42、沉默如何就等於同意或瞭解呢?……沉默倒像表示躲避,引起別人的感覺不是信任或放心,而是疑慮或焦急。(p249)
43、事前未經考慮,千萬不要輕率允諾任何事,不論不是約會或茶會,否則很容易會為踐諾而苦惱。為人隨和固然很好,甚至很有人緣,但卻常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p251)
44、老好人往往太遷就,遷就世俗,遷就褊狹的家庭願望,遷就自己內心中不大高明的因素;不幸真理和藝術需要高度的原則性和用不妥協的良心。(p258)
45、一個人(尤其在西方)一旦沒有宗教信仰,道德規範就自動成為生活中唯一的圭皋。大多數歐洲人看到華人沒有宗教(以基督教的眼光來看),而世世代代以來均能維繫一個有條理、太平文明的社會,就大感驚異。秘密在於這世上除了華人,在沒有其他民族是這樣自小受健全的道德教訓長大的。(p262)
……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為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p262)
46、……空下來靜靜思索一下,你幾年來可曾聽到過師友或批評家的一言半語而沒有重視的。(p271)
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釘子方始回頭;聰明人看見別人吃虧就學了乖。(p271)
47、感情的美近於火焰的美、浪濤的美、疾風暴雨之美,或是風和日暖、鳥語花香之美;理性的美卻近於鑽石的閃光、星星的閃光,近於雕刻精工的美,完滿無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與理智平衡所以最美,因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學、生活藝術。(p278)
48、個人消滅了,茫茫宇宙照樣進行。個人算什麼呢?(p280)
49、……現代青年頭腦太單純,說他純潔固然不錯,無奈遇到現實,純潔沒法作為鬥爭的武器,倒反因天真幼稚而多走不必要的彎路,玩世不恭,cynical的態度當然為我們所排斥,但不懂得什麼叫cynical也反映入世太淺,眼睛只會朝一個方向看。(p280)
周總理最近批評我們的教育,使青年只看見現實世界中沒有的理想人物,將來到了社會上去一定感到失望與苦悶。(p280)<作於1961/8/31>
50、多和大自然和造型藝術接觸,無形中能使人恬靜曠達(古人所云“盪滌胸中塵俗”大概即是此意),維持精神與心理的健康。在眾生萬物前面不自居為“萬物生靈”,方能祛除我們的狂妄,打破紙碎金迷的俗夢,養成淡泊灑脫的胸懷,同時擴大我們的同情心。欣賞前人的劇跡,看到人類偉大的創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勢弄得悲觀,從而鞭策自己,竭盡所能的在塵世留下些少成績。(p292)
51、一切都得未雨綢繆,切勿到後來悔之無及。……人的心理活動總需要一個醞釀的時期,不成熟時硬要克服難關,只能弄得心煩意躁,浪費精力。(p293)
52、只顧往前直衝,不問成敗,什麼都可以孤注一擲,一切只問眼前,冒起險來絕不考慮值不值得,不管什麼場合都不難視生命如鴻毛:這一等民族能創業、能革新,但缺乏遠見和明智,難於守成,也不容易成熟;自信太強,不免流於驕傲,看事太輕易,未免幼稚狂妄。(p302)
53、一切不能急,越是事關重要,越要心平氣和,態度安詳,細細觀察,力求客觀!感情衝上高峰很容易,無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維持一個短時間,要久而彌篤的維持長久的友誼可很難了……(p310)
54、有理想有熱情而又理智很強的人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因為理想高、熱情強,故處處流露出好為人師與拼命要說服人的意味。(p315)
中國民族性中的“老莊”精神:換句話說,我執著的時候非常執著,擺脫的時候生死皆置之度外……說不說由我,聽不聽由你……責任感強,是非心強,見到的總不能不說。(p315)
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這是我們固有文化的精華。(p315)
我執著真理,卻又時時抱懷疑真理,覺得死搶一些眼前的真理反而使我們停滯,得不到更高階更進步的真理。(p316)
55、有理想就有苦悶,不隨波逐流就到處齟齬
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
《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性靈,此書等於一把金鑰匙。一個人沒有性靈,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humain,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xx家xx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xx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一〉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預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地去爭取。
〈三〉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四〉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五〉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六〉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七〉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八〉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坦,工作反而會順利。
〈十一〉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
〈十二〉中國哲學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痴,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排程千軍萬馬一樣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個人沒有靈性,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
〈十五〉藝術家與行政工作,總是不兩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
〈十七〉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象徵。
