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你好,厭食症同其它精神障礙一樣,目前尚無明確的病因,生物學,心理學,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遺傳:家族中有厭食症患者的家屬患厭食症的可能性高於一般人群。家長不正確的進食觀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現代社會"以瘦為美"的病態價值觀,個性特徵中的追求完美,逃避的心態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下列人群更易患上厭食症:家庭其它成員患進食障礙,如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貪食症;由於從事某種工作或者某項運動,對身材有嚴格的要求,例如,芭蕾舞演員,模特,體操運動員;完美主義者,凡是苛求完美,或總是處於憂慮的狀態;

    正在經歷應激性生活事件,例如,離婚,搬去陌生的城市,轉學或失去心愛的人。該指導意見由北京市朝陽區第三醫院柴珺醫生回覆的,柴珺大夫擅長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親子關係輔導,婚戀,青春期叛逆的治療,有關該類問題諮詢的可以透過好心情app跟柴珺醫生進行溝通交流。

  • 2 # 家庭醫生線上

      厭食症是指由於怕胖、心情低落等各種原因而過分節食、拒食,造成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甚至拒絕維持最低體重的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食慾降低。約95%的患者為女性,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有類似的性格傾向。厭食症患者多有治療上的困難。

      一般造成食慾降低的功能性原因有很多,如社會因素、氣候環境、家庭因素、情緒影響等,主要包括精神緊張、勞累、胃動力減弱等。還有可能是神經傳導,使人焦躁不安,甚至悲傷、抑鬱,從而導致食慾減退或拒食。厭食症還與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有關,如雌激素、甲狀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質類固醇激素升高等。此外,急慢性疾病可導致胃腸動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厭食。另外,幾乎所有抗生素,長期應用時都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微生態失衡,造成腹脹、噁心與厭食。存在厭食症的人應注意調控情緒、減緩生活節奏、及時休息。三餐要有規律,三餐前禁用各類甜食或甜飲料,多食用開胃食物。存在胃動力減弱者,可以服用胃腸動力藥品,如:嗎丁啉、莫沙必利,助消化藥品:胰酶膠囊、多酶片等。

      患了厭食症往往是中醫所說的脾胃虛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消化道疾病引起的營養不良等問題,透過調理脾胃能達到治療的目的,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一般可吃些複方胃蛋白酶顆粒、醒脾開胃顆粒、複方雞內金片、大山楂丸,用藥期間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多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 3 # 希樸羊

    在臨床心理學中,神經厭食症是一種以極端追求苗條、體重明顯減輕、閉經、體像障礙為特徵的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體重比正常平均體質量減輕15%以上,或患者的Quetelet體質量指數為17. 5或更低。

    目前,在臨床心理學領域,多數研究者認為,神經厭食症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主要影響因素為社會因素,如來自當代文化的影響;個體的人格因素;遺傳因素以及個體下丘腦功能的異常等。

    關於社會因素對神經厭食症發病的影響,心理學研究者郭慶華研究認為,傳媒與時尚界對纖瘦的推崇導致近30年來神經性厭食症患病率呈明顯的逐步上升趨勢,尤其在某些職業中,如芭蕾舞演員、時裝模特中,該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一4倍。

    關於人格因素對神經厭食症的影響,眾多臨床心理學研究表明,神經厭食症患者常常有爭強好勝、做事盡善盡美、喜歡追求表揚、自我為中心、神經質的人格特點,另一方面,患者又常表現出不成熟、不穩定、多疑敏感,對家庭過分依賴,內向、害羞等特點。此外,近年來的臨床心理學研究表明,神經厭食症患者非常敏感,而且都很聰明,悟性非常高,對問題看得太透徹而容易悲觀失望。以上是神經厭食症患者的人格影響因素。

    生理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的家族中,本病的患病率高於其他人群數倍,尤其在姐妹兄弟及父母親發病率較高。這表明,神經厭食症的發病與個體的遺傳素質有一定的關係。

    此外,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表明,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存在明顯的下丘腦功能異常的表現,如月經紊亂或閉經、血液中甲狀腺素水平低、食慾及進食量的異常、情緒低或煩躁等。在醫學心理學中,下丘腦位於大腦皮層下,是負責人體情緒調節、控制進食及內分泌調節的中樞所在地。因此,下丘腦功能的異常可能導致了患者神經厭食症的發生。

    綜上所述,以上因素導致了患者神經厭食症的發病。

  • 4 # 日常暖陽

    厭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分兩大類,一類是為了苗條控制體重到了入魔的境地,怕吃。歐洲美人茜茜公主就是這樣。另一大類是大吃,但是吃完後後悔,然後想盡辦法讓自己吐出來。

    得厭食症的原因很多,看得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主要是追求完美,但是玻璃心,特別脆弱,卻又想著完美呈現自己,因為別的控制不了,所以極度控制自己的體重。怕攝入卡路里,又運動過度,瘦了還想瘦,自己還不覺得,並且越來越孤僻。年輕女生居多,現在男生出現這種情況也不少。

    需要重塑價值觀: 健康最重要,比保持苗條重要一萬倍。不要怕吃,不吃身體缺少"油"了,遲早要熄火。學著重新接受吃,重新建設正常的有規律地進食。願早日康復!

