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亦念卿1224

    選擇離開的人,肯定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深思熟慮蓄謀已久!最後決定離開,或許是因為某件事,或許有一定的外部因素推動。不管什麼感情,要走的人你留不住!或許你拿她當做是你最重要的人,可在她眼裡,你甚至還算不上是個可有可無的人,而是把你當做一個討厭的人吧!你要明白,所有的感天動地,最後感動的只是你自己,所有的付出是你的一廂情願,而非她所需要。不過感情就是這麼複雜吧,做到感動自己問心無愧不就夠了,她怎麼想,又與你何干呢,你願意傻是因為在意這段感情,不然比你誰都聰明,而她可能徹底把願意為她付出的你丟掉了吧!

    你別皺眉,我走就好

  • 2 # 一夢籃球

    偶然在網上看了一部國外的喜劇電影《二見鍾情》,講述的是一個叫露西的女孩,每天在車站售票處寂寞的工作著,生活唯一亮色就是天天都盼望著準時在車站出現的英俊的律師彼特。她默默堅持的感情終於在一個聖誕夜有了進展——她救起了昏迷在車站鐵軌上的彼特,送往醫院……

    其實我感興趣的倒不是劇情,而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二見鍾情”這四個字。

    在談論主題之前,我們來談論一下“一見鍾情”。一見鍾情是怎樣產生的呢?一見鍾情的原因一般是每個人在童年就有一個理想的異性的形象,這個理想的異性的形象可能來自於童話故事,小說,影視劇,當進入青春期後,這一潛在的形象就會幻化為個人心中理想戀人,也就是所謂的“白馬王子”和“夢中情人”。當現實生活中遇到一個與個人內心理想戀人的外表或某一方面相似的時候,就認為白馬王子和夢中情人出現了,認為是緣分天註定,一見鍾情就這樣發生了。但是這樣的一種激情之愛,混合著性吸引、生理喚起、對身體親暱接觸的渴望以及對對方同等愛的回報的渴望等。

    一見鍾情!二見鍾情?!呵呵,有些意思。

    如果用一見鍾情來描述戀愛階段激情的生理喚起屬於淺層吸引的話,那麼“二見鍾情”就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具備經營長久親密關係的能力了。

    著名“家族系統排列”創始人海靈格曾經提出“二見鍾情”的比喻,二見鍾情的愛不是由生物性啟動的,因此沒有那麼的熱情、驅策力較低、不那麼容易失控。二見鍾情發生在蜜月後的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叫做“在愛中提升”階段,它或許以失望開始,但是如果可以用嶄新的眼光看你的伴侶,不依自己希望他成為的樣子看他,而是以他真正的樣子看他,這也可能表示你承認他能給你的東西是有限度的,他無法滿足你所有的期待。你開始覺知到你生活中有一些面向很容易和他分享,但是有一些面向你的伴侶和你非常不同,在這些地方完全一致性是不可能的。伴侶雙方若能跨出有意識的這一步,進入新的和諧層次之中,這將會讓人體會到一種成就,因為,夫妻找到了可以在一起的新的理由。

    如何為關係中的“二見鍾情”做鋪墊呢?請認真往下看。

    一份感情要繼續下去,就需要在愛中擴充套件,就必須朝更有容納性的方向發展,擁抱更多的人,要求在所有的關係裡要始終維持一種愛的平衡!平衡感就是維繫所有關係的關鍵點。

    伴侶間的對等互動

    我們發現在跟成年的伴侶相處時,會覺得好像他給我的東西是應該的,如果沒有,就表現的像個失望的小孩。這可以說是我們在抗據“照顧自己”的自然過程,仍然想要別人來照顧我們。

    一、施與受的平衡

    去看伴侶間的關係時,我們會看見平衡:伴侶在施與受的交換中,以對等的方式扮演給予者和接受者。

    基本上,男人從女人那裡領受他所缺少的,並給予女人她所沒有的;女人從男人那裡領受她所缺少的,並給予男人他所沒有的。雙方都必須準備好用一種平衡的方式交換,表現出自己需要對方的一些東西。這種施與受的交換髮生在所有層面上:物質、性關係、情緒、心智、靈性,而且這也是維持關係的力量,會加深伴侶對彼此的投入。對彼此付出愈多,從對方那裡領受的愈多,聯接就俞強。

