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新教育者叢叢

    我的觀點是,對面孩子總是亂扔東西,父母要正確認識孩子扔東西的行為並給予指導,而不是一味地制止和糾正。

    一、關於正確認識孩子扔東西的行為有以下幾點:

    1.亂扔東西能促進寶寶成長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6到8個月時就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他們扔東西有時候是無意的,但是孩子會異常的興奮,他會認為自己又學會了一個大本領,然後會非常高興地進行多次的重複,同時也希望引起爸爸媽媽們的關注。

    孩子扔東西是大腦、骨骼、肌肉、手眼協調活動的結果,這一行為標誌著孩子能夠初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手,對孩子成長來說是一重要發現。所以他們會不斷體驗這一新能力。

    我家孩子在一歲左右的階段也是經常出現反覆扔東西的行為表現。

    反覆扔東西對孩子的好處是可以訓練他們的眼和手的協調性,有利於促進聽覺、觸覺和手腕、上臂、肩膀肌肉的發展。

    2.孩子反覆扔東西也是學習的過程

    比如他會觀察物體落下來的軌跡、方式,注意不同物體落地的聲音,從而提升觀察力,也就是有的父母會發現有的孩子在扔完東西會發出“哦吼”等聲音。

    孩子也會逐漸發現扔出去的東西和聲音有種聯絡,從而發展邏輯思維;從扔出東西到發出聲音的等待也培養了耐心。扔東西對孩子來說是成長的一個階段,對孩子身體、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好處。

    二、面對孩子扔東西的行為,父母該怎樣指導?

    1.用鼓勵代替批評

    在孩子剛學會扔東西的階段,給到他們可以扔的、能夠鼓勵他們多次去扔出去的物體,並說“看到寶寶把東西扔了出去,而且扔的很遠。”

    即使孩子扔了不該扔的物體,也不要責備他,因為這讓會讓孩子以為可以借亂扔東西來引起大人注意,時間長了破壞性行為會演變為習慣。

    2.把握好“關愛”孩子的度

    平時多關心孩子情緒,讓他們感受到關懷和愛,但不是溺愛,否則孩子會借扔東西來發洩情緒,不利於好的性格培養。

    3.有不能扔的東西要堅定和善地拒絕孩子

    孩子沒有分辨能力,看到什麼扔什麼,所以貴重的、玻璃製品、有傷害性的物體不能讓孩子碰觸和扔出,以防傷到孩子和家人。

    4.可以多給孩子準備不容易摔壞的東西,比如毛絨玩具等扔著玩。

    5.不要立即收拾玩具

    孩子扔出去玩具不要立馬收拾,這樣孩子以為是兩個人的遊戲,會扔的更起勁,等孩子扔完了帶著他一起收拾,還能培養整理的秩序感。

    6.和孩子一起玩扔東西的遊戲

    這是建立規則讓孩子學會合作的好機會,而且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

  • 2 # 育兒準媽媽

    這個時期扔東西好處也很多,如

    促進腦,骨骼,肌肉,手眼協調鍛鍊抓握,找尋,溝通能力幫助寶寶感知世界所以針對六個月~一歲左右的寶寶扔東西怎麼處理呢?因此時寶寶還無分辨能力,所以選擇不易摔碎的玩具,餐具,把危險物,貴重物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剛學會抓起,扔出時,即使扔了不改扔的,也要及時表揚最好能配合寶寶一起玩,如果實在不耐煩了,就利用有趣物如發光或發聲的玩具轉移注意力而針對2歲左右的孩子,要分兩種情況發脾氣而扔東西

    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情緒表達,在孩子發脾氣時,冷靜的告訴孩子,現在你太激動了,我沒辦法知道你想要幹什麼,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

    堅持幾次,孩子就知道發脾氣沒有用,也就學會用另一種方式表達情緒了

    亂扔玩具,不好好擺放在給孩子收拾玩具時,叫他一起幫忙,並誇獎他是個勤快的好孩子,以此鼓勵他學會收拾玩具利用寶寶的童心,把收拾玩具,轉換成送玩具回家,同時也能激發孩子的愛心給孩子看整理房間的動畫片或故事,也可以編一個整理玩具的小故事家長以身作則,家裡衣物擺放好,給孩子好的生活環境,做孩子的好榜樣

