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的櫻桃135

    如果不是很值錢,就算了,可以再買一個。或者可以跟大人說,那個小東西送給你家孩子玩吧,我再買一個。識趣的家長過幾天會給你拿回來。

  • 2 # 下里巴人說說

    我覺得很有必要。

    首先小朋友可能不知道這種行為代表什麼,小時候媽媽可是教育我們別人家的一針一線都不 能拿。你可以跟你朋友開玩笑的語氣說下,是不是小朋友當時玩了忘記還,那這個小擺件對自己又有何等的意義。等下次自己再碰到類似的就買個送小朋友。相信你這麼委婉地說,聰明人就能明白真相了,有點責任心的父母都會適時的藉此教育孩子。

    當然,如果你用各種提示,人家沒反應,或是不在意自己孩子的行為 ,那隻能說是這孩子的悲劇,要麼直接要,要麼就放棄,與這樣的人交往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再者,我覺得 如果真是好朋友,稍微提醒下都不會造成什麼尷尬的局面。

  • 3 # 小禾苗一家

    真實情況是不會說,除非這個物件對自己十分重要,要不然,朋友會覺得自己太摳了,也不好意思說呀。對於自己家的孩子就要從小教育他不要拿別人的東西,喜歡的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告訴他怎樣才能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孩子千萬不要溺愛,要有良好的習慣。

  • 4 # 熟了的螃蟹

    這是關於孩子價值觀的問題。

    小擺設沒了可以再買,但能請家裡來吃飯的朋友,關係一定不錯。她的後輩就是自己的後輩。

    不問自取,視為偷!6歲的孩子還沒有偷的概念,發生這樣的事,正好用以好好教育一翻。所以還是建議跟朋友好好溝通一下。

    孩子的三觀從小就要在父母的影響中慢慢建立起來。如果是我孩子拿了朋友家東西,朋友告訴我,我會很感謝的。

  • 5 # 十字君國度

    要溝通,一定要和朋友溝通。這是作為一個成年人,在面對孩子錯誤行為的時候一種提醒,目的主要是要讓朋友的孩子糾正這種錯誤的行為。

    但是因為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站在什麼立場去溝通,要注意措辭。我覺得應該跟朋友開誠佈公地去談,是以朋友的身份去談,也不要讓對方因為尷尬對你產生敵意。就像之前說的,目的是為了讓那個孩子意識到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夠因為自己喜歡而傷害到別人的感受,不然一直放任孩子的話,等他長大就會變成一個只能照顧自己情緒的自私的人,這對孩子自身的親密關係是不利的。

    不過,你能做的也許只有稍微提醒一下了,如果你朋友沒有這個意識,那畢竟是人家的孩子,你說得過多,你的朋友也許會對你產生敵意。小小地提一下,主要看他自己怎麼處理吧。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物品,如果這個朋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話。

  • 6 # 大吖生活錄

    孩子拿了可以問同著家長的面問孩子是不是喜歡,如果喜歡就送給他,回頭自己在買一個。這樣最起碼家長知道小孩有拿東西的壞習慣,可以順便引導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想要的東西也不能隨便拿,要經過主人的同意。

  • 7 # 小白精讀所

    題主跟朋友好好說說吧。咱不需要尷尬,也不需要隱瞞,相反,朋友會感激你的。

    其實,6歲孩子悄悄拿走喜歡的東西,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 - 對物權概念和邊界的模糊,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教育學家研究指出:通常大部分孩子在2歲到6歲時,會邁入成長時期的【物權意識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對自己喜歡的物品開始產生”霸佔”的意識,然而物權意識卻還很模糊。

    “拿走喜歡的東西”,是這一個時期孩子經常表現出來的行為 - - 要知道我們並不是鼓勵孩子的這種天性,但我們也需要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和我們成人所理解的”偷”其實並不是一個概念。

    置之不理?這種想法和做法並不可取

    有人說,既然是孩子的天性,是這一個時期孩子經常表現出來的行為 - - 那就不要大張旗鼓地說出來了,影響朋友關係,還顯得自己小氣。

    恰恰相反,展現這種行為的時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萌芽時期,也正是培養孩子物權意識的最佳時期。此時的偷拿,既是一種行為上的嘗試,也是一種後果上的試探。如果沒有適當的獎懲,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暗示,甚至於產生不被發現後竊竊自喜的心理和習慣。

    小的時候聽過一個故事:小偷偷東西被逮住,臨去監獄之前,他要求再吃一口媽媽的奶。結果在老母親的哀嚎和眾人的詫異中,小偷把媽媽的奶頭咬掉,還恨恨地對媽媽說:“當初我小的時候,偷了同學的鉛筆,媽媽你不僅沒有責備我,還誇我做的好。如果當初從一開始你就教導我,我絕對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