〈十九〉惟有肉體禁止,精神的活動才最圓滿: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進經驗,蘇聯的要學,別的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也要學。(50年代懷有如此“反動”的思想,相當不易)
〈二十一〉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
〈二十三〉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改弦易轍,丟開老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盤裡精密地稱過。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一腔熱血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的光陰。
〈二十五〉現在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並不“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並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而吃虧,一個道理。
〈二十七〉漢魏人的胸懷更近原始,味道濃,蒼茫一片,千載之下,猶令人緬懷不已。
〈二十八〉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裡。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共鳴的人也少。所謂曲高和寡也!同時,積雪的高峰也會令人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隨便瞻仰。
〈三十〉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
〈三十一〉高潮不過分是你緊張,低潮不過分是你頹廢。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麼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我現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後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難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
1、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遠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p1)
2、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的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p2)
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p9)
4、自己責備自己而沒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僅是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待朋友不能如此馬虎。生性並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並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吃虧,一個道理。(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裡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待!(p12)
5、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p13)
一個人發洩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來越苦悶。(p14)
6、關於感情問題……無論如何要剋制,以前途為重,以健康為重。(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所發的感想都是真情實感。(p19)
9、對於你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p23)
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著前面,飢渴一般的吸收新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訓,不管是出之於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於熟人生人,都得接受。(p29)
你的隨和脾氣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裡,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
11、耐著性子,消沉的時間,無論誰都不時要遇到,但很快會過去的。(p30)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p31)
12、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才能廓然無果,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才不至於受傷……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去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在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去分析前因後果,作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要把這些事情當作心靈的灰燼來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p32~33)