  • 5 # 利魯唑魯南協一力

    小樓來回答您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雖然小樓平常就是愛吃,吃,吃,但是小樓還是非常願意為您解答這個問題。厭食症形成的原因還是蠻複雜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精神因素

    一般造成食慾降低的功能性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精神緊張、勞累、胃動力減弱等。還有可能是神經傳導,使人焦躁不安,甚至悲傷、抑鬱,從而導致食慾減退或拒食。

    內分泌因素

    厭食症還與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有關,如雌激素、甲狀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質類固醇激素升高等。

    胃腸疾病

    急慢性疾病可導致胃腸動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厭食。

    使用抗生素

    幾乎所有抗生素,長期應用時都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微生態失衡,造成腹脹、噁心與厭食。存在厭食症的人應注意調控情緒、減緩生活節奏、及時休息。

  • 6 # 靈心與學

    厭食症又稱為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是一組以進食行為異常為主的精神障礙,包括與體重和進食有關的極端的情緒、態度和行為。是個體擔心發胖而故意節食,以致體重顯著下降,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紊亂,可有間歇發作的暴飲、暴食。

    神經性厭食普遍開始於較胖或者感覺自己很胖的青春期女性:她們對體重非常敏感,喜歡苗條身段,整日專注於自身的體重、體形,嚴格限制每日的進食量,開始往往隱秘節食,如避開家人採取使體重減輕的手段,不願與家庭成員一起進食,不在公共場所進食,不吃早餐等。之後,進食量逐漸減少,雖然已經骨瘦如柴,但仍認為很胖,並且強迫性地專注於變瘦。透過嚴格控制熱量或者把熱量控制和導瀉結合起來,他們往往會實現體重的顯著下降。

    神經性厭食症的病人從來不曾對自己的體重滿意過:體重如果保持不變或者有一點點增加,病人都可能會出現驚慌、焦慮和抑鬱的狀況。只有當體重在接連幾個星期裡都持續減少,她們才會感到滿意,她們從鏡子裡看到的自己與別人看到的自己是不一樣的。別人看到的是在半飢餓狀態下掙扎的、憔悴的、蒼白、瘦弱的女孩,而她們自己看見的則是需要再減掉至少幾公斤的女孩。

    神經性厭食症的病人很少主動求醫:在看過醫生後,病人同意自己體重過輕,並認為自己需要增加一點重量,但實際上,她們根本不相信醫生的這些說法,而依然會變本加厲地繼續她們的病態行為。

    神經性厭食症的對生理和心理都會造成危害,閉經、面板乾燥、頭髮或指甲斷裂、對低溫敏感且無法忍受,心血管問題等等。心理上會伴有心理障礙:如焦慮、煩躁、抑鬱、悲觀等情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強迫症狀等。

  • 7 # 愛拍照的迷谷

    厭食症患者人群分為小兒厭食症和成人厭食症。造成厭食症的原因有很多,以小兒厭食症為例來跟大家講一下。

    患兒平時零食過多,餐前大量的飲料,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例如邊聽故事、邊看電視邊吃飯等。這種不良的習慣,可以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使患兒食慾減退。

    部分患兒的厭食,是家長長期強迫進食的惡果。

    這些家長缺乏餵養知識,不瞭解孩子個體之間食量及體重增長的差異性,以及孩子生長髮育特點;更不瞭解孩子也需要經常換換胃口,不願意長期進食一種固定的食物。很多家長常常過分擔心孩子營養不足,採取“高壓政策”,強迫孩子進食。這種做法,大大影響了孩子的情緒,產生了“進食等於受罪”的錯覺,並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展成厭食。

    除此之外,多種急、慢性疾病也常常伴有厭食,這可能與發熱、病原體毒素的作用有關。大家比較熟悉的病毒性肝炎、結核、腸道寄生蟲、貧血等疾病,都可有厭食表現。身體各系統、器官有病,尤其是消化系統受累時,均可使消化機能降低。

