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雨中的梅雲
-
2 # 鵬鵬看視界
項羽,是古往今來武力第一之人。力舉千斤鼎,力拔山兮氣蓋世!是反抗暴秦最有效率的人,他“釜底抽薪”“破釜沉舟”全殲秦軍主力,坑殺二十萬秦軍,讓中原秦軍再無抵抗之力。在滅秦之後,與劉邦劃漢水而治,自稱西楚霸王。然而,因為多勇少謀,不敵劉邦,最終“四面楚歌”,自刎烏江。那麼為什麼項王逃到烏江岸邊才想起自殺呢?
從他從垓下逃到烏江這麼長的距離來看,其實開始項羽也是不想死的(廢話嘛,人都是有求生欲的,何況當時的項羽正值大好青春,怎麼能輕易就死呢?),但是為什麼逃到烏江才想到自殺呢?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第一,追兵太多了,早晚都要死,還不如自殺,這樣還算體面。我們知道項羽烏江自刎時身邊已經沒多少隨從了,這個時候項羽還獨自斬殺漢軍數百人。但是人總有身疲力盡的時候,就算是項羽,殺了幾百人那也是沒多少力氣了,而漢軍追兵還源源不斷的趕來(這些人為了劉邦的封賞而來,劉邦有令:得項羽人頭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看到曾經的故人呂馬童,瞬間悲從中來,自己的領導無方,讓許多人叛楚降漢,與其讓別人亂刀殺死,還不如自己了結,還可以送呂馬童一個順水人情。
第二,近鄉情怯。其實項羽是可以乘舟過烏江的,但是老翁的一番話勾起了項羽的回憶。相當年自己率領幾千江東子弟西起滅秦,遇神殺神,百戰百勝,是何等威風,而現在,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狼狽逃回去,讓江東父老鄉親們怎麼看?怎麼想?他們向我問他們的兒子去哪裡的時候我怎麼回答?難道說他們被我害死了嗎?我項羽不能衣錦還鄉,我項羽還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
第三,劉邦的計謀:用螞蟻擺成項羽死於此的字樣。我們知道,項羽是一個“我命由天不由我”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很迷信的人,在與最後二十八騎衝殺漢軍追兵的時候都還在一直強調是天要亡他,他本來都已經心灰意冷了,看見那些字後更加堅定天要亡他的信念。
項羽,大約生於公元前233年,死於公元前202年。起兵時二十四歲,是個少年英雄;自刎時三十出頭,是一個男兒告別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齡。項羽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留下了許多故事、傳說、成語,還有許多話題。大家熟知的成語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觀、衣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以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和“無顏見江東父老”等。最膾炙人口的詩則是李清照的五絕:“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中國歷史上項羽和趙子龍(亂入)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歷史人物!
-
3 # 啟鈞
過了烏江,就到了項羽的老家。很多人說,項羽兵敗,自刎烏江,是英雄末路的表現。我倒覺得,這時才是楚霸王最具人格魅力的時候。項羽即使過了河,帶領相親父老重整旗鼓,其實也只剩下些老弱病殘。真正的家鄉精銳,已經隨著項羽兵敗烏江,折損的差不多了。一邊是身負重任,可惜人不能勝天,無臉面對江東父老,一邊是即使回到江東,即使能東山再起,楚霸王之名,也再難恢復。不如自盡於烏江邊,保全英勇之名,不受敵人侮辱。項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腦海中一定想象著,在他得勝之時,江東父老歡喜簇擁著他的場面。可惜,這場面在現實中再也見不到。只能死了,到了陰間,再帶領陰兵,橫掃閻羅大殿。
