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一軍情
-
2 # 薩沙
歷史
擲彈筒從原理上來說,是一門超輕型的迫擊炮,說起來的它之所以被創造還有日本人的很多功勞。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和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東北的地盤發動了殘酷的日俄戰爭。
在這場狗咬狗的戰爭中,更為兇殘和頑強的日本人逐步佔了上風。
在攻擊俄軍旅順要塞的時候,雖然日軍傷亡慘重(第一次總攻的六萬人就傷亡一萬六千),甚至一天就傷亡五六千人(當時日軍參謀接到傷亡報告時候也不敢相信,認為可能是下級上報數字出錯,多寫了一個0),但是日軍依靠自己兵源和火力的優勢,逐步把俄軍的據點一個個清除。
俄國士兵可以依靠的主要是他們的馬克希姆重機槍,但是日軍已經攻入部分俄軍的工事,並移用這些工事進行有效的隱蔽,俄軍的重機槍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
於是,一些俄軍炮兵軍官異想天開的把47毫米口徑的海軍炮,傾斜的裝在一種帶車的炮架上,以大仰角發射超口徑長尾形炮彈,這就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個迫擊炮。
這些炮彈的以彎曲的彈道,準確的射入日軍隱蔽的工事內,造成日軍很大的傷亡和很強恐懼心理。
最後日軍仍然在日俄戰爭中最後獲勝,但日軍基層軍官對這種新式火炮非常推崇,希望自己的軍隊能夠仿製。
日軍戰後隨即仿製了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其中的一種就是大正十年式擲彈筒,於1921年裝備部隊。
大正十年式擲彈筒在日軍服役長達25年,直到日軍二戰戰敗為之。
大正十年式自身效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這讓士兵無法在較為安全的距離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很快就被後來八九式擲彈筒所取代。
八九式擲彈筒是大正十年的改進型,口徑也是50毫米,全炮長413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腳長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腳板高60毫米,腳板寬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八九式是日軍二戰中主要裝備的擲彈筒,也是本文的主角。
-------------左為大正十年式,右為八九式,下圖為榴彈
設計初衷
日軍的擲彈筒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迫擊炮,它的主要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射程不遠。它主要用來,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敵人或者在遠距離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它的殺傷效果好,操作方便,一個人就能攜帶,可以伴隨由單兵攜帶隨一線步兵移動,對一線步兵進行支援。單兵攜帶且可以隱蔽在障礙物後發射,它的隱蔽性很強。
對於1929年的日軍來說,他們的小隊(排)一級火力較弱。每個小隊配有2挺射擊精度很高歪把子輕機槍,該槍實戰射速很低,無法形成有效的壓制火力。
日軍在山東和裝備更差的中國北伐軍的交手中佔了上風,迫使中國軍隊撤出濟南。不過,對於日軍將要面對的其他強大對手(比如英美蘇),日軍步兵小隊火力頗有不及,短時間也是無法趕上和的。擲彈筒,就成為日軍步兵班的火力補充。
擲彈筒的作用,大約相當與現在的越戰美軍的40毫米單兵榴彈發射器。
在二戰和之後的多次戰爭中,並不存在像電影中一樣幾百幾千人密集衝鋒的場面。絕大部分的戰鬥都在己方炮火或者裝甲車輛的掩護下,以班或者排為單位的小分隊形式出擊.
這種作戰由於人數少且分散,用槍械武器打擊這些目標是比較困難的。越戰中美軍平均每殺傷一個越軍,要發射1.5萬發子彈.