  • 3 # 琴佳楨

    有些家長總是說,自己小時候個個都挺有能力。自己能管自己,哪像現在的孩子,丟三落四、邋里邋遢。家長們嘴上這麼說,可還是少不了跟在孩子後面背書包、拿水壺,不時的再囑咐兩句。有這樣的家長也就別怪孩子丟三落四、邋里邋遢了。其實孩子的毛病都是家長一點一點慣出來的。孩子在兩歲左右,都很喜歡把丟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交給父母,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愛幹活、講衛生,而是想證明自己能幹,以博得家長的誇獎。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注意培養,勢必會造成將來孩子的亂扔東西。

    1,要是孩子對收拾東西感興趣。

    家長可以用做遊戲的方式,教他們把東西收好。家長最頭疼的可能是孩子脫下的衣服亂扔,對此,家長可以有針對性的教孩子如何疊衣服,並將衣服固定放在某個抽屜裡。

    2,及時表揚孩子。

    當孩子第一次無意識地幫助家長收拾玩具和衣物時,要及時的表揚他,使他們知道這個動作是多麼的了不起啊。

    3,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父母是他們的第一老師,如果家長平時馬馬虎虎、亂放東西、家裡亂七八糟,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絕不會養成好習慣。在習慣養成方面,雙方應該建立一個監督機制,家長要監督孩子的衣櫃是否整齊,也就應該讓孩子同樣監督自己。有這樣完美的親子關係,不怕壞毛病糾正不過來。

    4,家長應該為孩子的行動提供方便。

    多準備讓孩子夠得著的衣鉤、衣櫃,他們常用的東西要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

    5,對孩子的要求要具體。

    批評孩子時要就事論事,具體告訴他們該怎麼做,而不要過多的責怪。否則,孩子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就會對改正壞毛病失去信心。

    6,孩子亂扔東西,家長應該給予適當處罰。

    如果家長的鼓勵辦法不管用,可以使用過度糾正的技術。要求孩子仔細檢查屋子的每個角落,看是否將東西都收拾好了,一天可以檢查很多遍,這樣孩子感到了乏味,就會認識到當初不該亂扔東西了。

    也許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好就行了,改掉壞習慣是將來的事。其實孩子亂扔東西的原因是缺少計劃性,缺少對事物的統籌安排。周密的計劃性,對孩子的學習及成人的處事都非常重要,有計劃性的孩子,在邏輯性強的學科都會學的很好。比如數學就相對比沒有計劃性的孩子掌握的快,愛亂扔東西的孩子往往學得不好。可見從小教會孩子不亂東西的意義是多方面的。

  • 4 # 飛的小菜園

    如何面對把東西亂扔的孩子

    下面的分享是我學習正面管教之後利用錯誤目的表解決孩子亂扔東西行為的方法,僅供參考吧!

    面對的挑戰:東西亂扔

    我的感覺:憤怒、被挑戰

    我想做:我會讓你知道厲害

    孩子:變本加厲

    孩子目的:過度權利

    孩子相信:我能發號施令掌控一切或證明沒有人可以管住我時,我才有歸屬感。你制服不了我。

    孩子想說:我來幫忙給我選擇和積極權利

    我的鼓勵性迴應: 透過以上的流程,此刻的我已經意識到孩子的行為目的,自然心態平和許多。 然後我走到他身邊,蹲下類撫摸著他的頭和後背,跟他說:“兒子我們現在看一下這個房間,你看到了什麼?” 兒子安靜下來看了一下,然後有點不好意思的小聲說:“有點亂。” 我接著問:“你覺得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兒子看著我,有點小竊喜的說:“媽媽你能幫我一起把它們整理好嗎?” 我微笑著說:“當然可以啊。” 我們很快把房間整理乾淨了。之後我跟兒子坐在沙發上,我再次邀請他看看我們的房間,看到了什麼?他說:很整潔。我接著問他,如果下次你看到房間亂的時候,你知道怎麼做了嗎?兒子說:知道了媽媽,東西要放回原處。