13、比賽問題固然是重負,但無論如何要做一番思想準備。只要儘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氣和,精神肉體完全放鬆,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績……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會精神上放鬆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過度的勞頓與疲乏的感覺,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而是操心!(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鬆動,保管叫你有好成績。緊張對什麼事都有弊無利。……存著“我盡我心”的觀念,一緊張就馬上叫自己寬馳,對付你的精神要像對付你的手與指一樣,時時刻刻注意放鬆。(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時候要補足功課,這個對你精力是有妨礙的。還是以練琴的理由,多推辭幾次吧。要不緊張,就不宜於太忙;寧可空下來自己靜靜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時間不跟人出去,做成了習慣,也不會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藝術是你的終身事業,藝術本身已是激動感情的,練琴時萬萬不能再緊張過度。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裡著眼,馬拉松賽跑才好。你原是感情衝動的人,更要抑制一些。(p42)
15、……多抑制感情,多著重於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減少疲勞。(p42)[這是傅雷先生指導傅聰在練琴時應該注意的、如何減少練琴疲勞]
功夫用得不夠;沒吃足苦頭絕不能有好成績!(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人,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p47)
17、……不要再已經覺得疲倦的時候再force自己。多留一份元氣,在長裡看還是佔便宜的。(p54)
18、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p56)
19、母性的偉大不在於理智,而在於那種直覺的感情……(p60)
想著過去的艱難,讓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有勇氣去克服,不至於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p61)
……年輕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p61)
……今日之下,你已經過了這一道驕傲自滿的關,但我始終是中國儒家的門徒,遇到極盛的事,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p61)
……其實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食街、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於哲學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遠無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個階段求得總體的“完整”或是比較的“完整”,已經很不差了。(p62)
20、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在兩個盤裡很精密地稱過。(p69)
磨難人最厲害的莫如unknown和uncertain!(p71)
21、一個人太容易滿足固然不行,太不知足而引起許多不現實的幻想也不是健全的!(p76)
22、……以後對別人就得防一著,別再那樣天真,老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以前……你總以為年輕人是純潔的……年輕人不比中年人純潔多少,一切都要慢慢地觀察,“日久見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幾句老話真有道理!(p81)
23、一個熱情的人,尤其是青年,過火是免不了的;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寬,能及時改正自己的判斷,不固執己見,那就很好了。(p82)
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是不瞭解,日後仍會了解得。(p85)
人的心理是: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p87)
24、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要做到越有理由,態度越緩和,聲音越柔和。堅持真理原是一件艱鉅的鬥爭,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還有是耐性。萬萬不能動火,令人誤會。(p131)
經歷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後在作風上也要改善一步。(p131)
25、一個人越爬得高,越要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兢兢業業。(p134)
26、一個人太順利,很容易於不知不覺間忘形的……心中常常浮起一種得意的感覺,猛然發覺了,便立刻壓下去。……可見一個人對自己的鬥爭也一刻也放鬆不得的。(p137)
28、儘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本人還是應當把自己儘量改好,少給別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快樂。(p145)
29、感情問題,務必要自己把握住,要堅定,要從大處遠處著眼,要顧全域性,不要單純的逞一時之情,要極冷靜,要顧到幾個人的幸福,短視的軟心往往會對人對己造成長時期的不必要的痛苦。(p146)
30、……個人天地畢竟有限,人家對你的好評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見才能使你進步,擴大視野:希望用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加以思考。(p169)
31、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儘量拋開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得有意義。(p190)
32、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過自己。(p191)
33、……詼諧喜悅起來像個孩子,落落寡歡起來又像個浪漫派詩人。有時候很隨和,很容易相處;有時候又非常固執,不肯融通。而在這點上,我要說句公道話,他倒並非時常錯誤的。其實他心地善良溫厚,待人誠懇而富有同情心,胸襟開闊,天性謙和。(p197)
34、人需要不斷地跳出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新的方法,也能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p202)