相反,擲彈筒這類武器就很不同。它發射榴彈的殺傷距離,可以達到十米(使用特殊榴彈可以達到20米)。發射距離很近,所以命中率很高(日軍老兵命中率高達95%)。如果命中敵人集團目標,一發榴彈可以殺傷多人。
擲彈筒作為一種可以有效增強步兵火力的武器,很快被加入現役,在日本軍隊使用長達二十多年。在中國,擲彈筒一直使用到北韓戰爭,整整使用了三分之一個世紀。
----------這是一種非常輕便的武器,兩人的小組就可以持續作戰,隨時為一線步兵提供榴彈火力支援。從某種意義上說,擲彈筒就是越南美軍的40毫米單兵榴彈發射器。而美軍這個小玩意,在越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擲彈筒就設計理念來說,還是很先進的。
擲彈筒的主要優點
1. 重量輕,易於攜帶,可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
世界同口徑的迫擊炮一般至少要超過6公斤,八九式擲彈筒只有不到3公斤,居然比1把步槍的重量還要輕的多,非常適合單兵攜帶。
九一式手榴彈也不過0.45公斤,一個彈藥袋的八發總重也不過3.6斤,整個作戰系統不到7公斤,比1挺捷克式輕機槍還要輕的多。
實戰中,擲彈筒小組甚至可以隨著步兵衝鋒。
在日本老兵東史郎的回憶錄中,一到危急的時候總能得到擲彈筒的及時火力支援。
他回憶:為了減少我方傷亡,我們從低窪道路逼近敵人。因為前方的敵人沒有發現我們,我們能毫不費力地前進。不料,左後方遭到了敵人猛烈的射擊,突如其來的射擊使我們措手不及。 其火力點設在臭水河對面的竹林裡。捷克式機槍正在猛烈地向我們射擊,嚴重地威脅著我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掩蔽身子,我們只能爬上山脊臥倒。這樣處理實在得當。因為敵人子彈從低處向這裡射來,而我們卻臥倒在山脊,恰好成了射擊的死角。 山脊上是一個個上饅頭式的墳堆,我們正好加以利用,各自前進。重機槍從後方猛烈射擊,掩護我們。出擊之際,我們要首先擊退左後方竹林裡的敵人,於是,向竹林裡發射了幾枚擲彈筒,把敵人的機槍打啞了。這時,正面敵人的捷克式機槍瘋狂地向我們掃射。每隔幾秒鐘,子彈就像一陣風向我們飛來。我們在墳堆後面隱蔽 向前接近敵人。子彈射在地上,震耳欲聾。友軍掩護我們的重機槍子彈猶如飛沙走石,在敵軍頭上撤下。但是,敵人絲毫不買賬,繼續瘋狂地向我們掃射。
“中隊長閣下,發射擲彈筒怎麼樣?”不知是誰建議。 “行!喂!射擊手(擲彈筒)!先打兩發看看!”中隊長回答。 一會兒,射擊手在隱蔽處打了兩發。擲彈的爆炸聲很大,聽起來讓人以為是炮彈。僅僅是兩發擲彈就使敵人的機槍頓時成了啞巴。家不約而同地手握閃閃發光的刺刀步槍,一鼓作氣向敵人衝去。
2. 威力不錯,造價低
一般來說,擲彈筒的殺傷半徑大約在5到10米,一發榴彈如果落在人群中可以殺傷數十人.
這個威力對於僅有50毫米的口徑來說,還是不錯的。
擲彈筒的造價只有步槍的四分之一,而九一式榴彈和普通步兵手榴彈基本相同,也是極為廉價。
如此的價格簡直是太便宜了,是平民化的武器。
在二戰期間,僅僅國民政府就製造了4萬多具,大量裝備國軍部隊。
3.可以發射化學武器
大家都知道日軍在二戰中曾經普遍使用化學武器,直到今天還有數十萬枚化學炮彈留在中國東北沒有處理。
日軍中一般把化學武器叫做“決勝武器”!他們認為:化學武器對於防守非常頑強但基本沒有裝備防毒面具的中國軍隊,效果極佳(日本士兵每個人都配有防毒面具)。
在最為艱難的攻堅戰或者防禦戰中,日軍採用迫擊炮和擲彈筒大量使用化學彈頭。
在1937年的凇滬會戰中,日軍首次使用擲彈筒發射催淚性氣體和噴嚏性(嘔吐性)氣體,造成國軍守軍很多士兵失去意志。
到了1938年的武漢會戰期間,日軍開始使用劇毒的糜爛性毒氣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造成國軍士兵的大量傷亡。
