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字取得好別人忘不了

    誰人之過?我記得小時候就知道的道理。子不孝父之過。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很多父母把孩子當爺爺來養,孩子都會犯錯,父母不及時糾正和懲罰長此以往必然難分是非。價值觀的扭曲不是一群人,是很大一群人。

  • 2 # 泊圖泊途

    看過一個國外的兒童電影,說的是一個清貧之家,哥哥想透過長跑獲得獎勵,送妹妹鞋子的事情。第一名獎勵是運動服,第三名才是鞋子,哥哥只想跑第三,但是由於最後比賽焦灼,哥哥不能不盡力,結果跑了個第一。

    哥哥回來後哭的很傷心,他只想給妹妹鞋子。為什麼哥哥這麼懂事?

    因為他的父親是幫教會弄糖的,一次孩子給父親泡茶(或是咖啡)沒放糖,想拿父親正在處理的公家糖塊。父親表示了,這不是我們的。

    知道孩子為什麼這麼懂事了嗎?因為父親以身作則。

    說了這麼多,其實向告訴大家,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面,並不能做的以身作則。現在網路極其發達和方便,很多人都成了低頭族,包括為人父母者,天天抱著手機者不在少數。如果說,父母不天天玩手機,那五歲孩子如何能知道手機好玩?

    現在的孩子享受特權的依然不在少數,獨生子女的優待還籠罩在每個家庭中,一旦有不順心的,就會連哭帶鬧。但是我還是有一個疑問,孩子那麼小,就知道跳樓了?是突發奇想還是看到了影視作品呢?這筆者就不知道了。

  • 3 # 歲月靜好73824285

    絲毫不同情,也許有人說我冷血,一丁點的事情沒有得到滿足,就尋死覓活的,長大了,真正踏入社會,不能滿足的事多得很,每次都這樣嗎?

  • 4 # yxyumeiren

    說個不厚道的話,5歲就可以為了一手機跳樓,這樣的孩子哪怕今天不出事,後面呢。能指著幹什麼?現在的孩子真的不能一味的慣著。

  • 5 # 許愛莉老師

    八月二十四號上午發生在衡陽縣西渡鎮,因向母親討要手機玩被拒,五歲男孩逐把自己反鎖在房間,從三十一樓跳下摔死在五樓。這個社會怎麼了?誰之過?

    五歲男孩只因為玩手機被拒絕,便義無反顧地從三十一樓縱身一躍,不要跟我說五歲男孩不知危險,隨便找個五歲的娃問一下,站這麼高怕不怕掉下去,都怕!

    何以這個五歲男孩不怕呢?只是因為想玩手機卻遭拒絕而燃起的怒火,把高處的恐懼燒的一乾二淨。從這一點看,五歲男孩手機中毒已然很深,把玩手機的時間不會是很短的。

    經常在地鐵車廂裡看到,那些外公(爺爺) 、外婆(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哄孩子的良方便是扔個手機給孩子玩。有些孩子真的很小很小,有的還裹著尿布呢!

    我在想,還好這五歲男孩跳樓這事,沒發生在幼兒園,或者再大個一、二歲發生在學校裡。

    如果在學校上課時男孩拿手機玩遊戲,任課老師十之八九會當場沒收手機,男孩一怒之下從教學樓飛身而下,這下子學校、老師的責任肯定是百分之九十九了。

    誰之過?答案很清楚:家長!

    養不教,父之過。這裡的父可引申為父母,甚至包括外公(爺爺) 、外婆(奶奶)。

    作為家長最要不得的就是寵著、慣著孩子,恨不得把星星摘下來給孩子。這樣縱容長大的孩子,9歲就能摸別人姑娘屁股,10歲就能惡狠狠地說:“揍老孃們!”15歲呢?20歲呢?

  • 6 # 雙雙mum

    也不能全怪父母,我們這有個孩子,父母都是智障。他們的兒子從小品學兼優,五官端正,是國旗護衛隊的隊員。我也想不明白,他為什麼那麼優秀!