35、生活中崇高的事物,一旦出自庸人之口,也可變得傖俗不堪的。(p206)
36、年輕人往往無憂無慮,對自己的意見過分自信,因而不能事先考慮到所有可能發生的不快。(p211)
37、……純潔固然是一種寶貴的品質,無知卻很容易淪為愚蠢,會招災惹禍。(p211)
38、中國民族多數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樸實,比西方人容易滿足。——另一方面,佛教影響雖然很大,但天堂地獄之說只是佛教中的小乘(淨土宗)的說法,轉為知識較底的大眾而設的。真正的佛教教理並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獄;而是從理智上求覺悟,求超度;覺悟是悟人世的虛幻,超度是超脫痛苦與煩惱。儘管是出世思想,卻不予人以熱烈追求幸福的鼓動,或急於逃避地獄的恐怖;主導是勸人求智慧。(p220)
智慧使人自然而然地省悟,信仰反易使人入於偏執於熱狂之途。(p220)
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往前邁一步……沒有矛盾的一片恬靜只是一個崇高的理想,真正實現的話也不是一個好現象。——憑了修養的功夫所能達到的和平恬靜只是極短暫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剎那就要過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靜乃是微波盪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銳,而且隨時能解決的那種精神修養,可絕非一泓似水,一泓死水有什麼可羨呢?我覺得倘若苦悶而不致陷入悲觀厭世,有矛盾而能解決(至少在理論上認識上得到一個總結),那麼苦悶與矛盾並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悶而導致的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變做遊戲人生的態度。從另一角度看,最傷人的(對己對人)乃是由passion出發的苦悶與矛盾……。凡是從自卑感自溺狂等等來的苦悶,對社會都是不利的,對自己也是致命傷。……我們不怕經常苦悶,經常矛盾,但必須不讓這苦悶與矛盾妨礙我們愉快的心情。(p222-223)
39、倘若逾越分寸,時尚就絕對沒有放縱無度而不自食其果的事!一切要合乎中庸之道……(p227)
40、眾神之中,幸運女神最為反覆無常,不懷好意,時常襲人與不備。(p227)
真正的智慧在於聽取忠言,立即實行,因為一個人生來就聰明是不可能的……(p227)
41、真有吸引力的還是一個人的本色。(p243)
42、沉默如何就等於同意或瞭解呢?……沉默倒像表示躲避,引起別人的感覺不是信任或放心,而是疑慮或焦急。(p249)
43、事前未經考慮,千萬不要輕率允諾任何事,不論不是約會或茶會,否則很容易會為踐諾而苦惱。為人隨和固然很好,甚至很有人緣,但卻常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p251)
44、老好人往往太遷就,遷就世俗,遷就褊狹的家庭願望,遷就自己內心中不大高明的因素;不幸真理和藝術需要高度的原則性和用不妥協的良心。(p258)
45、一個人(尤其在西方)一旦沒有宗教信仰,道德規範就自動成為生活中唯一的圭皋。大多數歐洲人看到華人沒有宗教(以基督教的眼光來看),而世世代代以來均能維繫一個有條理、太平文明的社會,就大感驚異。秘密在於這世上除了華人,在沒有其他民族是這樣自小受健全的道德教訓長大的。(p262)
……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為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p262)
46、……空下來靜靜思索一下,你幾年來可曾聽到過師友或批評家的一言半語而沒有重視的。(p271)
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釘子方始回頭;聰明人看見別人吃虧就學了乖。(p271)
47、感情的美近於火焰的美、浪濤的美、疾風暴雨之美,或是風和日暖、鳥語花香之美;理性的美卻近於鑽石的閃光、星星的閃光,近於雕刻精工的美,完滿無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與理智平衡所以最美,因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學、生活藝術。(p278)
48、個人消滅了,茫茫宇宙照樣進行。個人算什麼呢?(p280)
49、……現代青年頭腦太單純,說他純潔固然不錯,無奈遇到現實,純潔沒法作為鬥爭的武器,倒反因天真幼稚而多走不必要的彎路,玩世不恭,cynical的態度當然為我們所排斥,但不懂得什麼叫cynical也反映入世太淺,眼睛只會朝一個方向看。(p280)
周總理最近批評我們的教育,使青年只看見現實世界中沒有的理想人物,將來到了社會上去一定感到失望與苦悶。(p280)<作於1961/8/31>
50、多和大自然和造型藝術接觸,無形中能使人恬靜曠達(古人所云“盪滌胸中塵俗”大概即是此意),維持精神與心理的健康。在眾生萬物前面不自居為“萬物生靈”,方能祛除我們的狂妄,打破紙碎金迷的俗夢,養成淡泊灑脫的胸懷,同時擴大我們的同情心。欣賞前人的劇跡,看到人類偉大的創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勢弄得悲觀,從而鞭策自己,竭盡所能的在塵世留下些少成績。(p292)
51、一切都得未雨綢繆,切勿到後來悔之無及。……人的心理活動總需要一個醞釀的時期,不成熟時硬要克服難關,只能弄得心煩意躁,浪費精力。(p293)
52、只顧往前直衝,不問成敗,什麼都可以孤注一擲,一切只問眼前,冒起險來絕不考慮值不值得,不管什麼場合都不難視生命如鴻毛:這一等民族能創業、能革新,但缺乏遠見和明智,難於守成,也不容易成熟;自信太強,不免流於驕傲,看事太輕易,未免幼稚狂妄。(p302)
53、一切不能急,越是事關重要,越要心平氣和,態度安詳,細細觀察,力求客觀!感情衝上高峰很容易,無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維持一個短時間,要久而彌篤的維持長久的友誼可很難了……(p310)
54、有理想有熱情而又理智很強的人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因為理想高、熱情強,故處處流露出好為人師與拼命要說服人的意味。(p315)
中國民族性中的“老莊”精神:換句話說,我執著的時候非常執著,擺脫的時候生死皆置之度外……說不說由我,聽不聽由你……責任感強,是非心強,見到的總不能不說。(p315)
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這是我們固有文化的精華。(p315)
我執著真理,卻又時時抱懷疑真理,覺得死搶一些眼前的真理反而使我們停滯,得不到更高階更進步的真理。(p316)
55、有理想就有苦悶,不隨波逐流就到處齟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