整個八年抗戰的某些戰役中,中國軍隊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傷亡在化學武器上。
而擲彈筒屬於排一級一線支援武器,可以根據戰場的需要,非常及時的釋放化學武器進行戰術打擊,非常方便。
--------------採用臥倒的姿勢發射,最為安全,還可以利用地形掩護自己。
-
3 # 賽門之略
1937年的淞滬會戰,陳誠的起家資本18軍在軍長羅卓英的率領下與日軍在羅店血戰,其中18軍下的14師42旅的36挺重機槍火力點被日本的89式擲彈筒打掉了32挺,而且42旅機槍火力點換彈時經常轉移火力點,以防被日軍89式擲彈筒再次摧毀,可見89式擲彈筒的威力和精準度了,是機槍點最大的殺手。
日本的89式擲彈筒是一線步兵的主要火力支援點,是經過日俄戰爭時期大正十年式擲彈筒改進而來的,口徑為50mm,全長413mm,發射同長143mm,全重4.7KG,最大射程670米,有效射程500米,可發射多種彈藥包括化學武器等,而榴彈是戰場上主要彈藥,榴彈體內裝有145gTNT炸藥,殺傷半徑約為10米。鑑於89式擲彈筒的威力,日本到戰敗前共生產了12萬門。
89式擲彈筒非常適合單兵攜帶,兩人為一組,主要用來摧毀對方火力點和躲在工事後方的對手,類似於迫擊炮。其最大的優點是精度高、射程角度廣、易攜帶、殺傷效果好、適用範圍廣、操作方便而且隱蔽性好;最大的缺點是射程短,工藝和材料要求比較高,而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成為了89式難以改進於發展最大障礙。
二戰期間日本步兵裝備了大量的89式擲彈筒,是日本步兵前線的火力支撐點,每個小隊都配置有一個擲彈筒二人小組,隨身攜帶16枚彈藥,對於日本的甲種師團,如板恆師團、熊本師團等每個擲彈筒小組都會增加一個彈藥手以保證火力的輸出。
二戰攻堅戰上,日本步兵經常用擲彈筒於機槍火力協同作戰,以機槍火力點壓制住對方火力後再以擲彈筒小組摧毀對方機槍火力點,再發起自殺式衝鋒,經常給國軍造成巨大的傷亡。89式擲彈筒可以說是對手火力點的最大殺手,國軍曾經仿製過89式擲彈筒,但精度和射程遠遠不及日本,而八路軍根據繳獲的89擲彈筒也曾經仿製過,就是後來的50小炮,八路軍劉伯承是的129師戰鬥班後來曾經配置過。
而在太平洋戰場上,在美軍一系列登島作戰經常遭到日本89式擲彈筒的致命傷害,由於日本逐漸喪失了制空權和制海權,日本步兵的炮兵火力點存活率很低,只要美軍發現就依靠空軍和海軍火力立刻摧毀掉,89式擲彈筒成為了日本島嶼作戰最主要的火力支柱點,美軍登島作戰死亡計程車兵不少人死於89式擲彈筒下,而隱蔽性好、威力大成為了日本島嶼阻擊美軍作戰最鍾愛的武器。
-
4 # 紅色手電筒
對於89式擲彈筒來說,它發射的主要是榴彈,彈重450克,裝藥145克,這個裝藥量和榴彈的重量和手榴彈差不多,實際的威力也差不多,威力並不算大。
擲彈筒最大貢獻是提供了一種,可以伴隨步兵班一同行動的曲射火力,擲彈筒只有不到5公斤可以和一隻步槍差不多,這樣使日本步兵班除了機槍這樣的直射壓制火力,還有擲彈筒這樣的曲射火力,這個使日本步兵在世界範圍內走到了前邊。其他國家通常是使用60毫米迫擊炮,但是數量遠遠不如擲彈筒用的多,一般一個步兵連美軍只有3門60毫米迫擊炮,而日軍的擲彈筒經過加強可以達到每個班一具。
擲彈筒本身瞄準裝置比較簡陋,要想有比較好的命中率是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日軍是要老兵才能打出比較高的命中率。
不過,在日軍和中國軍隊作戰中,由於中國軍隊缺乏訓練,使日軍的擲彈筒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據一些當時的日本老兵回憶,當時中國軍隊缺乏訓練,日軍打第一發榴彈過去中國軍隊自己的戰鬥隊形就亂了,士兵都跑到一起去了,這時日軍第二發榴彈就能取得更大殺傷效果。