    在男女關係裡,雙方可以選擇是否在一起,然而兩人一旦經由施與受的交換而創造出聯接,就很難分開了。人們為什麼通常會害怕給予太多或接受太多,這是一個原因,因為他們會失去隨心所欲的自由。

    正常的男女關係在施與受的過程中,會在失衡的片刻、重拾平衡的渴望之間擺盪,伴侶關係的各種張力通常都包含在這種動力中了。一位女士對伴侶表現的像是孩子在跟父母聯接,她讓自己無助又依賴,讓男人知道她沒價值,不能給他什麼,她所需要的遠大於她所能給的。結果,她在成人的關係中變得慾求不滿,期待無限的支援、加以操控,好讓自己能得到永遠的照顧。

    在失衡的狀態下,通常親密關係中得到較多的一方會離開。當失衡到大到無法忍受,接受通常比給予難,因為人會覺得有回報的壓力,但如果沒有機會回報,就會離開。如果在下一段關係裡,新伴侶對他要求得比較多的時候,這段關係運作的比較好。

    當一個伴侶無意識的要求對方成為父母,或是自己無意識的接受了父母的角色,雙方互等的平衡就被打亂了,會破壞關係的對等性質。

    在任何的愛侶關係裡,男女之間對彼此有所求——只要有善意的出發點,在交換上是平衡的,並且維持平衡下去,整體上都是一種健康的迴應。如果伴侶一方不願意表現出自己的需求,當個接受者,或者不覺得自己有給予的能力和意願,那麼問題就會出現了。同樣的,如果伴侶一方一直表現得像個父母或小孩,也會有問題。在這兩種情況裡,關係都會有失衡的問題,如果允許這樣的問題持續超過一段時間後,常常接著就會離婚。

    在男女關係裡,對彼此說:“我有一些你需要的,我已經準備好給你了;你同樣也有一些我需要的,我也準備好從你那裡領受了”是比較恰當的。

    如果真的想維持平衡,就必須在給我們生命的人面前做個小孩,在我們選擇一起進入伴侶關係的人面前做個大人,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個父母。不抱怨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足夠的愛,而是負起我們在這世界上所處位置是成人的責任,也為我們扮演的父親母親角色負起責任。

    二、正負交換

    所謂的正向交換,就是我對你的愛在我心裡創造出了渴望,驅使我對你付出;當你從我這裡得到了美好的東西時,會反過來在你心中創造出要回報我的渴望,如此延續下去,會讓這段關係愈趨深刻。

    同樣的,負向交換也有效,在我們的關係中,對彼此做了一些難以處理、妨礙對方的事情時,也就是說,如果我對你不好——如果我在物質上或情感上拿走了你的一些什麼——或許反過來你會覺得想從我這裡拿走一些什麼。

    在家族系統而言,原諒通常暗指對別人的羞辱,因為在原諒這個舉動中,你必然會讓自己高於伴侶,站在道德上優越的地位:“我比你聖潔。”人沒有原諒誰或要求被原諒的權利,因為這會破壞關係的平衡。再說了,要求被原諒的人是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一些什麼,而不是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面對一切後果。但“我很抱歉”和“請你原諒我”是不一樣的。

    假如一位太太因為原生家庭的束縛,無法全然的當她先生的太太,於是這個男人透過外遇來“平衡”。

    平衡法則讓我們清楚的看到:有時我們有權向伴侶要求些什麼,有時對方有權向我們要求些什麼。要將關係維持下去,就必須傾聽對方正向我們要求什麼。向對方有所要求是一件親密的事,將會測試這段關係,也讓我們探索這段關係的界限在哪裡,我們必須在不假裝的情況下,找到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真正有能力做的是什麼。這讓我們清楚的讓對方看到:我們都只是凡人,有種種的脆弱和短處,無論我們那麼體貼,大多數沒有辦法再兩性關係中給出無條件的愛。