-
4 # 手機使用者60429491149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項羽因為兵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鄉親在烏江邊自殺,其實還有更重要原因。
我們先來看看這段歷史。
鉅鹿之戰是消滅秦朝的關鍵一戰。在此戰役中項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的戰爭成果卻被劉邦得到。劉邦捷足先登.到咸陽,使他們二人有了後來的爭端。項羽盡心謁力打下的戰役,卻被劉邦得到了最終的利益,放在準身正也是無法接受的,所以二人又展開了垓下決戰。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糧草,而劉邦卻一直準備充分,所以這次戰爭的結局可想而知。
項羽被劉邦圍在了垓下,項羽帶著幾百騎兵想趁嵩夜色突圍出在。經過一番惡.戰,項羽身邊只剩下幾十人。被追到了淮河邊。項這時項羽身邊只剩28人,而敵人卻有千人之眾。項羽身上已有十幾處傷口。項羽奮力一搏,.終於突出重圍來到烏江邊上。他碰到烏江亭長,他勸說項羽乘他的舟回老家重新來過,
從這段你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項羽有著強烈的求生慾望。不然他不可能帶著騎兵突出燻重包圍,當中還不如就自殺了算了。
項羽自殺是在烏江亭長勸說他之後。從烏江亭長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是江東這兩個字刺痛了項羽的心。當時他償誓旦旦的向江東的老百婭說保證一定領著鄉親們幹一番大事業,可玩在那麼多他從江東帶出來的子弟兵全部因他而死,只剩下他一人,並且如果此時回江東的話,劉邦肯定是不會輕易放過他。到時侯劉邦帶兵攻打江東,江東的百姓的又要遭受戰爭之苦,所以還不如在此自殺,以求江東平安。
-
5 # 言行觀照
謝邀。個人揣摩,英雄末路的複雜心情吧。也許他在垓下突圍開始,心裡就已在一步步走向絕望。八千楚國子弟立業,28歲立霸王,以少勝多擊潰大秦鐵騎。。。無數的光輝形象全集中在一個年輕人身上。到狼狽兵敗之日,,,我相信,和今天很多白手起家到身價上億,最後負債累累自殺結局的一些年輕企業家一樣,心裡都崩潰到無以覆加了吧。原本打算大不了回家再圖東山再起,卻又害怕的矛盾心裡,最終困死在自己的決絕中。
-
6 # 落水磚家
這要問馬雲呀.為啥不在江東開“天貓”.江東不在包郵區哈。楚漢界河己歸一.八千子弟風波平.烏江紅豔命隕落.生當人傑死鬼雄。回眸千年王尤在.楚國霸王復難還。項羽不死.劉邦答應否?司馬炎答應否?楊建.李淵李世民答應否?趙筐義.朱元璋會哭的.忽必烈與努而哈刺如何會答應呀??哈哈.後朝皇上們不應允.將相皇們更不答應呀.比如.衛青劉徹霍去病.劉備關張魏吳王.三馬同槽會嚥氣.天寶宇文李元霸.盛唐李靖郭子儀.北楊南嶽劉伯溫……。哈哈亂談逗逼一笑.俺就當添柴火大夥樂一樂了哈.感謝朋友們的閱讀。
-
7 # 使用者聽松閒人
項羽為什麼要在烏江邊自殺?據歷史各代所記載的史話有各自不同的說法,甚至還有認為:項羽並沒有自殺而渡過烏江去江東了。不過,按項羽個人的性格,項羽在烏江邊自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即便是自殺了,歷來的說法也存在差異。有的說:項羽被劉邦追殺,項羽於垓下逃亡,迷失方向,不知身處何地?而問剩下來的軍士,卻一個都不知道身處何地,其後只因遇一農夫,問:此去江東如何走?農夫直接把項羽騙到了沼澤地帶……。另一類說法根本沒提到農夫。
在此,就算作為一個故事吧,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項羽當時所處的環境,內心又產生了些什麼想法?這些所推敲的想法又是否真實?這些內心的思索是否就是項羽非得自殺的原因?