不過,畢竟擲彈筒發射的彈藥只有一枚手榴彈威力大小的榴彈,但是在火力的及時性來說,這一點是其他輕型迫擊炮所無法比擬的,正是這種火力的及時性成就了擲彈筒的威名。
順便說一句,美軍認為擲彈筒是日軍在二戰中使用的唯一值得一提的陸戰武器。
-
5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擲彈筒說白了就是一種輕型的迫擊炮,史料記載第一門擲彈筒應該是在1921年於日本軍隊服役的大正十年式。而樓主所說的89式擲彈筒,應該就是抗戰中日軍使用的大正十年的進化版。
上文已經說到了,所謂的擲彈筒說白了就是一種輕型的迫擊炮,與迫擊炮相比八九式擲彈筒重量不過5千克,非常適合單兵攜帶,是以日軍每個小隊幾乎都有一個擲彈筒組,裝備兩門擲彈筒。但是相對的,由於擲彈筒彈藥分量不大,一般89式擲彈筒炮彈只有0.45千克,遠遠比不上迫擊炮的炮彈,所以其威力和準確度都比不上迫擊炮。
但是擲彈筒卻是中國軍隊最不想見到的武器,為什麼呢?因為日本太不道德,在擲彈筒大量使用化學彈頭。在1937年的凇滬會戰中日軍首次使用擲彈筒發射催淚性氣體和噴嚏性(嘔吐性)氣體,造成中國守軍很多士兵失去意志。到了1938年的武漢會戰期間,由於日軍遭遇國軍多次圍殲和更為頑強的阻擊,日軍開始使用劇毒的糜爛性毒氣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造成中國士兵的大量傷亡。所以擲彈筒威力雖然不大,但若是裝備了特殊彈頭,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武器了。
-
6 # 河東三叔
回答之前直接來兩段很直觀的描述和評價:
一、《東史郎的回憶錄》裡面記錄了這麼一段,正面敵人的捷克式機關槍瘋狂地向我們掃射。................子彈射在地上,震耳欲聾。“中隊長閣下,發射擲彈筒怎麼樣?”不知是誰建議。“行!喂!射擊手!先打兩發看看!”中隊長回答。一會兒,射擊手在隱蔽處打了兩發。擲彈的爆炸聲很大,聽起來讓人以為是炮彈。僅僅是兩發擲彈就使敵人的機關槍頓時成了啞巴。
二、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對89式擲彈筒的評價更高“日本陸軍步兵武器中唯一值得稱道的”。相比日美兩軍的武器差距,能得到美軍這樣的評價當然是吃過虧了才會這麼講。
下圖是標準的89式50MM擲彈筒用法,僅限老兵。
89式擲彈筒在二戰日軍中的編制以及自身效能如下:一、編制
每個步兵小隊(排)編制1個有擲彈筒分隊(班),擲彈筒分隊裝備3支擲彈筒。3人一組(攜彈54發),標準操作2人,必要時1個人也能全程搞定。
備註:越簡單的東西越可靠,89式還可以發射步兵常用手雷,雖然比專用榴彈射程,但是火力持續性強。
二、效能引數
最大射程670M、使用有翼榴彈可以增加到800M,可以很輕鬆的躲在步槍、輕機槍的有效射程之外。
全炮重4.7KG,常用的九一式手榴彈也才820克,配套一個八發裝彈藥袋不超3.6斤。彈藥加擲彈筒全套總計不超7公斤,居然比一挺捷克式輕機槍還要輕很多。比日本製式三八式步槍也重不了多少,三八式步槍全重3.7KG,攜帶方便,機動性強。
全套如下:
日軍在二戰步兵對決中,給對方留下最深印象的保證是89式擲彈筒,這款超輕型迫擊炮綜合性價超高。一、打得遠,普通手雷200M、標準榴彈670M、有翼榴彈800M。
二、威力大,榴彈爆炸威力相當於手雷2-3倍、還有穿甲/毒氣彈頭。
三、造價還特別便宜,據說只有38式步槍的四分之一。
來而不往非禮也,在抗日戰場吃過不少苦頭的中國將士,也將繳獲並仿製的擲彈筒用於打擊日軍。 -
7 # 軍武次位面
怎麼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鬼子裝備的八九式擲彈筒啊?你要筆者來說,那就可以這麼評價:一種極其符合鬼子國內資源匱乏、能省則省的窮逼現狀,但是在關鍵性的技戰術指標上並不落後,戰術定位也非常精準適宜的步兵支援火器,起碼在中國戰場上能夠給國軍部隊的連屬與營屬支援火器以重大殺傷。