    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到現在仍然能聽到不少長輩們在跟小孩子講這個故事。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個故事太假了太老土了,可是往往現實就是如此呢。孩子就像一粒種子,最終能否成長為棟樑,父母的愛護,培育,和扶正非常重要。

    “當眾斥責孩子”?關切的問候和良好的誘導更重要

    很多人發現孩子偷東西,第一反應都是暴怒,丟臉,因為急於想改正孩子的問題而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其實,很多時候,瞭解孩子“偷拿"東西背後的原因,進行正確的誘導,遠比一棍子打掉孩子的自尊好。

    在我奶奶村子裡,有一個小男孩不怎麼愛說話,老低著頭,有時候能感覺到他是在刻意躲避和別人接觸。我覺得他有點怪,問過小夥伴才知道,原來, “這個小男孩是個賊”。

    這個男孩家裡不太富裕,可是家教很嚴。有一次他在學校拿了同學的鉛筆,被老師發現後,叫了家長,家長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打了他一頓。

    “我再也不敢偷東西了”,大家都認為他知道錯了,大人教育得對,可是慢慢的,孩子開始有了小外號“賊”,大家看他的眼光不同了,他也開始越來越沉默,越來越自卑。

    心理學家曾指出,以孩子的內疚,自責建立起來的責任感,會讓孩子背上終生的枷鎖。如果從信任,尊重,參與的角度,才能促成孩子形成基於自身內心和尊嚴的責任感。

    當發現孩子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最重要是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教導孩子物權意識,引導孩子來主動彌補帶來的後果。

    因此,遇到類似問題的家長,有幾個建議:

    友善坦誠和孩子溝通情況,不要著急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私下和孩子溝通處理,儘可能避免外人參與對孩子的直接教育和批評

    和孩子一起協商解決辦法, 比如主動交還,賠償禮物等等

    祝好。

  • 8 # 黎濤微世界

    孩子可以慣,但不能手欠,手欠了就成為習慣了,大了就變成小偷慣犯了。

    你把朋友找到家裡,將事情的經過說給她聽,表明自己的態度。小擺設不要了,送給孩子了,但要和孩子講明是“送”給她的。

    希望朋友能夠對孩子說,喜歡別人的東西,可以看,不可以摸。想玩,就要徵得主人的同意。因為這件物品的所有權不歸她所有,她想幹什麼都要徵得別人的同意。

    孩子是棵幼苗,咋管咋長,家庭的教育至關重要,家長對孩子的一些小錯誤,要及時發現、及時提醒,千萬不要小錯不錯,大錯後悔。等到孩子成人了,再想管什麼都晚了。

    我最煩那種不分青紅皂溺愛孩子的,打不得說不得罵不得,慣子如殺子的教訓深刻啊。

  • 9 # 育兒苗圃

    我想起我家小姑娘六歲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事情。

    有一次,同事請去她家吃飯,大人有六七個,小孩子兩三個,吃飯一大桌,很熱鬧。

    小孩子們吃好就到處跑著玩了,大人在一邊聊天,也沒注意她們。

    等會兒回家後,我發現小姑娘手裡拿著一個小小的可以掛在手機上的布偶,是個灰撲撲的小熊。

    雖然覺得它挺醜,重點可不是這個,而是這個布偶我先前沒見過,也沒給她買過,就問她哪兒來的。

    小姑娘可能第一次自主拿別人東西,潛意識裡覺得有點方,再看我表情稍微有點嚴肅,就有點怕。

    但她猶豫了一下,還是怯生生的說,是在剛才那個阿姨家那裡拿的。我問她有沒有跟阿姨說過,阿姨有沒有同意送給你?

    她說,沒有跟阿姨說,我自己看到了喜歡就拿走了。

    我很嚴肅地告訴她,這樣做不對,不問自取是小偷才做的事。你喜歡可以跟阿姨說,阿姨同意了再拿走,阿姨不同意就不能拿走。或者你可以告訴媽媽,媽媽幫你問問。

    現在,媽媽要打電話問問阿姨,這個東西人家還要不要,如果人家不同意送給你,你就得還回去,知道嗎?

    小姑娘點點頭,小聲地說,我知道了,媽媽。

    然後,我就當著她的面馬上打電話給那個同事,跟她說清楚是怎麼回事後,再問她那個小熊布偶她還要不要,不要的話能不能送我小姑娘,或者我可以跟她買。

    同事笑著說沒關係,那個布偶是她先前買東西的時候店家附送的,不要錢,小姑娘喜歡就送給她了。

    我再三道歉和道謝後,才掛了電話。

    我手機開的擴音,掛了電話後,小姑娘很期待地跟我確認,媽媽,阿姨是不是同意送給我了?

    我點點頭,是的,阿姨同意送給你了,但是,這次的事你知錯了沒有?