  • 7 # 阿濤碎碎念

    五歲男孩因向母親索要手機玩遊戲,在遭到母親拒絕之後,與母親賭氣反鎖房門,從三十一樓跳下,生命還未來得及綻放就這樣隕落,生命永遠畫上了休止符。我們為小男孩感到惋惜和痛心的時候,也為他的家人感到悲傷。小小的生命就這樣猝不及防的離去,往後餘生的日子男孩的家人該如何度過,該如何釋然。

    發生這樣的事情的確是令人痛心,令人遺憾。但是事情既然發生了,任誰都無力迴天。錯已築成,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可吃,只能任時光減輕傷痛,讓歲月撫平傷痕。

    智慧手機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和禍患。有人曾經把智慧手機比作鴉片,也許有些誇張,但事實上也不為過。

    智慧手機原本就是一個工具,在給人們提供正常交流的時候,也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人們在享受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卻深深的迷戀上了手機,對手機已經深深的中毒了。

    無論你走到哪兒,無論在什麼場合,不論年齡大小,你看到的最多畫面是低頭一族,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拿著手機看。

    因為手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也因為手機交流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作為父母在家裡面拿著手機玩,很少或者幾乎不跟孩子交流互動,有的家長甚至為了討好孩子把手機給孩子玩,成年人都沒有自控力,何況是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對手機也就上癮了,就會主動向家長要手機玩,如果家長不給的話,孩子就會不樂意,產生牴觸情緒和對抗心理,甚至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就像問題中的這名小男孩一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是身教,而不是言教。父母成天機不離手,卻告訴孩子玩手機不好,孩子也會想大人能玩手機,為什麼孩子就不能玩手機。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互動,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了孩子不玩手機,自己應該首先做到不玩手機,家長自己做不到,怎好意思去要求孩子做到。作為父母,在家裡應該多陪孩子,可以跟孩子做遊戲,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看書。或者多帶孩子去外面散散步,去圖書館,去博物館,也可以帶孩子去健身。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陶冶孩子的情操,拓寬孩子的視野。

    家庭最好的氛圍是充滿書香的味道,家裡最美的畫面是到處都能看到書,家裡最和諧的畫面是一家人在一起看書。

    智慧手機是雙刃劍 ,它本身沒有錯,關鍵是看用它的人是誰。就好比一把刀,它可以殺人,也可以幫助人去做一些事情。

    其實放下手機並不難,關鍵是看你怎麼去想,是陪孩子成長重要,還是玩手機重要。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但手機上的東西你是永遠看不完的,手機上的遊戲也是你永遠都打不完的。

    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多花時間去陪孩子,讓孩子的童年在書香中度過 , 不要因為手機而毀了孩子。

  • 8 # 文軒閣

    5歲幼兒跳樓自殺?這自殺的年齡也太小了點。令人惋惜,痛心!

    至於說誰的責任。5歲小孩不懂事,說是孩子的責任,肯定沒有多少人會同意。同樣,因為還是讀幼兒園,不懂事,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肯定反對意見很大。

    那麼到底誰的責任?

    1、父母親人的責任。孩子如此有個性,是父母親人長期嬌縱遷就的結果。遷就多了,養成任性的缺點,日常生活中有什麼要求,必須滿足,否則會哭鬧或亂髮脾氣。而孩子這樣的個性的養成,家庭中父母親人責任很大。最終,一下子沒遷就,就做出極端的事情來。孩子不讓玩手機,也可見平時父母讓孩子接觸手機過多了。

    2、大環境的責任。手機依賴症,很多成人都有,何況一個小孩,更是無法抵抗誘惑。手機中游戲、動畫片等,讓很多孩子無法自拔,離開一下就發脾氣。還有,整個社會有過分溺愛未成年的大氣候。筆者記得,在我們小時候從來沒聽說過小學初中生自殺的,但近些年,自殺年齡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有了這樣的風氣,孩子任性自殺就似乎就是必然。

    5歲孩子跳樓自殺,重新整理了我記憶中自殺的年齡歷史,從生命逝去的角度看,很可憐。但從眾多自殺大環境來看,很可悲!