說八九式擲彈筒“能省則省”不用多說了,一方面是我們之前曾經說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鬼子從頭到尾打的就是一場窮逼的戰爭,陸軍馬鹿們咬死口用手動步槍打滿全場證明了這一點;另一方面則是鬼子對於輕步兵部隊在機動性、透過性上的高要求,對單兵的戰鬥負重是有著嚴格限制的——二者結合起來,就導致了八九式擲彈筒體量小,重量輕,部分元件簡化嚴重——比如該型擲彈筒瞄具就進行了嚴重簡化,只在筒體上有一條白色油漆線用於對正,最多加上一個鉛垂線象限儀用於輔助瞄準。同時該型擲彈筒也沒有同類型的輕型迫擊炮常用的底鈑/兩腳架固定組合,要固定在水平面上只能靠射手參考鉛垂線自行掌握。簡單來講就是該型武器的測距與瞄準對於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與技戰術水平要求較高,經過長期訓練的日軍“老鬼子”還能夠做到300米左右的精確射擊,但是到了戰爭後期鬼子兵員戰鬥素質下降嚴重,八九式擲彈筒的實際射擊距離也從300米以外很快縮水到了200米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華北八路軍在仿製八九擲彈筒的時候還給它加上了民三十一式迫擊炮的兩腳架與機械瞄具,實測射擊精度甚至超過了原版的八九式擲彈筒。
說八九式擲彈筒“關鍵效能並不落後”,則是指它雖然體積小,口徑小,重量輕,但是殺傷力並不弱——八九式擲彈筒所配用的榴彈實際裝藥量約150克梯恩梯型炸藥,相比較蘇德同類型的輕型迫擊炮裝藥量都在90克左右,美軍的M1型60毫米迫擊炮則裝藥量115克——換言之八九式擲彈筒的裝藥量甚至比口徑比它大一圈的美軍60迫還要多出一大截。考慮到蘇德輕型迫擊炮榴彈裝藥為硝酸銨型炸藥,其殺傷威力比八九式又要弱一大截。美軍1943年實測八九式擲彈筒,發現八九式擲彈筒的彈片數量、殺爆範圍都遠好於M1型迫擊炮。因此,八九式擲彈筒關鍵效能其實很強。
說八九式擲彈筒“戰術定位比較精準,戰場上經常能夠給國軍部隊營級、連級支援火力造成重大殺傷”,主要指的是它在充分考慮到了鬼子步兵的負重及對機動性的高要求後,將其定位為鬼子輕步兵部隊的中隊(連)與小隊(排)屬步兵支援火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軍編制表上,八九式擲彈筒平時收歸各大隊(營)統一管理與組織訓練,戰時下放到各中隊(連)行軍機動,接敵階段則進一步下沉到各小隊(排)一級作為班排級別的支援火力使用。其較輕的重量與單兵就能攜行的特點極其適合伴隨步兵分隊發起衝擊,並在進攻與發展進攻階段提供火力支援。根據與日軍常備師團正面交鋒過的國軍部隊的回憶
記錄,普遍認為日軍班排級戰鬥單位裝備的八九式擲彈筒威脅極大,大量的“老鬼子”甚至具備以三髮夾差法直接命中國軍部隊倉促構築的重機槍陣地的能力。實際上以八九式擲彈筒與M1型迫擊炮的攻堅爆破能力,在打擊經過加固的防禦支撐點時基本上就四個字:沒啥卵用。國軍之所以屢屢吃八九式擲彈筒的大虧,很大程度上還是由於自己的技戰術水平雙低,怨不得別人。
-
8 # 史料不輯
單純講威力,89擲彈筒口徑只有50mm略遜於迫擊炮,但勝在重量輕、發射靈活,尤其適宜在山地、叢林和巷戰等複雜地形,被美軍認為是“二戰日軍唯一值得評價的武器”。
擲彈筒其實就是簡配版的迫擊炮,去掉了炮架,雖然也有瞄準裝置,但發射基本靠手感和經驗。89式擲彈筒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主要使用者覆蓋手榴彈和迫擊炮之間空白地帶的火力覆蓋。