    在健康的聯結中,伴侶會以較少的程度報以一些負向的東西,像這樣交換下去,會讓他們重歸正向的聯結。

    三、關係中的束縛力

    男女一旦在一起,發生了性行為,束縛力就產生了,這是一種生物上的聯結。人們通常和第一任愛人有很強的束縛,然後,每有一任新的伴侶,束縛的強度往往就減弱一些。

    一夜情不會必然造成強烈的束縛力,但卻不能忽略束縛力可能已經產生的事實,不管是什麼樣的性關係,也不管每段性關係多麼短暫,都需要被承認、考慮。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無法跟新的伴侶產生良好的互動呢?

    因為束縛力一旦產生,要消除就沒那麼容易。唯有我們對前伴侶心懷感激,認可他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我們才能真正的在心裡離開他。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就沒有真正分開,束縛力會持續下去,讓新伴侶很難或不可能親近我們。此外,新伴侶必然會對前伴侶有一定程度的同情。

    我們在愛裡開始的,唯有在愛裡才能夠結束。當我們用誠懇的態度敬重前任伴侶,承認他的影響力,讓過去的關係劃下句點,能量會解放出來聯接新的伴侶。

    四、男女關係的序位

    所謂的序位,指的是我們如何以順時針的方向為家庭成員排位,找到一個讓彼此都感到輕鬆自在的位置。

    根據神聖序位法則,父母第一、孩子第二,但對於家庭中的伴侶來說,則沒有第一第二之分,因為男女同時開始了這段關係,就時間而言,男女間沒有優先順序。但在關係裡面,男人不管做什麼,都必須為我們所謂的“女性原則”服務:保護女人、孩子得到養育的需求、整體族群的福祉。男人為家庭工作,他權威的運用必須為他的女人、孩子和後代服務。

    海靈格說:“女人跟隨男人,男人服務女性”,他的觀點是,唯有男人的行動是在服務女性,女性跟隨男性才是正確的——只要男人的位置是在提供家庭物質和財務上的福祉。

    在親密關係中成長

    男女都期待對方用自己看事物的方式來看事情,用自己的感覺事情的方式來感覺,用自己的價值觀、敏銳度和期待來了解世界。這是人性的弱點,需要我們去調整。

    五、尊重相反的特質

    承認兩性的差異後,就能夠享受這個差異,不要試圖去操控它或是摧毀它。

    六、接受原生家庭的差異

    男女關係裡要學的重要的功課之一,是能夠看見伴侶不只是個異性而已,還是一個來自家庭信念與價值觀可能與你家不同的人,有時甚至是一個來自截然不同文化的人。有時我們會生出罪惡感,但是為了能夠尊重伴侶、跟伴侶在一起,就必須能夠忍耐或容忍離開自己家庭導致的罪惡感。

    每個伴侶能夠具備離開自己原生家庭的能力,接受兩個家族的這種差異,放棄與原生家庭的過於親密的聯結,就能變得更獨立,在自己的存在裡歸於中心,就不會影響自己在關係裡成就親密的可能性。

    七、尊重伴侶的牽連糾葛

    每個人都揹負著原生家庭未解決的部分,我們全都多多少少為家族成員承擔著自己不該承受的痛苦,或是認同於家族的某位成員,有時候我們對此卻一無所知。表現在男人嘗試在他的女人身上解決和自己母親之間一直未解決的事情,而女人也嘗試在自己的男性伴侶身上,化解唯有跟自己父親才能解決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一個跟母親束縛在一起的先生,沒辦法非常親近他的妻子,一個跟父親有糾葛的妻子,也無法親近他的先生。

    我們想替伴侶解除痛苦,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忍受痛苦。人在安慰別人時,通常不是那麼發自愛,而是因為那提醒了我們自己的痛苦,我們並不想承認那個痛苦。

    關係中,成熟是指能夠向對方說:“我看到你從原生家庭帶來什麼,我尊重它。我不會試圖改變你或拯救你,也完全不會為了你去改變它。”對方也能夠用對對方這樣說的心情,說出自己的部分:“這是我從我原生家庭帶來的,也是出自對我父母的愛,我需要這麼做,請允許我揹負它,不要干涉。”

    八、強化親密能量

    為什麼我們看到太多不具備各自性別本色的人,影響了自己的親密關係?是因為有時我們跟自己的異性父母走的太近!