    預防青少年自殺,應該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你說呢?

  • 9 # 敬天愛人169

    這是社會病,得治

    每個鮮活的生命逝去即為重生

    如果把社會當成質檢標準,把個人當成產品,死亡即為不合格,至少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沒有符合標準,得回爐再造。當然,這個標準的執行人對標準的掌握很重要,就像執法者要懂法一樣,不然就會執法犯法,或者說因為錯誤的標準而導致錯誤的結果。

    手機是一個產品,本身沒有對錯只說

    用手機是生活所需,手機是個工具,人和手機都沒有錯。

    但是,玩手機就是一門學問,誰玩?玩什麼?為什麼玩?什麼時候玩?在哪裡玩?玩多久?怎麼玩?簡稱5W2H(who,what,why,when,where,how much,how do),常言道“玩物喪志”,當家長給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要搞清楚上述七點,如果每一點都不去思考,就會出問題,對於五歲的孩子而言,錯主要在於監護人不夠細心,簡單粗暴收繳手機,對於一個偶爾玩玩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但是對於一個經常玩手機且上癮的孩子,其結果會有很大差別,再加上孩子的性格方面是否固執己見,內向偏執,綜合起來就會發生過激行為。

  • 10 # 快樂庭院

    又是一個被慣壞的孩子!最終自己用這種自毀的方式達到了對父母的的報復。冷靜下來細想:五歲的孩子就已經能用這種方式來反抗和報復父母,足可見孩子被自小被驕縱的程度和孩子的個性之強。

    父母教育的觀念和方式方法不對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之大、對家庭傷害之大是無法預知的。我從自己的所見和所思兩個方面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1,所見事實:

    本月20日左右,在杭州從宋城到雷峰塔的公交車上遇到三個家庭的兩個小女孩和兩個小男孩,大約都在四歲左右。兩個小女孩坐在兩個爸爸的腿上沉浸於動漫遊戲之中,由於堵車,公交車走走停停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兩個小女孩一直在享受者電子保姆的照顧,我好言提醒兩次離我較近的那位爸爸,最好不要這樣讓孩子看手機,對孩子的視力和以後的學習和成長都不好,爸爸不痛不癢地說了孩子幾句,要手機,孩子不給,繼續玩,後爸爸堅持從孩子手中拿回了手機,小女孩鬧了幾下也就不鬧了。離我稍遠小女孩則一直在和“電子保姆”玩耍,其父親在享受著清淨。

    小男孩則是很眼饞地看小女孩玩手機,實在是誘惑難擋,問媽媽要手機,媽媽不給,就自己從媽媽書包裡找了,媽媽由於站著手中還抱著七八個月大的小妹妹,實在騰不出手來照顧到小南孩,就只好先由著他了,小男孩到沒有遊戲,而是放了兒童歌曲來向剛才玩手機的小女孩介紹。

    手機沒有對與錯,拿著手機的人如何使用手機則會導致利弊的區別。這是很多成年人沒有意識到的。

    2,事件之後的思考

    無意家長對孩子都是真愛,把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當成了一種愛的表達;同時在愛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在極力維護自己的利益——讓自己舒適些,讓孩子安靜些。很自然地就容易用唾手可得的手機來充當孩子的“電子保姆”,這種效果還極好,但是小孩子的父母家長大多是預料不到其後果的嚴重性的,就如老人帶孩子很容易把電視當做照顧孩子安靜的“電子保姆”一樣。

    所以,“五歲男孩因家長不讓玩手機,自己反鎖房門,從三十一樓窗戶跳下摔死在五樓”這個極端事件的發生,最終的棒子還是要落到家長的頭上,手機只是工具,但手機的擁有者和使用者是活的、有思想的,問題是出在有思想的人身上。

    最後只能說是已經發生的悲劇不可避免,希望更多的家長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式方法,以避免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東南向西北是什麼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