    以上是我們面對這個挑戰的解決過程,也許下次他還會弄亂房間,但我們依然可以用這種和善而堅定態度積極的做出迴應,其根源就是我看到了他行為背後的目的後,我的心態發生了轉變。人的情緒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當我們將情緒進行分析後讓情緒的節奏變慢就有了轉變。即使問題不能馬上解決,但我真正的理解了孩子,沒有用憤怒去傷害他,這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 5 # 文海話育兒

    孩子為什麼喜歡亂扔東西? 朋友的女兒總是喜歡亂扔東西,每次撿回來之後,跟她說,不要亂扔,但過一會,她又扔了,再撿回,再扔…… 朋友覺得女兒好頑皮,為什麼跟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好安靜。就覺得好苦惱。 她的丈夫就說了,小孩子安靜不行啊,孩子只要不是太頑皮,就不怕,頑皮的孩子比較機靈呢。 其實,孩子亂扔東西是一種學習方式而已。她會想,扔的東西,為什麼不會往上飄,而總是往下墜呢?扔多了,孩子對萬有引力現象認識到位之後,她對扔東西就不會再感興趣。孩子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她在不停地探索世界。大人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的行為。 有專家認為,小孩愛扔東西是他在尋求自己的一個過程。

    才出生時到一歲左右孩子,他會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個整體,但經過時間的推移,他會漸漸地明白,自己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於是他就反覆扔東西來確認,自己是自己,東西是東西,兩者並不是一個整體。只要不是易碎的東西,孩子想怎麼扔就怎麼扔,千萬不想大聲對她吼,也不要打她哦。小孩子的世界跟大人真的不一樣。 一定要耐心,寬容,佑護寶寶健康成長。

  • 6 # 陶玲家長課堂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丟東西,一次大人以為孩子是無意的,幫忙撿起來, “解釋、責罵、罰站、打手掌” 孩子依然一如既往的丟,這是什麼情況造成的呢?

    1、孩子手的敏感期到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急切的用手感受事物,喜歡抓東西,用手去探索環境,認識世界。透過手的探索來協調身體與大腦的關係,發現外在世界並且構建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2、有可能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成人有喜怒哀樂,其實孩子也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所以他就會找一種情緒的發洩口,發洩自己的壞情緒。比如:關門時會摔門、摔東西、把玩具全部扔地上等等。

    3、孩子會認為這是跟父母一場親子游戲。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一些當孩子把玩具扔了,媽媽就迅速撿起來的場景,結果孩子還扔,再撿,一直重複著這樣的一個動作,大人覺得很煩的時候,孩子卻在那裡哈哈大笑起來。孩子扔,媽媽撿。在孩子看來是與媽媽的一個互動模式,這個互動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但是面對一直扔不停的孩子,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呢?

    1、不要過度關注孩子扔東西這件事情。手的關鍵期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經手段,家長要把它當作一件小事,你就會用一顆平常心看事情。往往家長越關注,反而會激起孩子更多的好奇心。

    2、提供一些不怕摔、有彈性的玩具。比如:沙包、毛絨玩具、積木、皮球等等,讓孩子大膽去嘗試,去探索。

  • 7 # 滿熊閱讀

    外甥女洋洋今年兩歲半了,活潑可愛,十分惹人喜愛。平時乖巧的孩子最近卻開始喜歡亂扔東西了。

    每次將玩具整理好,孩子又將玩具一件一件扔出去;給孩子餵飯,飯都沒吃完,碗卻被打翻在地........

    這種情況,該教育也教育了,但是完全沒有改善。

    聽到姐姐說到洋洋的壞習慣,不禁讓我想到我家的小公主在2歲時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尤其是她坐在兒童餐椅上,什麼小餅乾、磨牙棒、手指食物,全都搖晃著小手臂丟下去,然後還低著腦袋認真地看著被丟下去的東西。

    要是坐在客廳裡玩玩具,沒完多久就到處亂丟,丟完後還使喚我撿回來。

    看著我不情願的幫她撿玩具的樣子,她卻一臉壞笑似地盯著我,一幅“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拿我無能為力”的小壞樣子。

    每當此時,我總會忍住想要打她的衝動,默默嘆下一口氣,跟自己說:“我忍!”