    男人需要放棄和母親親近,更走向父親;女人需要放棄父親,更親近母親。所以要想讓感情更深,放棄與自己性別相反的父親或是母親是基本要求之一。這麼做後,男人會跟自己的男性面更聯結,女人會更根植在自己的女性特質裡。雙方都在跟自己相同性別的父親或母親身上,學習到完全體現自己的性別認同是什麼樣子。

    女人如果無法面對有力量的男人,表示她或許在跟伴侶加深情感前,需要轉向母親領受她的能量。

    男女關係的推進

    九、承認自己的侷限,“我們”跟“我”之間的平衡。

    有一些東西是兩個人共有的,由“我們”代表;有些東西屬於一個人自己的,因此就需要“我”。如果夫妻情侶們只講“我們”,說明兩個人纏在一起,糾結在原生家庭的問題影響中,比如“爸爸的小公主”遇到“媽媽的小王子”式的伴侶,這樣的伴侶通常都無法全然的當彼此的伴侶;如果只談到“我”,那或許是試著和彼此保持安全距離,因為雙方都害怕失去他們自己的身份認同。

    在一段健康的男女關係裡,“我們”和“我”都需要,這表明既有能力水乳交融、忘我,同時也有能力維持自己的界限跟適當的獨立身份認同感。

    愛像一支舞,這是個很好的比喻,探戈一個人跳不起來,雙方都各自要為感情中發生的任何事,負起百分之五十的責任。所以,夫妻情侶間經常會在做自己和臣服之間、在前進與後退之間、在劃出個人界限與向另一方讓步之間,交替變換。如果關係要持續下去,這種往復的能量之舞就需要時常雙向運動。這就要求伴侶們去體驗到他們的愛也有做不到的地方,一旦他們接受這些侷限,他們的關係就能以一種實際、持續的方式運作。

  • 3 # 新穎星情感

    其實,戀人之間或者朋友之間,常是分不清誰對誰錯的。

    有問題出現的時候,常常是兩個人的問題導致的。不會只有一個人的錯,也不會一個人全部是對的。

    而首先選擇離開的,並不是就是錯的。

    對方會首先離開,是因為知道兩人的關係再難維持了,不如自己首先離開,不想這樣的煎熬下去。

    首先離開,是因為真的熬不下去了。

    是因為看不到希望了,看不到緩和的希望了,才會選擇離開。

    如果兩個人都能夠及時的溝通,也許就不會走到那一步。關係越好,一旦出現了鬧僵的事情,如果無法有效的溝通,就很容易直接分開,因為最親近的人,才最容易傷害到自己的。

    有些誤解沒有及時的溝通,分開也是很容易出現的。關係再好,也有分開的時候。無論是戀人還是朋友,如果有一天分開了,都有可能是兩個人的錯,可能是兩個人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有的時候,真的無法分清誰對說錯的呢?包容和理解,多溝通才能夠走得更遠。

  • 4 # 含笑半步癲14

    沒有誰對誰錯的,曾經相處過,都付出過真感情,最後分開了,不管是誰先離開,內心都是很難受的!相忘於江湖!最熟悉的陌生人!

  • 5 # 佳穎心匠

    不能簡單這麼說,我給你舉個例子。

    男方有了新歡,但是他又覺得對不起和他白頭偕老的這個女孩,他會不直說,陰陽怪氣的打擊、否定、嫌棄女孩。

    女孩一生氣,說分手了。主動走了,男孩坐收漁翁之利。

    主動離開的那個,也許更需要勇氣,更需要力量,更需要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行現金支票的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