公元前203年,也是秦朝未年。由於新皇帝胡亥的昏庸無道,宦官趙高的專政,民間一片簫瑟,老百姓民不聊生,民間到處揭杆而起,群雄四起。這裡就產生了西楚霸王項羽和沛豐邑人劉邦(全稱:沛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不管多少起義者怎樣論英雄?真正推翻秦朝的非項羽莫屬,一場鉅鹿之戰方使秦朝徹底覆滅。但劉邦卻先入了咸陽。於是留下了楚漢之爭的禍端。
秦朝滅亡,戰爭似乎結束了,劉邦對項羽提出:大家應該休身養息了。當然,劉邦說這話的時候,他的軍隊、謀略都已十分成熟。相反項羽經過鉅鹿之戰後,軍隊十分疲憊,將寡兵少,糧草也短缺,軍士確實需要休息。卻卻就是項羽缺乏了防人之心,他的軍隊已被劉邦幾十萬的軍隊所包圍,這就產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圍決戰!同時也造成了項羽疲兵的敗像。
從垓下之圍出逃的項羽迷失了方向,項羽本當是想回到江東老家,以便東山再起。卻在這時遇到一位農夫正在宅前篇雞籠,於是問:烏江怎麼走?農夫指了下前方,項羽信以為真,結果項羽向前陷入了一片沼澤地帶,卻在這時衝出了韓信的一支隊伍,雙方撕殺猶甘,不料韓信又從十個方向殺出了兵士;這就是史稱的《十面埋伏》之計。待到項羽回過頭去斬殺農夫的時候,項羽身邊所剩僅28位將士。
項羽原與烏江亭長約好,烏江邊有船伕馭船送他去江東。但當項羽真來到了烏江邊,項羽卻思緒萬千:想起了元前203年的10萬楚軍、想到與虞姬在垓下被圍困的“四面楚歌”、想起這些年的戎馬倥傯、戰無不勝的英雄情景,如今卻淪落絕境,驟起陳陳悲慼,項羽不自禁地對酒哼歌:“力撥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虧奈若何!”唱罷,項羽拒絕了渡江。這時,應該說,項羽最懷念的還是虞姬。
從歌詞中的一句“騅不逝兮可奈何”,已經可見項羽想自殺的苗頭,他放不下這匹忠實的烏駒愛馬。
項羽一世英豪,自尊高於一切,但性格庚直。這就讓人分析到他當時所想的還有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鄉親,當初江東父老是何等寄希望於他能成功力撐江山呢?江東鄉親的兒子都隨他從軍了,這時已經無一生還,若是回到江東又如何向鄉親們交待呢?無疑,項羽自責自己成了罪人。項羽也會想到,即使江東老鄉能夠願諒他,或者還會支援他。可劉邦能放過他麼?劉邦能放過江東鄉親們嗎?劉邦一定會剷平江東,屠殺江東父老鄉親。想到此刻,項羽提劍刎上了自己的頸項,一世英雄的鮮血灑在了烏江邊的土地上,留下了千古可歌可泣的故事。
項羽為什麼要在烏江邊白刎,上述不外就是原因,而他的孤傲自尊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在失敗後必然會走上自殺的後果!
-
8 # 東流君
飛龍御天,故資雲雨之勢,帝王興運,當候股肱之力,此一經典,當為萬世僅鑑,項,劉相爭,一目瞭然,劉勝項敗,劉擁漢家天數百載,項,空得一生英名卻自刎於烏江,此中原因,後世史家,不言自明,世間事,人人知,一個籬巴豎三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無論政爭,商業,一個人單闖獨鬥,均難以成功。
項,劉相爭,劉邦,叢集力,御眾智,蕭何實名副其實大菅家,要糧供糧,要兵供兵,至劉邦數敗項羽,而蕭何獨善其後,瞬間之時,立重整旗鼓,已使劉邦屢敗屢戰,終得成功,更有張良,陳平運籌惟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三軍用命,捨命爭鋒,樊噲,灌嬰,夏候周勃等眾可謂良將群集,韓信用兵,更是多多益善,真乃龍,虎風雲之會也,故得天下,理所當然。項羽,一勇之夫,獨撐旗鼓,即有謀士范增,也嫌多餘,範去,病死,項則敗象立顯,每以強勇獨持,戰榮陽,自去,戰彭城,自將,戰廣武,自統,終至九里山下,亡命奔逐,將士離心,垓下一戰,終成孤家寡人,痛死愛妃,命喪烏江,空嘆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哀哉至此,死到臨頭,尚不自悟一蘺三樁,一漢三邦之理,帝王興運,當候股肱之力,鳥江遺恨,力拔山兮氣慨世。哀哉!
