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七和絃:在大三和絃基礎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寫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如SOL,TI,RE,FA和絃用G7表示,LA,升DOL,MI,SOL用A7表示。因為在和聲大小調、自然大調旋律小調中常常以屬音作為根音,因此它也稱為屬七和絃。
中文名
大小七和絃
方法
大三和絃加小三度
隸屬
屬七和絃
用法
用於屬和絃連線
構成
由四個音按照三度的關係疊置在一起,這樣構成的和絃叫做七和絃。它從"根音"到最高音的音程是七度,因此七和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的。七和絃大體與三和絃差不多,下面也是由“根音”、“三音”、“五音”組成,也是從下往上數,而第四個音,也就是最高的音叫“七音”。七和絃同樣:在記譜用數字來標寫的時候,從下而上,依次是1、3、5、7b。
大小七和絃的結構為:根音與三音是大三度音程、三音與五音是小三度音程、五音與七音是小三度音程,習慣上稱之為“大三加小三加小三”。
七和絃
在自然大調、和聲小調、和聲大調、旋律小調四種常見的調式中,Ⅴ級七和絃是大小七和絃,因此被稱作屬七和絃(手風琴根音右側的第三個和絃實際上就是大小七和絃)。它是大小調體系中最常見的和絃,可以代替Ⅴ級大三和絃,故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後就開始被使用。
使任意一種自然調式轉入大調
中古調式包含七種自然調式,每一種調式中都包含一個大小七和絃。因為大小七和絃包含一個不穩定的三全音,所以會在伊奧利亞音階屬七和絃的影響下轉入明朗的大調,這是20世紀使用的一種新穎的和聲技法,但多數作曲家更偏重於非大小調和聲體系,因此他們並不希望頻繁使用大小七和絃。
等和絃轉調
增六和絃的出現使大小七和絃有了轉調的可能性。在義大利增六和絃、德國增六和絃中,增六度與小七度互為等音程,因此可以用屬七和絃(包括各種副屬和絃)完成遠關係轉調,以體現音樂的戲劇性。如C大調、B大調之間的轉換隻需透過G7和絃即可實現,因此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就大量採用這種快捷的手法,開創了新的天地。
用“弗裡幾亞”音組配和聲
和聲小調、旋律小調的第五調式分別為弗裡幾亞大音階(亦稱阿拉伯音階)、旋律大調音階。這兩種第五調式的特點是主音與Ⅲ級音成大三度音程、而與Ⅶ級音成小七度音程,故Ⅰ級七和絃為大小七和絃,而Ⅵ級音也是在大調基礎上降的半音的,因此可以稍稍體現出弗裡幾亞調式的特徵。例如Animusic創作的《高壓和聲》就是透過旋律大調的Ⅰ級七和絃作為主要的和絃,帶來不穩定的和聲效果。
大小七和絃:在大三和絃基礎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寫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如SOL,TI,RE,FA和絃用G7表示,LA,升DOL,MI,SOL用A7表示。因為在和聲大小調、自然大調旋律小調中常常以屬音作為根音,因此它也稱為屬七和絃。
中文名
大小七和絃
方法
大三和絃加小三度
隸屬
屬七和絃
用法
用於屬和絃連線
構成
由四個音按照三度的關係疊置在一起,這樣構成的和絃叫做七和絃。它從"根音"到最高音的音程是七度,因此七和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的。七和絃大體與三和絃差不多,下面也是由“根音”、“三音”、“五音”組成,也是從下往上數,而第四個音,也就是最高的音叫“七音”。七和絃同樣:在記譜用數字來標寫的時候,從下而上,依次是1、3、5、7b。
大小七和絃的結構為:根音與三音是大三度音程、三音與五音是小三度音程、五音與七音是小三度音程,習慣上稱之為“大三加小三加小三”。
用法
用於屬和絃連線
七和絃
在自然大調、和聲小調、和聲大調、旋律小調四種常見的調式中,Ⅴ級七和絃是大小七和絃,因此被稱作屬七和絃(手風琴根音右側的第三個和絃實際上就是大小七和絃)。它是大小調體系中最常見的和絃,可以代替Ⅴ級大三和絃,故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後就開始被使用。
使任意一種自然調式轉入大調
中古調式包含七種自然調式,每一種調式中都包含一個大小七和絃。因為大小七和絃包含一個不穩定的三全音,所以會在伊奧利亞音階屬七和絃的影響下轉入明朗的大調,這是20世紀使用的一種新穎的和聲技法,但多數作曲家更偏重於非大小調和聲體系,因此他們並不希望頻繁使用大小七和絃。
等和絃轉調
七和絃
增六和絃的出現使大小七和絃有了轉調的可能性。在義大利增六和絃、德國增六和絃中,增六度與小七度互為等音程,因此可以用屬七和絃(包括各種副屬和絃)完成遠關係轉調,以體現音樂的戲劇性。如C大調、B大調之間的轉換隻需透過G7和絃即可實現,因此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就大量採用這種快捷的手法,開創了新的天地。
用“弗裡幾亞”音組配和聲
和聲小調、旋律小調的第五調式分別為弗裡幾亞大音階(亦稱阿拉伯音階)、旋律大調音階。這兩種第五調式的特點是主音與Ⅲ級音成大三度音程、而與Ⅶ級音成小七度音程,故Ⅰ級七和絃為大小七和絃,而Ⅵ級音也是在大調基礎上降的半音的,因此可以稍稍體現出弗裡幾亞調式的特徵。例如Animusic創作的《高壓和聲》就是透過旋律大調的Ⅰ級七和絃作為主要的和絃,帶來不穩定的和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