  • 8 # 協和胖大夫潘慧

    什麼是神經性厭食症呢?簡單地說,過分追求“骨感美”的女性更易患本病。他們常因過分擔心體重超標進而透過嚴格節食、催吐、大量運動等方式以達到“減肥”目的。長期過度減肥使她們常擁有骨瘦如柴的外表。但比起外在影響,神經性厭食症帶來的內在危害更為嚴重——可導致機體迴圈、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統功能障礙。L眀攀 B等人透過對80餘名神經性厭食症患者進行長達21年的隨訪發現: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的死亡率約為正常人群的10倍,極度消瘦導致的多臟器功能衰竭是常見的死因。

    罹患神經性厭食症無疑是盲目減肥的一種極端結果,那麼過度減肥可能引發的其他危害有哪些呢?美國一項針對3000多名女性的調查研究顯示:過瘦的受試者髖部骨折的發生率比標準體重的女性高1倍以上。

    這是因為雌激素對骨骼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脂肪正是體內雌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過瘦的女性體內脂肪含量減少,雌激素生成相對不足,故較體重正常的女性易患骨質疏鬆症。此外,由於體內性激素水平紊亂,過瘦的女性容易出現月經失調、閉經甚至不孕。嚴重消瘦的女性其體內部分臟器因缺乏周邊脂肪組織或韌帶的保護,可發生胃下垂、子宮脫垂或腎下垂等。

    附:標準體重估算方法:方法1:理想體重(kg)近似等於(身高(cm)-105);方法2:BMI(kg/m2)=體重(kg)/(身高m)2其中BMI代表體質指數,為判斷肥胖的常用指標之一。目前華人的判斷標準:BMI<18.5為消瘦;18.5—24為正常範圍;≥24為超重;≥28為肥胖。

  • 9 # 瘦龍健康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點特別的,這是一個我一直想寫的話題,也是我一直在關注的一個群體,也希望她們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我見過很多女孩子,她們為了減肥,為了能夠少吃點,用強大的意志力一直控制食慾,最後變得不會吃飯了?

    在與美食抗爭的過程中,她們不斷的給自己暗示,食物就是魔鬼,最後變得什麼都不想吃,或者什麼都不敢吃。

    她們,是一群特殊的人→厭食症患者。

    她們可能已經瘦得只剩皮包骨頭,他們可能知道自己需要食物,但是卻已經無法接受食物。

    可能精神上對食物有反感,甚至嫌惡,或者身體上已經無法接受食物,無法正常進食

    大部分人都不理解厭食症,有些人甚至說:羨慕那些得了厭食症的人,心想我這麼愛吃的人,要是也能得個厭食症,是不是就能輕鬆瘦下來了。

    其實,厭食症不是簡單的偶爾沒食慾,它比我們想象的要可怕,厭食症常常伴隨抑鬱症一起出現。

    不僅使病人遭受生理和精神上的折磨,嚴重時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厭食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類疾病。

    瓦萊麗婭:厭食症毀了我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厭食症的故事, 下面這個照片中形銷“骨”立的女人,名叫瓦萊麗婭。

    患病後的瓦萊麗婭 圖片來自:《中國青年報》 http://zqb.cyol.com

    雖然有1.73的身高,但她體重只有27公斤,相當於一個八歲兒童的體重,她被稱為“全世界最瘦的女人”。

    瓦萊麗婭深受厭食症困擾10餘年,她每天的食量少得驚人,由於長時間對進食的抗拒,她的身體已經失去了一部分消化功能。

    她看過30多個醫生,都沒能治好這個病,有意思的是,當她四處求醫,並決定面對媒體,說出自己這麼多年的掙扎和痛苦時,竟然還有女孩子寫信給她,向她討要“瘦身秘方”。

    年輕時的瓦萊麗婭 圖片來自:《中國青年報》 http://zqb.cyol.com

    瓦萊麗婭早先可不是這副樣子,上面這個照片也正是她本人,她站在海邊,身線柔和,微曲右膝,看著鏡頭微笑,散發出健康的美麗。

    瓦萊麗婭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母親對她要求嚴格,她小時候身材微胖,母親為了不讓她長大了後身材發福臃腫,便要求她減小食量,並定時稱體重。

    後來,一家人搬去芝加哥,在學校的一次足球比賽上,她聽到一個男生開玩笑說:“你知道咱們怎麼可以贏嗎?用瓦萊麗婭的屁股堵住球門就可以了。”

    這句惡意的玩笑使她深受屈辱,也是從那時起,她下定決心要減肥。

    她開始以驚人的自制力剋制自己的食慾,吃得也越來越少,時間久了,她發現自己慢慢陷入了一個怪圈:

    好像只有看到體重減輕,才能使她開心起來。

    她在23歲的時候,已經擁有了讓很多人羨慕的標準身材,但她想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照她當時的體重,可能還不夠,還需要再瘦一點。

    圖片來自:baidu.com

    就這樣,瓦萊麗婭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體重問題,她最終不得不放棄跳芭蕾舞,因為最後她只有38公斤,跳舞會很容易受傷。

    她說:“我現在很脆弱,不管去哪裡,或幹什麼,都得加倍小心。”

    由於體重過輕,她的身體變得很脆弱,任何的摔傷或磨損都可能危及她的生命,有時她必須依靠補品來給身體補充營養。

    瓦萊麗婭現在四十多歲,她說她後悔死了,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把體重恢復正常,希望自己有機會重新戀愛約會,像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

    但是,她越來越難做到了。

    圖片來自:《櫻桃小丸子》

    雖然瓦萊麗婭的例子可能有點極端,但厭食症絕不僅僅是用來打趣的玩笑話,它也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圖片來自:iqiyi.com

    “厭食症影響著你的全部生活,你身邊的一切,都或多或少跟吃有關,凡事不分鉅細都會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掂量。”

    厭食和暴食,可能經常反覆

    得了厭食症,到底是怎樣一種體驗?以下是一些網友的切身感受:

    厭食症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厭食”,事實上,有的患者可能比正常人食慾還要旺盛。

    只是他們由於過分害怕肥胖,強行壓制自己的食慾,而在心理上形成的一種進食障礙。

    所以,厭食症常常伴隨間發性的暴飲暴食

    厭食症主要發生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生物、環境和遺傳因素都可能觸發厭食症的產生。

    得了厭食症的人,會出現對自己身材的不夠客觀的認知,即使在旁人看來,他們已經很瘦了,但還是要透過大量運動,或使用瀉藥、催吐等手段來減輕體重。

    圖片:mentalhealthcenter.org

    人看上去,是以高度的自律達到令旁人羨煞的身材,實際上這種對體重的控制,可能會變得毫無底線。

    而當事人沉迷其中,直到變得骨瘦如柴,身體虛弱無力,才可能意識到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了。

    病人長期下去會導致體內營養缺乏,消化系統出現問題、營養不良的症狀,包括肌無力、脫髮、月經減少、便秘等。

    厭食症也往往伴隨著主體對自身的極度不滿,以及抑鬱情緒的產生。

    厭食症,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20年來死亡率佔比20%),厭食症的起因相對比較複雜,但大體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 可能和某些基因相關?

    今年7月中旬,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的一個研究,從分子水平對厭食症進行了新的解讀。

    研究者將17個國家16992個厭食症患者,與55525個非厭食症患者的基因進行比照,發現了與神經性厭食症有直接關聯的8個位點的基因。

    這些基因的結構與精神疾病、代謝活動(包括血糖)等具有基因上的顯著相關性。

    這個發現對於神經性進食障礙的治療,具有很重要的突破意義。

    厭食症,在中國一直被忽略

    過去,中國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低,饑荒是常有的事,人們見面都會問一句“吃了嗎?”這成為中國最為傳統經典的問候方式。

    現在,工業和科學不斷髮展,中國整體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食物越來越好吃。

    有很多人越來越胖,但是,很多明星為了保持身材,一直非常注意控制飲食。

    俗話說,好女不過百,保持纖細的身材是很多女性的目標,這個其實無可厚非,但是,過猶不及,很多人因為減肥,變得抑鬱,心理障礙了。

    來自湖南的何怡就曾有過厭食經歷,上大學時,她在學校公寓裡有時能聽到,飯後從隔壁廁所傳來的陣陣嘔吐聲,她發現不只是她一個人在透過這種方式減肥。

    圖片來自:baidu.com

    “我減肥是為了消除我的挫敗感。”何怡說,“我想透過它來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完整。”

    “當你說你身體有殘疾時,你會得到人們的同情和理解,而如果你說厭食症,可能很多人都不覺得這是一種病,國內瞭解和關注厭食症的人太少了。”

    20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關注進食障礙的問題,是亞洲第一個開始關注飲食障礙的國家,隨後,到了90年代,在南韓、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也出現了大量病例。

    厭食症病人,往往一開始並不承認,自己已經得病了,他們覺得那只是追求美的表現,直到厭食症作為一種病出現得越來越多,他們可能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一般來說,進食障礙包括3種:神經性厭食症,暴食後催吐,暴食症