-
9 # 遺產君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留下了許多令人惋惜的遺憾,象西楚霸王項羽明明有機會東渡烏江,以圖東山再起,可他卻偏偏止步烏江,讓人百思不解。 秦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各地紛紛爆發了起義,為了爭奪帝王之位,項羽和劉邦是打得你死我活,前期項羽勇猛無比,器蓋雲天,劉邦也不得不屈服於他,但項羽在很多事情上考慮得不周全,肆意妄為,失去了人心。
公元前203年楚漢鴻溝劃界後,劉邦卻聯絡各地諸侯王,約定共同滅楚,然後親自率兵攻擊項羽,項羽逃至垓下半夜又傳來四面楚歌,楚軍人心崩潰,項羽率800多壯士趁夜黑突圍,被5000多漢軍窮追不捨,項羽只好向東逃,最後敗至烏江,烏江一船伕要送他渡江,項羽笑說“天要亡我,我渡江過去又有什麼用呢,事到如今,我還有什麼臉面見江東父老”,說完拔劍自刎而亡。
俗話說得好,留下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項羽完全可以逃走可他為何不這樣做呢?
這可能與項羽的性格有關,項羽是楚國名門望族的後代,他的祖父和叔父都是當地有名的大將,所以他的資本雄厚,縱橫沙場十幾年,打了七十多次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項羽可以肆意妄為,不料最後被劉邦一直圍困到身邊的所有士兵都被殺死,這等恥辱對項羽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只能說項羽臉皮太薄了,打了敗仗實在不好意思回去,就只能在烏江自殺以向江東父老謝罪。
但劉邦和項羽恰恰相反,他草莽出身,起兵時只有幾個發小相隨,靠著自己一步一步努力,實力才逐漸強大起來,能夠和項羽相抗衡,所以劉邦做事非常小心謹慎,也求賢若渴,對待人才非常謙虛,因此得到許多謀士和猛將的擁護。
劉邦可以說是臉皮比較厚,畢竟他一打不過就低聲下氣地向項羽求和,忍辱負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劉邦最後奪下江山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也確實讓人佩服,。
楚漢相爭,雖然劉邦最後贏得了勝利,但卻在後人心中留下了小人的印象,而反觀項羽,即使有逃走的機會,仍寧願在烏江邊自殺,因此在很多人看來他就是一個光明磊落的正直君子。
項羽之所以不過江東,首先是項羽不願意苟且偷生地看著劉邦稱霸,那也不是君子所為,輸了即使輸了,能用自己一命換來天下太平,百姓能安居樂業也是值得的;其次此時的項羽他最寵愛的虞姬也自殺身亡了,在他的心中已經不再牽掛任何人了,可以說是情無可寄,所以一死對於他來說也算是一種解脫吧,項羽之所以失敗那是因為他始終做不到像劉邦那樣忍氣吞聲,這大概就是他失敗的真正原因吧。
-
10 # 肖邦老師的課堂
項羽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自稱楚霸王。他是秦末農民起義中湧現出來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戰,擊敗秦軍,推翻了秦王朝。還原歷史的真相,項羽垓下自殺是必然還是偶然?但他為什麼會在垓下自殺呢?有沒有必要自殺呢?我們先來看看關於項羽的那些歷史吧!