    可後來沒過幾個月,我便發現,她的“扔功”有長進了,她開始嘗試將東西扔的更高更遠。

    孩子愛扔東西是壞事嗎?

    當孩子把積木塊扔到地上,會發出“咚”的聲響;

    當孩子把皮球扔到地上,皮球會在“咚”的一聲後滾動很遠;

    當孩子把帶有音樂的玩具扔到地上,會發出悅耳的音樂聲;

    當孩子把紙片扔到地上,輕飄飄地落到地上,沒有任何聲響......

    其實,在一次次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孩子會意識到扔和發出聲音之間的因果關係。也會發現不同體積、重量、形狀和質地的東西扔到地上,所呈現出的狀態、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而且自己需要用的力氣也是不同的。

    這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孩子透過這些不同的感覺來探索世界。

    當寶寶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這標誌著寶寶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手,並且每一次扔東西也鍛鍊了孩子的手部力量。

    因此,孩子愛扔東西並不一定是壞事,反而對於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

    孩子為什麼會喜歡扔東西?

    據研究發現

    6~8個月,孩子就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了;

    10個月,凡是能夠抓到的東西,都會被寶寶有意識地扔出去;

    2~3歲,對寶Bora說,扔東西又變成了一種充滿樂趣的遊戲。

    由此可見,孩子愛扔東西是一種成長的表現,說明孩子正在慢慢長大。

    所以,家長面對這一情況切勿大動肝火,忙著批評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打擊到寶寶學習的積極性。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哪些物品是可以扔的,哪些是物品是不能扔的。例如一些像玻璃杯、陶瓷碗等易碎物品是不能扔的。另外某些東西我們應該將它們仍在它們該待的地方,而不是隨手扔掉。

    孩子扔東西,撿還是不撿?

    孩子扔東西,家長該不該幫忙撿?這是很多家長都十分糾結的問題。

    滿熊認為,面對孩子愛扔東西,我們可以這樣做........

    1、儘量配合孩子扔東西

    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不壞的東西,比如一些毛線玩具,毛絨小球,積木等,給孩子一個發洩的“渠道”。

    另外,我們還可以配合孩子,參與進去和孩子一起玩扔東西的遊戲

    比如將毛絨玩具互相扔來扔去,或者準備一個紙箱子,和孩子比賽,往箱子中投擲,看誰投得更準。

    2、有些物品不能扔

    易碎、危險的東西應放到寶寶拿不到的地方,並嚴厲告訴寶寶這些東西不能扔。吃的東西也不能讓寶寶扔,應從小珍惜糧食。

    3、和孩子一起整理

    告訴孩子扔完東西,做完遊戲後應該怎麼樣?是的,整理玩具。

    將東西扔到該放的地方,這樣下次玩起來會更加方便。

    4、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繪本里的故事總有給孩子借鑑和參考的作用。因此,不妨和孩子一起閱讀一些關於整理、秩序方面的繪本,從而起到引導作用。

    注意:以上扔東西的行為都是屬於正常生理行為,沒有不良情緒。如果是孩子因為發脾氣亂扔東西,家長應該先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繪本推薦

    《七田養育繪本—送玩具回家》

    內容簡介

    媽媽看到小老鼠丘塔的房間裡,東西扔得到處都是,亂成這樣很生氣,於是對丘塔說:“房間怎麼這樣呀?趕快收拾一下吧!”。

    “等一下,我再玩一會兒”丘塔邊玩邊說。

    但是,丘塔並沒有兌現對媽媽的承諾,玩累他就上床睡覺了。

    沒想到,到了半夜,玩具說起了話:

    "哎呦,我的腳扭了,好痛呀!”

    “我長皺紋了,快用衣架把我掛起來吧!”

    大家都氣呼呼的嚷著。

    丘塔嚇得跳下了床,慌慌張張地跑進了走廊。玩具們也追了出來,在後面一直喊:“丘塔——別跑!把我們整理好!”