二戰時,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和82式重機槍盲目地追求射擊的精確度,把機槍設計得機構非常複雜。戰場環境千變萬化,機槍結構越複雜意味著故障率越高,重量也越大。
所以《東史郎日記》中說,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兩挺捷克造輕機槍就能壓制日軍的突擊。為了剋制中國軍隊的機槍手,日軍通常會集中使用擲彈筒。
89擲彈筒的射速為每分鐘20發,十幾發炮彈打出後,日軍就趁機槍手受傷或是轉移陣地的間隙發起衝鋒。淞滬會戰時,中國絕大部分機槍手都命喪於此炮之下。
擲彈筒最大的作用還是在山地和巷戰中,由於重量不足十斤,攜帶方便,可以隨時為步兵突擊提供火力支援。日軍在山西、上海、臺兒莊等地,憑藉擲彈筒的曲射原理,經常上演隔山打牛的絕技,讓中國士兵防不勝防。
中國軍隊缺乏重武器,火力輸出主要依靠手榴彈,日軍經常用擲彈筒將我軍,尤其是八路軍壓制在手榴彈拋擲距離之外,所以彭老總當年非常生氣地說:日軍有擲彈筒,我們也要有。
擲彈筒的成本只有步槍的四分之一,製作工藝相對簡單,但八路軍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生產擲彈筒,而是訓練。擲彈筒沒有炮架,射擊角度全靠手感把控,訓練對於日軍來說不成問題,但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就是個老大難問題。
中國軍隊沒有完整的訓練體系,也沒有財力和時間支援部隊更多的訓練。很多情況都是戰士剛學會開槍就被迫投入戰鬥,基本上都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幸好八路軍迅速壯大,擲彈筒還沒等到建國,在解放戰爭階段就被淘汰。
擲彈筒是日軍在二戰時的“獨門秘籍”,設計上非常有新意,但畢竟是窮國的無奈之舉,西方國家只是借鑑他的設計理念,並未實際採用。
-
9 # 書香奇緣閣
89式擲彈筒也可以說是輕型迫擊炮,雖然有效射程是500米,但是能做到精確打擊的距離距離我只是在300米左右。雖然只有300米但是在抗戰時期,沒有重武器的情況下,在擲彈筒下吃了大虧。
擲彈筒,重量輕,易於攜帶,可以隨時提供火力支援,所以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步兵攜帶擲彈筒,隨時提供火力支援的畫面。
擲彈筒威力大,有效射程遠
有效射程為500米。而其手雷遠遠夠不到的,況且它的爆炸半徑為五到十米。
擲彈筒製作相對簡單,造價低,所以大量裝備部隊。
-
10 # 開著皮卡打坦克
不怎麼樣和手榴彈一樣,因為這貨打的就是手榴彈,當然也有專用的彈藥但威力也達不到哪裡去。這東西本來就是班級支援武器,不少的日本班組單位都加強有擲彈筒小組,你把這玩意理解成槍榴彈就行了。
日本的91式手雷擰上發射藥(手雷後面的那個圓柱體)就能用擲彈筒發射了,而且也是擲彈筒的主力彈藥
-
11 # 一切隨緣的命運
不錯,QLT89式50mm榴彈彈射器,這難道不是擲彈筒?。我軍現在都裝備可見是不錯,話說現在不都有榴彈發射器了嗎?。
回覆列表
在抗戰時期,我們往往提到日軍的三八大蓋,王八盒子,歪把子這些日軍武器,因為這些日軍武器給我軍造成過很大的傷亡,所以我們都比較瞭解。不過還有一種89式擲彈筒殺傷威力也很大,該武器主要配備給日本步兵使用,雖然射程不夠遠但能代替傳統的手擲手雷或者炮彈,利用這個武器可以對準陣地實施打擊。
89式擲彈筒重量不足5公斤,配備彈藥後也不會超過8公斤,其射程為120米,極限射程可達670米。一名訓練有素的炮手可以在一分鐘之內打出25發以上的炮彈,不過由於距離限制,需要儘量接近陣營,最大發揮炮彈的威力,而且它沒有觀測裝置和炮架,只能依靠炮手的目測力來判斷髮射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