1.項羽起事
項羽,名籍、字羽,是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身高八尺、力氣大,可以舉鼎,才氣過人,吳中(今蘇州)地區的人都對他畏懼三分。項羽的爺爺是項燕,其家族世代為楚國將領,受封於項,後用為姓氏。項羽做事虎頭蛇尾,容易半途而廢。小時候學寫字,他學到一半就不學了,學劍也沒學成。後來他叔叔項梁教他兵法,他還是隻學了一點,就不願意學了。項羽在24歲時,跟隨叔叔項梁加入了農民起義軍。公元前209年,項羽在項梁的指示下,殺了會稽太守殷通,然後在吳中發兵起事。之後項梁成為了會稽太守,項羽為副將。大家都知道,項羽有一個謀士叫范增,被項羽稱為“亞父”。這個范增是居巢(今安徽巢湖市)人,當年投奔項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因為他擅長謀略,仍然受到項梁的重用。范增建議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因為大家都很同情楚懷王,只有立楚懷王后裔為王,起事才能成功。當時著名的陰陽學家楚南公曾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梁認為范增說的話有道理,於是立熊心為王,也叫楚懷王,順應了楚國民眾的心願,並建都盱眙(xū yí)(今江蘇省淮安一帶)。項梁自稱武信君。接著,項梁在東阿打敗了秦軍,項羽在雍丘(今河南杞縣)打敗了秦軍。接二連三的勝利讓項梁開始驕傲,不把秦軍放在眼裡。不久,秦軍反撲項梁的軍隊,在定陶(今山東菏澤市)打敗了項梁的軍隊,項梁也戰死了。還原歷史的真相,項羽垓下自殺是必然還是偶然?
2.項羽的勇氣
楚懷王得知楚軍戰敗的訊息後,非常害怕,親自到彭城合併項羽和呂臣的軍隊,楚懷王自己任統帥。呂臣是陳勝起義時的將領,陳勝被殺後,他投奔了項梁。正恰此時,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的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於是楚懷王還任命宋義(楚國令尹)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軍,去救援趙國。當大軍到了安陽後,項羽和宋義發生了矛盾。項羽提議和趙軍裡外夾擊打敗秦軍;宋義認為要西進,一舉殲滅秦軍。兩人爭執不下,使得大軍停滯不前。於是項羽一不做二不休果斷地殺了宋義,這時將領們都很畏服項羽,就立他為上將軍,然後項羽又向楚懷王報告了此事,楚懷王無奈只能正式任命了項羽為上將軍。當時秦軍實力遠勝項羽的軍隊,狹路相逢勇者勝,此時只有拼盡全力才有可能打贏這場仗。於是項羽率軍渡過漳河,命令士兵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以此表明義無反顧、勢必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果然,項羽此戰打敗了秦軍。這就是“破釜沉舟”的典故。因此項羽在各諸侯國的名聲大噪,諸侯們都紛紛隸屬於他。而此時的秦朝,由於趙高亂政,將領也漸漸開始離心離德,秦將章邯就投奔了項羽,項羽還封他為雍王。可是各諸侯的將士們時常侮辱投降的秦兵,這引起了秦兵們的不滿,項羽就下令坑殺了二十萬秦軍士兵。接著項羽向函谷關進發,當到達函谷關時,劉邦已攻破咸陽,項羽怒髮衝冠,派軍攻破了函谷關,然後駐軍鴻門。項羽決定在鴻門設宴犒勞將士,趁機打敗劉邦,范增這時向項羽獻計,要他借鴻門宴殺了劉邦。項羽的另一個叔叔項伯知道後告訴了自己的好友張良,要他逃走,張良卻藉機拉攏了項伯。項伯回來後,對項羽說:“劉邦破咸陽有功,攻打他對我們不利。”項羽覺得有理,所以第二天的鴻門赴宴,項羽沒有殺劉邦。為了儘快推翻秦朝,項羽隨即進入咸陽,殺了子嬰,屠繆城池,燒燬王宮。項羽佔領咸陽後向楚懷王報告情況,然後稱楚懷王為義帝,自稱為西楚霸王,並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3.項羽垓下戰敗
公元前206年,劉邦平定了關中(今陝西省中部),項羽很憤怒,就派軍攻打劉邦,在彭城打敗劉邦,諸侯們此時都反叛了劉邦,歸附了項羽。而劉邦為了應對項羽採用了陳平的計策。他們用離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勾結劉邦,而范增一氣之下,告老還鄉了。失去一個強有力的謀士,就等同於項羽失去了一隻臂膀。公元前203年,劉邦派兵在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境內)駐紮,切斷楚軍向西的去路。兩軍對峙幾個月後,漢軍把項羽的糧草斷絕了,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項羽無計可施只能與劉邦訂盟,以鴻溝為界,分治天下。令項羽沒想到的是,劉邦突然撕毀盟約攻打他,項羽反擊並打敗了漢軍。然而劉邦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他命韓信,彭越,劉賈合擊項羽,項羽被迫退到垓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垓下戰爭”。劉邦繼續率三十萬大軍包圍了項羽的軍隊,項羽此時兵少,又缺糧,於是他渡過淮河,一路逃到烏江,遇到了烏江亭長。亭長勸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自覺走投無路拔刀自刎了。
還原歷史的真相,項羽垓下自殺是必然還是偶然?導致項羽兵敗後自殺的原因,是自身造成還是劉邦造成的呢?