    小姑娘點點頭,媽媽,我知道錯了,以後不會再這樣悄悄拿別人的東西,做小偷是不對的。

    我再告訴她說,不僅不可以悄悄地拿,也不能隨便開口跟別人要東西,有時候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也喜歡,但你問了別人可能不好意思不給你,但是,君子不能奪人所愛,知道嗎?你要是喜歡什麼東西可以跟媽媽說,媽媽會買給你,知道不?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然後在問過我可以去玩之後,就開心地拿著小熊去一邊玩了。

    從那以後,類似的錯誤小姑娘再也沒有犯過。

    題主這樣的情況,如果孩子媽媽沒有主動提起,你可以主動問問你那個朋友,說你很喜歡的xx小擺件不見了,先前看到她兒子在玩,問下小朋友是不是帶走了?

    如果朋友說帶走了,小朋友很喜歡,正想問問你能不能送給他,這時候你說要拿回來肯定對方會不樂意,而且不一定真能送回來,人家可以過一兩天說弄丟了或者摔壞了。

    你還不如大方點直接說就是問問這個東西到哪兒去了,既然小孩子喜歡就送給小孩子玩了,這樣對方開心,也知道是你送的,而不是屁都不吭一聲。

    如果對方否認,連問都懶得問她的孩子,那這樣的情況,十有八九她是知道的,但就想耍賴。

    這樣的情況,你就當用一個東西看清了對方的人品,以後減少往來,算是及時止損了,避免以後更大的損失。

  • 10 # 綠林居士

    善意的拿一個小玩偶去對換孩子的手裡的小擺件,又不傷大雅,又不傷孩子,孩子是單純的,也是愛美才拿了,理解吧。

  • 11 # 冰玉潔

    朋友的孩子悄悄拿走了你喜歡的小擺設,沒必要特意和朋友溝通,你的朋友遲早會發現的,也會教育孩子的。你如果把這事說漏了,可能會引起朋友對你的誤會,遇到一個不明事理的人,以後也難以相處了。既然朋友的孩子喜歡你的小擺設,那就主動送給他。送朋友孩子的禮物,是愛心的體現,也是禮上往來的習俗,當然孩子也會高興的

  • 12 # 咖啡裡的茶香

    還孩子家長的素質吧!如果是有文化的家長,跟你關係還不錯,可以偷偷溝通一下,相信他們會理解的。如果孩子家長就是那種貪便宜的人,說了不但不會理解,反過來還會怪你斤斤計較,和孩子一般見識,說來都是你的不是。所以還是看情況再說吧。

  • 13 # 厚德注意力訓練

    首先,你要確定是被孩子拿走了。

    其次,如果是孩子拿走了,一定要和孩子家長及時地溝通一下。不是因為是你非常喜歡的,而是要為孩子的品格品性負責。

    第一,六歲的孩子,跟著父母到別人家做客,有時候遇到自己喜歡的,會據為己有,而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因為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會覺得是自己人,所以拿走了。這是小孩子都會做的事情。

    但孩子的成長是浩大的工程,好習慣是有細微的好習慣積累而成的,壞習慣也是有細微的壞習慣積累而成的。這個孩子可以從你家拿東西,你不說,父母不知道,也就沒有人管教他,那他下一次就會從別的地方拿東西,也會認為是應該的,漸漸地就失去了邊界,無論到哪裡,只要看到喜歡的,就可以拿走。你想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是不是很恐怖?

    第二,孩子越小,越好管理。像你這個朋友的孩子,第一次拿就被發現,被管教,孩子就會引以為戒,以後就不拿了。假如你不說,父母不知道,到大了真的養成順手牽羊的毛病,你是不是罪魁禍首?“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很喜歡一段話:每一個孩子,都是跌落到凡塵的天使,成年人有責任,在天使還沒有忘記天空的顏色時,為他們縫補翅膀,為了某一天他們能回到天堂。

  • 14 # bjxr9527

    如果是你喜歡的東西,你就跟孩子父母問問,如果不是太重要的就拉倒吧。6歲孩子拿了東西父母要是沒看到,那這父母也是粗心,教育不明白孩子,一般父母都會看到孩子多了不是自己買的東西,父母自己就會問了,不用你去提醒,你提醒了要是遇到自尊心強的反而影響關係。都6歲了,也不是第一次帶去別人家,自己孩子啥樣心裡都有數,反正我記事開始,家裡人就教育我出去看見什麼喜歡不能要,回家跟家長說,我奶奶農村老太太也這樣教育我,想要什麼跟奶奶說,雖然她啥也沒給我買過,但是家教她可不放鬆。她對我姑的兒子就不一樣了,根本不管教,那孩子去誰家看上什麼就張嘴要,我回家都說我奶奶,當初怎麼教我的,對我姑兒子這麼慣著不怕人家說了?沒用,就是溺愛。挺慶幸我奶奶不喜歡我,否則把我也慣壞了可咋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句話可以證明你看過《阿凡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