    “對不起,我現在就送你們回家。”

    丘塔說完下了床,

    把玩具收到箱子裡,

    把衣服掛到衣架上,

    把圖書放回書櫃裡。

    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 8 # nanjie402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個人認為寶寶亂扔東西的時候,監護人可以,最好是父母及其他相關人員挑一件寶寶最喜歡的東西讓寶寶自己扔,家長記得要狠下心來,即使寶寶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摔壞了也不要心疼或者是阻止!這樣做了,以觀後效,有至少百分之七十的可能寶寶以後就不會亂扔東西了!

  • 9 # 大賽爸爸說

    首先孩子扔東西是早期感受空間感的一種嘗試,正常孩子在6個月左右開始,到了1歲或1歲半就結束了。也有個別孩子會在2-3歲才開始扔東西。這是孩子發展過程中非常正常的過程,所以家長不要因此而過於焦慮。

    孩子扔東西動作的發生表示還在在進一步的認生世界,家長應該為孩子高興。

    孩子認識空間和距離是透過扔東西來學習和感受的。絕對不要阻止這個行為,否則孩子很容易造成對空間和距離的不敏感,或者在更大一些的時候仍然延續扔東西好玩這個習慣,造成問題。

    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千萬不要阻撓其扔東西,否則可能造成其以後容易迷路啊、經常煩躁不安呀 。

    那麼面對總是亂扔東西的熊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要急於撿起來

    不要孩子一扔東西到地上就急於撿起來,孩子會以為你在跟他玩,而開心的繼續扔。

    家長不急於撿回來,可以在孩子扔完之後陪同他一起撿回來,物歸原位這又助於孩子的秩序感。

    2、不要鼓勵扔

    有一些家長看見自己的寶貝“長本事”了,會扔東西了,極為開心的表揚。這樣會讓孩子誤以為這是一種被認可的行為而繼續扔。

    3.忽略孩子扔這個動作

    不急於撿起來,不鼓勵扔,最好能做到忽略他這個動作,當家長不給出太大的反應時,孩子也會覺得無聊而停止扔。

    4、引導孩子在遊戲的時候正確的扔

    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親子游戲,引導孩子在遊戲中度過空間探索期。比如跟孩子扔球,可以家長和孩子互扔,也可以帶領孩子隨意的扔。這個過程中既能讓孩子學習、探索、又非常有助於親子關係。

  • 10 # 愛嘮叨的馬小媽

    馬小媽我覺得,一般是1-3歲的孩子比較喜歡扔東西,我們要做的不是一看到孩子扔東西就馬上喝止,而是要正確地引導。

    01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細節,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是在他把東西扔給你,你接住後,繼續把東西扔給他,他就特別的高興。

    其實孩子愛扔東西,這是他們在探尋物品,物品的方向的過程,在用手去抓握東西,並進行扔的過程也是一次精細動作控制鍛鍊的過程。

    在手部進行運動時,孩子的大腦也將帶來了鍛鍊,雖然是一次簡單的扔東西,但其實蘊藏著很多引導孩子成長的細節。

    02

    我們要做的是如下的正確引導:

    要告訴孩子哪些東西可以扔,哪些東西不能扔。

    比如孩子坐的位置,我們把可以扔的東西都堆在他身邊,讓孩子扔東西,那麼他大概就瞭解,哦,原來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扔的,因為媽媽並沒有阻止我扔,漸漸地他也對能扔的東西大概有個瞭解。

    在扔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遊戲式的進行體驗,那麼對孩子的精細動作及腦發育都是很好的方式。例如在孩子的另一邊放置籃子,讓孩子把球扔到指定的位置。

    也可以經常帶領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生活中常見的扔東西,比如給他示範:

    吃過的水果皮扔到垃圾桶中,寫過的畫過的廢紙扔到垃圾桶中,玩過的玩具扔到收納箱中等。

    03總結

    馬小媽要總結一句話就是,孩子愛扔東西,我們要進行正確引導,畢竟這個過程也很短,等孩子懂得了怎麼使用物品或者玩玩具,愛扔東西也就隨之而消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膠漆怎麼分辯真假?