這要從三個方面來說:
1. 項羽的習慣不好:項羽從小沒有養成堅韌不拔的好習慣,寫字、學劍、學兵法都學到一半就不學了。只是打進咸陽,他就以為自己成功了。忽略了對手劉邦,也沒有考慮統一中原的問題,只顧得分封諸侯,稱王稱霸,分刮勝利果實。這讓他無形中就樹立了很多對手,給最後兵敗垓下留下了後患。
2. 項羽有勇無謀:當秦將章邯投奔項羽後,項羽坑殺了秦軍二十萬士兵,這使其他將士有唇亡齒寒的感覺。進咸陽後,項羽又屠了城,傷害了老百姓對他的信任和支援。這就是後來諸侯們背叛項羽的主要原因。劉邦離間他和范增的關係,他輕易就中計了,使得賢臣離開。劉邦騙過他,他還和劉邦訂合約,這就充分說明他不能識人,也不會用人。
3. 項羽不能審時度勢:鴻門宴時,項羽沒能採用范增的主意殺了劉邦,而是聽取叔叔項伯的建議放了劉邦。說明他不懂得根據時局未雨綢繆,這是他最後烏江自刎的直接原因。逃到烏江時,烏江亭長要他渡江,東山再起,他卻認為無臉見江東父老,喪失了鬥志,直接導致悲劇的產生。還原歷史的真相,項羽垓下自殺是必然還是偶然?從以上三點來看,項羽自殺是必然的結果。項羽該出手時不出手,給自己留下後患,不該出手時,卻出了手,且下手狠辣使人心渙散,最終都離他而去。想要取得勝利,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樣樣具備,但項羽缺乏大局觀,不懂如何利用天時地利,加之為人過於剛強,失了人心,不失敗是不可能的。
回覆列表
項羽跑到烏江,他的手下僅剩二十多個了。面對亭長的邀請,項羽忽然明白了。當年,他帶領著八千江東子弟。跟著叔叔項梁,帶著一幫子手下。抗擊暴秦。是何等的雄壯。現在,面對僅剩的二十幾個殘缺不全的部下,項羽怎麼能夠不感慨萬千呢?龍且死了,小舅子虞子期不知所蹤。季布鍾離昧同樣不見蹤影。英布反了,彭越反了。叔父項梁死了,項伯投敵了。就連項莊都死無全屍。包括他最心愛的女人,虞姬都香消玉殞了。現在,就自己一個人回去。怎麼去面對那些失去兒子的爹孃,怎麼去面對那些失去丈夫的婆姨呢?更有一個讓項羽深信不疑的原因。這就是天要亡我,非戰之罪。因為這是他當著眾人說出來的。再加上亭長說的,江東雖小,亦可稱王。這話雖然是好意。但在心高氣傲的項羽聽來,何嘗不是想當刺耳呢?既然是蒼天要沒我,那就願賭服輸。所以,項羽並不是失敗了,而是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