    這三種都是心理方面的疾病,而最致命的就是厭食症,真的有生命危險。

    2013年,一項針對武漢女大學生的研究發現,神經性厭食症,暴食催吐以及暴食症的患病率分別為1.05,2.98和3.58%。

    這個數量還挺大,結果不容樂觀,進食障礙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公共健康問題,但是關注的人太少。

    另外,在1999年,有一項研究對城市、半城市和農村的高中女生進行對比,發現工業化程度以及經濟發展,對人的飲食態度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其中,香港的女生對身材的不滿以及進食障礙表現最明顯,其次是當時半城市化的深圳,最後是湖南的農村區域。

    雖然一直在宣傳低碳飲食,但是,我一直很關注進食障礙的群體,這群人非常特殊。

    厭食症是一種與食物有關的疾病,它其實更是一種精神障礙。

    我一直不建議用意志力去控制食慾,這樣真的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因為你需要不斷的暗示自己,不要吃東西,不要吃東西,最後,你很有可能就厭食了。

    最好的狀態是,吃飽就停,不餓就不吃,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學會和自己溝通。

    儘量吃天然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不要控制食慾,要學會滿足自己的食慾,不要害怕脂肪,不要害怕肉類,要適當控制碳水,因為他們會刺激你的食慾,讓你暴食。

    健康的食物,在給我們提供飽腹感的同時,還會給你充足的營養,也不會引發暴食。

    實際上,厭食和暴食,往往只有一尺之隔,很多人一直在這樣的迴圈中反反覆覆。

    當今社會,以瘦為美的觀念,讓很多年輕女性失去了判斷能力,人們對於美這種整齊劃一的認識,也衍生出了大量長相相似的網紅臉,A4腰。

    為了美,積極減肥,本身無可厚非,但記得一定要有個度,健康永遠是瘦身的基礎。

    如果你在減肥時,發現它已經干擾到你的生活,影響了你的心理,一定要及時提醒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停下腳步。

    任何時候,健康都是最重要的,不能用生命去減肥,得不償失,實際上,女性的體脂太低,也不一定是好事,不要盲目追求低體脂。

  • 10 # 心理醫生小蔣

    神經性厭食症的英文是anorexia nervosa,屬於一種進食障礙以及精神疾病。厭食症問題可出現在任何年齡和性別的人中,但這種現象在13~20歲之間年輕女性的青春期中是很常見的。對厭食症患者來說,她通常會盡力控制體重,無論在什麼時候,他們都感覺自己很胖,有多餘的脂肪,因此控制好身材。這些控制措施包括:吃很少的、不間斷的運動以消耗攝入的熱量,或使用藥物控制食物攝入。

    為什麼會患有厭食症?

    與許多疾病一樣,厭食症的病因也很多。抑鬱,酗酒或相關的家庭病史會增加患厭食症的機率。但也有許多因素,如人、社會和環境,會增加該病的發病率。

    個人因素

    個體因素包括對自身體重、飲食等生活習慣的要求。當一些人過度要求自己,追求所謂的完美時,他們的飲食就變得越來越嚴格。永遠不要放棄心中的目標,對於飲食和身材等話題非常敏感。這種強迫性人格因此也增加了厭食症的發病率。

    社會因素

    當然,追求所謂的瘦=美也是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開啟雜誌、電視、社交軟體,這個社會似乎把體重等同於自律。如果你足夠瘦,足夠白,足夠苗條,那麼你就有足夠的自制力。但是,只要你有一小塊看起來多餘的脂肪,似乎每個人都會關注它。這樣一來,社會和周邊的壓力讓一些人更加控制飲食和體重,一不小心就厭食了。

    這一問題在青少年中尤為普遍。青春期的發展,不僅僅是身體在經歷著一段變化的時期,也是少女們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審美力和世界觀的時期。有些歪曲的社會審美觀,也會讓一部分人過度節食。

    當然還有過去的生活習慣比如堅持節食,用錯誤的方式減肥和突然的生活改變,換工作,離開一部分人等等。也會成為厭食症的因素之一。

    厭食症有什麼症狀?

    除了以上所說的嚴格控制飲食、用藥、不停地運動以外,厭食症患者也有可能有以下症狀

    1.因為體重的原因拒絕或者故意不吃東西;

    2.不承認自己和食物的關係扭曲化;

    3.不承認自己餓了;

    4.不停的看體重、照鏡子、看身上是不是多了一塊肉;

    5.只吃一類食物或者非常定量化的食物;

    6.慢慢的和社會斷開聯絡,不想和大家一起吃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星茅臺與飛天茅臺在酒質上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